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走近端午》
- 格式:doc
- 大小:19.67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语言活动: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活动简介本次大班语言活动将介绍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来历,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孩子们将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民俗活动和节日的起源。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和民俗活动;3.体验端午节的传统风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将分为三个部分:讲解、小组讨论和手工制作。
讲解环节首先,我们会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讲解中国历史上的屈原和楚国文化。
然后,我们会介绍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和民俗活动——赛龙舟。
小组讨论接下来,孩子们将分成小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赛龙舟的规则。
每个小组将收集相关信息,并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手工制作最后,我们将教孩子们制作粽子和赛龙舟装饰品,让他们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风情。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并在活动结束时带回家分享。
活动准备在活动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粽子的原料:糯米、肉类、豆沙等;2.制作粽子的器具:竹叶、绳子、灶具等;3.赛龙舟装饰材料:纸张、颜料、剪刀等;4.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5.活动流程和材料清单。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一次互动中学习和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和文化背景。
他们不仅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还能够利用手工制作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小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总结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直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传承。
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传统的粽子和赛龙舟活动,并帮助他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更加热爱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幼儿园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三篇】篇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走进端午传承文化主题班会三篇走进端午传承文化主题班会1【活动时间】农历五月初三【活动内容】以游戏的形式体现端午的风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好活动用的布、针线、材料以及粽子和五彩线。
【活动流程】一、开场白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二、了解民族文化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
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生:吃粽子、撮五彩线戴。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三、游戏开始(一)吃粽子比赛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
(谜底:粽子)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2)认识粽叶。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大班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大班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端午节》。
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主题背景的确立端午节是咱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过端午节也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
然而,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逐渐淡漠。
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对端午节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传说、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相关诗词歌谣;2、在包粽子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3、在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过程中发展思考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通过动手实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通过各种民俗活动体会实践带来的幸福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针对以上三维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特色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的难点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理念的诠释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技能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习包粽子为主要载体。
在自主活动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与感悟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大班语言活动:《走近端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的认识传统节日。
2.认识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们今天重点来说说端午节。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教育课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把你收集的材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端午节的由来,别称和举行的一些活动。
)
(二)端午讲故事
1 / 3。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端午节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端午节语言活动。
活动一:端午节知识小讲堂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为孩子们发放了一份关于端午节的小册子,并进行了简短的讲解。
在讲解中,老师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及传统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饶有趣味的讲解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活动二:粽子制作孩子们分组进行粽子制作活动。
首先,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其中包括糯米、肉馅、竹叶和绳子等。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尝试亲自动手,将糯米和肉馅包裹在竹叶内,再用绳子系紧。
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竞相地展现自己的操作技巧。
最终,制成的粽子被老师端出来,孩子们亲口品尝,竖起大拇指夸赞。
活动三: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中最为盛行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放手一搏,展现出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孩子们被分为两队,每队选手站在一侧,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扯起绳索,“划船”前行。
在比赛中,孩子们相互加油鼓劲,比赛的胜负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
活动四:艾叶DIY在端午节中,挂艾叶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艾叶是一种具有清香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具有驱虫、消炎、祛湿等作用。
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自己动手制作艾叶饰品,将其带回家中挂在门口或者车内,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的艾叶DIY经验,也许这段美好的记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总结在大班端午节语言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学习了传统习俗和技能,体验了团队协作和竞争比赛中的快乐。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熟悉中国的文化,也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和学习。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国家文化认同感,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亲情、友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端午节》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接触到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端午节》作为教学主题,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2.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能够理解并表达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相关内容,包括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由来和传统习俗等。
2.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粽子、画龙舟、编织五彩绳等形式,来深入体验和了解端午节。
3. 组织孩子们进行相关活动,比如说龙舟比赛、端午节传统节目表演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深入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由来、传统习俗等。
同时,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图书等形式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
2. 老师组织孩子们参与有关端午节的相关活动,例如画龙舟、制作粽子等,让孩子更深入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3. 通过互动讨论,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重要性,并能够流利表达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4. 教师通过播放端午节音乐和盛赞端午节的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端午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端午节的含义和传统活动的内涵,并能够自主制作、体验与观看相关活动。
五、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手工制作、互动讨论、童谣歌曲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最终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孩子们对知识的认知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表演和互动讨论的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结语通过这样的一节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端午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节日活动的热爱,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端午节》大班语言教案《端午节》(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叙述能力。
4.通过讲故事、观察、体验等方式,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端午节(三)教学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2.了解端午节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2.让幼儿学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节日祝福。
(五)教学准备1.端午节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传统节日食品:粽子。
3.发放纸带让幼儿制作五彩纸龙。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手持一个装着粽子的盒子,在幼儿面前说:“大家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指着盒子上的图案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让幼儿了解“端午节”这个节日。
2.讲故事(10分钟)教师为幼儿讲述《屈原》,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由来。
让幼儿了解屈原一生的经历,了解屈原为什么投江、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吃粽子。
3.观察(10分钟)教师让幼儿观察课堂中的龙舟和粽子,了解龙舟外形、制作工艺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教师让幼儿自己动手摸摸看龙舟,了解它的结构和材质。
4.体验(20分钟)教师将发放的纸带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五彩纸龙,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同时准备好粽子,让幼儿品尝一下传统节日食品,让幼儿感受端午节氛围。
5.总结(5分钟)教师复述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对幼儿提出问题,检测他们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通过对幼儿的言语表达、制作纸龙、品尝粽子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了解幼儿对端午节的学习和理解情况,让孩子们得到很好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1.端午节这个节日内容较多,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多媒体讲解、游戏体验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幼儿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融入到节日的氛围中去感受和理解端午节。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活动教案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端午节。
二、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习俗;2.学习端午节相关词汇;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锻炼幼儿的口语交流和听力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视频等;2.彩色纸、颜料、毛笔、墨汁、竹叶等;3.制作龙舟、粽子等装饰品。
四、课程内容1.传统活动介绍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风俗活动。
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用图片或视频辅助讲解。
2.故事分享教师所选取的故事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生动,富有表现力,并注重幼儿的整体感知和口语表达能力。
3.游戏活动(1)猜谜语让幼儿猜端午节与龙舟赛有关的谜语,如“五根绳,七根木,一只船上泼大水”等。
(2)打龙舟比赛幼儿园的大班儿童可以自己制作纸龙舟,把龙头和龙尾固定在船上,然后放入一个大盆里用我们的手模拟打龙舟游戏。
(3)包粽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包粽子,体验传统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细节意识。
4.手工制作幼儿可以通过制作粽子、龙舟等手工制品的方式,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认知,并在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手工能力。
五、教学方法1.以幼儿为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时长2-3课时。
七、教学步骤1.介绍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相关经典故事。
3.开展猜谜语、打龙舟比赛、包粽子等活动。
4.手工制作。
5.总结本次活动。
八、教学评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言语表达、手工制作的过程来进行评估。
九、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创造出亲切、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最大化。
大班语言活动:《走近端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的认识传统节日。
2、认识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们今天重点来说说端午节。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教育课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把你收集的材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端午节的由来,别称和举行的一些活动。
)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诗人屈原,他的形象一直留在人们心间,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与屈原有关的故事呢?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屈原投江》。
老师: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很多爱国的诗歌,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我们也学过他的诗歌,下面请几位学生朗读一下他们收集的诗歌。
(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屈原的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读。
)老师: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端午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各地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交流端午节各地的习俗)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学生介绍赛龙舟的由来。
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和吃粽子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