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 格式:pptx
- 大小:473.11 KB
- 文档页数:21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
历史上,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演化,而垄断资本主义又从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又发生了比较重要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三次社会大分工⑴第一次: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又去农业耕作技术和动物驯养技术的进步,在满足自身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随之产生。
起先是偶然的交换,后来变得越来越经常。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规律。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资形式和劳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本质。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简单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在这个公式中,货币是单纯作为流通媒介而存在的。
2.资本流通的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其中G'>G①含义:资本家用货币买进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货币②目的: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③特点:价值增殖当货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这里,G’=G+△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称为剩余价值。
④资本: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了价值增殖,这时货币已经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所以,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①矛盾点: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政经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政经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1)1.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3)1.1.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 (3)1.1.1.原始社会 (3)1.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1.2.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3)1.2.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 (3)1.2.3.第一,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3)1.2.4.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 (3)1.2.5.资本主义的萌芽 (3)1.2.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普遍形式有两种: (3)1.2.7.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形成过程 (4)1.2.8.原始积累的方式: (4)1.2.9.资本原始积累 (4)1.2.10.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4)2.第二节资本主义所有制 (4)2.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5)2.1.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 (5)2.1.2.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殊性,即: (5)2.1.3.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进行生产活动。
(5)2.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5)2.2.1.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适应生产规模和生产范围都相对较小的条件下52.2.2.私人股份所有制: (5)2.2.3.法人股份所有制:财产占有呈现出由个人向非个人占有转变的趋势.62.2.4.国家资本:来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6)2.2.5.混合资本所有制形式 (6)3.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6)3.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6)3.1.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6)3.2.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8)3.2.1.垄断资本主义 (8)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 (12)3.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2)3.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2)3.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13)3.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13)3.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5)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5)3.4.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5)3.4.2.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15)1.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1.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1.1.1.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商品经济也一直在缓慢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和市场繁荣发展的景象1.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2.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1.2.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1.2.3.第一,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1.2.4.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1.2.5.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的西欧,西欧也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C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B.资本积累C.资本的原始积累D.资本主义再生产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C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垄断D.滞胀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 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竞争范围相同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B )A.制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A.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利润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1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12.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 )A.垄断B.信用C.竞争D.积累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B )A. 自由竞争B. 垄断C. 市场D. 国际竞争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商业资本D.金融资本15.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B )A.工业资本的统治B.金融资本的统治C.产业资本的统治D.商业资本的统治16.金融资本是( D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17.金融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为了( B )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 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9.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是( B )A. 联合制B. 参与制C. 建立咨询和政策研究机构D. 控制报纸出版等新闻媒体20.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是指( D )A.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大银行D.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大银行2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属于( C )A. 借贷资本输出B. 商品资本输出C. 生产资本输出D. 私人资本输出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D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B.发达国家以此带动商品输出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助互利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其他国家人民23.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B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是在( A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初期D.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C ) A.科技革命迅猛发展B.国内外市场相对狭小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加剧26.国家垄断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 B )A.通过企业赢利B.国家财政拨款C.获取银行信贷D.通过资本市场获利27.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宗旨是( C )A.追求高额利润B.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C.协调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D.提供完全信息28.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或购买商品属于( C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29.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属于( D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B. 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 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30.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A.国家垄断资本具有“社会主义因素”B.国家垄断是“国家社会主义”C.国家垄断是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垄断利润的形式D.国家垄断是对私人垄断的彻底否定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D )A.资产阶级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的相互关系B.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C.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矛盾的体现D.私人垄断资本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利润服务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 )A.资本主义的终结B.社会主义的开端C.社会主义的前阶D.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化( C )A.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实现了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C.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缓解D.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BD )A.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形式包括( ABCD )A.自由竞争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价格( ACD )A.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B.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废除C.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D.可分为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4.垄断利润是( ABD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自由竞争获得的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部分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利润5.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表明( BD )A.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发生了变化B.垄断资本统治的范围从一国扩展到国际C.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得到了解决D.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更加深化6.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其含义在于( ABCD )A.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B.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C.垄断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D.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标志7.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有( AD )A.国家采取国有化政策,将私人垄断企业收归国有B.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C.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D.国家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兴建新企业8.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内容包括( BCD )A.直接干预私人企业的内部决策B.通过财政政策引导私人企业增加或减少生产C.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引导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向D.通过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引导企业生产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的手段有( ABC ) A.税种 B.税率C.政府支出 D.利息率1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的作用是( AD )A.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可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C.使经济发展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D.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和封建制度。
原始公社制度:大约300万年以前,人类最初级最漫长的社会—原始社会产生。
在原始社会,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低下,劳动对象范围狭窄,劳动工具简陋(初期未经加工的石器,后来粗加工的石刀、石斧,金属工具的利用较晚)。
这就决定了原始社会必须集体活动,生产资料公有,同时产品平均分配。
这是因为由于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只有集体劳动才能存活下来。
集体劳动的全部成果仅能够维持生存,几乎没有剩余产品。
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破坏集体的生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尤其是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得到扩展,并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货币。
这使得私有制和商品经济获得更大发展,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阶级分化越发明显。
一方面,氏族首领利用权力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并且将战俘作为奴隶,成为奴隶主;另一方面,普通氏族成员和广大劳动者则日趋贫困破产沦为奴隶,这样,奴隶社会出现了。
奴隶占有制度: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劳动力的数量增加。
(原始社会末期战俘被杀掉,奴隶制下成为奴隶,变成劳动力)(2)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有可能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组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3)强制奴隶劳动,使脑力与体力劳动相分离,促进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文化的空前繁荣。
另一方面,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奴隶们常常以破坏工具、虐待牲畜等的方式表示反抗,奴隶们仇视劳动。
另外,农民与手工业者除受到奴隶主的剥削外,还受到商人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盘剥,日趋破产。
由于农民与手工业者是奴隶制国家兵役的主要负担者及主要纳税人,所以他们的破产造成了奴隶制国家军事力量的衰败和经济没落。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一)原始社会经济制度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制度。
2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3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 .旧石器时代,最伟大的一个进步就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5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 .原始社会末期,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又更上一层楼,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的发展,公有制逐渐瓦解,私有制产生。
7 .对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二)奴隶社会经济制度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主要两个对立阶级)2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确立了奴隶制度,形成了奴隶社会。
3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4 ,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5 ,如何看待奴隶社会经济制度。
6 .在奴隶制度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7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一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一农民。
2 .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 .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 ,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与中国)6 .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
还存在城市手工业者,他们组成行会组织。
7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和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封资本主义生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两个条件=一句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