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系统设计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2
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柔性生产制造系统。
柔性生产制造系统是指能够自动化地实现多种不同型号产品的加工、组装与调试的一种系统。
本文将介绍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第二章: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概念与特点柔性生产制造系统是由多个设备、工站和控制系统组成的系统,可以自动地加工、组装和调试各种不同型号的产品。
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自动化: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设备和工站可以自动切换、搬运和处理各种零部件和工件。
2. 多功能性: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加工、组装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还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工艺处理,如激光切割、喷涂、螺纹加工等。
3. 高效率: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地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4. 低成本: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5. 人机协作: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可以与人类工作人员协作,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第三章: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设计原则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模块化: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应该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每个模块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模块。
2. 标准化: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和工艺,以便于设备和工站之间的互换和升级。
3. 智能化: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应该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监控和调节生产过程。
4. 可扩展性: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应该具有可扩展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地增加生产能力和生产线的规模。
5. 高可靠性:柔性生产制造系统应该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设备和工站应该具有自我诊断和故障恢复的能力,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和停机时间。
第四章: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实现柔性生产制造系统的实现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生产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类型确定生产需求,包括生产线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等。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系统设计目标 (3)第二章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概述 (4)2.1 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概念 (4)2.2 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4)2.3 智能化生产管理的优势 (4)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5)3.1 功能需求 (5)3.1.1 基本功能需求 (5)3.1.2 扩展功能需求 (6)3.2 功能需求 (6)3.2.1 响应时间 (6)3.2.2 数据处理能力 (6)3.2.3 系统稳定性 (6)3.2.4 系统兼容性 (6)3.3 可靠性需求 (6)3.3.1 数据安全性 (6)3.3.2 系统恢复能力 (6)3.3.3 系统抗干扰能力 (6)3.3.4 系统可维护性 (7)第四章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7)4.1 系统架构设计 (7)4.2 系统模块划分 (7)4.3 系统集成与交互 (8)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5.1 数据采集方式 (8)5.2 数据处理方法 (8)5.3 数据存储与管理 (9)第六章生产调度与优化 (9)6.1 生产计划制定 (9)6.2 生产调度策略 (10)6.3 生产过程优化 (10)第七章质量管理与追溯 (11)7.1 质量检测方法 (11)7.1.1 概述 (11)7.1.2 常用质量检测方法 (11)7.1.3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质量检测 (11)7.2 质量追溯系统 (11)7.2.1 概述 (12)7.2.2 质量追溯系统的组成 (12)7.2.3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质量追溯 (12)7.3 质量改进与优化 (12)7.3.1 概述 (12)7.3.2 质量改进方法 (12)7.3.3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质量改进与优化 (13)第八章设备维护与管理 (13)8.1 设备运行监控 (13)8.1.1 数据采集 (13)8.1.2 状态监测 (13)8.1.3 故障诊断 (13)8.2 设备维护策略 (13)8.2.1 预防性维护 (13)8.2.2 反应性维护 (14)8.2.3 预测性维护 (14)8.3 设备功能优化 (14)8.3.1 设备选型 (14)8.3.2 参数调整 (14)8.3.3 智能控制 (14)8.3.4 节能减排 (14)第九章仓储物流管理 (14)9.1 仓库管理策略 (14)9.1.1 仓库布局优化 (14)9.1.2 仓库物料管理 (14)9.1.3 仓库安全管理 (15)9.2 物流配送优化 (15)9.2.1 物流配送路线优化 (15)9.2.2 配送车辆管理 (15)9.2.3 配送人员管理 (15)9.3 仓储物流信息化 (16)9.3.1 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16)9.3.2 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16)9.3.3 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 (16)第十章系统实施与评估 (16)10.1 系统开发与实施 (16)10.1.1 确定开发团队与分工 (16)10.1.2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16)10.1.3 系统开发与集成 (16)10.1.4 系统部署与培训 (17)10.2 系统测试与验收 (17)10.2.1 单元测试 (17)10.2.2 集成测试 (17)10.2.3 系统测试 (17)10.2.4 验收测试 (17)10.3 系统运行与维护评估 (17)10.3.1 系统运行监控 (17)10.3.2 系统维护与升级 (17)10.3.3 用户满意度调查 (18)10.3.4 成效评估 (18)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产品设计理论范文产品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合人们的需求、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以创新的方式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是一门复杂且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人机工程学、材料学、工业设计、营销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
1.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人机工程学是人们研究人与机器、设备、工作环境等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研究人体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感知和认知过程等,提出合理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主要关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即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融入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2.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是指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思考用户需求和目标,创建产品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涉及到界面设计、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模式研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让用户与产品进行有效的交互。
3.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以提供满足用户期望、易于使用和愉悦的产品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注重产品的整体感受,包括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
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4. 人类中心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人类中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通过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从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产品。
人类中心设计强调设计师与用户的互动和合作,注重用户的参与和反馈。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以解决用户需求或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出独特、有竞争力且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产品设计概论是指通过对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创造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概论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创意生成、原型设计、工程开发和产品测试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产品设计概论进行探讨。
首先,市场调研是产品设计概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师可以了解市场对于其中一种产品的需求和趋势,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和方向。
市场调研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分析,探索用户需求的潜在问题和痛点以及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特色,为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其次,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明确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用户需求分析包括对用户的调研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用户测试等方式,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意见。
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确定产品的关键功能和用户交互方式,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创意生成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意生成,设计师可以产生各种创新和创意的想法,为产品设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创意生成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式进行。
在创意生成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想法。
创意生成的目标是产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原型设计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通过原型设计,设计师可以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和可体验的产品原型,为产品的实际开发和测试提供基础。
原型设计可以通过手工制作、3D打印、CAD建模和虚拟现实等方式进行。
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创意设计,制作不同的原型,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
原型设计的目标是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的下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工程开发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实质性过程。
电子产品设计题目智能体温计姓名 xxx 学号 xxx 专业班级 xxx所在学院信电分院指导教师(职称)杨锆二○一六年六月十九日电子产品设计——智能体温计摘要智能体温计采用AT89S52作为核心器件实现对系统的自动控制,采用双单片机串行处理结构。
外界温度经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变化转换为线性电压信号,再经由OP07构成高精度低温漂的放大电路处理后,作为ADC0809的模拟输入信号,由ADC0809完成A/D转换,得到8位的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1(AT89S52)。
单片机1将采集到温度值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出来,也通过串口通信将温度信号传到单片2(AT89S52)。
此外温度预制,报警电路模块功能也由单片机1完成。
单片机2完成温度值的语音播放功能。
通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说明本设计方案切实可以,能够完成题目所要求的基本功能部分,并留有相应的接口,为完成扩展功能打下基础。
关键字:单片机 AD590 ADC0809 ISD2560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Electronic thermometerAbstractIntelligent temperature meter adopts AT89S52 as the core device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system, using the serial processing structure. Outside temperature by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AD590 acquisition, temperature conversion into the linear voltage signal, and then through the OP07 constitute high precision and low temperaturedrift of amplification circuits, as ADC0809 analog input signal, by the ADC0809 complete a / D conversion and get 8 bit digital signal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1 (AT89S52). SCM 1 will be collected to the temperature value in the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but also through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to the temperature signal to the monolithic 2 (AT89S52). In addition to the temperature, the alarm circuit module function is completed by the MCU 1. SCM 2 to complete the temperature value of thevoice player. 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is design can be realized, can complete the basic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title, and leave the corresponding interface,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extension function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 wor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DC0809 ISD2560 AD590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11.1 背景 11.2 设计目的 1第2章原理分析 22.1 设计总原理 22.1.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22.1.2 A/D转换器的选择 32.1.3 语音提示模块 32.2 原理分析 32.3 系统电路原理图 3第3章主要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4 3.1 电源电路模块 43.2 温度检测、放大模块 53.2.1 换成DS18B20温度模块怎么改 5 3.2.2 AD590简介 53.2.3 图5温度检测、放大电路原理 6 3.3 A/D转换模块 63.4 温度设制、显示及报警电路模块 7 3.5 串行通信模块 83.6 语音播放模块 93.6.1 录音、放音简介 93.6.2 ISD2560简介 93.6.3 芯片工作原理 113.6.4 硬件电路设计 123.6.5 本方法的特点 12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34.1 系统程序流程图 13第5章系统测试 145.1 硬件测试 145.1.1 单元模块的测试 145.1.2 系统整体测试 155.1.3 软件测试 155.1.4 硬件与软件的联机测试 15 第6章利用的程序: 16第7章参考文献 25图目录图 1 系统框图 2图 2 系统电路原理图 4图 3 电源电路图 5图 4 AD590温度检测、放大电路图 6 图 5 AD590包装与等效电路图 8图 6 A/D转换电路图 9图 7 温度设制、显示及报警电路图 10图 8 串行通信电路图 10图 9 录音、放音电路图 11图 10 ISD2560管脚图 12图 11 单片机1程序主流程图图12 单片机2程序主流程图 15图 13 单片机2的T0中断程序流程图 16第1章绪论1.1 背景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一、绪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指针对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的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系统的研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产品。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开发设计到终止生产,再到售后服务,这个周期是不断循环往复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制造企业、服务企业以及销售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方案1.技术选型在确定设计方案之前,需要先选定开发平台和技术架构。
鉴于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我们选择了分布式架构和高可用性数据库。
2.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
因此,在架构设计上,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并进行模块拆分。
针对不同环节,我们拆分出了不同的子系统,实现了模块间的解耦、相对独立的维护和升级。
3.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方面,我们选择了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库。
为了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性能,我们采用了分库分表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对数据库进行了备份和容灾设计,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实现过程1.研发设计环节对于研发设计环节,我们实现了产品的需求管理、研发计划管理、原型开发管理、测试管理等多个模块。
在需求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分配。
在研发计划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点,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和进度安排。
在原型开发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实现原型设计和开发任务的分配和跟进。
在测试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对产品进行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反馈到研发环节,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修复。
2.生产制造环节对于生产制造环节,我们实现了生产计划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质检管理等多个模块。
在生产计划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制定生产计划和任务,根据实时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在材料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对材料进行领用、出库、归还等管理操作。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的设计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现代化得以实现,居住环境向舒适化,安全化发展,智能家居也随之应运而生。
由于我国的科技刚刚发展起来,各种科技产品还明显的落后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也刚刚开始富裕起来,许多智能系统也刚刚在我国兴起。
但是,发展前景却广阔。
这种系统可以为我们营造出高效、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并且它可以牵动一大批产业[1]。
如此广泛的应用,他的前景也必将非常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渐渐的发生转变。
各种家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的不断成熟,家电越来越智能化。
窗帘也不例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智能窗帘系统已广泛应用。
智能窗帘在国内算是高端前沿产业,市场广阔,有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在发达的欧美市场智能窗帘已经并不新鲜,已经广泛运用于平常百姓家中,所以有必要在国内推广。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于传统的窗帘,智能窗帘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2]。
在一年四季中,随着不同的季节、气候,人们对于窗帘打开与闭合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每一天中,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间段的不同,人们对于窗帘打开与闭合的需求也是不一致的。
这也就为智能窗帘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市场价值[3]。
随着信息、自动化和通信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窗帘控制系统在家居、大型会议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窗帘开度的各种需求。
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克服传统的窗帘的许多缺点,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人类的生活质量[4]。
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大体上有三种:光控,时控,遥控。
遥控属于半自动类;而光控属于全自动式,但因光敏器件的灵敏度,以及不同季节的光照度的不同,以及人们对于窗帘开闭在时间上的要求不同,而难以实施和普及。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在商业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优秀的产品设计不仅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因此,深入研究产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论文旨在研究产品设计的关键要素、发展趋势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实践方法,以提供对产品设计过程有深入理解的指南。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背景2. 产品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3. 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4. 产品设计的案例分析和评价5. 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调研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的产品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产品设计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2. 选择代表性的产品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设计思路和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3. 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调研,了解当前产品设计的需求和趋势。
4. 根据调研结果和理论分析,总结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章: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2.1 产品设计的定义和范畴2.2 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第三章:产品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3.1 产品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3.2 产品设计的设计原则解析第四章: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4.1 产品设计的流程概述4.2 产品设计的常用方法介绍第五章:产品设计的案例分析和评价5.1 代表性产品设计案例的分析5.2 产品设计案例的评价和总结第六章: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6.1 当前产品设计的趋势和问题6.2 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五、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系统总结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关键要素、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流程和方法,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合用专业授课语言先修课程毕业要求(专业培养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产品设计专题(七)Product Project Design(VII) (Interaction Design)专业领域课选修总学时:64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实创学时:4846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中文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策划与研发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1、2、3 、4、5、1.设计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解决复杂的设计实践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设计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并通过文献研究以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的设计问题。
3.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各类产品设计及服务系统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经济、文化、环保、安全、技术、美观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设计及艺术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地域文化与艺术思潮,在信息采集与梳理的过程中形成合理有效的设计成果。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产品设计的复杂问题,开辟、选择与使用恰当设计技术手段、现代信息工具和资源,包括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的预测与实践,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产品设计策划与研发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 、2](2)掌握交互设计过程的基本知识,学生具有产品设计流程的初步能力。
[1、3 、4](3) 掌握常用的设计方法 (主要指手绘、计算机应用) ,并具有设计能力。
[3、5]本课程是一门如何从用户体验角度看问题,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让学生去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课程简介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
系统设计中的产品创新研究The Product Innovation Study In SystemDesign陈汗青CHEN HANQINGBERNARD.J.MCSWEENEY PROFESSORMarch 28th 2001------April 8th 2002绪论——系统思想下的产品创新设计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造物从手工制品发展为机械化大批量产品。
信息化、数字化、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大批量,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对设计领域带来种种变革;提出了在时代特征前提下进行系统设计的要求。
系统设计是把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动态的有机性的研究和形象性表达。
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个系统,其客观存在、客观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它包含了物本身的系统,物之外的客观存在系统,并以设计作为手段。
设计是基于自然系统的创造一个合理的人造系统,以要素的自然属性而定自然系统,以天然物自成的系统,构成我们生存的环境。
从认识的渐进的过程以及不同层次的认识,不同目的性的认识也共同构成一个认识系统。
从要素是实物还是概念来划分:有以天然物及人造物组成的实体系统和由概念、原理、方法、法则、制度、程序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的概念系统;两者现在是综合发挥作用,概念提供方法策略,实体提供工作对象。
人造系统则包含了硬件的,人造的自然系统,即生产、交通等,也包含规章、组织条例及科学技术体系。
从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来考虑,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为动态,如人体、生态系统,设计构成的系统不光随时间变化,同时随兴趣点变化而变化,所以是一个动态系统;绝对的静态系统是没有的。
如果说早期工业社会的人造物是“功能第一”的大批量机械产品的典型模式,那么当今商业、信息社会产品丰富多彩的多元化面貌可认为是“市场第一”的商品模式。
商品经济的发达,市场成为人造物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早期设计(生产)──使用的单纯关系,变成了设计(生产)──市场──使用。
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 (1)1.1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 发展现状 (1)第2章整体方案选择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用 (3)2.2 主控机的选择 (5)2.3显示电路 (5)2.4调速方式 (6)第3章系统硬件组成 (7)3.1 系统结构 (7)3.2 主控芯片介绍 (7)3.2.1 STC89C51简介 (7)3.2.2 STC89C51主要功能和性能参数 (8)3.2.3 STC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 (9)3.2.4 STC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 (11)3.2.5 STC89C51中断技术概述 (13)3.3 DS18B20温度采集电路 (13)3.3.1 DS18B20 的特点及内部构造 (13)3.3.3 DS18B20的工作原理 (15)3.3.3 DS18B20的工作时序 (18)3.4 数码管驱动显示电路 (20)3.4.1 数码管驱动电路 (20)3.4.2 数码管显示电路 (21)3.5 风扇驱动电路 (22)3.6 按键模块 (25)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7)4.1 软件介绍 (27)4.1.1 Keil C51 (27)4.1.2 Protel99SE (28)4.1.3 Proteus (29)4.2 主程序流程图 (31)4.3 DS18B20子程序流程图 (32)4.4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33)4.5 按键子程序流程图 (34)第5章系统调试 (36)5.1 软硬件调试 (36)5.1.1 按键显示部分的调试 (36)5.1.2 传感器DS18B20温度采集部分调试 (36)5.1.3 风扇调速电路部分调试 (37)5.2 系统功能 (37)5.2.1 系统实现的功能 (37)5.2.2 系统功能分析 (38)结论 (39)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