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 格式:docx
- 大小:45.31 KB
- 文档页数:4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改善水环境及防洪现状通过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及防洪现状分析总结,根据治理规划要求,对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布局和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其在太湖及长江水体交换,水环境治理及防洪中发挥显著作用。
标签:新沟河工程;水环境治理;防洪现状;水体沟通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涉及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流域面积3.69万K㎡。
太湖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位于流域中心,是流域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和洪涝水调蓄中心,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1、太湖流域水环境及防洪现状1.1 流域河湖水污染严重,常年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剧增,水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导致太湖水质逐年恶化,湖体呈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量及污染物来量主要来自上游的直武地区,直湖港、武进港、雅浦港是直武地区的主要入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已远超过梅梁湖的纳污能力;梅梁湖、竺山湖等又为袋状湖湾,水体较为封闭,与大太湖的水体交换性差,换水周期更长,致使该湖区成为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最严重的湖区,是太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湖区之一。
在区域污染源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治理的情况下,为改善太湖水环境,对入湖河道实施控制,但也造成直湖港、武进港地区正常南排入湖出路受阻,控污的同时也需要妥善解决其排水出路。
梅梁湖、贡湖和西部沿岸带等湖区蓝藻暴发频繁,给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和周边地区供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004年为改善梅梁湖水环境,503/s出水泵站投入使用,但由于梅梁湖水体容量大、出水泵站位置偏于贡湖一侧等,难以更全面地改善梅梁湖水环境。
同时实施的引江济太工程,引水入湖的骨干通道仅有望虞河一条,引水规模不足,仅形成望虞河-贡湖-西太湖-太浦河局部湖体循环,收益湖区基本局限在贡湖、西太湖东岸等地区,太湖上游湖区缺乏引排水通道,尚未形成长江与太湖的有效互动,无法全面实现以清释污,提高水环境容量,抑制蓝藻暴发的目标。
常州水利概况(一)基本情况1、地形地貌:我市地处太湖流域西部,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西界茅山,南接天目山余脉,腹部有洮鬲两湖。
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平原、圩区兼有,丘陵山区位于西南部,面积10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中部和东部大部分是平原,面积15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圩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脚和腹部洮、鬲湖周围,部分在沿江地区和与锡澄接界处,面积12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圩外河湖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
全市地势高低相间,山圩相依,湖圩相连,河网密布。
由于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历年来我市治水和防洪任务艰巨。
2、河道水系:根据地形条件,我市分成太湖流域的湖西和武澄锡两区。
其中,金坛、溧阳及武进的西南部属湖西地区,市区和武进的东部属武澄锡地区。
境内从南至北分成三大水系,一是南河水系,主要有南河、中河、北河。
二是太湖、鬲湖、洮湖三湖水系,主要有太鬲运河、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
三是运河水系,运河水系中分运北水系和运南水系,运北水系有浦河、新孟河、剩银河、德胜河、澡港河、舜河、北塘河;运南水系有通济河、丹金溧漕河、扁担河、武宜运河、采菱港、武进港,共计21条骨干河道。
这21条骨干河道,一般河底底宽都在10米以上,平均水面宽30米以上,是全市主要引排调蓄河道。
3、水利工程:水库全市共有大小水库91座,其中大中型水库5座(沙河、大溪、茅东、塘马、前宋),小型水库86座,总蓄水量4亿立方米。
主要调控工程:1991年大水后,按照“西蓄(水库调蓄、湖荡滞洪)、北排(洪水向北排入长江)、东泄(泄入太湖)、中控(大运河新闸和丹金闸控制)”的防洪治水战略,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相继建成了沿江魏村水利枢纽、澡港水利枢纽、沿湖武进港水利枢纽、雅浦港水利枢纽、丹金闸水利枢纽、新闸防洪控制等六大调节控制工程,以及长江堤防达标、环太湖大堤加固、北河拓浚、澡港河拓浚等四大工程,共计投入8.7亿元。
附件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太湖流域行政区划涉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0亿立方米。
为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保障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维持良好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制订本方案。
一、分配原则(一)公平公正,合理高效。
(二)节水优先,总量控制。
(三)保护生态,持续利用。
(四)合理引江,统筹配置。
(五)尊重现状,科学调控。
二、分配意见(一)河道外水量分配意见2020水平年,太湖流域河道外地表水多年平均分配水量分别为:江苏省95.58亿立方米,浙江省53.49亿立方米,上海市64.19亿立方米,安徽省0.34亿立方米。
2030水平年,太湖流域河道外地表水多年平均分配水量分别为:江苏省98.03亿立方米,浙江省53.86亿立方米,上海市65.95亿立方米,安徽省0.33亿立方米。
太湖流域不同来水条件下河道外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地表水水量分配方案见表1。
太湖流域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重要河湖河道外水量分配方案见表2。
注:表中河道外分配水量不包括从长江、钱塘江干流直接取水量。
注:相关省(直辖市)新建水厂等项目取水量指标由流域管理机构商相关省(直辖市)按取水许可审批程序核定。
(二)重要河湖河道内水量分配意见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流域水资源调度期间重要河湖河道内水量分配方案见表3。
注:1.工况条件:2020水平年完成望虞河西岸控制(不含张家港枢纽)、新孟河延伸拓浚、新沟河延伸拓浚、太嘉河、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等工程;2030水平年完成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工程。
2.望虞河拓宽工程和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实施后,太湖向阳澄淀泖、杭嘉湖等区域供水的地区代表站不同时段调度控制水位可适当调整。
3.流域重要河湖河道内分配水量可依据流域有关调度方案及规划工程实施情况等调整。
三、调度管理意见(一)河道内需水控制指标1.太湖最低旬平均水位2030年规划目标为2.80米(镇江吴淞基面,下同)。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第二节水环境状况........................................................一、污染源现状.......................................................二、水质状况.........................................................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一、事件发生过程.....................................................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一、治污措施及成效...................................................二、主要经验.........................................................三、主要问题和教训...................................................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第三节总体目标..........................................................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二、近期目标.........................................................三、远期目标.........................................................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一、水源地建设.......................................................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一、调整产业结构.....................................................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优化城乡布局.....................................................第三节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节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城镇污水处理.....................................................二、城乡垃圾处理.....................................................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五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绿色农业工程.....................................................二、畜禽养殖.........................................................三、水产养殖.........................................................第六节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二、岸线治理.........................................................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四、科学清淤.........................................................第七节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一、倡导农业节水.....................................................二、推进工业节水.....................................................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第九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第十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第十一节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五、完善执法体系..................................................... 第五章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 .............................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第二节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 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 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 ...........................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二、生态保护带建设...................................................三、水体生态修复.....................................................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二、河网清淤.........................................................三、船舶污染控制..................................................... 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第九节监管体系建设项目..................................................一、国家级站网建设...................................................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第十节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第六章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第二节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与修复...................................................二、生态林建设.......................................................三、湖泊清淤.........................................................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项目..................................................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 ............................第一节投资编制依据......................................................第二节总投资 ..........................................................一、总投资及构成.....................................................二、筹资渠道.........................................................第三节重点治理区投资....................................................第四节一般治理区投资....................................................第五节治理项目用地...................................................... 第八章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第一节环境效果分析......................................................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二、污染物量削减.....................................................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一、饮用水安全项目...................................................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六、生态修复项目.....................................................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八、节水减污项目.....................................................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 ...................................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 ...............................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九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28•【字号】浙政发[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8〕68号)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我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后,国务院两次在无锡召开座谈会,对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坚决贯彻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并把这项工作作为“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手抓综合治理,一手抓应急防范,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今年5月,省政府专门召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蓝藻应对应急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今年的蓝藻应对应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通过省市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较好保障,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染减排任务完成较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监测监控和执法能力有所加强。
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近年来,太湖全湖营养盐浓度长期在较高水平波动,南太湖每年的蓝藻水华暴发期有所提前,持续时间拉长,面积和程度加大,而且呈现常态化趋势。
特别是湖州地区近岸水域及环湖河流,由于受风向、太湖环流、太湖水位抬高造成顶托倒灌等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严重性和饮用水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当太湖发生设计标准以内洪水时,确保环湖大堤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时要采取应急措施,重点保护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以及其它重要城镇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太湖洪水调度必须充分发挥现有河道的排洪作用和湖泊、水库、蓄洪工程的蓄洪作用。
根据全流域河道、湖泊、防洪工程现状和《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制定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太湖控制水位1、4月1日至6月15日,3.00米(除特殊注明外均为镇江吴淞基面)。
2、6月16日至7月20日,按3.00米至3.50米直线递增。
3、7月21日至9月30日,3.50米。
二、太湖水位不超过4.65米(设计洪水位)时的洪水调度1、太浦闸当太湖水位不超过3.50米时,太浦闸泄水按平望水位不超过3.30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3.80米时,太浦闸泄水按平望水位不超过3.45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20米时,太浦闸泄水按平望水位不超过3.60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40米时,太浦闸泄水按平望水位不超过3.75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65米时,太浦闸泄水按平望水位不超过3.90米控制。
当预报上海市遭受风暴潮袭击或预报米市渡水位超过3.70米(佘山吴淞基面)时,太浦闸可提前适当减少泄量;当预报嘉北地区遭受地区性大暴雨袭击时,太浦闸可提前适当减少泄量。
2、望亭水利枢纽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20米时,望亭水利枢纽泄水按琳桥水位不超过4.15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40米时,望亭水利枢纽泄水按琳桥水位不超过4.30米控制;当太湖水位不超过4.65米时,望亭水利枢纽泄水按琳桥水位不超过4.35米控制。
当预报望虞河下游地区遭受风暴潮或地区性大暴雨袭击时,望亭水利枢纽提前适当减少泄量。
3、当甘露水位超过3.00米,或望亭水利枢纽泄水时,望虞河常熟枢纽泄水。
4、望亭水利枢纽泄水期间,当湘城水位不超过3.70米时,望虞河东岸口门保持行水通畅;当湘城水位超过3.70米时,望虞河东岸口门可以控制运用。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总面积36895km2,占全国面积的0.4%。
其中,西部山丘区、中部平原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0%、80%。
2007 年流域人口4917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8648 亿元,占全国GDP 的11.6%。
太湖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水面面积达5551km2,水面率为15%。
流域河道总长约12 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2,河道平均坡降约为十万分之一,汛期水流流速仅为0.3~0.5m/s,受潮汐顶托影响,排水困难。
流域湖泊面积3159km2 ,其中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km2。
流域以太湖为中心,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主要有苕溪、南河、洮滆、黄浦江、通长江与杭州湾等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起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典型灾害
2.1流域水资源与开发利用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160.1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1 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
1 复计算量为 37.
2 亿m 3。
本地水资源量短缺,远小于现状实际总用水量,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弥补。
流域本地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长江和钱塘江水量。
现状本地河网供水 221.7 亿m 3(含沿长江口门引
水
补
充量,多年平均
引
水
量
6
2
.
6
亿
m 流域地表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现状 2508.6km 评价河长中,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的占 85.7%,劣于Ⅴ类的达 64.2%。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 10.8%,省界河流监测断面 75.0%劣于Ⅲ类。
太湖流域主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水平,太湖全湖平均水质劣于Ⅴ类, 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2典型灾害
特殊的气候及地形地貌使得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
梅雨和台风暴雨是造成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 1954 年、1991 年大洪水和 1999 年特大洪水。
1954 年太湖水位达 4.65m ,近 25%平原受灾。
1991 年太湖水位达 4.79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13.9 亿元,约占当年GDP 的 6.7%。
1999 年太湖水位达 4.97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41.3 亿元,约占当年 GDP1.58%。
太湖流域遇少雨年份也会出现干旱,山丘高地易因旱成灾。
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