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新教材_限选_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_4_旅游景观的欣赏_二_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90.99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3.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4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5.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学习重点】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学习难点】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自然美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
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三、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1.2.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主要方法。
3.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旅游景观欣赏从多读书、多实践、选择观景位置、把握观赏时机、动静结合、把握景观的美感特点、体验景观的意境、以情观景八个方面。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涉及的课标有“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运用资料,举例描述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这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旅游景观欣赏从多读书、多实践、选择观景位置、把握观赏时机、动静结合、把握景观的美感特点、体验景观的意境、以情观景八个方面。
景观欣赏的方法要结合景观的具体特点而定;景观的形成的原因很多,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黄山小视频”师问:黄山四绝美不美?生答:美师问:我们在欣赏黄山景观时如何去欣赏才能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旅游景观欣赏。
出示幻灯:学习目标(大家一起朗读)学情反馈: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展示预习自测答案预习交流:同桌相互提问学案的知识梳理,并思考黑板上面的两个问题。
出示图片:几幅景观图片,看到图片后什么感觉?生答:美。
师问:这组图片说明类旅游是一项什么活动?生答:审美活动。
师评:同学们说的很对,为什么说旅游是项什么活动呢生答:它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之大成,具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听觉美等多种美感类型。
师问:如果咱们暑假要去旅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生答:在观赏景观之前,力求多读些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书,并查找导游地图,景观介绍等旅游资料,全面了解旅游景观。
不仅要了解旅游景观及其分布、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师问:如何把握观赏景观的位置选择呢?小组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观赏景观的位置出示课件:不同景观的位置拍摄的照片学生回答小结:景观欣赏时如何选择位置师问:咱们掌握了位置是不是就可以欣赏好景观了呢?暑假去欣赏冰雕吧?生答:还要把握时机师问:怎么才能把握景观欣赏的时机呢?出示课件:旅游景点的图片学生回答适合观赏的时机师问:掌握了观赏经管的地理位置和观赏时机,那如何把握景观的审美特征呢?学生思考回答出示课件:旅游景观所呈现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朦胧美出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引入意境美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意境不同作者看到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情感,得出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材内容:人教社高二年级地理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此节课引导学生进入旅游境界,体会旅游欣赏的奥妙学情分析:学生对旅游景点不熟悉,加大常识灌输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产生透视关系,理解纵深层次含义及视野范围的差别关系,并对景观产生不同的美感。
2.掌握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理念:1.。
怎样选择观赏时机,场合2.抓住景观的特点,如欣赏园林,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3.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重难点: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一课时●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选择观赏位置[引言]“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不同的原因有那些呢1.距离不同展示图片:课本P86图4.9武陵源群峰、P92图4.23华山,图云南九乡溶洞。
学生观察体会。
帮助分析: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应该采取远眺的方式。
而对于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板书:2.角度不同点击课件:展示图片“云南石林象踞石台”,让学生观察体会。
启发思考:若换个角度对“云南石林象踞石台”景观进行观赏,你还能看出它像一蹲石象吗?教师讲解:旅游景观随欣赏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广西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有的像猿猴,有的像斗鸡,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人,这都是观赏者从不同角度观赏所得出的效果。
对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以特定的视觉,才能获得某种形象,否则便不相似,或者形象发生改变。
板书:3.俯仰点击课件:展示图片“黄果树瀑布”和“洞庭湖与岳阳楼”,让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思考:两种景观的欣赏,其视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欣赏,这样会收到什么效果?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像欣赏黄果树瀑布这一类景观时,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而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这些都是水景的特性,因此,欣赏像洞庭湖这类景观时,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远望俯览为佳,这样,视野开阔,美景才能尽收眼底。
高二地理选修1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教案
【教学目标】人文旅游景观的欣赏。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人文景观体现的人地关系和谐。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相对于上一节来说,主要是介绍人文景观的欣赏。
人文旅游景观和自然景观一样,也是千差万别。
一方山水一方情。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风俗民情是一定的自然和人们和谐相处的结果。
旅游者在欣赏这些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就是去发现这种和谐产生的美,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于这方面的欣赏能力,需要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背景,而且对于同一个旅游景观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不是要机械地教会学生怎么欣赏(事实上也办不到),应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过程可以先阅读教材,然后就教材提到的相关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和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相对一致的欣赏水平。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其次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复习学案(鲁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特点。
2.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3.学会收集旅游信息,依据旅游资源的状况,确定旅游地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途。
4.知道旅游平安防范学问。
专题一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欣赏距离远近、角度改变、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欣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欣赏距离的选择欣赏位置旅游景观欣赏效果远望远眺峰峦宏伟、峻秀、奇妙丘陵地区的梯田凹凸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备结合俯瞰、远望江、河、大海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近看平视城市中的湖泊湖四周的建筑物更高,湖显得更小、更美低看较小的湖沼池塘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奇妙2.欣赏角度的选择景观欣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欣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肇庆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欣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3.动态欣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沿水路欣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专题专练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两幅图中,属于皇家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__,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______,江南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调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色调__________,多以__________为主色调。
南北方园林在色调上有巨大反差,其用意各是什么?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不同建筑风格,反映了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的思想。
专题二设计旅游线路旅游活动胜利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
旅游线路的设计,包括对旅游活动中巡游景点、交通线路与相关的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和时序支配等。
第二章旅行景观的赏识 2.1旅行景观赏识方法[ 教课目的 ](一 ) 知识与技术1.认识什么是旅行景观赏识。
2.能举例说明景观赏识的基本方法。
( 二 )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有关资料、观看某些旅行景观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启迪学生思想,让学生掌握旅行景观赏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2.联合学生自己的旅行经历,经过沟通赏识旅行景观的亲自体验,进行剖析和比较、联想和创新,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求异思想、创新思想的能力。
( 三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图片、文字说明、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对一些旅行景观产生美的感觉和知觉。
并进一步激发欢乐的想象和美好的感情,产生舒坦、舒适、喜悦和知足感,即获取审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对艺术的赏识水平。
2.经过学生沟通旅行活动的感觉,分享旅行景观赏识的经验方法,启迪学生思想、拓展学习思路,激发学习热忱,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 教课要点 ]一是认识旅行景观赏识的观点,并理解旅行景观赏识的两个层次。
二是能举例说明赏识旅行景观的方法。
[ 教课难点 ]正确选择赏识不一样旅行景观的角度[ 教课媒体与教具]某些旅行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解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熟习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吧,诗中写到“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身居山中,为何却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 学生议论后,教师小结 )在不一样的地点、从不一样角度所赏析到的景观有不一样的成效。
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意会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理,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一样的角度去赏析。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触,为了不再遗憾,应当怎样观山景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旅行景观的赏识”。
【板书】第一节旅行景观赏识方法一、旅行景观赏识的观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旅行景观赏识?(2)旅行景观赏识的两个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观点:旅行景观赏识是指旅客从旅行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许是在旅行过程中获取优秀的审美感觉的过程。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
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二、把握观赏时期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1.季节的选择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答:夏季。
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气的选择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
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例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青海湖的候鸟——(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
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
三、抓住景观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观中——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人文景观——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1.主配。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学案新人教版【考点搜索】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中,有些要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共同的要求,比如以情观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要求;也有些要求或侧重于自然景观,比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等要求;或侧重于人文景观,比如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等要求。
本节内容的实质,是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以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的目的。
◆ 知识纲要远眺(山峦、大江、大湖、海洋等)距离近观(峡谷、洞穴、一线天等)选择观赏位置角度特定角度(地貌特定造型)俯仰仰观(瀑布、星空等)低临(池塘、湖泊等)旅游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不同季节观赏不同景色)景把握观赏时机天气(观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观时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候鸟等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的欣主配主景(园林游览路线中的高潮部份)赏配景(对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抓住景观特点层次障景(避免园景一览无余)(以园林构景隔景(丰富景观层次)为例)框景(门框、窗框、洞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景和扩大园境)领悟自然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人文的和谐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旅游综合感受(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综合感受)景以情观景(人化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知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观自然与自然人化)移情于景(心随景化,情景交融)的求质求真(登山涉水,亲身体验,追求精神升华)欣赏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景观)掌握节奏(观赏节奏应与园林本身的节奏相对应)观赏过程注意思考(观赏与思考相结合)◆ 重要图释图4、19 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图4、20 江南园林中的建筑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和人为的关系。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景观图,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美;了解以情观景的步骤和类型;了解景观欣赏前的各种准备。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领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并分析其中的原理;学会以情观景的技能;通过欣赏景观图片,提高文化修养和景观欣赏能力,陶冶性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人类造物的智慧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领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美及其原理;以情观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景观欣赏的技巧、手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领悟自然和人文和谐美的方法和原理1.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欣赏:两者融为一体的和谐美。
思考:①读课本“图4.17寺庙”和“图4.18塔”,回答:两幅景观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意境?②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造时应注意什么?③本地有什么著名风景区?它是怎样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解析:①五台山寺庙景观图表达了佛教宣扬的超脱红尘的意境:“深山藏古寺”。
从地形上看,寺庙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给人“深山”的感觉,从植物上看,寺庙又隐藏在茂林之中,给人“藏”的意境。
大理三塔表达的意境是“平地起三塔”,宝塔建在低山丘陵地区的小山岗脊线或山麓湖边,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
尤其在山麓湖边建宝塔,湖光山色使得塔有了光和色的灵性。
②人文景观布局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要因势、得体,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使得人文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美的衬托。
资料:中国的古塔到处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耸立在一起的却为数极少。
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闻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
与小雁塔相似的千寻塔。
大塔又名千寻塔,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高二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旅游活动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二. 网上课堂:(一) 本讲主要内容:本讲讲述第一单元第三节一一旅游景观的欣赏(一)1. 了解旅游景观的时、空及布景特点。
2. 在实际观赏中能运用这些特点。
(二) 学习指导1. 知识结构: 自然景观的欣赏旅游景观的质量*人文景观的欣赏 i2. 知识要点:(1) 选择观赏位置:① 观赏距离:<1>远观 ----- 叠嶂<2>近观一一峡谷、一线天、洞② 观赏角度一一特定地貌景观③ 观赏视野:<1>仰观 ----- 瀑布<2>附览一一江河湖海(2) 把握观赏时机 ① 季节一一四季自然景色差异及不同地区游览季节的选择 <1>北方山水——夏季<2>南方山水——四季② 天气——云、霞、雾、雪等气象变幻<1>云一一雨过天晴<2>霞一一晴朗<3>雾、雪一一阴天、寒冷③ 时间一一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1>观大潮一一农历八月十五 <2>青海湖候鸟一一5月(3) 抓住景观特点一一园林常用的景手法 ①主配:<1>主景——关键<2> 配景——烘云托月② 层次: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障景和隔景——可增加景观层次③ 框景:具有组合、集中、精炼风景和造型的作用④借景:借境外的山峦、峰林衬托园内景色3. 教材分析:(1)选择观赏位置,主要应抓住距离、角度和俯仰三种变化。
教材所提到的对各种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但对于同一景观,远近、高低、各个侧面,观感是不同的。
教材中举出4个实例进行说明:武陵源群峰——至高点俯瞰(图4.9)、黄果树瀑布——适当距离仰观(图4.10)、洞庭湖与岳阳楼——登楼望湖(图4.11)和漓江——乘船(图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