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地理(第一章)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1.1 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一、中国的国情1.历史悠久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国之一,是东方文明的起源地,为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人口众多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载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
(05年11月1日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130756万人) 3.面积辽阔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中国有领海面积473 ×104km2,被称为蓝色国土。
4.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陆地有陆地疆界22230km,海疆32000km,海陆兼备,为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刚刚超过1000美元。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1.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GDP总量:1978年3624.1亿元,2002年102398亿元,2005年182321亿元,1978—2002年均递增率14.94%GDP世界排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年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五预计: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四;2020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 205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人均GDP:1978年379元,2002年7972元,24年增长21倍。
05年人均GDP1352美元,居世界第12位2.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中、俄、巴、澳、美,世界上5个能独立供给资源的国家)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持续增加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208亿元,占世界的4%。
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95年第11位;97年第10位;99年第9位;00年第8位;02年第6位。
中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长,2001年达674亿美元。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整体感知本章包括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行政区划两部分的内容。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初学中国地理时应上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清楚了什么是经线、纬线,了解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和其他地理事物名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中国的疆域”介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面临的海洋、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所跨的经纬度及周边国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包括多少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及各省(区)的省(区)会等。
本章所含内容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学中应借助于投影、拼图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使学生学会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能力训练点1.动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彩图:“春到乌苏里江”、“中国的北极村”、“南海诸岛一角鸟瞰”、“帕米尔高原”和书中风景插图,并配上富有诗意的解说,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国各地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二、学法指导通过“领土四端点”“濒临的海洋”“邻国”等知识点的教学,指导学生把地名落实地地图上和借助地图获取有关信息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二)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三)疑点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四)解决办法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一:前言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全国性的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道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这次的《标准》,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改进。
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教学大纲的名称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项目,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项目。
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三:新《标准》的特点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改革的步子较大。
《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
可以简要地用"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
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
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中国地理",也可以先安排"世界地理"。
教师可以考虑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
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教材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过去教学大纲采取目录形式,表达较笼统和抽象,新《标准》则更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启发性。
第一篇中国地理概要第一章国土和疆域全国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一节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一部分在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光热条件比较优越,适应各种生物在各地繁殖生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多种经营和实行多种耕作制度。
我国在全球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
地理位置海陆兼备,广阔的海域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事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的发展。
辽阔的国土:我国国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与欧洲面积差不多,我国面积仅次于俄罗斯1710、加拿大997,居第三位。
[美国937、巴西851、澳大利亚768、印度297].我国领土最北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34′),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3°51′),南北纬跨纬度约50°,相距约5500千米。
最东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05′),最西在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
东西跨经度60多度,相距约5200千米,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
我国大陆的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面直接濒临太平洋。
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疆界和领国:我国有漫长的陆上疆界,疆界线长2万多千米,陆上有15个邻国。
东北面——朝鲜,北面——俄罗斯和蒙古,西北面——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和西南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南面——缅甸、老挝和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面——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大洲大洋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4.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样——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从东逆时针方向: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从北向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领土的四端是;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南北约跨50个纬度,约5500千米);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东西约跨60个经度,相差4个时区,约5000千米); 8.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最大岛屿)、海南岛(第二大岛)等岛屿;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9.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11.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背诵教材7页的地图和10页的表)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或:云-桂-粤-台); 13.黑龙江——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省;新疆——中国最后看见日落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内蒙古——跨经度最多;海南——跨纬度最多; 14.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港、澳。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过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4. 我国的人口政策: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5.200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世界:39人/平方千米);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中国的疆域(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经纬度位置:A跨纬度大,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B东西跨经度大。
(二)面积:陆地面积962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三)领土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度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度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度E附近)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度附近)(四)疆界与邻国1、路界与邻国:我国陆上邻国界线长达两万多万千米,共有十四个陆上邻国。
一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有18000多千米长的大陆海岸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五)中国的领海、主要岛屿1、领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4、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5、岛屿:岛屿众多,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三级行政区:我国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区、市)、乡(镇)三级(二)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三、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拒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3.4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A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B城乡分布不均,农村人口不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城市化水平低(三)人口政策1、基本政策: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