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特征定义研究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1
数控加工精度在机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发布时间:2023-02-07T02:31:43.540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1期作者:彭新愿[导读] 已实现快速读取主流CAD格式、方便获取零件数模上各种特征数据并快速在机检测和提供个性化检测报告等功能。
广东鸿图南通压铸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 226300摘要:通过为数控机床配备零件精度检测用测头以及相应的检测代码,即构成在机检测系统。
该技术将加工和检测集成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避免了多次装夹、重复定位误差,可以较好地解决零件精度超差难以修正和辅助时间长等现实问题。
主要介绍数控加工精度在机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在机检测系统开发应用、测头预行程误差补偿技术和带修正功能的在机检测系统开发等。
并指出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和提升。
关键词:在机检测;预行程误差;修正加工;数控加工精度1在机检测系统开发应用目前已在工业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应用的通用型在机检测系统典型代表主要有英国Delcam公司和测量巨头Reinishaw公司分别推出的PowerINSPECT和OMV,这两款在机检测软件搭载Reinishaw机床检测专用测头几乎兼容当前主流的数控系统,已实现快速读取主流CAD格式、方便获取零件数模上各种特征数据并快速在机检测和提供个性化检测报告等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专用机床制造公司在其机床产品上自行研制配套使用的在机检测系统,如美国LLNL公司在其研制的LODTM机床上配备了在机测量系统,通过电感测头扫描加工完毕仍装夹在工作台上的复杂自由曲面零件,报道称该设备对面轮廓测量的精度可达数十纳米。
美国的IHARA和NAGASAWA比较了市面上主要的在机测量系统配备的触发探针后指出,在机检测必须深刻理解测头相对工件的位置以及对工件形状的精准触碰,其核心技术在于可以生成适合自动测量的在机检测软件。
德国的IRIGUCHI等发明了一种数控机床的自动编程装置和方法,能在复杂加工中方便、快速地生成正确的加工程序,为在机检测和修正加工程序的生成提供了参考。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刑事科学技术(一)》考试大纲(2017年9月)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并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方法;理解掌握物证的系统属性与关联分析、物证特征的层次结构分类以及物证量化检验鉴定的相关方法;2.全面了解刑事科学技术所包含的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的具体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具体掌握各类研究对象的具体概念、检验鉴定程序、检验鉴定技术方法以及检验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灵活运用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准确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及相关专业考核范围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范围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
Ⅲ. 考查内容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第一部分人体痕迹检验一、手印检验(一)手纹的种类与特征1.手的外形结构2.手纹的皮肤组织特性3.手纹的类别4.指头乳突花纹5.指节乳突花纹6.手掌的乳突花纹(二)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与提取1.现场手印的寻找与发现2.潜在手印显现的常规方法(三)手印的分析与鉴定1.现场手印的分析2.样本手印的搜取(四)指纹自动识别技术1.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结构及功能2.指纹系统的网络化二、足迹检验(一)足迹检验概述1.足迹检验的概念2.足迹的分类3.足迹检验的内容、作用与现状(二)足迹特征1.足迹的结构特征2.足迹的步法特征3.鞋底的磨损特征(三)现场足迹的勘验1.现场足迹的发现与确定2.现场足迹的提取(四)足迹的分析与鉴定1.足迹分析2.足迹鉴定3.足迹的信息化应用三、牙齿痕迹检验(一)牙齿的生理结构1.牙齿的萌出与排列2.牙齿的结构与形态3.牙齿的特征(二)牙齿痕迹的形成与特征1.牙齿痕迹的形成2.牙齿痕迹特征(三)牙齿痕迹的提取与检验1.现场牙齿痕迹的提取2.牙齿痕迹检验第二部分器械痕迹检验一、工具痕迹检验(一)工具痕迹概述1.工具痕迹定义2.工具痕迹分类(二)常见工具痕迹及特征1.撬压痕迹2.打击痕迹3.钳剪痕迹4.擦划痕迹5.刺切痕迹6.割削痕迹(三)工具痕迹现场勘验1.寻找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2.现场工具痕迹的提取(四)工具痕迹分析与利用1.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2.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3.推断嫌疑工具的种类4.分析嫌犯嫌疑人的特点二、枪弹痕迹检验(一)枪弹1.枪弹的结构2.枪弹的分类3.枪弹的识别(二)枪械1.枪支的定义2.枪械的分类3.枪械的结构及动作原理(三)射击弹头弹壳痕迹1.射击弹头痕迹2.射击弹壳痕迹(四)枪击案件现场勘验1.枪弹痕迹物证的搜寻和提取2.弹丸对目标物的作用3.弹孔痕迹检验(五)枪弹痕迹鉴定1.区分发射枪种2.认定发射枪支第三部分其他痕迹检验一、车辆痕迹检验(一)车辆与轮胎1.车辆的分类2.汽车轮胎的分类及花纹结构(二)车辆痕迹特征1.车辆结构特征2.车辆的其他特征(三)车辆痕迹的勘查与分析1.车辆痕迹的勘查与提取2.车辆痕迹检验二、纺织物痕迹检验(一)织物组织结构检验1.织物的组成2.织物组织结构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二)绳索、绳结检验1.绳索检验2.绳结检验(三)纺织物痕迹检验方法1.纺织物痕迹的概念与分类2.纺织物痕迹的发现与提取3.纺织物痕迹的检验三、玻璃破碎痕迹检验(一)玻璃的性质及破碎原理1.玻璃的机械性质2.玻璃破碎原理(二)玻璃破碎裂纹特征1.枪击裂纹特征2.高速抛击裂纹特征3.低速抛击裂纹特征4.钢化玻璃裂纹特征(三)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与分析1.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2.现场物证的提取3.玻璃破碎裂纹检验四、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一)分离痕迹的形成、结构与分类1.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与结构2.整体分离痕迹的分类(二)整体分离痕迹特征1.断口特征2.加工特征3.使用特征4.固有特征(三)分离痕迹的勘查与鉴定1.整体分离痕迹的发现与提取2.整体分离痕迹的鉴定五、锁匙痕迹检验(一)弹子锁的种类、结构与开闭锁原理1.弹子锁的种类2.弹子锁的结构3.弹子锁的开启原理(二)常见的非正常开锁方法1.暴力开锁2.钥匙开锁3.特殊工具开锁4.技术性破坏锁(三)锁具加工痕迹与开锁痕迹1.锁具加工痕迹2.原配钥匙开锁痕迹3.特殊工具开锁痕迹(四)原配钥匙复制痕迹1.原配钥匙的复制方法2.原配钥匙复制痕迹的分布(五)锁匙痕迹鉴定1.现场锁痕的发现与提取2.现场锁痕的检验六、爆炸痕迹勘验(一)爆炸痕迹种类1.炸点痕迹2.爆炸产物高温作用痕迹3.空气冲击波作用痕迹4.爆炸抛出物5.人体上的爆炸作用痕迹6.爆炸震动破坏痕迹(二)爆炸痕迹勘验方法1.炸点的勘验2.爆炸产物高温作用痕迹勘验3.爆炸空气冲击波作用痕迹勘验4.爆炸遗留物及介质抛出物勘验(三)爆炸痕迹综合分析1.分析确定爆炸类型2.根据爆炸痕迹初步判定炸药种类3.炸药量的判定4.爆炸装置复原分析5.根据现场痕迹分析爆炸作案人文件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占20%、60%和20%左右)一、笔迹检验、印刷与污损文件检验(一)笔迹检验1.笔迹与笔迹检验概念2.笔迹检验原理3.笔迹各层次特征的内容及具体特征的含义4.笔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5. 书写速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检验要点6.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含义、特点及检验要点7.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及检验要点8.摹仿笔迹的类型、特点及检验要点(二)印刷文件检验1.印刷文件与印刷文件检验概念2.常见文件印刷方法的印版结构和印刷原理3.常见版型印刷文件的基本特征4.货币票证的制版方法和印刷方法5.常见伪造货币票证的特点以及检验方法6.印章印文的种类、特征7.伪造印章印文的方法及特点8.印章印文检验的程序和方法9.静电复印机种类鉴别特征和同一认定特征10.电子打字机的种类鉴别特征和同一认定特征(三)污损文件检验1.污损文件及污损文件检验的概念2.各类变造文件的概念、特点及检验方法3.各类模糊记载及损坏文件的检验方法4.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的概念、任务5.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的依据、途径6.圆珠笔油墨字迹书写时间检验的常用方法7.印文盖印时间的检验方法8.文件朱墨时序的检验方法二、言语识别与鉴定(一)言语识别1.语言、言语、言语识别的概念2.言语识别与鉴定的任务和作用3.言语识别与鉴定的科学原理4.地域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5.时代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6.社会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7.隐语和犯罪隐语的概念8.精神病患者与聋哑人言语的特征及主要区别(二)言语鉴定1.书面言语鉴定的概念2.书面言语特征的种类3.书面言语鉴定的程序方法声像资料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占20%、60%和20%左右)一、刑事摄影摄像(一)摄影基础知识1.镜头的参数及对摄影的影响2.快门、光圈、感光度、白平衡及对摄影的影响3.景深的概念、产生景深的原因及影响景深的因素4.调焦、调焦方法5.曝光量、相机的曝光模式6.测光模式及方法7.光质及其对摄影的影响8.色温的概念及应用9.摄影构图(二)现场摄影1.现场摄影概念及特点2.现场摄影内容3.现场摄影步骤和方法4.现场制卷方法(三)物证检验摄影1.物证检验摄影的基本要求2.分色摄影及应用3.光谱成像的原理4.偏振光摄影、原理、方法及应用。
果蔬加工复习资料1.果蔬加工的概念果蔬加工是指以新鲜水果或蔬菜制品为原料,根据其加工适应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制成各种无生命特征、可长期保存的加工产品的过程。
果蔬加工不同于简单的果蔬保鲜。
2.茂名地区水果生产情况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生产状况:茂名市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亚热带优质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水果种植面积400多万亩,总产量130多万吨。
茂名的水果品种主要集中在三大类:荔枝、龙眼和香蕉。
茂名是中国亚热带水果的主产区。
仅就荔枝而言,茂名的年产量就接近3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五分之一。
存在的问题:生产意识落后;品种匹配差;品牌效应不明显;保鲜加工业落后;要控制农药残留。
发展对策: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2.优化品种结构,改造低值果园,对现有需要更新改造的低值果园,采取高接换种或低接换种的办法,进行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3.深入开展水果的保鲜加工研究;4.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创建水果名牌,建设水果强市;5.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6.龙头企业带动;7.营造果园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发展3.果蔬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果蔬加工业现状:1、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步入新阶段;2、我国果蔬加工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果蔬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利用率与加工能力低下;2、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3、优质果蔬数量匮乏,品种结构不合理;4、深加工品种少,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5、加工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低;6、综合利用率低;7、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与技术督导;8、加工设施滞后;4.果蔬变质原因:果蔬及其加工产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活动,化学反应和酶活性: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水果、蔬菜和所有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在果蔬加工或产品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分解、合成、溶解、结晶、沉淀等各种化学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品变质;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多种酶,它们会催化各种生化反应,导致产品变色、变味、软化、降低营养价值等,导致腐败。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引言国际上在超精密加工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在高技术领域(如国防工业、集成电路、信息技术产业等)之所以一直领先,与这些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由于加工技术水平的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划分的界限逐渐向前推移,但在具体数值上没有确切的定义。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在 1.0~0.1μm,表面粗糙度Ra在0.1~0.03μm之间的加工方法称为精密加工。
超精密加工当前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25μm,以及所用机床定位精度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高于0.01μm的加工技术,亦称之为亚微米级加工技术,且正在向纳米级加工技术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的机理,超精密加工的设备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工具及刃磨技术,超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超精密加工工作环境条件。
2.发展现状美国是开展研究最早的国家,也是迄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
早在50年代末,由于航天等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美国首先发展了金刚石刀具的超精密切削技术,并发展了相应的空气轴承主轴的超精密机床,用于加工激光核聚变反射镜、战术导弹及载人飞船用球面、非球面大型零件。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通过能源部“激光核聚变项目”和陆、海、空三军“先进制造技术开发计划”,对超精密金刚石切削机床的开发研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实现了大型零件的微英寸超精密加工。
如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已经研制出一台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Large Op tics Diam ond Turn ing Machine, LODTM ), 是一台最大加工直径为1.63m的立式车床,定位精度可达28nm,借助在线误差补偿能力,它已实现了距离超过1m而直线度误差只有±25nm 的加工。
在美国能源部支持下,LLI实验室和Y-12工厂合作,与1983年成功地研制出大型超精密金刚石车床(DTM—3型)。
加工类型的定义
加工类型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产品特性,采用的各种加工方法和手段。
加工类型可以根据其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工类型及其定义:
1. 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将材料切除,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航空等领域。
2. 磨削加工:利用磨料和磨具对材料进行磨削,以获得光滑的表面和精确的尺寸。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汽车等领域。
3. 锻造加工:利用压力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汽车等领域。
4. 铸造加工:将熔融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汽车等领域。
5. 焊接加工: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通过熔融的焊接材料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管道等领域。
6. 热处理加工: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改变其内部结构和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汽车等领域。
7. 电镀加工: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以提高其耐腐蚀性、美观性和使用性能。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船舶、汽车等领域。
8. 表面处理加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美观性和使用性能。
这种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航空等领域。
以上是常见的加工类型及其定义,每种加工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类型,以达到生产要求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材料表面工程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关注的是材料表面及其与外界交互时的性质和特征。
表面工程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等。
它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和机械特性,使其更适合某些特定的应用和功能。
当前的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重点是开发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和改进现有技术。
其主旨是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让其能够满足诸如强度、硬度、耐磨、抗腐蚀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这些研究成果反映在多种表面工程技术中,如喷涂、电化学加工、表面氧化、等离子旋转、表面合金化、硬化与淬火、电子束加工、激光表面改性、光电效应喷油等。
作为材料表面工程领域的一部分,喷涂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喷涂技术广泛应用于防腐、导热、耐火、耐磨、美化等多个方面。
在喷涂技术中,激光高速喷粉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喷涂技术,它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使粉末被熔融并瞬间凝固,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的涂层。
激光高速喷粉技术的发展使喷涂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电化学加工是当今表面工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
在电化学加工过程中,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改变材料表面的特性,如表面粗糙度、形状、化学成分等。
电化学加工技术结合了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提高了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使之更适应各种应用需求。
表面氧化技术则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氧化膜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金属表面防锈、增加摩擦积数、增强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其与原材料相比更具有实用价值。
此外,表面氧化技术在电子原材料加工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表面合金化技术是将一层金属合金涂层涂到另一种金属表面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使之符合特定应用的需要。
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然,以上的表面工程技术仅仅是表面工程技术的冰山一角。
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
皮蛋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传统蛋制品,加工历史悠久,但有关皮蛋加工形成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已成为阻碍进一步开展皮蛋技术改进研究的瓶颈。
本文对皮蛋加工形成过程中金属调控、风味形成、强弹性蛋白凝胶形成、色泽形成、松花形成等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相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皮蛋是一种主要由碱腌制而成的蛋制品,加工历史悠久,是我国独创的传统蛋制品。
皮蛋色泽美观、光泽透亮、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医林纂要》等医学巨著皆记载其具有去火、醒酒、治泻痢的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皮蛋加工工艺、无铅化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毫无疑问,这些努力对促进皮蛋的科学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有关皮蛋加工形成机理的研究却仍然较为薄弱,这已成为阻碍进一步改进研究皮蛋加工技术的瓶颈。
本文对皮蛋加工相关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探讨我国皮蛋加工相关基础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一皮蛋加工步骤1.浸泡法加工步骤①选择符合加工要求的新鲜鸡蛋5000g洗净备用,将鸡蛋码入干净的陶罐内;②将配料按配方比例称好;③量6000ml开水倒人容器中并加入茶叶浸泡lh,然后加入称好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并等生石灰融化,再分别按配方量加人称好的纯碱、食盐、锌盐搅拌均匀后待检验;④检验料液浓度是否恰当。
先取配好的料液少许,把鲜蛋白放人其内,经15min看蛋白是否凝固。
若不凝固说明料液浓度不足,应适量加入纯碱和生石灰,再测试直至合格:⑤将检验合格的料液倒入码好鸡蛋的陶罐内,用竹盖撑人缸内以防漂浮:⑥将加工好的鸡蛋放在18~25cIC的室内放置待熟。
2.涂泥法加工步骤①将选好的鸡蛋和陶罐清洗干净备用:②将配料按配方比例称好:③制做料糊泥量6000ml开水倒人容器中加入茶叶浸泡51h,然后加入称好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并等生石灰融化.再分别按配方量加入称好的纯碱、食盐、锌盐,搅拌均匀后再加人干黄土和草木灰进一步搅拌成糊状;④料泥糊的检验:取料泥一小块,捏扁放于盘中,表面抹平抹光,将蛋白滴在料泥上10min后,看蛋白是否凝固.用手指摸上去如有凝同成粒状或片并带有粘性的感觉,说明料泥正常可使用,反之说明料泥碱性过重:如摸着象粉末,说明料泥碱性不足:⑤将洗净的蛋放入检验合格的料糊中均匀涂约0.2~0.3cm的泥后放在锯末上滚动,均匀粘上锯末后码放在陶罐内:⑥将加工好的鸡蛋放在18—25℃的室内放置待熟。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世界上重质油储量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重质油的加工技术与发展也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重质油的定义、加工技术的现状、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着手,系统地探讨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重质油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重质油是指相对密度在0.87以上,蒸馏范围在340℃以上的石油原油,也被称为“渣油”或“残油”。
2. 特征(1)高粘度。
重质油的黏度远远高于常规的轻质原油,常常是常温下具有高黏稠度的稠油状。
(2)高含硫量。
重质油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可能超过5%。
(3)高金属含量。
重质油中可能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钴、镍、铜、钒等。
(4)高碳残留率。
重质油的碳残留率通常超过20%。
三、重质油加工技术的现状传统的重质油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热裂解、加氢裂化、加氢裂解等。
现如今,重质油加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仿生反应器技术和催化裂解技术。
1. 仿生反应器技术仿生反应器技术将仿生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重质油的加工中,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反应器技术来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催化物的适应性调节。
仿生反应器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微生物进行重质油加工,另一种是利用与微生物代谢类似的人工催化剂代替微生物。
2. 催化裂解技术催化裂解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质油加工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催化剂将重质油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裂解成低分子化合物,从而提高石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
目前,随着催化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催化裂解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质油加工技术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
四、最新研究成果1. 自动化控制技术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控制反应过程的各个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利用效率,降低磨损,还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
2. 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当前重质油加工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科课程论文题目离子束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研究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12学号XX指导教师成绩2014年12 月10 日目录1 前言12 离子束加工的原理23 离子束加工的优缺点33.1离子束加工的优点33.1.1加工精度高33.1.2污染少、无氧化33.1.3对材料影响小33.2离子束加工的缺点34 离子束加工的分类34.1离子蚀刻44.2离子溅射沉积44.3离子镀44.4离子注入45离子束加工的主要应用45.1刻蚀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领域55.1.1刻蚀加工的定义55.1.2刻蚀加工的应用领域55.2离子镀膜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55.2.1离子镀膜加工的定义55.2.2离子镀膜加工的具体应用55.3离子注入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6 6离子束加工应用现状67结语6参考文献7离子束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分析离子束加工的原理特点,阐述了离子束加工作为加工精度最高的特种加工方法在微电子学领域中特别是纳米加工的重要性。
离子束加工按照其所利用的物理效应和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即离子蚀刻、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镀,离子注入。
离子束加工作为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特种加工方法,极大的拓宽了人类对微细材料领域的探索;但是离子束加工的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目前因为加工设备费用贵,成本搞,加工效率低,一些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等问题,离子束加工还未能普及。
但我们相信未来离子束加工必将被广泛应用,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离子束加工原理分类现状1 前言特种加工是现代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较为重要和实用的新技术之一,而且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经过最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电加工机床年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均打打高于金属切削机床的增长率。
作为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的新兴特种加工方式,离子加工极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在精密微细加工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比如亚微米加工和纳米加工技术。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典型钣金零件的建模与加工模拟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135011109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讲师)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该题目主要完成典型钣金件的建模与加工工艺,具体内容:(1)应用Pro/E的钣金模块对于该零件完成钣金件建模过程(2)规划相应加工工艺(3)制作加工仿真动画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认真阅读任务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了解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等基础上,构建设计方案并进行充分论证,并撰写开题报告;(2)建立相关模型,熟悉相关软件;(3)完成钣金件建模,制定加工工艺,制作仿真动画;(4)毕业设计说明书;3.主要参考文献(1)《钣金展开图及工艺基础》马德成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2)《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钣金设计教程》詹友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3)《钣金冲压工艺与窍门精选》梁炳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进度安排审核人:年月日典型钣金零件的建模与加工模拟摘要:本次课题完成了Pro/E钣金模型的建立、制造工艺和工序的规划、折弯和冲孔仿真动画的制作。
折弯动画是通过对模型折弯角度的修改,结合第三方截图软件进行制作,冲孔动画是通过Pro/E的动画模块进行制作。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模和仿真的主要流程,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
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动画的制作,完整的模拟了钣金冲孔和折弯的过程。
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用图片和文字描述加工过程的局限性。
关键词:钣金,建模,仿真Modeling and Processing Simulation of Typical Sheet Metal Parts Abstract: this subject completes the modeling of Pro/E sheet metal, planning of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nd procedure, production of bending and punching simulating animation. Bending animation is developed by the Pro/E animation module.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major procedure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d also makes systematical analysis on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simulation animation completely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sheet metal’s punching and bending, and also solve the limitation of describing the processing by pictures and characters in real production.Keyword: Sheet Metal, Modeling, Simulation目录1绪论 (1)1.1课题的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钣金加工研究的现状 (1)1.3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2钣金冲压工艺设计 (3)2.1冲压的特点 (3)2.2冲压基本工序 (3)2.3零件的冲裁工艺分析 (3)2.4钣金件折弯的工序安排 (4)3建模 (6)3.1第一钣金壁的创建 (6)3.2外部对称附加钣金壁的创建 (7)3.3外部其余附加钣金壁的创建 (9)3.4内部附加钣金壁的创建 (11)3.5冲孔的创建 (13)4仿真动画的制作 (17)4.1折弯仿真 (17)4.1.1创建折弯顺序 (17)4.1.2修改模型草图 (18)4.1.3利用GIF软件进行截图 (22)4.2冲孔仿真 (23)4.2.1建立钣金展开图 (23)4.2.2建立填充模型 (24)4.2.3创建装配图 (26)4.2.4制作仿真动画 (27)5总结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1)1绪论1.1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产品生产正向高质量、低成本、短交货期的方向发展。
了解过去——把握现状——预测未来一、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一)思辨研究阶段(20世纪前)(二)实验、实证研究阶段二、我国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1、定性研究的思辨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2、大量引进国外实证研究方法的定量研究四、教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1、数量化2、现代化3、综合化4、现代化一、教育研究的意义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4、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二、教育研究的任务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2、研究教育的现状3、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4、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5、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2、系统性3、可靠性4、创造性5、科学性6、人文性二、教育研究的分类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3、其他分类1、思辨的方法2、实证的方法3、数学的方法四、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确定问题2、查阅文件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撰写报告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2、匿名原则3、保密原则4、无害原则5、客观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7、验证性原则二、选择课题的标准1、价值原则1)应用价值:旨在解决现实问题2)理论价值:旨在进行知识拓展2、创新原则3、可行原则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目的在扩展知识,研究倾向于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倾向于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环节。
六、选择课题的过程和方法1、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2、课题聚焦3、决定研究方法4、确定课题名称七、课题论证1、课题论证会2、课题评审3、自我论证、什么是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假设的作用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四、假设的特征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的描述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五、好的假设的标准1、科学性2、预测性3、新颖性4、可行性5、简明性一、什么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索要测量的,随条件和情景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近场直写技术逐渐成为纳米加工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纳米加工技朰,它具有高分辨率、可控性好、加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纳米器件的制备和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等领域。
而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则是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有序纤维沉积特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纳米加工技术,它利用微纳米尖端的局部电场强烈增强的特性,将激光聚焦到纳米尺度上,通过控制尖端与样品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对样品表面的纳米加工。
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特点:1. 高分辨率: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的分辨率可达到亚纳米级别,远远超过传统的光刻技术。
2. 可控性好:通过调节激光的功率、波长和脉冲宽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样品的精确加工。
3. 加工速度快: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具有很高的加工速度,适用于大面积、高效率的纳米加工。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已经在纳米器件的制备、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生物医学图像学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有序纤维是一种具有周期性排列的纳米结构,具有优异的电、磁、光学性能,因此在纳米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技术可以实现对有序纤维的精确控制沉积,因此对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纤维的形貌特征和沉积机理。
纤维的形貌特征包括纤维的直径、长度、密度、排列方式等,而沉积机理则包括纤维的生长过程、材料的选择等。
了解纤维的形貌特征和沉积机理对于合理设计纤维结构和优化纤维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线性阵列针头近场直写有序纤维的沉积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基于工艺特征识别技术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研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批量化、高效化、精度化生产。
而数控自动编程则是数控加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品率和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数控自动编程的效率和精度,已经成为了当前数控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基于工艺特征识别技术,研究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
一、工艺特征识别技术工艺特征是指物理实体或者几何形状上的具有一定含义的部分。
在数控加工中,常见的工艺特征包括孔、沟槽、棱角等。
工艺特征识别技术则是通过对原始CAD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提取出其中的工艺特征,为后续的数控自动编程提供便利。
工艺特征识别技术的核心是对原始CAD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提取出其中的特征信息。
传统的特征识别方法主要是基于规则匹配的方式,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进行匹配。
但是,由于CAD模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规则匹配的精度和效率都不够高。
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的特征识别方法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人工智能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知识表示的方法。
前者是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学习,寻找出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对新的特征进行识别。
后者则是基于专家系统的思想,通过对工艺特征的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利用推理机制进行识别。
二、基于工艺特征识别技术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在基于工艺特征识别技术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中,首先需要对CAD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提取出其中的工艺特征。
接着,根据用户设定的加工条件,对每个工艺特征进行加工路径的规划。
最后,将所有工艺特征的加工路径综合起来,生成完整的数控加工程序。
1. 工艺特征提取工艺特征提取需要对CAD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
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B-Rep模型的分析,但是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
因此,基于点云或直接对设计师的数据手绘图进行分析的方法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对于点云数据,可以通过聚类等算法提取出相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