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图和等高线同步练习.ppt
- 格式:ppt
- 大小:782.50 KB
- 文档页数:16
考点02 地图和等高线一、选择题1.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 m。
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 mB.178 mC.220 mD.255 m2.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读图,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 mB.310 mC.360 mD.410 m3.下图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协会选定在图中P处开展活动。
读图,完成下题。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P处为陡崖)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58 mB.80 mC.98 mD.108 m4.读图,完成下题。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 C③ D.④5.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比例尺1∶10 000)。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A.①B.②C.③D.④6.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完成下题。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8.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上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P~Q”一线A.经过两个鞍部B.最低处海拔为30米C.c地处于谷地之中D.高差最大可达300米10.在a、b、c、d四地观察A.a地能看到b地B.b地能看到c地C.d地能看到c地D.a地能看到d地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
专题02 地图与等高线初中 高中 课标/考核要求 1.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考试要求:等高线图的判读与运用。
一、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计算前单位一定要统一)(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大小:①数字式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地图内容越详细;②文字式和线段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内容越粗略。
2.方向①普通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地图: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3.图例(常见图例)初中知识回顾二、选择适合的地图1.原则:根据使用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2.地图分类:自然地理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农业图等。
人文地理地图:政区图、导游图、交通图、人口图等。
按形式分:平面地图、卫星地图、3D 地图、全景地图。
三、地形图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概念: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相等。
③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五大山体部位识别:山顶(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特点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状,中间高,四周低。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山谷易形成河流和公路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间海拔相对较低的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合(3)地形图判读五种陆地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高线特征:①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