教学设计]选修1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二)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能力目标:(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联系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结构,油和脂肪的区别,了解油脂的变质过程,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讨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设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油脂,对的是油脂。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脂,它不仅使食物香美可口,促进食欲,更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思考】:生活中你见到的食用油脂有那些? 【学生】: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猪油和羊油。
【讲解】:其中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室温下呈液态,把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
而猪油和羊油室温下呈固态,把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脂肪。
可见,油脂包括油和脂肪,即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思考】: 在油脂的结构中含有那种官能团?属于哪类物质? 【学生】:含有酯基,属于酯类。
【设问】:既然油脂属于酯类,在化工生产中通过什么反应来合成油脂? 【学生】:通过酯化反应来合成油脂。
【追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酯化反应,什么叫酯化反应? 【学生】: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在高一必修2我们已经学习了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你能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CH 3COOH +CH 3CH 2OH ――→浓H 2SO 4△CH 3COOCH 2CH 3+H 2O【思考】:这个反应发生了酯化反应,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生】:羧酸分子中羧基脱—OH ,醇羟基脱—H ,生成酯和水。
[教学设计]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二)一、学习目标分析(一)本节课程标准与模块的学习要求(二)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淀粉的水解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通过银镜反应等的验证性实验,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3)通过淀粉水解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然科学不是无中生有,是实事求是。
人类的活动能量来自何方?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起了什么变化,各成分起什么作用?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并合理搭配,学以致用,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的内容为“生命的基础能源”,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多内容为了解,属于常识性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有关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等内容不仅是理解其作用,正确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基础。
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点应设置如下:教学重点:1、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2、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3、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纤维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已有了一定的有机知识,在必修2中也学习了糖类,但对于糖类及其与其它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很少涉及,也没有深入地学习结构,尤其没有学习醛类物质,对醛类的接触是第一次;对醇类的认识也是只有乙醇,没有其它醇的概念,多羟基醛以前没有见过;所以,对葡萄糖结构的认识是有一定困难的。
基于以上原因,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节简单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糖类。
内容涉及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并初步介绍了这几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糖类物质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油脂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脂肪在人体内的功能。
(4)了解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从饮食与营养等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本节中的有机化合物,将学到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体会学习有机化学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油脂的成分1.油脂的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叫做甘油三酯,它们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一般不同?。
2.分类【议一议】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因为油脂是混合物,所以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2)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3)混甘油酯不一定是混合物,由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是纯净物,由不同混甘油脂组成的油脂是混合物(√)(4)单甘油酯不一定是纯净物,由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是纯净物,由不同单甘油酯组成的油脂是混合物(√)2.酯和油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完成下列表格。
1.油脂的代谢过程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高级脂肪酸+甘油氧化2.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1)供给能量。
相同质量的脂肪、糖类、蛋白质,脂肪提供的热量最多。
(2)储存“能量”。
脂肪酸储存于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3)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等)的原料。
(4)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3.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名称化学式结构简式亚油酸C17H31COOH CH3(CH2)6(CH2CH===CH)2(CH2)4COOH亚麻酸C17H29COOH CH3(CH2CH===CH)3(CH2)7COOH花生四烯酸C19H31COOH CH3(CH2)3(CH2CH===CH)4(CH2)3COOH1.一提起食用油,人们总是把它与“三高”病人联系在一起,认为吃得越少越好。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本章知识结构蛋白质 维生素C 的结构式、主要性质、作用人体必需氨基酸------种 水基本营养物质 糖 类 油脂 葡萄糖(单糖) 结构简式 还原性 重要供能物质 淀粉(多糖)的水解 纤维素(多糖)的生理功能 成 分 高级脂肪酸混甘油酯 油脂在体内的变化。
人体必需氨基酸-----种 多 肽 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氨基酸 蛋白质的性质 盐 析 变 性 颜色反应 两 性 水 解教材的地位本章是《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第一章。
在必修模块化学2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本章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几种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及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介于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处理本章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1.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许多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都是十分复杂、深奥的,特别是在人的生命过程----新陈代谢,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本章知识力图从最简单的一面----人摄入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在新陈代谢中如何变化、起作用切入,介绍营养合理搭配、平衡的科学知识。
2.人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虽复杂,但生命过程依赖的物质----空气、水、电解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仅最后一种是新知识点,基于都是学生已初步学习、基本掌握的知识,因此本章知识的介绍,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由此加深,学生的知识链方能接上。
3.介绍本章知识时,切忌偏深、偏多,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课时以及学习的对象(为文科学生),努力把课本的知识点消化并掌握主要的部分,不可能过分的深化和面面俱到。
教学实施策略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在必修学过但并未深化。
选修1 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归纳与整理关注营养平衡开启健康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涉及生命的一些重要的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视角认识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知道了它们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怎样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了解了蛋白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知道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和健康的重要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赞赏化学学科的发展为探索生命的奥妙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大贡献。
1、教学模式设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所教学生为实验高中高二普通班,学生基础稍薄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的流程。
通过召开“专题演讲会”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比较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在人体的作用;归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学案练习→小组活动(学案答案)→开放性课题(学生活动)→语言赏析:关于食物→作业布置2、教学策略设计(1)情境创设:复习、专题演讲会。
(2)内容呈现:专题演讲会、学案练习、开放性课题、语言赏析。
(3)方法手段:总结和归纳、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学生自由发言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4)评价反馈:保留反馈练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活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怎样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了解蛋白质和生命活动的关系。
3、知道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和健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演讲会,复习本章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的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完善现有的饮食结构,达到饮食均衡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复习本章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使学生改变现有的不良饮食结构,均衡膳食。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归纳与整理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选修1》2.年级:高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归纳与整理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大营养物质的性质与及生理功能。
(2)应用所学平衡膳食。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中的淀粉、油脂、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变化以及起的作用,把化学概念与生活、人体的新陈代谢紧密联系,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
(2)学生通过动手搭配菜单,分析菜单,可以加深对营养物质的性质及生理作用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起了什么变化,各成分起什么作用?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并合理搭配,学以致用。
2.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各种营养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命体中的作用。
(2)平衡膳食教学难点: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处理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3.学情分析:同学们以前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时候已经接触了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它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它们的部分性质及特征反应做了简单的学习,还了解了它们在生命体的作用,所以对课程内容并不陌生,而对于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也是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还能合理膳食,增强体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4.设计思路:(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归纳本章知识体系,了解平衡膳食的要求,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讨论交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讨科学饮食。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1.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前布置的调查,还是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营养平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内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命的关系有多密切。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与生命有关的重要基本物质及其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
如糖、油、蛋白质、微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
我希望在学习了这一章之后,它能帮助你充分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从结构上看,它们通常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水解它们的物质大部分为通式CN (H2O)M。
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I.葡萄糖如何提供能量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结构式:CH2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h Choh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c6h12o6(s)+6o2(g)→6co2(g)+6h2o(l)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物理性质:无色结晶,溶于水,味甘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2)麦芽糖:物理性质:白色结晶,溶于水,甜味(低于蔗糖)分子式:C12H22O11(与蔗糖异构化)化学性质:(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c12h22o11+h2o2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II。
选修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归纳与整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2)通过分析人体活动,说明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3)了解油脂的分类、组成与结构以及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4)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5)了解几种营养素的种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营养素的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介绍葡萄糖的结构,说明葡萄糖的还原反应。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3)在了解几种营养素的知识的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营养、均衡膳食的意识。
(2)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人体内的功能(2)几种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教学过程【引课】大家午饭吃了吗?都吃的什么饭啊?(回答各不相同)通过大家平时午饭的情况,看看大家对饮食的重视程度。
【讲述】讲述美国科学家波林的故事,引出注重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事迹】美国著名科学家波林从遗传来看他不会在长寿者之列。
他的父亲34岁就故去了母亲也才活了45岁。
早在1940年,他就被诊断患了一种严重的肾病。
这在当时就等于是死刑判决书,波林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此后的12年里,他严格注意饮食,最后终于战胜了病魔。
他实际上等于同死神周旋了半个多世纪!于1994年在加利福尼亚自己的农场去世,享年93岁。
就是这样的一段史料,是我们看到日常饮食平衡的重要。
【学后自检】通过之前的几节课,我们已经对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先独自完成学后自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助学习。
[教学设计]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二)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中学马洪武李平陈丁娜等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本节课程标准与模块的学习要求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
要的供能物质。
(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淀粉的水解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方法。
(2)通过银镜反应等的验证性实验,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3)通过淀粉水解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然科学不是无中生有,是实事求是。
人类的活动能量来自何方?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起了什么变化,各成分起什么作用?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并合理
搭配,学以致用,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内容为“生命的基础能源”,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多内容为了解,属于常识性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有关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等内容不仅是理解其作用,正确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基础。
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点应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2、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3、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纤维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已有了一定的有机知识,在必修2中也学习了糖类,但对于糖类及其与其它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很少涉及,也没有深入地学习结构,尤其没有学习醛类物质,对醛类的接触是第一次;对醇类的认识也是只有乙醇,没有其它醇的概念,多羟基醛以前没有见过;所以,对葡萄糖结构的认识是有一定困难的。
基于以上原因,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简单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糖类。
内容涉及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并初步介绍了这几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糖类物质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以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
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材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如“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和“思考与交流”等,还插入了很多精美有趣的图片,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教材设计的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与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内容结构:
学时建议:2学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尽可能把实验设计为边讲边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如:银镜反应,糖尿病的检验,淀粉的水解等,均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为边讲
边实验。
(二)利用网络手段,延伸课堂
本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好多生活中的常识与做法与课本知识有关,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老师可借助学校校园网、自己的博客,或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或节假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丰富学科知识。
具体参考课外知识建议:
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2.糖的分类
3.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4.葡萄糖在人体中的转化
5.葡萄糖的工业制法
6.为什么人不能消化纤维素
7.纤维素的水解实验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本章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能够改变生活,使课堂鲜活起来,从而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突出糖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学生活动较多,知识拓展多,体现“做中学”的指导思想。
本节共有“实验”1个,“资料卡片”2个,“科学探究”1个,“实践活动”1个。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教学中应注意:
1、用史料创设情景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可采用以下的史料引入:美国著名科学家波林从遗传来看他不会在长寿者之列。
他的父亲34岁就故去了,母亲也才活了45岁。
早在1940年,他就被诊断患了一种严重的肾病。
这在当时就等于是死刑判决书,波林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此后的12年里,他严格注意饮食,最后终于战胜了病魔。
他实际上等于同死神周旋了半个多世纪!于1994年在加利福尼亚自己的农场去世,享年93岁。
就是这样的一段史料,是我们看到日常饮食平衡的重要。
“一个人健康的必要条件是其所需分子以所需数量在所需时间存在于身体所需的部位。
”——莱纳斯·波林的这句话成了新科学的箴言。
让学生从史实中体会到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全面摄取多样营养,保持膳食平衡对于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使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实验活动用瓜果蔬菜等做淀粉遇碘变蓝实验;利用糖尿病试纸做糖尿病检测的
实验等。
3、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
例如:通过实验配置银氨溶液中滴加氨水的量与实验的成败,以及安全性的关系;做淀粉的水解实验时,让同学们体会控制变量,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等实验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体会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教育学生在实验时并不是试剂加得越多越好,有时
会适得其反。
4、结合日常生活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用学科知识对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如:人体发胖与膳食的关系,淀粉嘴嚼为什么会有甜味,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为什么适当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健康等。
使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化学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单元复习时,与同学们一块总结、概括、列表比较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有关知识(比较内容可包括化学式、分类、性质、存在、生理作用、工业上的应用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
六、课堂评价建议
(一)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如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等,可以通过纸笔测验的方式来检查。
例如,为考察对淀粉和纤维素的认识程度,可选择下
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葡萄糖 C.纤维素 D.乙酸
(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评
价过程中来检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