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2有理数1.2.1有理数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2.2数轴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1.2.3相反数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②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1.2.4绝对值①绝对值|a|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的01.2.5数的大小比较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一般取右为正方向谛賁钔憊賊谒对悅創镀頑怄簀詁畝鑰饰斬粝渎图颏顥軺頊证測笕诙钔薺師書闈鉬饞胶夹讳詔綠锆颞閬虚尴執啬丽鯤锛饅绣饲韌铃铫冈濒匦。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1=2 (-2)+(-2)=-4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蜗鵜帧铸疠綻麦铄驊試请網钉坏燜鏟譎鸚銷贺鲨綈鸽鸱濺巯摻垒鸩捣晔箋閆攏慘铁蕆澮鈣忾针银觇诣輇鋮憤垆騁慣凫务唢鯛侣嗫丧愤绫懶。
(-4)+3=-1(-3)+(+3)=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c)+b1.3.2有理数的减法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正数、负数与有理数【基础知识精讲】一、正数与负数1.负数的产生生产和生活以及数学本身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已经学过自然数、分数、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数是不够用的。
例如:某地白天最高温度为6℃, 由于强冷空气经过,温度急剧下降了9℃,那么这时温度是多少呢?这一实际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即求出6-9的差,为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出现的“不够减”的矛盾,在数学上引进了一种新数,即负数,如规定:6-9=-3.这里的“-3”是一个比零还小的数,数字3前面的“-”号读为“负”.回到实际问题中,-3℃就是我们熟悉的零下3℃,这样,引入了负数,就可以解决以往数学学习中的较小的数不能减较大的数的矛盾.2、正负数的概念: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读作正)号。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在数字前用“-”相当于减号做标记。
代表性质符号。
3、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意义,过去表示“没有”,在引入负数后,就不能说“0”表示“没有”了,如温度是0℃,也表示一个特定的温度,不能说没有温度.正负数以0分界,0是一个非负、非正的中性数.4.相反意义的量与正负数举几个例子.(1)零上的温度与零下的温度.某一天,最高气温是零上5℃,最低气温是零下8℃,“零上”与“零下”其意义是相反的.(2)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现实世界中在数量关系上具有相反意义的客观事物是大量存在的,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以意义的事物的量.例如,①甲地高出海平面168米,乙地低于海平面52米,可以分别记作:+168米和-52米;②某冷库运出货物18吨,又运进货物25吨,可分别记作:-18吨和+25吨.③某家庭月收入1500元,支出950元,可分别记作:+1500元和-950元.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就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正数表示向南走的距离,那么负数就表示向北走的距离.二.有理数概念小学数学中讲到的整数是指自然数与0,在自然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整数,负整数也是整数.小学数学中讲到的分数(包括小数),实际上是正分数,在正分数的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因此有理数可以作如下的分类: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根据正、负来分类,即:有理数⎪⎩⎪⎨⎧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三、【重点难点解析】1.本节重点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分类和有理数的应用;难点是理解负数的意义.2.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青海省西宁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8﹣9=()A.+1 B.﹣1 C.﹣17 D.+17.单项式﹣πxy的次数为(2 3 .4 D.﹣ CA.﹣ B.2)) 3.若a=b,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11=5b﹣D.5a﹣a2=b﹣2 C﹣A.﹣. a=b B..一元一次方程x﹣1=2的解表示在数轴上,是图中数轴上的哪个点( 4)A.D点 B.C点 C.B点 D.A点CD=DECD=2CE;④.其中能表上,下面的等式:①CE=DE;②;③DE=CD5.点E在线段CD示E是CD中点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6.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A.2 B.2或2.25 C.2.5 D.2或2.5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的倒数是 7 .8.绝对值是3的数是.9.西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参加期末考试人数约为1.2万人,将1.2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10.54°36′的余角为.11.已知关于x的方程1﹣a(x+2)=2a的解是x=﹣3,则a的值是..若2xy与4xy可以合并,则m+n= .3m﹣1222n1213.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6cm,BC=2cm,则AC= .14.如图,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拼第(1)个大正方形要4个小正方形,拼第(2)个需要9个小正方形…,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方法拼成的第n个大正方形由个小正方形拼成.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6分).15.计算﹣2÷22×(﹣).计算:25×.161.5x+2)﹣((1﹣0.5x)=.解方程:172.解方程:.18y=3.)的值,其中)xx19.求2(+y)﹣(y﹣xx+(y﹣yx=122222222﹣,平分∠AOE,∠COF=34°,求OFOAB20.如图,已知直线和CD相交于点,∠COE是直角,∠BOD 的度数.21.西宁市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制定阶梯收取水费,每月每户如果用水量没超过10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水费为2.5元;每月每户如果用水量超过10立方米,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在原单价的基础上增加20%收费.张清家12月份共交水费49元,请问张清家12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222.(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B=10,点M,N分别为AC,CB的中点,MN为多少?请说明理由.(2)如图2,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10,CD=4,点M,N分别为AC,DB的中点,MN 为多少?请说明理由.32015-2016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8﹣9=()A.+1 B.﹣1 C.﹣17 D.+17【考点】有理数的减法.【分析】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再利用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8﹣9=8+(﹣9)=﹣(9﹣8)=﹣1.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单项式﹣πxy的次数为(2 3 .4 D.﹣ CA..﹣ B 单项式.【考点】根据单2)项式次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分析】2.πxy的次数为3【解答】解:单项式﹣.故选D 熟知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是本题考查的是单项式,【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3.若a=b 1 ﹣1=5b﹣.﹣ D.AC.b a=B.a﹣2=b﹣2 5a 【考点】等式的性质.,等式【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即可0的数(或字母)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解决.错误;,右边乘以,故解:【解答】AA、左边乘以正确;2,故BB、两边都减,故CC正确;、两边都乘以﹣ D正确;、两边都乘以5,再都减1,故D .故选:A结果仍相等;(或减)等式的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性质:0)结果仍相等.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的解表示在数轴上,是图中数轴上的哪个点(﹣4.一元一次方程x1=2 )4点.AB点 D点 B.C点 C.A.D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轴.【考点】【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1求出方程的解,即可作出判断.【分析】去分母,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2=4,【解答】解:方程去分母得:x﹣ x=6,解得: D点,把方程的解表示在数轴上,是图中数轴上的A故选【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其中能表;③CD=2CE;④CD=上,下面的等式:①CE=DE;②DE=CD5.点E在线段CDDE )CD 中点的有(示E是个D.4 个C.3个 A.1个 B.2 两点间的距离.【考点】推理填空题.【专题】由.分成两段长度相等的线段.即:CE=DE的中点,则点E将线段CD【分析】点E如果是线段CD 此性质可判断出哪一项符合要求.,故①正确;的中点,则CE=DE【解答】解:假设点E是线段CD的中点,故②正确;是线段CDCE=CD,点当EDE=CD时,则 CD的中点,故③正确;E﹣CE=CE,点是线段当CD=2CE,则DE=2CE CD的中点,故④不正确;DE,点E不是线段④CD= 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只有④是错误的. C.故选:【点评】本题考点: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线段.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B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450A、6.A、B两地相距的值t 千米.则t/小时,经过小时两车相距50/速度为12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是(2.5 2或.2.5 D..A.2 B2或2.25 C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千米,第二次应该是相遇后交错应该有两种情况,第一次应该还没相遇时相距50【分析】速度×时间,可列方程求解.50千米,根据路程=离开相距千米,根据题意,得小时两车相距50【解答】解:设经过t120t+80t=450+50,﹣120t+80t=45050,或.,或解得t=2t=2.5 50千米.小时相距答:经过2小时或2.5 .故选D能够根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有两种情况、【点评】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5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的倒数是 7【考点】倒数.【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此题根据倒数的含义解答,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7的倒数为1÷(﹣1).)﹣.1【解答】解:﹣ 1的倒数为:1÷(﹣)=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倒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8.绝对值是3的数是±3 .【考点】绝对值.【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3|=3,|﹣3|=3,故求得绝对值等于3的数.【解答】解:因为|3|=3,|﹣3|=3,所以绝对值是3的数是±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掌握绝对值性质的逆向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西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参加期末考试人数约为1.2万人,将1.24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10 人.【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n【分析】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将1.2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10.4【解答】1.2×10.4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 n【<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0.54°36′的余角为 35°24′.【考点】余角和补角;度分秒的换算.【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列出算式,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90°﹣54°36′=35°24′.故答案为:35°2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角的定义和度分秒的换算,掌握余角的定义以及度分秒的换算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关于x的方程1﹣a(x+2)=2a的解是x=﹣3,则a的值是 1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分析】把x=﹣3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得a的值.6【解答】解:把x=﹣3代入方程得:1+a=2a,解得:a=1.故答案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方程的解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理解定义是关键..若2xy与4xy可以合并,则m+n= 2 .3m﹣1222n12【考点】同类项.【分析】根据同类项是字母项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可得m、n的值,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解:2xy与4xy可以合并,得3m﹣1222n【解答】3m﹣1=2,2n=2.解得m=1,n=1,m+n=1+1=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项,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因此成了中考的常考点.13.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6cm,BC=2cm,则AC= 4cm或8cm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C在AB的延长线上,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C在线段AB上时:AC=AB﹣BC=6﹣2=4cm;当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6+2=8cm.故答案为:4cm或8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求线段的长度,能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拼第(1)个大正方形要4个小正方形,拼第(2)个需要9个小正方形…,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方法拼成的第n个大正方形由(n+1)2个小正方形拼成.【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首先根据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规律得出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解:∵第一个图形有2=4个正方形组成,2【解答】3=9个正方形组成,2第二个图形有4=16个正方形组成,2第三个图形有n个图形有(n+1)个正方形组成,2∴第(n+1).2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图形得出小正方形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7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6分)15.计算﹣2÷.×(﹣【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首先进行乘方运算、同时22)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4×﹣9×=﹣=.认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乘方运算,关键在于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的进行计算..计算:25×16.【考点】有理数的乘法.【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应用乘法的分配律,即可解答.)【解答】解:原式=25×(=25×(﹣)=﹣5.【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7.解方程:2(1﹣0.5x)=﹣(1.5x+2)【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去括号得:2﹣x=﹣1.5x﹣2,移项合并得:0.5x=﹣4,解得:x=﹣8.【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方程:. 18【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去分母得:7(2x﹣1)=42﹣3(3x+1),去括号得:14x﹣7=42﹣9x﹣3,移项合并得:23x=46,解得:x=2.8【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y+(xy﹣)的值,其中x=1,y=﹣x(19.求2x+y)﹣(xy﹣【考点】整式的加减—22222222 3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整式.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分析】x与y2222222222+y,=x+2y﹣xy+x+y﹣yx=2x【解答】解:原式 x=1,y=﹣3=+=16时,原式.当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点评】平分∠AOE,∠COF=34°,求OF点,∠COECD相交于O是直角,和20.如图,已知直线AB ∠BOD的度数.【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图中角与角的关系即可求得.【解答】解:∵∠COE是直角,∠COF=34°∴∠EOF=90°﹣34°=56°又∵OF平分∠AOE∴∠AOF=∠EOF=56°∵∠COF=34°∴∠AOC=56°﹣34°=22°则∠BOD=∠AOC=22°.故答案为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21.西宁市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制定阶梯收取水费,每月每户如果用水量没超过10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水费为2.5元;每月每户如果用水量超过10立方米,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在原单价的基础上增加20%收费.张清家12月份共交水费49元,请问张清家12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可设张清家12月份用水x立方米,根据张清家12月份共交水费49元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解:设张清家12月份用水x立方米,依题意有2.5×10+2.5×(1+20%)(x﹣10)=49,9解得x=18.答:张清家12月份用水18立方米.【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2.(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B=10,点M,N分别为AC,CB的中点,MN为多少?请说明理由.(2)如图2,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10,CD=4,点M,N分别为AC,DB的中点,MN为多少?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NC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B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ND)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1)MN=5,理由如下:由点M,N分别为AC,CB的中点,得NC=BC. MC=AC,由线段的和差,得=×10=5; MN=MC+NC=(AC+BC)(2)MN=7,理由如下:由线段的和差,得AC+BD=AB﹣CD=10﹣4=6.由点M,N分别为AC,DB的中点,得DN=DB.AC, MC=由线段的和差,得+CD=×6+4=7. MN=MC+CD+DN=(AC+DB)【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MC+CD+DN)是解题关键.10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角》知识讲解及例题解析【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图1 图2(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要点诠释:(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3.角的画法(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点二、角度制及其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160为1分,记作“1′”,1′的160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要点诠释: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要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 =∠A′O′B′;由图(3)可得∠AOB>∠A′O′B′.2.角的和、差运算如图所示,∠AOB是∠1与∠2的和,记作:∠AOB=∠1+∠2;∠1是∠AOB与∠2的差,记作:∠1=∠AOB-∠2.要点诠释:(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步骤:①对中(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②重合(一边与刻度尺上的零度线重合);③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2) 利用三角板除了可以做出30°、45°、60°、90°外,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还可以画出15°,75°,105°,120°,135°,150°,165°的角.3.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B=2∠AOC=2∠BOC,∠AOC=∠BOC =12∠AOB.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要点四、方位角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例如,图中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4)图中的点O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为端点.要点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概念1. 利用一副三角板上的角,能画出多少个小于180°的角,试一一画出来.【思路点拨】首先发现一副三角板上有30°,45°,60°,90°这样4个不相等的角,利用这些角进行一次和差,可得小于180°的所有角.【答案与解析】解:除了可以画30°,45°,60°,90°外,还可画15°,75°,105°,120°,135°,150°,165°的七个度数的角,画法如图所示.【总结升华】利用一副三角板共可以画出11个度数的角,分别是:30°,45°,60°,90°,15°,75°,105°,120°,135°,150°,165°.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D.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答案】C.类型二、角度制的换算2. 计算下列各题:(1)152°49′12″+20.18°; (2)82°-36°42′15″;(3)35°36′47″×9; (4)41°37′÷3.【答案与解析】解:(1)解法一:∵ 20.18°=20°10′48″即:152°49′12″+20.18°=173°.解法二:∵ 152°49′12″=152.82°,∴ 152.82°+20.18°=173°.即:152°49′12″+20.18°=173°.(2)将82°化为81°59′60″,则∴ 82°-36°42′15″=45°17′45″.423″=7′3″, 324′+7′=5°31′,∴ 35°36′47″×9=320°31′3″.∴ 41°37′÷3=13°52′20″.【总结升华】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进行计算;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先把度、分、秒分别乘以倍数,将结果满60″进1′,满60′进1°;对于除法运算则是从度开始除,将余数化为分和以前的分数相加再除,将余数再化成秒和以前的秒数相加再除,若除不尽往往四舍五入.举一反三:【变式】计算:(1)23°45′36″+66°14′24″;(2)180°-98°24′30″;(3)15°50′42″×3; (4)88°14′48″÷4.【答案】(1)23°45′36″+66°14′24″=90°;(2)180°-98°24′30″=81°35′30″;(3)15°50′42″×3=47°32′6″;(4)88°14′48″÷4=22°3′42″.类型三、角的比较与运算3. 如图所示表示两块三角板.(1)用叠合法比较∠1,∠α,∠2的大小;(2)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并把图中的6个角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用“<”或“=”连接.【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把两块三角板叠在一起,可得∠1>∠α,用同样的方法,可得∠α<∠2.所以∠2=∠1>∠α.(2)用量角器量出图中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2=45°,∠3=90°,∠α=30°,∠β=60°,∠γ=90°,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有∠α<∠1=∠2<∠β<∠3=∠γ.【总结升华】比较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①先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比较.②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按它们的度数来比较.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OB的平分线OM,ON为∠MOA内的一条射线,OG为∠AOB外的一条射线.某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得到一个关系式是∠MON=12(∠BON-∠AON),你认为这个同学得到的关系式正确吗?若正确,请把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写出来.【答案】解:正确,理由如下:∵∠AOB的平分线OM,∴∠AOM=∠MOB又∵∠MON=∠AOM-∠AON=∠MOB-∠AON=(∠BON-∠MON) -∠AON 即有∠MON=∠BON-∠MON -∠AON∴ 2∠MON=∠BON-∠AON∴∠MON=12(∠BON-∠AON)4. 如图,∠AOB=90°,∠AOC=30°,且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若∠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若∠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思路点拨】(1)要求∠MON,即求∠COM﹣∠CON,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求得;(2)和(3)均根据(1)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即可.(4)根据(2)和(3)中的结论进行总结.【答案与解析】解:(1)∵∠AOB=90°,∠AOC=30°,∴∠BOC=12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60°,∠CON=15°∴∠MON=∠COM﹣∠CON=45°.(2)∵∠AOB=α,∠AOC=30°,∴∠BOC=α+3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15°,∠CON=15°∴∠MON=∠COM﹣∠CON=.(3)∵∠AOB=90°,∠AOC=β,∴∠BOC=90°+β∵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45°+,∠CON=.∴∠MON=∠COM ﹣∠CON=45°. (4)从上面的结果中,发现:∠MON 的大小只和∠AOB 得大小有关,与∠A0C 的大小无关.【总结升华】能够结合图形表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运用几何式子表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BOE =12∠EOC ,∠DOE =70°,求∠EOC 的度数.【答案】解:设∠EOC=x °,则∠BOE =12∠EOC =12x °,根据题意可得:1180127022x xx --+= ,解得: 80x = .∠EOC =2∠BOE =80°. 类型四、方位角5.已知小岛A 位于基地O 的东南方向,货船B 位于基地O 的北偏东50°方向,那么∠AOB 的度数等于 . 【答案】85°. 【解析】解:如图:∵∠2=50°,∴∠3=40°, ∵∠1=45°,∴∠AOB=∠1+∠3=45°+40°=85°, 故答案为:85°.【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概念,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A ,B 的方位,注意东南方向是45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类型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6. 在7时到7时10分之间的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答案与解析】解:设7时x 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由题意得:16302x x -=,5511x =. 答:7时5511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总结升华】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绕着中心顺时针均匀转动,在不同时刻,两针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如果把单位时间分针和时针转过的度数当作它们的速度则: ① 分针的速度为36060=6°/分;②时针的速度为3060°分=0.5°/分. 故分针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 举一反三:【变式】某人下午6点多外出购物,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恰为110°,下午7点前回家时,发现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又是110°,试算出此人外出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解:设此人外出用了x 分钟,则分针转了6x 度,时针转了0.5x 度.根据题意得:6x-0.5x =110×2,解之得x =40. 答:此人外出购物用了40分钟的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整式》经典例题及练习一. 教学内容:整式1.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如何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 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如何确定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 什么是整式;4.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知识要点:1. 用字母表示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符号将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是代数式.(2)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一般用“·”或省略不写,例如4乘a写作4a.(3)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分数的写法来写,例如a除以t写作.(4)代数式中大于1的分数系数一般写成假分数,例如2. 单项式(1)如3a,xy,-6m2,-k等,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对于单项式的理解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单项式反映的或者是数与字母,或者是字母与字母之间的运算关系,且这种运算只能是乘法,而不能含有加减运算,如代数式(x+1)3不是单项式.②字母不能出现在分母里,如不是单项式,因为它是n与m的除法运算.③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0,-2,a都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它的系数就是1或-1,如m就是1·m,其系数是1;-a2b就是-1·a2b,其系数是-1.(3)单项式的次数:是指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掌握好这个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从本质上说,单项式的次数就是单项式中字母因数的个数,如5a3b就是5aaab,有4个字母因数,因此它的次数就是4.②确定单项式的次数时,不要漏掉“1”. 如单项式3x2yz3的次数是2+1+3=6,字母因数的指数为1时,不能认为它没有指数.③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单项式中的字母因数的指数有关,而不能误加入系数的指数,如单项式-2a3b4c5的次数是字母a、b、c的指数和,即3+4+5=12,而不是2+3+4+5=14.④单独一个非零数字的次数是零.3. 多项式(1)多项式:是指几个单项式的和. 其含义有:①必须由单项式组成;②体现和的运算法则,如3a2+b-5是多项式,(2)多项式的项:是指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要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正号或负号).另外,一个多项式化简后含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多项式中的某一项的次数是n,这一项就叫做n次项. 如多项式x3+2xy+x2-x+y-1是六项式,x3的次数是3,叫三次项,2xy、x2的次数都是2,都叫二次项,-x、y的次数都是1,都叫一次项,后面的-1叫常数项.(3)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应当注意的是:不要与单项式的次数混淆,而误认为多项式的次数是各项次数之和,如多项式3x4+2y2+1的次数是4,而不是4+2=6,故此多项式叫做四次三项式.4.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三. 重点难点:1. 重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有关概念.2. 难点:如何确定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如何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典型例题】例1. (1)(2008年宁夏)某市对一段全长1500米的道路进行改造. 原计划每天修x米,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修路比原计划的2倍还多35米,那么修这条路实际用了__________天.(2)(2008年全国数学竞赛广东初赛)某商店经销一批衬衣,每件进价为a元,零售价比进价高m%,后因市场变化,该商店把零售价调整为原来零售价的n%出售,那么调整后每件衬衣的零售价是()A. a(1+m%)(1-n%)元B. am%(1-n%)元C. a(1+m%)n%元D. a(1+m%·n%)元分析:(1)修这条路实际用的天数等于这条路的全长1500米除以实际每天的工作量,原计划每天修x米,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的2倍还多35米,即(2x+35)米. 用1500除以(2x+35)就可以了. (2)每件衬衣进价为a元,零售价比进价高m%,那么零售价就是a(1+m%),后来零售价调整为原来的n%,也就是a(1+m%)n%.评析: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书写代数式的惯例(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乘号省略,如果是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系数是代分数时写成假分数,数字和字母写在括号的前面等)例2. 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并写出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单独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次数是0.8a3x的系数是8,次数是4;-1的系数是-1,次数是0.评析:判定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就是看式子中的数字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之间是不是纯粹的乘积关系,如果含有加、减、除的关系,那么它就不是单项式.例3. 请你用代数式表示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形无盖的纸盒的容积(纸盒厚度忽略不计)和表面积,这些代数式是整式吗?如果是,请你分别指出它们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分析:容积是长×宽×高,表面积(无盖)是五个面的面积,在分辨它们是不是整式,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时,牵牵把握住概念,根据概念判断.解:纸盒的容积为abc;表面积为ab+2bc+2ac(或ab+ac+bc+ac+bc). 它们都是整式;abc是单项式,ab+2bc+2ac(或ab+ac+bc+ac+bc)是多项式.评析:①本题是综合考查本节知识的实际问题,作用有二:一是将本节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强化了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二是将几何图形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②本题解答关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故只剩下-2x2a+1y2的次数是7,即2a+1+2=7,则a=2.解:2评析:本题考查对多项式的次数概念的理解. 多项式的次数是由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决定的.例5. 把代数式2a2c3和a3x2的共同点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例如:都是整式.(1)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观察两式,共同点有:(1)都是五次式;(2)都含有字母a.解:(1)五次式;(2)都含有字母a.评析:主要观察单项式的特征.例6. 如果多项式x4-(a-1)x3+5x2-(b+3)x-1不含x3和x项,求a、b的值.分析:多项式不含x3和x项,则x3和x项的系数就是0. 根据这两项的系数等于0就可以求出a和b 的值了.解:因为多项式不含x3项,所以其系数-(a-1)=0,所以a=1.因为多项式也不含x项,所以其系数-(b+3)=0,所以b=-3.答:a的值是1,b的值是-3.评析:多项式不含某项,则某项的系数为0.【方法总结】1.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基础,这种符号化的表示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加深数学抽象化的程度,我们要体会这种抽象化,它更接近数学的本质,也是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2. 在学习多项式的时候,要注意和单项式的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出概念的本质,帮助我们理解多项式的概念.【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 选择题1. 在代数式中单项式共有()A. 2个B. 4个C. 6个D. 8个*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6x2-3x+1的项是6x2,-3x,1D. 2πR+2πR2是三次二项式3. 下列整式中是多项式的是()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项式a的指数是零B. 单项式a的系数是零C. 24x3是7次单项式D. -1是单项式5. 组成多项式2x2-x-3的单项式是下列几组中的()A. 2x2,x,3B. 2x2,-x,-3C. 2x2,x,-3D. 2x2,-x,3*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单项式a的系数为0,次数为2C. 单项式-5×102m2n2的系数为-5,次数为58. 下列单项式中的次数与其他三个单项式次数不同的是()**9. (2007年华杯初赛)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的次数都相同,则称该多项式为齐次多项式. 例如:x3+2xy2+2xyz+y3是3次齐次多项式. 若x m+2y2+3xy3z2是齐次多项式,则m等于()A. 1B. 2C. 3D. 4二. 填空题1. (2007年云南)一台电视机的原价为a元,降价4%后的价格为__________元.三. 解答题*1. 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并指出其系数和次数.2. 说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1)a3-ab+b3(2)3a-3a2b+b2a-1(3)3xy2-4x3y+12(4)9x4-16x2y2+25y2+4xy-1四. 综合提高题**3. 一个关于字母a、b的多项式,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的次数都是3,这个多项式最多有几项?试写出一个符合这种要求的多项式,若a、b满足︱a+b︱+(b-1)2=0,求你写出的多项式的值.【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 B2. D3. B4. D5. B6. C7. D8. B9. B二. 填空题三. 解答题2. (1)三次三项式(2)三次四项式(3)四次三项式(4)四次五项式四. 综合提高题1. 由题意可知m+2+1=8,∴m=52. (1)四次六项式,最高次项是-3x3y,最高次项系数是-3,常数项是1(2)三次三项式,最高次项是y3,最高次项系数是1,常数项是-0.53. 最多有5项(可以含有a3,b3,a2b,ab2),如a3+a2b+ab2+b3+1(答案不唯一). 因为︱a+b ︱+(b-1)2=0,所以b=1,a=-1,所以原式=-1+1-1+1+1=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在图2中,小虫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的长度为()A.0 B.1 C.2 D.3B解析:B【分析】将图1折成正方体,然后判断出A、B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从而可得到AB之间的距离.【详解】解:将图1折成正方体后点A和点B为同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得出AB=1,则小虫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的长度为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展开图折成几何体,判断出点A和点B在几何体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观察下列图形,其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 B解析:B【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C、D均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B、是凹字格,故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3.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OD 在直线AB 的同侧,∠AOD =40°,∠BOC =50°,OM ,ON 分别平分∠BOC 和∠AOD ,则∠MON 的度数为( )A .135°B .140°C .152°D .45°A 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各种角的关系直接可求出题目要求的角度.【详解】因为∠AOD =40°,∠BOC =50°,所以∠COD =90°,又因为OM ,ON 分别平分∠BOC 和∠AOD ,所以∠N OD+∠M OC =45°,则∠MON=∠N OD+∠M OC+∠COD=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知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已知线段8A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使得:1:3AC CB =,延长CA 至点D ,使得2AD AC =,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 ).A .5B .9C .10D .16B 解析:B【分析】按图形将要求的线段ED 可转化成已知线段.ED=EC+CD=12BC+3AC ,而BC 、AC 都可根据题中比例求得,于是线段ED 可求.【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图:因为:1:3AC CB =,且8AB =,所以2AC =,6BC =.由题意可知:113632922ED EC CD BC A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线段的相关运算,根据题意画好图形是关键,利用图形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解题突破口.5.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B.C.D. 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6.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若A,D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为BD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A.2 B.1C.0 D.-1A解析:A【分析】根据A、D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求得AB、BD的长度,从而找到BD的中点E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AD|=|6-(-5)|=11,2AB=BC=3CD,∴AB=1.5CD,∴1.5CD+3CD+CD=11,∴CD=2,∴AB=3,∴BD=8,∴ED=12BD=4, ∴|6-E|=4, ∴点E 所表示的数是:6-4=2.∴离线段BD 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7.已知α∠和β∠互补,且αβ∠>∠,则有下列式子:①90β︒-∠;②90α∠-︒;③()12αβ∠+∠;④()12αβ∠-∠;⑤()1902α∠-︒;其中,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D .1个B解析:B【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进行角度的计算即可得解.【详解】∵9090ββ︒-∠+∠=︒,∴①正确;∵α∠和β∠互补,∴180αβ∠+∠=︒,∴901809090αβ∠-︒+∠=︒-︒=︒,∴②正确,⑤错误; ∵()11180909022αββββ∠+∠+∠=⨯︒+∠=︒+∠≠︒, ∴③错误; ∵()()11118090222αββαβ∠-∠+∠=∠+∠=⨯︒=︒, ∴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含义,熟练掌握相关角度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是( )A.8B.7C.6D.4C解析:C【分析】确定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即可求出和的最小值.【详解】解:由题意,2和6是相对的两个面;3和4是相对两个面;1和5是相对的2个面,因为2+6=8,3+4=7,1+5=6,所以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的是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对的面的特点得到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9.由A站到G站的某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A站——B站—C站——D站——E站——F站——G站,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6种B.12种C.21种D.42种C解析:C【解析】【分析】从A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B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C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D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E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F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把车票数相加即可得解.【详解】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6+5+4+3+2+1=21(种).故选C.【点睛】本题从A站出发,逐站求解即可得到所有可能的情况,不要遗漏.10.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都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都不正确C解析:C【分析】用直线的表示方法解答,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详解】∵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直线AB ,直线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是最基本的知识.二、填空题11.线段AB =12cm ,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13BC ,M 为BC 的中点,则AM 的长为_______cm.5【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点C 在AB 上且AC=BC ∴AC=AB=3cm ∴BC=9cm 又M 为BC 的中点∴CM=BC=45cm ∴AM=AC+CM=75cm 故答案为解析:5【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点C 在AB 上,且AC=13BC , ∴AC=14AB=3cm ,∴BC=9cm ,又M 为BC 的中点, ∴CM=12BC=4.5cm ,∴AM=AC+CM=7.5cm . 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__________.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则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析: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AB+BC=4cm,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________.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解析: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 =76°,∴∠AOC=∠BOD =76°,∵射线OM平分∠AOC,∴∠AOM=12∠AOC=12×76°=38°,∴∠BOM=180°-∠AOM=180°-38°=142°.故答案为142°.【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同一条直线上有三点A,B,C,且线段BC=3AB,点D是BC的中点,CD=3,则线段AC的长为______.4或8【分析】分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与点C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分别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BC和AB再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点D解析:4或8【分析】分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与点C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分别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BC和AB,再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3,∴BC=2CD=6,∵BC=3AB,∴AB=13BC=13×6=2,∴AC=AB+BC=2+6=8;(2)当点C在BA的延长线时,如图2,∵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3,∴BC=2CD=6,∵BC=3AB,∴AB=13BC=13×6=2,∴AC=BC-AB=6-2=4.故答案为:4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和差等知识,正确分类、画出图形、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和线段的和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5.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解析: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某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长为8cm,它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3.192【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 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 )cm 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 宽为6解析:192【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 ,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 )cm ,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 ,宽为6cm ,长为8cm ,长方形的体积为:8×6×4=192(cm 3);故答案为:19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如图,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使角的顶点落在A′处,且使得∠ABA′=90°,BC 为折痕,若BD 为∠A′BE 的平分线,则∠CBD =________°.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BD 为∠A′BE 的平分线∴∴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析: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45A BD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BD 为∠A′BE 的平分线,∴45A BD '∠=︒,∴90CBD A BC A BD ∠∠∠=+=''︒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角角相等,利用平角求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图形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上午6:30时,时针和分针所夹锐角的度数是_____.15°【分析】计算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一般先从钟面上找出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夹角再根据表面上每一格30°的规律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详解】∵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 解析:15°【分析】计算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一般先从钟面上找出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夹角,再根据表面上每一格30°的规律,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详解】∵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12÷60=0.5°,∴时针1小时转动30°,∴6:30时,分针指向刻度6,时针和分针所夹锐角的度数是30°×12=15°. 故答案是:15°.【点睛】考查了钟面角,解题时注意,分针60分钟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60=6°;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12÷60=0.5°.1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D +∠CO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 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解析: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 =∠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正确把∠AOD+∠COB转化成∠COD+∠AO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如图,::2:3:4AB BC CD=,AB的中点M与CD的中点N的距离是3cm,则BC=______.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B=xcm,CN=2xcm,∴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故答案为:1.5cm.【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间距是10cm,求AB、CD的长.解析:AB=12cm,CD=16cm【分析】先设BD=xcm,由题意得AB=3xcm,CD=4xcm,AC=6xcm,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和CF=2xcm,再根据EF=AC-AE-CF=2.5xcm,且E、F之间距离是EF=10cm,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AB,CD的长.【详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12AB=1.5xcm,CF=12CD=2xcm.∴EF=AC-AE-CF=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2.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解析:CE=10.4cm.【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DE的长,再代入CE=DE-CD即可.【详解】∵AC=BC=12AB=12cm,CD=13AC=4cm,DE=35AB=14.4cm,∴CE=DE﹣CD=10.4cm.2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该几何体是________;A .正方体B .长方体C .三棱柱D .四棱锥(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解析:(1)C ;(2)4【分析】(1)本题根据展开图可直接得出答案.(2)本题根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求解即可.【详解】(1)本题可根据展开图中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判定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 .(2)由图已知:该几何体底面积为等腰三角形面积12222=⨯⨯=;该几何体的高为2; 故该几何体体积=底面积⨯高=22=4⨯.【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展开图以及体积求法,根据展开图推测几何体时需要以展开图的特征位置作为推测依据,求解体积或者面积时按照公式求解即可.24.已知线段10cm AB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C ,使16cm AC =,求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解析:13cm 或3cm .【分析】结合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再结合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分别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详解】解:①如图,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1513(cm)DE AE AD =+=+=. ②如图,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53(cm)DE AE AD =-=-=. 综上,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为13cm 或3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25.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AB、射线AD;(2)画∠CDB;(3)找一点P,使点P既在AC上又在BD上.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直线以及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角的定义作射线DC,DB即可;(3)连接AC,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B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以及角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6.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3cm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9cm到达C点.(1)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 C三点的位置;(2)把点C到点A的距离记为CA,则CA=______cm.(3)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解析:(1)数轴见解析;(2)6;(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在数轴上表示出A,B,C的位置即可;(2)求出CA的长即可;(3)不变,理由如下: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表示出A,B,C表示的数,求出CA-AB的值即可做出判断.【详解】(1)如图:(2)CA=4−(−2)=4+2=6cm,(3)不变,理由如下: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点A. B. C分别表示的数为−2+t、−5−2t、4+4t,则CA=(4+4t)−(−2+t)=6+3t,AB=(−2+t)−(−5−2t)=3+3t,∵CA−AB=(6+3t)−(3+3t)=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此题考查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整式的加减,列代数式,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数轴进行解答. 27.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圆锥,圆柱,球体,正方体的形状连接即可.【详解】连接如图.【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的概念.28.如图,已知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DE=9cm,求AB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解析:(1)AB=18;(2)DB=15.【分析】(1)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D=12AC,CE=12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DE=12AB,进而可得答案;(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C=BC,CE=BE,AD=CD,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详解】(1)∵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CD=12AC,CE=12BC,∵DE=CD+CE=9,∴12AC+12BC=12(AC+BC)=9,∵AC+BC=AB,∴AB=18.(2)∵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AC=BC,CE=BE=12BC,,AD=CD=12AC,∴AD=CD=CE=BE,∴DB=CD+CE+BE=3CE,∵CE=5,∴DB=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1.(3 分)﹣2020 的相反数是()A. B.C.2020 D.﹣20202.(3 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 万亿元增长到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其中80 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1012 B.8×1013 C.8×1014 D.0.8×10133.(3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D.3.14 是小数,也是分数4.(3 分)已知等式a=b,c 为任意有理数,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c=b﹣c B.a+c=b+c C.﹣ac=﹣bc D.5.(3 分)已知a﹣b=﹣1,则2b﹣2a﹣(a﹣b)3的值是()A.﹣1 B.﹣3 C.3 D.26.(3 分)在数轴上表示a、b 两数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0 B.a﹣b<0 C.ab>0 D.|a|>|b|7.(3 分)某车间有26 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 个螺钉或1000 个螺母,1 个螺钉需要配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8.(3 分)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α与∠β相等的是()A.B.C.D.9.(3 分)如图表示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的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展开图是()A. B.C. D.10.(3 分)下列判断:(1)不是单项式;(2)是多项式;(3)0 不是单项式;(4)是整式,其中正确的有()个B.2 个C.3 个D.4 个二、填空题(每题3 分、共21 分)11.(3 分)我市某天最高气温是11℃,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当天的最大温差是℃.12.(3 分)若(a+3)2+|b﹣2|=0,则(a+b)2019=.13.(3 分)已知2x3y2和﹣x3m y2是同类项,则式子4m﹣24 的值是.14.(3 分)若x2=4,则x3=.15.(3 分)某种商品进价250 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2%,则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16.(3 分)已知A、O、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A=2,OB=3,则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7.(3 分)妈妈想考一考读七年级的儿子,她让儿子先把面积为1 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再把面积为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再把面积为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用如图所揭示的规律计算+ + + + + + =.三、解答题(共49 分)18.(8 分)计算:(1)50°24′×3;(2).19.(8 分)(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2.(2)解方程.20.(5 分)已知:A=3x+2y,B=4x﹣2y,求A﹣2B 的值.21.(6 分)如图,AE=EB,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BF=AC=1.5,求线段EF 的长.22.(6 分)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时被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 的方向是;(2)OD 是OB 的反方向延长线,OD 的方向是;(3)若∠BOE=90°,请用方位角表示OE 的方向是;(4)在(1)(2)(3)的条件下,则∠COE=.23.(8 分)如图,已知∠AOB 是∠AOC 的余角,∠AOD 是∠AOC 的补角,且∠BOC=∠BOD,求∠AOC 和∠BOD 的度数.24.(8 分)我区有着丰富的莲藕资源.某企业已收购莲藕52.5 吨.根据市场信息,将莲藕直接销售,每吨可获利100 元;如果对莲藕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8 吨,每吨可获利1000 元;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0.5 吨,每吨可获利5000 元.由于受条件限制,在同一天中只能采用一种方式加工,并且必须在一个月(30 天)内将这批莲藕全部销售.为此研究了二种方案:方案一:将莲藕全部粗加工后销售,则可获利元.方案二:30 天时间都进行精加工,未来得及加工的莲藕,在市场上直接销售,则可获利元.问:是否存在第三种方案,将部分莲藕精加工,其余莲藕粗加工,并且恰好在30 天内完成?若存在,求销售后所获利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1.(3 分)﹣2020 的相反数是()A. B.C.2020 D.﹣2020【解答】解:﹣2020 的相反数是:2020.故选:C.2.(3 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 万亿元增长到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其中80 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1012 B.8×1013 C.8×1014 D.0.8×1013【解答】解:80 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1013.故选:B.3.(3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D.3.14 是小数,也是分数【解答】解: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A 正确.整数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0,B 正确.正有理数与0,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C 错误.3.14 是小数,也是分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达形式,D 正确.故选:C.4.(3 分)已知等式a=b,c 为任意有理数,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c=b﹣c B.a+c=b+c C.﹣ac=﹣bc D.【解答】解:A、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c,即可得到a﹣c=b﹣c;B、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c,即可得到a+c=b+c;C、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c,即可得到﹣ac=﹣bc;D、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c 时,应加条件c≠0,所以D 错误;故选:D.5.(3 分)已知a﹣b=﹣1,则2b﹣2a﹣(a﹣b)3的值是()A.﹣1 B.﹣3 C.3 D.2【解答】解:2b﹣2a﹣(a﹣b)3=﹣2(a﹣b)﹣(a﹣b)3,∵a﹣b=﹣1,∴原式=﹣2×(﹣1)﹣(﹣1)3=2+1=3,故选:C.6.(3 分)在数轴上表示a、b 两数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0 B.a﹣b<0 C.ab>0 D.|a|>|b|【解答】解:由数轴可知,a 为正数,b 为负数,且|a|<|b|,∴a+b 应该是负数,即:a+b<0又∵a>0,b<0,ab<0故答案B、C、D 错误.故选:A.7.(3 分)某车间有26 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 个螺钉或1000 个螺母,1 个螺钉需要配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解答】解: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1000(26﹣x)=2×800x,故C 答案正确,故选:C.8.(3 分)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α与∠β相等的是()A.B.C.D.【解答】解:A、由图形得:α+β=90°,不合题意;B、由图形得:β+γ=90°,α+γ=60°,可得β﹣α=30°,不合题意;C、由图形可得:α=β=180°﹣45°=135°,符合题意;D、由图形得:α+45°=90°,β+30°=90°,可得α=45°,β=60°,不合题意.故选:C.9.(3 分)如图表示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的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展开图是()A. B.C. D.【解答】解:∵正方体纸盒无盖,∴底面M 没有对面,∵沿图中的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底面与侧面的从左边数第 2 个正方形相连,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可知,只有C 选项图形符合.故选:C.10.(3 分)下列判断:(1)不是单项式;(2)是多项式;(3)0 不是单项式;(4)是整式,其中正确的有()个B.2 个C.3 个D.4 个【解答】解:(1)是单项式,故(1)错误;(2)是多项式,故(2)正确;(3)0 是单项式,故(3)错误;(4)不是整式,故(4)错误;综上可得只有(2)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每题3 分、共21 分)11.(3 分)我市某天最高气温是11℃,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当天的最大温差是14℃.【解答】解:11﹣(﹣3)=11+3=14.故应填14℃.12.(3 分)若(a+3)2+|b﹣2|=0,则(a+b)2019=﹣1.【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3=0,b﹣2=0,解得a=﹣3,b=2,所以,(a+b)2019=(﹣3+2)2019=﹣1.故答案为:﹣1.13.(3 分)已知2x3y2和﹣x3m y2是同类项,则式子4m﹣24 的值是﹣20.【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3m,解得:m=1,则4m﹣24=﹣20.故答案是:﹣20.14.(3 分)若x2=4,则x3=±8.【解答】解:∵x2=4,∴x=±2,x=2 时,x3=23=8,x=﹣2 时,x3=(﹣2)3=﹣8,综上所述,x3=±8.故答案为:±8.15.(3 分)某种商品进价250 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2%,则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320 元.【解答】解:设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x 元,x×90%=250×(1+15.2%),解得x=320.故答案为:320.16.(3 分)已知A、O、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A=2,OB=3,则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5 或1.【解答】解: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O 在AB 之间时,此时AB=OA+OB而OA=2,OB=3,∴AB=OA+OB=5;②当A 在OB 之间时,此时AB=OB﹣OA,而OA=2,OB=3,∴AB=OB﹣OA=1;∴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 或5.17.(3 分)妈妈想考一考读七年级的儿子,她让儿子先把面积为1 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再把面积为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再把面积为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用如图所揭示的规律计算+ + + + + + =.【解答】解:原式=1﹣=.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49 分)18.(8 分)计算:(1)50°24′×3;(2).【解答】解:(1)原式=50°×3+24′×3=151°12′;(2)原式=﹣1×(﹣9×﹣32),=﹣1×(﹣4﹣32),=﹣1×(﹣36),=36.19.(8 分)(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2.(2)解方程.【解答】解:(1)原式=x2y﹣6xy+6xy﹣4x2y=﹣x2y,当x=﹣1,y=2 时,原式=﹣7;(2)去分母得:4x+2﹣x﹣2=6,移项合并得:3x=6,解得:x=2.20.(5 分)已知:A=3x+2y,B=4x﹣2y,求A﹣2B 的值.【解答】解:∵A=3x+2y,B=4x﹣2y,∴A﹣2B=3x+2y﹣2(4x﹣2y)=6y﹣5x.21.(6 分)如图,AE=EB,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BF=AC=1.5,求线段EF 的长.【解答】解:∵BF=AC=1.5,∴AC=7.5,∵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BC=2BF=3,∴AB=AC﹣BC=4.5,∵AE=EB,∴BE=AB=3,∴EF=BE+BF=4.5.22.(6 分)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时被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OD 是OB 的反方向延长线,OD 的方向是南偏东40°;(3)若∠BOE=90°,请用方位角表示OE 的方向是南偏西50°或北偏东50°;(4)在(1)(2)(3)的条件下,则∠COE=160°或20° .【解答】解:(1)∵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1=40°,∴∠AOB=∠1+15°=55°,∵∠AOB=∠AOC,∴∠AOC=55°,∴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1=∠2=40°,∴OD 的方向是南偏东40°;(3)当OE 在OB 的逆时针方向时,OE 的方向是南偏西50°;当OE 在OB 的顺时针方向时,OE 的方向是北偏东50°.∴OE 的方向是南偏西50°或北偏东50°;(4)∠COE=90°+50°+20°=160°.故答案为(1)北偏东70°;(2)南偏东40°;(3)南偏西50°或北偏东50°;(4)160°或20°.23.(8 分)如图,已知∠AOB 是∠AOC 的余角,∠AOD 是∠AOC 的补角,且∠BOC=∠BOD,求∠AOC 和∠BOD 的度数.【解答】解:∵∠AOB+∠AOC=90°,∠AOD+∠AOC=180°,∴∠AOB=90°﹣∠AOC,∠AOD=180°﹣∠AOC,∵∠BOD=∠AOD﹣∠AOB=(180°﹣∠AOC)﹣(90°﹣∠AOC)=90°,∵∠BOC=∠BOD,∴∠BOC=×90°=45°,∵∠AOC=∠AOB+∠BOC=(90°﹣∠AOC)+45°,∴∠AOC=67.5°.24.(8 分)我区有着丰富的莲藕资源.某企业已收购莲藕52.5 吨.根据市场信息,将莲藕直接销售,每吨可获利100 元;如果对莲藕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8 吨,每吨可获利1000 元;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0.5 吨,每吨可获利5000 元.由于受条件限制,在同一天中只能采用一种方式加工,并且必须在一个月(30 天)内将这批莲藕全部销售.为此研究了二种方案:方案一:将莲藕全部粗加工后销售,则可获利52500 元.方案二:30 天时间都进行精加工,未来得及加工的莲藕,在市场上直接销售,则可获利78750 元.问:是否存在第三种方案,将部分莲藕精加工,其余莲藕粗加工,并且恰好在30 天内完成?若存在,求销售后所获利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方案一:由已知得:将莲藕全部粗加工后销售,则可获利为:1000×52.5=52500(元).故答案为:52500.方案二:30 天时间都进行精加工,未来得及加工的莲藕,在市场上直接销售,则可获利为:0.5×30×5000+(52.5﹣0.5×30)×100=78750(元).故答案分为:78750.由已知分析存在第三种方案.设粗加工x 天,则精加工(30﹣x)天,依题意得:8x+0.5×(30﹣x)=52.5,解得:x=5,30﹣x=25.销售后所获利润为:1000×5×8+5000×25×0.5=102500(元).答:存在第三种方案,将部分莲藕精加工,其余莲藕粗加工,并且恰好在30 天内完成,销售后所获利润为102500 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经典题1、已知一列数:1,-2,3,-4,5,-6,7,-8,9,-10……将这列数排列成下列形式.第一行: 1第二行: -2, 3第三行: -4, 5, -6第四行: 7, -8, 9, -10第五行: 11, -12, 13, -14, 15 ……按照上述规律排列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是 . 解:-50.2、数a ,b c 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求ccb b a a ++的值.解:由数轴可知0,0,0<>>c b a ,∴a a =,b b =,c c -=, ∴c c b b a a ++=cc b b a a -++ =1+1+(-1) =1.3、计算:⎪⎭⎫⎝⎛-+⎪⎭⎫ ⎝⎛+217418解:原式=()⎥⎦⎤⎢⎣⎡⎪⎭⎫ ⎝⎛-+-+⎥⎦⎤⎢⎣⎡⎪⎭⎫ ⎝⎛+++217418=()⎪⎭⎫⎝⎛-+-+⎪⎭⎫ ⎝⎛+++217418=()()[]⎥⎦⎤⎢⎣⎡⎪⎭⎫ ⎝⎛-+⎪⎭⎫ ⎝⎛++-++214178=1+⎪⎭⎫⎝⎛-41=43.4、数轴上,在-37和7之间有三个数a ,b ,c .在表示这五个数的点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求a +b +c 的值. 解: 7-(-37)=7+37=44 又 44÷4=11∴-37+11=-26,-26+11=-15,-15+11=-4∴即在-37与7之间的三个数分别为-26,-15,-4 ∴这三个数的和是(-26)+(-15)+(-4)=-45.5、同学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试探索:(1)求|5-(-2)|=______。
(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 ,使得|x+5|+|x-2|=7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___。
(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 ,|x -3|+|x -6|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训练(五)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为AB的中点,直接写出点P对应的数;(2)数轴的原点右侧有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
请直接写出x的值。
x= 。
(3)现在点A、点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同时点P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表示数1的点向左运动。
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一个定点,点P是BC边上一个动点,连结EP,将△BEP 沿EP折叠至△B'EP.(1)若∠AEB '比∠BEP 大15°,求∠AEP 的大小.(2)连结PD ,若PD ⊥PE ,请判断∠B 'PD 和∠CPD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5.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2b+20|+|a-20|=0,P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0为原点。
(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解析版)【知识点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区别: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联系: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立体图形.考点:(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例1(2022秋•即墨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为()A.B.C.D.思路引领:根据解答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画出该组合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即可.解: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所得到的图形为: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理解视图的定义,掌握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针对练习1.(2020秋•江门期末)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思路引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建”与“会”是相对面.故答案为:会.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2021•东明县二模)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A.B.C.D.思路引领:将A、B、C、D分别展开,能和原图相对应的即为正确答案.解:A、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B、展开得到,能和原图相对,故本选项正确;C、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悉其侧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3.(2020秋•秦淮区期末)如图,已知BC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A.B.C.D.思路引领: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因圆柱的侧面展开面为长方形,AC展开应该是两线段,且有公共点C.故选:A.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4.(2021秋•天台县期末)如图1,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请完成下列问题:(1)图2是将立方体表面展开的一部分,请将图形补充完整;(画一种即可)(2)在图2中画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3)在图2中标出点C,并画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画一种即可).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即可;(2)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3)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连接AB,线段AB的即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3)如图所示,线段AC即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几何体的展开图,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的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端点个数不同:直线没有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两个端点.(2)延伸方向不同,直线向两方延伸,射线向一个方向延伸,线段无延伸.联系:(1)都可以用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是用任意两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射线是用一个端点字母和任一点字母,端点字母在前;线段只能用两端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2)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和射线不可度量.2.两个性质、一个中点:(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例2(2020秋•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24cm,点O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2OB.(1)OA=cm,OB=cm.(2)若点C是线段AO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48cm.思路引领:(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 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x,则AC=16﹣x,BC=8+x,∵AC=CO+CB,∴16﹣x=x+8+x,∴x=8 3,∴CO=8 3.(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 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针对练习1.(南充模拟)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cm,则线段AC=.思路引领: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11cm;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5cm;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故答案为:11cm或5cm.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9秋•鄞州区期末)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上一点,下列条件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的是()A.CD=DB B.BD=13AD C.2AD=3BC D.3AD=4BC思路引领:解:如图,∵CD=DB,∴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不合题意;∵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又∵BD=13AD,∴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不合题意;∵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2AD=3BC,∴2(BC+CD)=3BC,∴BC=2CD,∴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不合题意;3AD=4BC,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D符合题意.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2021秋•德江县期末)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A.2cm B.3cm C.4cm D.6cm思路引领:由图形可知AC=AB﹣BC,依此求出AC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C 的长.解:由图形可知AC=AB﹣BC=8﹣2=6cm,∵M是线段AC的中点,∴MC=12AC=3cm.故MC的长为3cm.故选:B.解题秘籍: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求出与所求线段相关的线段AC的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4.(2021秋•长乐区期末)如图,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垂线段最短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解: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需要记忆内容.5.如图,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和OA+OB+OC+OD最小,并说出你的理由,由本题你得到什么数学结论?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思路引领: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点O就是所要找的点;取不同于点O的任意一点P,连接P A、PB、PC、P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到P A+PB+PC+PD>OA+OB+OC+OD,从而可得点O就是所要找的四边形ABCD内符合要求的点.解:要使OA+OB+OC+OD最小,则点O是线段AC、BD的交点.理由如下:如果存在不同于点O的交点P,连接P A、PB、PC、PD,因为点P有可能在AC上,所以P A+PC也有可能等于AC,即P A+PC≥AC,同理,PB+PD≥BD,但因为点P不同于点O,所以点P不可能同时在AC、BD上,所以“P A+PC=AC“与“PB+PD=BD“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P A+PB+PC+PD>OA+OB+OC+OD,由本题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际应用: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出图形更助于问题的解决,把问题转化为求两条线段的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点O是线段AB=28cm的中点,而点P将线段AB分为两部分,AP:PB=23:415,求线段OP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比例的性质,可得AP:PB=10:4,根据按比例分配,可得AP 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O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由比例的性质,得AP:PB=10:4.按比例分配,得AP :28×1010+4=20(cm ).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AO =12AB =14(cm ). OP =AP ﹣AO =20﹣14=6(cm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比例的性质,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7.(2017春•太谷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C ,D 两点在线段AB 上,AB =10cm ,CD =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则MN = cm .思路引领:结合图形,得MN =MC +CD +ND ,根据线段的中点,得MC =12AC ,ND =12DB ,然后代入,结合已知的数据进行求解. 解:∵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MN =MC +CD +ND =12AC +CD +12DB =12(AC +DB )+CD =12(AB ﹣CD )+CD =12×(10﹣6)+6=8. 故答案为:8.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结合图形,把要求的线段用已知的线段表示.8.(2019秋•北仑区期末)如图,C 为射线AB 上一点,AB =30,AC 比BC 的14多5,P 、Q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 (s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 =2AC ;②AB =4NQ ;③当BP =12BQ 时,t =12;④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 (填写序号)思路引领: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AB =30,AC 比BC 的14多5,∴BC =20,AC =10, ∴BC =2AC ;故①正确;∵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 ∴BP =30﹣2t ,BQ =t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PM=12BP=15﹣t,MQ=MB+BQ=15,NQ=12MQ=7.5,∴AB=4NQ;故②正确;∵BP=30−2t,BQ=t,BP=12 BQ,∴30−2t=t2,解得:t=12,故③正确,∵BP=30﹣2t,BQ=t,∴BM=12PB=15﹣t,∴MQ=BM+BQ=15﹣t+t=15,∴MN=12MQ=152,∴MN的值与t无关是定值,故答案为:①②③④.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P到达B点时的时间,以及点P 与Q重合时的时间,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9.(2021秋•易县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8,点A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2)当t=2时,线段PQ的长是;(3)当0<t<3时,则线段AP=;(用含t的式子表示)(4)当PQ=14AB时,求t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2)先求出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PQ的长;(3)先求出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P的长;(4)由于t秒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t,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PQ=|2t﹣(6+t)|=|t﹣6|,根据PQ=14AB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1)6+8=14.故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14;(2)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8﹣4=4.故线段PQ的长是4;(3)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故AP=6﹣2t;(4)根据题意可得:|t﹣6|=14×8,解得:t=4或t=8.故t的值是4或8.故答案为:14;4;6﹣2t.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4)中解方程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知识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1.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2.互余、互补反映两角的特殊数量关系.3.方位角中经常涉及两角的互余.4.计算两角的和、差时要分清两角的位置关系.例3(2020秋•和平区期末)如图:∠AOB:∠BOC:∠COD=2:3:4,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又∠MON=84°,则∠AOB为()A.28°B.30°C.32°D.38°思路引领:首先设出未知数,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OB的度数.解:设∠AOB=2x°,则∠BOC=3x°,∠COD=4x°,∵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BOM=12∠AOB=x°,∠CON=12∠COD=2x°,又∵∠MON=84°,∴x+3x+2x=84,x=14,∴∠AOB=14°×2=28°.故选:A.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解题时要能根据图形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角的度数.例4(2021秋•北辰区期末)如图所示,∠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若∠1=26°,则∠2的度数为.思路引领:由图示可得,∠1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2与∠COB 互补,即可求出∠2的度数.解:∵∠1=26°,∠AOC=90°,∴∠BOC=64°,∵∠2+∠BOC=180°,∴∠2=116°.故答案为:116°.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针对练习1.(2019•隆化县二模)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A.38°B.104°C.142°D.144°思路引领: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OM平分∠AOC,∴∠AOM=12∠AOC=12×76°=38°,∴∠BOM=180°﹣∠AOM=180°﹣38°=142°.故选:C.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通辽中考)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A.55°B.65°C.70°D.以上结论都不对思路引领: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找出4点10分时针和分针分别转动角度即可求出.解:∵4点10分时,分针在指在2时位置处,时针指在4时过10分钟处,由于一大格是30°,10分钟转过的角度为1060×30°=5°,因此4点10分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30°+5°=65°.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用到的知识点为:钟表上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3.(渝北区期末)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上,则∠1+∠2=()A.60°B.90°C.110°D.180°思路引领:由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根据平角的定义可知∠1与∠2互余,从而求解.解: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则∠1+∠2=180°﹣90°=90°.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及平角的定义,正确观察图形,得出∠1与∠2互余是解题的关键.4.(2021春•未央区月考)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可先延长BO得到∠AOC,然后测量∠AOC的度数,再计算出∠AOB的度数.其中依据的原理是()A.对顶角相等B.同角的余角相等C.等角的余角相等D.同角的补角相等思路引领: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以及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答案.解:如图,由题意得,∠AOC+∠AOB=180°,即∠AOC与∠AOB互补,因此量出∠AOC的度数,即可求出∠AOC的补角,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OB的度数,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同角的补角相等,理解同角的补角相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2015秋•庆云县期末)计算:①33°52′+21°54′=;②36°27′×3=.思路引领:①利用度加度,分加分,再进位即可;②利用度和分分别乘以3,再进位.解:①33°52′+21°54′=54°106′=55°46′;②36°27′×3=108°81′=109°21′;故答案为:55°46′;109°21′.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计算,关键是掌握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补?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相等?思路引领:根据每个图中的三角尺的摆放位置,容易得出∠α与∠β的关系.解:(1)根据平角的定义得:∠α+90°+∠β=180°,∴∠α+∠β=90°,即∠α与∠β互余;(2)根据两个直角的位置得:∠α=∠β;(3)根据三角尺的特点和摆放位置得:∠α+45°=180°,∠β+45°=180°,∴∠α=∠β;(4)根据图形可知∠α与∠β是邻补角,∴∠α+∠β=180°;综上所述:(1)中∠α与∠β互余;(4)中∠α与∠β互补;(2)(3)中,∠α=∠β.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仔细观察图形,弄清两个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2012秋•襄城区期末)如图,A地和B地都是海上观测站,从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艘船,同时,从B地发现这艘船在它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试在图中确定这艘船的位置.思路引领: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分别画出过点A与点B的射线,两条射线的交点即为这艘船的位置.解:如图所示:作∠1=60°,∠2=30°,两射线相交于P点,则点P即为所求.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方位角的画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方向角的描述方法,即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偏多少度.8.(2019秋•东莞市期末)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CF平分∠BCD.(1)在图1中,若∠BCE=40°,∠ACF=;(2)在图1中,若∠BCE=α,∠ACF=(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1中的三角板ABC绕顶点C旋转至图2的位置,若∠BCE=150°,试求∠ACF 与∠ACE的度数.思路引领:(1)、(2)结合平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 (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答即可. 解:(1)如图1,∵∠ACB =90°,∠BCE =40°,∴∠ACD =180°﹣90°﹣40°=50°,∠BCD =180°﹣40°=140°, 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70°,∴∠ACF =∠DCF ﹣∠ACD =70°﹣50°=20°; 故答案为:20°;(2)如图1,∵∠ACB =90°,∠BCE =α°,∴∠ACD =180°﹣90°﹣α°=90°﹣α,∠BCD =180°﹣α, 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90°−12α, ∴∠ACF =90°−12α﹣90°+α=12α; 故答案为:12α;(3)如图2,∵∠BCE =150°, ∴∠BCD =30°, ∵CF 平分∠BCD , ∴∠BCF =12∠BCD =15°, ∴∠ACF =90°﹣∠BCF =75°, ∠ACD =90°﹣∠BCD =60°, ∴∠ACE =180°﹣∠ACD =120°.解题秘籍:考查了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求解过程类似.9.(2019秋•梁园区期末)如图,已知∠AOB=60°,∠AOB的边OA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MO、射线OB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点O 出发,沿射线OB运动,速度为1cm/s;P、Q同时出发,同时射线OC绕着点O从OA 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是t(s).(1)当点P在MO上运动时,PO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在线段MO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OP=OQ?此时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3)在射线OB上是否存在P、Q相距2cm?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并求出此时∠BOC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先确定出PM=2t,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OP=OQ建立方程求出t=6,进而求出∠AOC=30°,即可得出结论;(3)分P、Q相遇前相距2cm和相遇后2cm两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接口得出结论.解:(1)当点P在MO PM=2t,∵OM=18cm,∴PO=OM﹣PM=(18﹣2t)cm,故答案为:(18﹣2t);(2)由(1)知,OP=18﹣2t,当OP=OQ时,则有18﹣2t=t,∴t=6即t=6时,能使OP=OQ,∵射线OC绕着点O从OA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AOC=5°×6=30°,∵∠AOB=60°,∴∠BOC=∠AOB﹣∠AOC=30°=∠AOC,∴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3)分为两种情形.当P、Q相遇前相距2cm时,OQ﹣OP=2∴t﹣(2t﹣18)=2解这个方程,得t=16,∴∠AOC=5°×16=80°∴∠BOC=80°﹣60°=20°,当P、Q相遇后相距2cm时,OP﹣OQ=2∴(2t﹣18)﹣t=2解这个方程,得t=20,∴∠AOC=5°×20=100°∴∠BOC=100°﹣60°=40°,综合上述t=16,∠BOC=20°或t=20,∠BOC=40°.解题秘籍: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旋转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配套作业1.(2021•芜湖模拟)如图,甲、乙都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关于它们的视图,判断正确的是()A.仅主视图相同B.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C.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D.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思路引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依据三视图进行判断即可.解:如图所示:由图可得,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0秋•大丰区月考)如图,三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相同规律涂有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那么涂绿色的对面是色.思路引领:根据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判断出“白”的对面是“蓝”,与“黄”相邻的是白、黑、蓝、红判断出“绿”的对面是“黄”.解:由图可知,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所以,“白”的对面是“蓝”,与“黄”相邻的是白、黑、蓝、红,所以,“绿”的对面是“黄”.故答案为:黄.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此题关键是抓住图中出现了2次的颜色红和黄的邻面颜色的特点,推理得出它们的对面颜色分别是黑和绿.3.(2010秋•洛江区期末)如图,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为()A.B.C.D.思路引领:本题以小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认识.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进行具体折纸、翻转活动,也可以.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可知正确的为B.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另外,本题通过考查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展示了这样一个教学导向,教学中要让学生确实经历活动过程,而不要将活动层次停留于记忆水平.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不是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是给出几种结论,这样教出的学生肯定遇到动手操作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4.(2021秋•成都期中)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思路引领:正方体共有11种表面展开图,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解:A选项能围成正方体;B和C折叠后缺少一个面,故不能折成正方体;D出现了“田”字格,故不折成正方体能.故选:A.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解题时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5.(2017秋•江岸区校级期末)如图,线段AB上有E、D、C、F四点,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EF=12AB;②EF=12(AB﹣CD);③DE=12(DA﹣DC);④AF=12(DA+A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思路引领: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EC=12AC,DF=FB=12DB;对于①②,结合图形,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判断正误;同理再判断③和④的正误.解:如图,∵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AE=EC=12AC,DF=FB=12DB,∴EF=AB﹣AE﹣FB=AB−12(AC+DB)=AB−12(AB+CD)=12(AB﹣CD),故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DE=EC﹣DC=12AC﹣DC=12(AD +DC )﹣DC =12(AD ﹣DC ), 故结论③正确; AF =AB ﹣BF =AB −12BD=AB −12(AB ﹣DA ) =12(AB +DA ), 故结论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定义及线段和差的计算,解题时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分析,数形结合,理清相关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6.(2020秋•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 =8,点C 是线段AB 是一动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在点C 从点A 向点B 运动的过程中,当点C 刚好为线段DE 的中点时,线段AC 的长为( )A .3.2B .4C .4.2D .167思路引领:由已知条件可得:AD =CD =CE ,CD =CE ,则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即可求. 解:∵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AD =CD ,∵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 ∴BE =DE ,∵点C 为线段DE 的中点, ∴CD =CE , ∴AD =CD =CE ,∵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 ∴AD =1.6, ∴AC =2AD =3.2, 故选:A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悉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021秋•济南期末)如图,线段AB =16cm ,在AB 上取一点C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中点,若MN=3cm,则线段AC的长是()A.6B.8C.10D.12思路引领:设CM=a,可得CN=CM+MN=a+3,由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可得AM=12AB,AN=CN=a+3,由AM=AN+MN=8,即可算出a的值,根据AC=AM+CM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设CM=a,CN=CM+MN=a+3,∵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AM=12AB=12×16=8,AN=CN=a+3,∵AM=AN+MN=8,即a+3+3=8,∴a=2,∴AC=AM+CM=8+2=10.故选:C.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两点的距离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06•巴中)巴广高速路的设计者准备在西华山再设计修建一个隧道,以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其主要依据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思路引领: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计巴广高速路,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B.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知识点两点间线段最短.9.如图,公路上有A1、A2、A3、A4、A5、A6、A7七个村庄,现要在这段公路上设一车站,使这七个村庄到车站的路程总和最小,车站应建在何处?思路引领:根据“当点数为奇数个点时,应设在中点上;当点数为偶数时,应设在中间相邻的两点或其两点之间的任何地方,距离之和为最小”的规律,本题有7个村庄,应设在中点A4上.解:因为有7个村庄,是奇数个点,所以应设在中间点上,即设在A4点上.。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备考高分秘籍【人教版】专题6.3大题易丢分期末考前必做解答30题(提升版)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22秋•通榆县期中)计算:(1);(2)﹣22×7﹣(﹣3)×6÷.【分析】(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即可;(2)先算乘方,除法转为乘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即可.【解答】解:(1)=﹣24×(﹣)﹣24××﹣24×(﹣)=12﹣18+8=2;(2)﹣22×7﹣(﹣3)×6÷=﹣4﹣(﹣3)×6×(﹣5)=﹣4﹣90=﹣94.2.(2022秋•芜湖期中)计算:(1);(2).【分析】(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先算乘方,再算除法,后算加减,即可解答.【解答】解:(1)=﹣×24﹣×24+×24=﹣15﹣4+14=﹣5;(2)==﹣1﹣2×2+9=4.3.(2022秋•通榆县期中)已知a,b互为相反数,且a≠0,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最小的正整数,求的值.【分析】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可得a+b=0,cd=1,m=±1,然后代入式子中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b互为相反数,且a≠0,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最小的正整数,∴a+b=0,cd=1,m=±1,∴=(±1)2﹣(﹣1)+﹣1=1+1+0﹣1=1.4.(2022秋•黄冈期中)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依次连接.﹣2,+3,﹣22,﹣(﹣2.5),|﹣5|【分析】首先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再根据在数轴上表示的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用“>”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即可.【解答】解:﹣22=﹣4,|﹣5|=5,如图:故|﹣5|>+3>﹣(﹣2.5)>>﹣22.5.(2022秋•金牛区校级期中)已知有a、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且|a|=|c|.(1)求a+c的值.(2)化简|a+b|﹣|a﹣b|+2(a+c﹣b).【分析】(1)由数轴可,a+c=0.(2)由数轴可知a<0<b<c,可得a+b<0,a+c﹣b=﹣b,a﹣b<0,再化简绝对值即可.【解答】解:(1)∵|a|=|c|,∴a=﹣c,∴a+c=0;(2)由数轴可知a<0<b<c,∴a+b<0,a+c﹣b=﹣b,a﹣b<0,∴|a+b|﹣|a﹣b|+2(a+c﹣b)=﹣a﹣b+a﹣b+2(0﹣b)=﹣4b.6.(2022秋•巴东县期中)某粮库3天内粮食进、出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26,﹣20,﹣15,+34,﹣38,﹣20.(1)经过这3天,仓库里的粮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2)经过这3天,仓库管理员结算时发现库里还存280吨粮,那么3天前仓库里存粮多少吨?(3)如果进出的装卸费都是每吨5元,那么这3天要付多少装卸费?【分析】(1)将各数相加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出值;(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1)26﹣20﹣15+34﹣38﹣20=﹣33(吨),答:库里的粮食减少了33吨;(2)280﹣(﹣33)=313(吨),答:3天前库里存粮食是313吨;(3)(26+20+15+34+38+20)×5=765(元),答:3天要付装卸费765元.7.(2022秋•通榆县期中)规定一种新运算法则:a⊗b=a2﹣ab,例如:2⊗3=22﹣2×3=﹣2.请用上述规定计算下面式子的值:4⊗(2⊗9).【分析】根据定义的新运算,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4⊗(2⊗9)=4⊗(22﹣2×9)=4⊗(4﹣18)=4⊗(﹣14)=42﹣4×(﹣14)=16+56=72.8.(2022秋•双流区期中)计算:(1)5﹣(﹣2)2×3+(﹣24)÷6;(2);(3)﹣2y3﹣xy2﹣2(xy2﹣y3);(4)5x2﹣[3x2﹣2(﹣x2+4x)].【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以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可求出答案.(3)根据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4)根据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5﹣4×3﹣4=5﹣12﹣4=﹣7﹣4=﹣11.(2)原式=15×(+﹣)=15×1=15.(3)原式=﹣2y3﹣xy2﹣2xy2+2y3=﹣3xy2.(4)原式=5x2﹣(3x2+2x2﹣8x)=5x2﹣(5x2﹣8x)=5x2﹣5x2+8x=8x.9.(2022秋•湖南期中)已知:x=a2+4ab﹣3,y=2a2﹣2ab﹣6.(1)化简:2x﹣y;(2)若|a+2|+(b﹣1)2=0,求2x﹣y的值.【分析】(1)直接化简计算即可;(2)通过双重非负性得到a与b的值,代入(1)结论计算即可.【解答】解:(1)2x﹣y=2(a2+4ab﹣3)﹣(2a2﹣2ab﹣6)=2a2+8ab﹣6﹣2a2+2ab+6=10ab;(2)∵|a+2|+(b﹣1)2=0,∴a+2=0,b﹣1=0,∴a=﹣2,b=1,∴2x﹣y=10ab=﹣20.10.(2022秋•临潼区期中)已知A=2x2+3x﹣,B=x2﹣3x+,求A比2B大多少?【分析】用A减去2B即可.【解答】解:∵A=2x2+3x﹣,B=x2﹣3x+,∴A﹣2B=2x2+3x﹣﹣2(x2﹣3x+)=2x2+3x﹣﹣2x2+6x﹣1=9x﹣,即A比2B大9x﹣.11.(2022秋•镇海区校级期中)有长为h的篱笆,利用它和一面墙围成长方形菜园,菜园的宽为t.(1)用关于h、t的代数式表示菜园的面积S.(2)当h=200m,t=40m时,求菜园的面积S.【分析】(1)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列关系式;(2)把h=200m,t=40m代入(1)计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S=t(h﹣2t)=﹣2t2+th;(2)当h=200m,t=40m时,S=﹣2×402+200×40=4800.12.(2022秋•芜湖期中)已知多项式A=2x2+bx﹣y+6,B=2ax2﹣10x+5y﹣1.(1)若a=0,b=1,|x+1|+(y﹣2)2=0,求A﹣B;(2)若多项式A﹣B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求a,b的值.【分析】(1)化简原式,然后根据a,b,x,y的值得出结论即可;(2)根据多项式A﹣B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得出a和b的值即可.【解答】解:(1)A﹣B=(2x2+bx﹣y+6)﹣(2ax2﹣10x+5y﹣1)=2x2+bx﹣y+6﹣2ax2+10x﹣5y+1=(2x2﹣2ax2)+(bx+10x)+(﹣y﹣5y)+7=(2﹣2a)x2+(b+10)x﹣6y+7,∵|x+1|+(y﹣2)2=0,∴x=﹣1,y=2,又∵a=0,b=1,∴(2﹣2a)x2+(b+10)x﹣6y+7=(2﹣2×0)×(﹣1)2+(1+10)×(﹣1)﹣6×2+7=2﹣11﹣12+7=﹣14;(2)由(1)结论可知,A﹣B=(2﹣2a)x2+(b+10)x﹣6y+7,∵多项式A﹣B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2﹣2a=0,b+10=0,∴a=1,b=﹣10.13.(2022秋•临潼区期中)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了满足乒乓球社团活动的需要,决定购置某品牌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以阳呼乒乓球拍每副定价90元,乒乓球每个定价20元.现有A、B两个体育店出售这种品牌,并提出了各自的优惠方案.具体如下:A店乒乓球拍和乒乓球都按定价的8折付款;B店买一副乒乓球拍送4个乒乓球.已知该青少年活动中心共购买乒乓球拍50副,乒乓球x个(x>200).(1)求在A店、B店购买各需付多少元钱(用含x的式子表示)?(2)当x=500时,在哪家购买划算.【分析】(1)根据A店乒乓球拍和乒乓球都按定价的8折付款;B店买一副乒乓球拍送4个乒乓球,列出两个代数式;(2)把x=500代入(1)的式子计算,然后比较大小.【解答】解:(1)在A店购买需付款:50×90×0.8+20×0.8x=(3600+16x)元,在B店购买需付款:50×80+20(x﹣4×50)=20x(元);答:在A店、B店购买各需付(3600+16x)元、20x元.(2)当x=500时,在A店购买需付款:3600+16×500=11600(元),在B店购买需付款:20×500=10000(元),∵10000<11600,∴在B店购买划算.14.(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解下列方程:①3x+7=32﹣2x;②9﹣3y=5y+5;③4﹣x=3(2﹣x);④2﹣4(2﹣3x)=1﹣2(x﹣5).【分析】①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②方程移项,合并,把y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③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④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①移项得:3x+2x=32﹣7,合并得:5x=25,解得:x=5;②移项得:﹣3y﹣5y=5﹣9,合并得:﹣8y=﹣4,解得:y=;③去括号得:4﹣x=6﹣3x,移项得:﹣x+3x=6﹣4,合并得:2x=2,解得:x=1;④去括号得:2﹣8+12x=1﹣2x+10,移项得:12x+2x=1+10﹣2+8,合并得:14x=17,解得:x=.15.(2022秋•天宁区校级期中)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与=x+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分析】先求出两方程的解,再由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解方程=3x﹣2得,x=1,解方程=x+得,x=,∵关于x的方程=3x﹣2与=x+的解互为倒数,×1=1,解得m=.16.(2022秋•肇源县期中)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三折量,井外余16米,把绳子四折量,井外余4米.求井有多深,绳子有多长?【分析】设井深为x米,根据绳长不变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井深为x米,根据题意得,3x+16×3=4x+4×4,解得x=32,32×3+16×3=144(米),答:井深32米,绳子长144米.17.(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如图,小明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宽为4厘米的长条后,再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一个宽为5厘米的长条,如果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那么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可得出方程.【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可知:5(x﹣4)=4x,解得x=20,∴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400(cm2),答:原正方形的面积是400cm2.18.(2022秋•顺德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数轴上原点为O,点B表示的数为﹣4,A在B的右边,且A 与B的距离是20,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 16 ,与点A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 19或13 .(2)在数轴上有一个点到A和B的距离相等,这个点表示的数是 6 ;(3)点P表示的数 ﹣4+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Q表示的数 16﹣2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假如Q先出发2秒,请问t为何值时PQ相距5个单位长度?【分析】(1)由A在B的右边,且A与B的距离是20,可得点A表示的数是16,从而可得与点A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19或13;(2)由中点公式可得这个点表示的数是6,(3)根据题意,P表示的数是﹣4+t,点Q表示的数是16﹣2t;(4)由P,Q相距5个单位长度,得|16﹣2t﹣(t﹣6)|=5,即可解得答案.【解答】解:(1)∵A在B的右边,且A与B的距离是20,∴点A表示的数是﹣4+20=16,∵16+3=19,16﹣3=13,∴与点A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19或13,故答案为:16,19或13;(2)∵=6,∴这个点表示的数是6,故答案为:6;(3)根据题意,P表示的数是﹣4+t,点Q表示的数是16﹣2t,故答案为:﹣4+t,16﹣2t;(4)根据题意,P表示的数是﹣4+(t﹣2)=t﹣6,点Q表示的数是16﹣2t,∵P,Q相距5个单位长度,∴|16﹣2t﹣(t﹣6)|=5,解得t=或t=9,答:t为或9时,P,Q相距5个单位长度.19.(2022秋•香坊区校级期中)风华中学利用暑假期间对教室内墙粉刷,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都想承包这项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每天能粉刷2个教室,乙工程队每天能粉刷3个教室,若单独粉刷所有教室,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要多用20天,在粉刷过程中,该学校要付甲工程队每天费用1600元,付乙工程队每天费用2600元.(1)求风华中学一共有多少个教室?(2)若先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一段时间后,甲工程队停工了,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且乙工程队的全部工作时间是甲工程队的工作时间的2倍还多16天,求乙工程队共粉刷多少天?(3)经学校研究,制定如下方案: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方案二: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方案三:按(2)的方式完成;请你通过计算帮学校选择一种最省钱的粉刷方案.【分析】(1)设乙工程队要刷x天,根据题意房间数量列出方程,再解即可;(2)设甲工程队的工作时间为y天,则乙工程队的工作时间(2y+16)天,根据两队共粉刷120间教室列出方程,再解即可;(3)分别计算出三种方案的费用,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设乙工程队要刷x天,则风华中学一共有3x个教室,由题意得:3x=2(x+20),解得:x=40,∴3x=3×40=120,答:风华中学一共有120个教室;(2)设甲工程队的工作时间为y天,则乙工程队的工作时间(2y+16)天,由题意得:2y+3(2y+16)=120,解得:y=9,2y+16=2×9+16=34,答:乙工程队共粉刷34天;(3)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40+20=60(天),∴费用为60×1600=96000(元);方案二: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40天,费用为40×2600=104000(元);方案三:按(2)方式完成,费用为9×1600+34×2600=102800(元),∵96000<102800<104000,∴方案一最合适,答:选择方案一是最省钱的粉刷方案.20.(2022秋•花山区校级期中)为增强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某市在2022年开始对供水范围内的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表:一户居民一个月用水量即为x立方米水费单价(单位:元/立方米)x≤22a超出22立方米的部分a+1.1某户居民四月份用水10立方米时,缴纳水费23元.(1)求a的值;(2)若该户居民六月份的用水量为20立方米,七月份的用水量为25立方米,求该户居民六、七月份的用水费用和;(3)若该户居民五月份的用水量为x立方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该户居民五月份的用水费用.【分析】(1)根据四月份用水量和缴纳水费的钱数直接求出a的值即可;(2)根据收费标准,分别算出六、七月份的用水费用,再相加即可;(3)分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用水费用即可.【解答】解:(1)∵四月份用水10立方米时,缴纳水费23元,∴a=23÷10=2.3;(2)由(1)知a=2.3,则a+1.1=3.4,∴六月份的用水量为20立方米,需缴纳水费20×2.3=46(元),七月份的用水量为25立方米,需缴纳水费22×2.3+(25﹣22)×3.4=60.8(元),∴该户居民六、七月份的用水费用和是46+60.8=106.8(元);(3)当x≤22时,用水费用为2.3x元,当x>22时,用水费用为22×2.3+3.4(x﹣22)=(3.4x﹣24.2)元,∴五月份的用水费用为:2.3x元(x≤22)或(3.4x﹣24.2)元(x>22).21.(2022秋•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1将一根长为6cm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M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N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N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12;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M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为A.如图2,数轴上点A,O,B,C,D对应的数分别为a,0,4,8,12,点P,Q是数轴上的两个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Q从点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 ﹣6 ,移动后点Q所表示的数是 12﹣t ;(用含t的式子表示)(2)若动点P从点O到点B的速度为起始速度的一半,从点B到点C的速度为起始速度的两倍,点C 之后立刻恢复起始速度;同时动点Q一直以原速度向终点A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①当3<t<4时,动点P在线段 OB 上运动;②当P,Q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5cm时,求运动时间t.【分析】(1)根据已知可分别求出N,M表示的数,从而可得A表示的数,由“Q从点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可表示出Q运动后表示的数;(2)①计算出P从A到O,从O到B的时间,即可得3<t<4时,动点P在线段OB上运动;②分段表示出P运动后表示的数,根据“P,Q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5cm”列方程,即可解得答案.【解答】解:(1)∵木棒长为6cm,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N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12,∴N表示的数是12﹣6=6,M表示的数是6﹣6=0,∵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M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为A,∴点A所表示的数是0﹣6=﹣6,∵Q从点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D表示的数是12,∴移动后点Q所表示的数是12﹣t,故答案为:﹣6,12﹣t;(2)①根据题意可得,P从A到O所需时间为6÷2=3(秒),从O到B所需时间为4÷1=4(秒),∴当3<t<4时,动点P在线段OB上,故答案为:OB;②当0≤t<3时,P在线段AO上,表示的数是﹣6+2t,Q运动后表示的数是12﹣t,∴|12﹣t﹣(﹣6+2t)|=5,解得t=(大于3,舍去)或t=(舍去),当3≤t<7时,P在线段OB上,表示的数是t﹣3,Q运动后表示的数是12﹣t,∴|12﹣t﹣(t﹣3)|=5,解得t=5或t=10(舍去),当7≤t<8时,P在线段BC上,表示的数是4+4(t﹣7)=4t﹣24,Q运动后表示的数是12﹣t,|12﹣t﹣(4t﹣24)|=5,解得t=6.2或t=8.2(舍去),当8≤t≤10时,P在线段CD上,表示的数是8+2(t﹣8)=2t﹣8,Q运动后表示的数是12﹣t,|12﹣t﹣(2t﹣8)|=5,解得t=5(舍去)或t=(舍去),综上所述,运动时间t为5秒或6.2秒.22.(2022秋•永安市期中)如图,在长和宽分别是a,b的长方形的四个角上都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折叠后,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单位:cm).(1)用a,b,x表示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为 (ab﹣4x2) cm2;(2)当a=10,b=8,x=2时,求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分析】(1)利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2)将a,b,x的值代入(1)中的代数式即可.【解答】解:(1)无盖的盒子的表面积为:(ab﹣4x2)cm2;故答案为:(ab﹣4x2);(2)当a=10,b=8,x=2时,ab﹣4x2=10×8﹣4×22=80﹣16=64(cm2).答:无盖的盒子的表面积为64cm2.23.(2022秋•新城区期中)已知∠AOB和三条射线OE、OC、OF在同一个平面内,其中OE平分角∠BOC,OF平分角∠AOC.(1)如图,若∠BOC=70°,∠AOC=50°,求∠EOF的度数;(2)如图,若∠BOC=α,∠AOC=β,直接用α、β表示∠EOF.【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角的加减计算即可;(2)根据(1)计算过程,代入字母即可;【解答】解:(1)∵OE平分角∠BOC,OF平分角∠AOC,∴∠COE=∠BOC,∠COF=∠AOC,∵∠BOC=70°,∠AOC=50°,∴∠EOF=∠COE+∠COF=∠BOC+∠AOC=×70°+×50°=35°+25°=70°,∴∠EOF的度数为70°;(2)∵∠BOC=α,∠AOC=β,由(1)可知,∴∠EOF=∠COE+∠COF=∠BOC+∠AOC=α+β.24.(2022秋•天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AB,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如果CD =4cm.(1)求AC的长度;(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求ED的长度.【分析】(1)先根据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如果CD=4cm,求出BC的长,再根据BC=4AB求出AB 的长,由AC=AB+BC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线段的中点可得EC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差可得结论.【解答】解:(1)因为点D为线段BC的中点,CD=4cm,所以BC=2CD=8cm,因为BC=4AB=8cm,所以AB=2cm,所以AC=AB+BC=10cm,即AC的长度为10cm.(2)因为E是AC中点,所以EC=AC=5cm,所以ED=EC﹣DC=5﹣4=1cm,即ED的长度是1cm.25.(2021秋•洛宁县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23,BC=15,点M是AC的中点.(1)求线段AM的长;(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线段MN的长.【分析】(1)根据图示知,AC=AB﹣BC,AM=AC,根据上两式即可求解;(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CN=5,MC=4,然后根据图示知MN=MC+NC=4+5=9.【解答】解:(1)线段AB=23,BC=15,∴AC=AB﹣BC=23﹣15=8.又∵点M是AC的中点.∴AM=AC=×8=4,即线段AM的长度是4.(2)∵BC=15,CN:NB=1:2,∴CN=BC=×15=5.又∵点M是AC的中点,AC=8,∴MC=AC=4,∴MN=MC+NC=4+5=9,即MN的长度是9.26.(2021秋•乌当区期末)(1)如图①,线段AB=20cm,点C为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AC的长;(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分析】(1)根据中点定义解答便可;(2)先根据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出MC=AC,CN=BC,再由线段AB=20cm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线段AB=20cm,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C=AB==10(cm).(2)∵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MC=AC,CN=BC,∵线段AB=20cm,∴MN=MC+CN=(AC+BC)=AB=10(cm).27.(2022秋•天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OC:∠BOC=1:5,OD平分∠AOB,且∠COD=36°,求∠AOB的度数.【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决此题.【解答】解:由题意,可设∠AOC=x,∠BOC=5x.∴∠AOB=∠BOC+∠AOC=5x+x=6x.∵OD平分∠AOB,∴∠AOD==3x.∴∠COD=∠AOD﹣∠AOC=3x﹣x=2x=36°.∴x=18°.∴∠AOB=6x=108°.28.(2021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得∠AOC=120°,将一个有一个角为30°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使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将图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1)三角板旋转的过程中,当ON⊥AB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90° ;(2)当ON所在的射线恰好平分∠BOC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150° ;(3)在旋转的过程中,∠AOM与∠CON的数量关系为 当0°≤α≤30°时,∠BON+∠COM=330°,当30°<α≤180°时,∠COM﹣∠BON=30°,当180°<α≤210°时,∠BON+∠COM=30°,当210°<α≤360°时,∠BON﹣∠COM=30° ;(请写出所有可能情况)(4)若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钟20°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射线OC绕点O按每秒钟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向终边OB运动,当ON与射线OB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直接写出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在射线恰好平分∠AOC时,三角板运动时间为 t=s或t=s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MON=90°;(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3)根据旋转角的大小画出图形,分别计算即可.【解答】解:(1)依题意知,旋转角是∠MON,且∠MON=90°.故答案为:90;(2)当ON所在的射线恰好平分∠BOC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150°.故答案为:150°;(3)设旋转角是α,当0°≤α≤30°时,如图,∵∠BON=180°﹣α,∠COM=60°+90°+α=150°+α,∴∠BON+∠COM=330°;当30°<α≤180°时,如图,∵∠BON=180°﹣α,∠COM=120°+90°﹣α=210°﹣α,∴∠COM﹣∠BON=30°;当180°<α≤210°时,如图,∵∠BON=α﹣180°,∠COM=120°+90°﹣α=210°﹣α,∴∠BON+∠COM=30°;当210°<α≤360°时,如图,∵∠BON=α﹣180°,∠COM=α﹣210°,∴∠BON﹣∠COM=30°.综上,当0°≤α≤30°时,∠BON+∠COM=330°,当30°<α≤180°时,∠COM﹣∠BON=30°,当180°<α≤210°时,∠BON+∠COM=30°,当210°<α≤360°时,∠BON﹣∠COM=30°.(4)设三角板运动的时间为t,∴∠AOC=120+5t,∵OD平分∠AOC时,∴∠AOD=,∠AON=20t,∴当ON平分∠AOC时,60=20t,解得t=s,当OM平分∠AOC时,90t=20t,解得t=s.29.(2021秋•新乐市期末)已知,∠AOD=160°,OB,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AOB=40°,则∠BON= 60 °;(2)如图2,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求∠MON的度数;(3)如图3,OC是∠AOD内的射线,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射线OB 在∠AOC内时,求∠MON的度数.【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M和∠BON,然后根据∠MON=∠BOM+∠BON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设∠AOB=x,表示出∠BOD=160°﹣x,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OM和∠BON,然后根据∠MON=∠COM+∠BON﹣∠BOC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OD=160°,∠AOB=40°,∴∠BOD=120°,∵ON平分∠BOD,∴∠BON=∠BOD=60°,故答案为:60;(2)∵ON平分∠BOD,OM平分∠AOB,∴∠BON=∠BOD,∠BOM=∠AOB,∵∠AOD=160°,∴∠MON=∠BON+∠BOM=∠BOD+∠AOB=∠AOD=80°;(3)设∠AOB=x,则∠BOD=160°﹣x,∵OM平分∠AOC,ON平分∠BOD,∴∠COM=∠AOC=(x+20°),∠BON=∠BOD=(160°﹣x),∴∠MON=∠COM+∠BON﹣∠BOC=(x+20°)+(160°﹣x)﹣20°=70°.30.(2022秋•晋州市期中)如图所示,以直线AB上的一点O为端点,在直线AB的上方作射线OP,使∠BOP=68°,将一块直角三角尺(∠MON=9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且直角三角尺在直线AB的上方.设∠BOM=n°(0<n<90).(1)当n=30时,求∠PON的大小;(2)当OP恰好平分∠MON时,求n的值;(3)当n≠68时,嘉嘉认为∠AON与∠POM的差为定值,淇淇认为∠AON与∠POM的和为定值,且二人求得的定值相同,均为22°,老师说,要使两人的说法都正确,需要对n分别附加条件.请你补充这个条件:当n满足 0<n<68 时,∠AON﹣∠POM=22°;当n满足 68<n<90 时,∠AON+∠POM=22°.【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3)分两种情况:OM在OP的左侧和右侧时,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解答】解:(1)当n=30°时,∠BOM=30°,∵∠POB=68°,∴∠POM=68°﹣30°=38°,∵∠MON=90°,∴∠PON=90°﹣38°=52°;(2)∵OP恰好平分∠MON,∠MON=90°,∴∠POM=45°,∵∠POB=68°,∴n=68﹣45=23;(3)当0<n<68时,如图1,∠AON﹣∠POM=22°,理由如下:∵∠POB=68°,∴∠POM=68°﹣n°,∵∠MON=90°,∴∠AON=180°﹣90°﹣n°=90°﹣n°,∴∠AON﹣∠POM=(90°﹣n°)﹣(68°﹣n°)=22°;当68<n<90时,如图2,理由如下:∵∠POB=68°,∴∠POM=n°﹣68°,∵∠MON=90°,∴∠AON=180°﹣90°﹣n°=90°﹣n°,∴∠AON+∠POM=(90°﹣n°)+(n°﹣68°)=22°;故答案为:0<n<68,68<n<90.。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余角和补角》专项练习期末《余角和补角》专项练习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余角和补角1.若∠A=60°45',则∠A的补角的度数为()A.118°15'B.119°15'C.119°55'D.120°15'2.已知∠α=25°30',则它的余角为()A.25°30'B.64°30'C.74°30'D.154°30'3.如图所示,∠α>∠β,则∠β与12(∠α-∠β)的关系是()A.互补B.互余C.和为45°D.和为22.5°4.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则图中互为补角的角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5.已知∠1是锐角,则∠1的补角比∠1的余角大°.6.如图,∠AOB=∠COD=90°,OC平分∠AOB,∠BOD=3∠DOE(1)图中与∠COB互余的角是,图中与∠COB互补的角是;(2)求∠COE的度数.7.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3少50°,求这个角的度数.8.如图,∠AOB和∠AOD分别是∠AOC的余角和补角,且OC是∠BOD的平分线,求∠COD的度数.知识点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9.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已知∠α=36°,则∠β的度数为()A.69°B.36°C.54°D.121°10.因为∠1+∠2=180°,∠2+∠3=180°,所以∠1=∠3()(填理由).知识点3方向角11.如图,一艘海轮A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APB=105°,则暗礁B位于灯塔P 的()A.北偏东45°方向B.北偏西45°方向C.北偏东95°方向D.北偏西95°方向12.如图,已知轮船A在灯塔P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轮船B在灯塔P的南偏东70°的方向上.若轮船C在∠APB的平分线上,则轮船C在灯塔P的方向上.13.如图①,货轮停靠在码头O处,发现灯塔A在它的东北(北偏东45°)方向上.货轮B 在码头O的西北方向上.(1)仿照表示灯塔A方向的方法,画出表示货轮B方向的射线;(2)如图②,两艘货轮从码头O出发,货轮C向东偏北15°的OC方向航行,货轮D向北偏西15°的OD方向航行,求∠COD的度数;(3)另有两艘货轮从码头O出发,货轮E向东偏北x°的OE方向航行,货轮F向北偏西x°的OF方向航行,请直接用等式表示∠MOE与∠FOQ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能力提升全练14.若∠A=40°,则∠A的余角的度数是()A.50°B.60°C.140°D.160°15.已知一个角比它的补角小30°,则这个角为()A.30°B.60°C.75°D.105°16.将一副三角尺按下列位置摆放,使∠α和∠β互余的摆放方式是()A BC D17.如图,雷达屏幕在一次探测中发现多个目标,其中对目标A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A.在南偏东75°方向处B.在5km处C.在南偏东15°方向5km处D.在南偏东75°方向5km处18.若∠1与∠2互为余角,∠1与∠3互为补角,则下列结论:①∠3-∠2=90°;②∠3+∠2=270°-2∠1;③∠3-∠1=2∠2;④∠3<∠1+∠2.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9.如图所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如果∠AOD=126°,那么∠BOC=°.20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为任意一条射线,OD平分∠BOC,OE平分∠AOC.(1)已知∠COD=40°,求∠COE的度数;(2)图中∠AOD的补角是和,∠BOD的余角是和.素养探究全练21.如图,已知40°<∠AOC<180°,∠BOC=40°,OE平分∠AOC,OF平分∠BOC.(1)若∠AOE与∠EOB互为余角,求∠EOF的度数;(2)若∠AOB=80°,则∠EOF=°;(3)从以上求∠EOF的度数的过程中,你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B因为∠A=60°45',所以∠A的补角的度数为180°-60°45'=119°15',故选B.2.B∠α的余角=90°-∠α=64°30'.3.B由题图可知∠α+∠β=180°,所以∠β+12(∠α-∠β)=12(∠α+∠β)=12×180°=90°.所以∠β与12(∠α-∠β)的关系是互余.4.B互补的角有∠AOC和∠COB;∠BOD和∠AOD,共有2对.故选B.5.90解析∠1的补角为180°-∠1,∠1的余角是90°-∠1,(180°-∠1)-(90°-∠1)=90°.6.解析(1)∠AOC,∠BOD;∠AOD.详解:因为∠AOB=∠COD=90°,所以∠AOC+∠COB=90°,∠BOD+∠COB=90°,所以题图中∠COB的余角为∠AOC,∠BOD.因为OC平分∠AOB,所以∠AOC=∠COB=12∠AOB=45°,所以∠BOD=90°-∠COB=45°,所以∠AOD=∠AOB+∠BOD=135°,所以∠AOD+∠COB=180°,所以∠COB的补角是∠AOD.(2)由(1)得∠COB=∠BOD=45°,因为∠BOD=3∠DOE,所以∠DOE=15°,所以∠COE=∠COD-∠DOE=75°.7.解析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由题意得90°-x=23(180°-x)-50°,解得x=60°.故这个角的度数是60°.8.解析设∠AOB=x°,因为∠AOB是∠AOC的余角,所以∠AOC=(90-x)°,所以∠BOC=∠AOC-∠AOB=(90-x)°-x°=(90-2x)°.因为∠AOD是∠AOC的补角,所以∠AOD=180°-(90-x)°=(90+x)°,所以∠COD=∠AOD-∠AOC=(90+x)°-(90-x)°=2x°.因为OC是∠BOD的平分线,所以∠COD=∠BOC,所以2x=90-2x.解得x=452,所以∠COD=2x°=45°.9.B如图,因为∠1+∠α=∠1+∠β=90°,所以∠α=∠β,所以∠β=36°.故选B.10.同角的补角相等11.A由题意得180°-105°-30°=45°,所以暗礁B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45°方向.12.北偏东70°解析由题意得∠APB=180°-30°-70°=80°,因为PC平分∠APB,所以∠APC=12∠APB=40°,因为30°+40°=70°,所以轮船C在灯塔P的北偏东70°方向上.13.解析(1)如图所示,射线OB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即货轮B所在的方向.(2)由题意可知,∠MOQ=90°,∠COQ=15°,所以∠MOC=∠MOQ-∠COQ=75°.又因为∠DOM=15°,所以∠COD=∠MOC+∠DOM=90°.(3)∠MOE+∠FOQ=180°.能力提升全练14.A∠A的余角的度数为90°-40°=50°,故选A.15.C解法一(方程法):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补角为180°-x,根据题意得x=180°-x-30°,解得x=75°.故这个角为75°.解法二(直接代入法):将各个选项中的度数代入,看是否符合题意.假设这个角是30°,则它的补角是150°,这个角比它的补角小120°,不合题意;假设这个角是60°,则它的补角是120°,这个角比它的补角小60°,不合题意;假设这个角是75°,则它的补角是105°,这个角比它的补角小30°,符合题意;假设这个角是105°,则它的补角是75°,这个角比它的补角大30°,不合题意.故选C.16.A A选项中,∠α+∠β+90°=180°,所以∠α+∠β=90°,所以∠α与∠β互余; B选项中,因为∠α+中间小角的度数=∠β+中间小角的度数=90°,所以∠α=∠β;C选项中,∠α+45°=∠β+45°=180°,所以∠α=∠β;D选项中,∠α与∠β互补.故选A.17.D由题图可得,目标A在南偏东75°方向5km处.18.C根据题意得∠1+∠2=90°,∠1+∠3=180°,所以(∠1+∠3)-(∠1+∠2)=180°-90°,即∠3-∠2=90°,所以①正确;因为∠1+∠2+∠1+∠3=270°,所以∠3+∠2=270°-2∠1,所以②正确;因为∠1+∠3-2(∠1+∠2)=0°,所以∠3-∠1=2∠2,所以③正确;由③可得∠3=∠1+2∠2,所以∠3>∠1+∠2,所以④错误.故选C.19.54解析解法一(逐个计算法):因为∠AOB=∠COD=90°,∠AOD=126°,所以∠BOD=∠AOD-90°=36°,所以∠BOC=∠COD-∠BOD=90°-36°=54°.解法二(整体法):因为∠AOB+∠COD=∠AOC+∠BOD+2∠BOC=180°,∠AOD=∠AOC+∠BOD+∠BOC=126°,所以∠BOC=∠AOB+∠COD-∠AOD=180°-126°=54°.20.解析(1)因为OD平分∠BOC,∠COD=40°,所以∠BOC=2∠COD=80°,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AOC+∠BOC,所以∠AOC=∠AOB-∠BOC=180°-80°=100°,因为OE平分∠AOC,所以∠COE=12∠AOC=50°.(2)∠BOD;∠COD;∠COE;∠AOE.素养探究全练21.解析(1)因为∠AOE与∠EOB互为余角,所以∠AOB=∠AOE+∠EOB=90°,因为∠BOC=40°,所以∠AOC=∠AOB+∠BOC=90°+40°=130°,因为OE平分∠AOC,OF平分∠BOC,所以∠AOE=12∠AOC=65°,∠BOF=12∠BOC=20°,所以∠EOB=90°-65°=25°,所以∠EOF=∠EOB+∠BOF=25°+20°=45°.(2)40.详解:当∠AOB=80°时,∠EOF=∠EOB+∠BOF=∠AOB-∠AOE+12∠BOC=∠AOB-12∠AOC+12∠BOC=∠AOB-12(∠AOB+∠BOC)+12∠BOC=∠AOB-12∠AOB-12∠BOC+12∠BOC=12∠AOB=12×80°=40°.(3)∠EOF=12∠AOB.。
第一章 有理数第一课 有理数 数轴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知识构造图⎪⎪⎪⎩⎪⎪⎪⎨⎧⎪⎪⎭⎪⎪⎬⎫数轴倒数绝对值大小比较相反数有理数的分类热身练习: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A .增加14% B .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26%2.如果2()13⨯-=,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32B .23C .23-D .32-3.-213的相反数是___ ____,—2的倒数是,|—311|=。
4.假设||2,3,x y x y ==+=则。
典例分析:1.把以下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中:16,0.618, 3.14,260,2008,,0.21,5%37-----。
整数有 分数有 负数有 有理数有2.如果a ,b 是互为相反数,c ,d 是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等于2,那么b a cdx x 24--+ 的值是;3.假设23(2)0m n -++=,那么2m n +的值为〔 〕 A .4- B .1-C .0D .4点评: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的距离,所以某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那么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零。
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那么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 bB . a = bC . a < bD . 不能判断点评:有理数大小比拟:正数零负数,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边的数总比边的数大。
o图1ba5.某工厂在上一星期的星期日生产了100台彩电,下表是本星期的生产情况:比前一天的产量多的记为正数,比前一天产量少的记为负数。
请算出本星期最后一天星期日的产量是台,本星期的总产量是台,星期的产量最多,星期的产量最少。
反应练习:1.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 ,那么水位下降5米时水位变化记作:2.大于–3且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写出来是3.将有理数0,722-,2.7,-4,0.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应为_____________ ______.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 、b <a B 、ab <0 C 、b —a >0 D 、a +b >0 5.与a-b 互为相反数的是( )A .a+bB .a-bC .-a-bD .b-a6.假设0>a ,0<b ,且b a <,试用“<〞号连接a ,b ,-a ,-b 。
七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点A 、O 、D 在一条直线上,此图中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则“数”字的对面的字是( )A .核B .心C .素D .养3.单项式24x y 3-的次数是( ) A .43-B .1C .2D .34.若a ,b 互为倒数,则4ab -的值为 A .4-B .1-C .1D .05.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A .B .C .D .6.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①CD AC DB =-②CD AD BC =-③2BD AD AB =- ④13CD AB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7.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22321x x -=B .224325x x x +=C .22330x y yx -=D .44x y xy +=8.已知关于x 的多项式()3222691353-x x x ax x +++--+的取值不含x 2项,那么a 的值是( ) A .-3B .3C .-2D .2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32(2)-=-B .22(3)3-=-C .323233-⨯=-⨯D .2332-=- 10.已知3x m =,5x n =,用含有m ,n 的代数式表示14x 结果正确的是 A .3mnB .23m nC .3m nD .32m n11.如图,OA 方向是北偏西40°方向,OB 平分∠AOC ,则∠BOC 的度数为( )A .50°B .55°C .60°D .65° 12.无论x 取什么值,代数式的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A .(x +2)2B .|x +2|C .x 2+2D .x 2-213.如图,用一副特制的三角板可以画出一些特殊角.在下列选项中,不能画出的角度是( )A .81B .63C .54D .5514.如图,已知正方形2134A A A A 的边长为1,若从某一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走点的下标数字的路程,则把这种走法成为一次“逆移”,如:在点3A 开始经过3412A A A A →→→为第一次“逆移”, 在点2A 开始经过2341A A A A →→→为第二次“逆移”.若从点1A 开始,经过2020次“逆移”,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A .1AB .2AC .3AD .4A15.2-的相反数是( ) A .2-B .2C .12D .12-二、填空题16.如图是一根起点为1的数轴,现有同学将它弯折,弯折后虚线上由左至右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13,第3个数是41,…,依此规律,第5个数是______.17.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则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18.一件衬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出售,获利20元,则这件衬衫的成本是__元.19.一个数的平方为16,这个数是 .20.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 =2,则AC 等于_____.21.某市2019年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约为98500人,将98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22.一个角的度数是4536'︒,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______︒.(结果用度表示) 23.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若28β∠=︒,则α∠=______︒.24.正方体切去一块,可得到如图几何体,这个几何体有______条棱.25.若如图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泽”相对面上的字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6.计算: (1)()375244128⎛⎫-+-⨯- ⎪⎝⎭ (2)()24123-+⨯- 27.计算 (1)157()362612+-⨯ (2)()421723-+÷-28.某饮料加工厂生产的A 、B 两种饮料均需加入同种派加剂,A 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2克,B 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3克,已知270克该添加剂恰好生产了A 、B 两种饮料共100瓶,问A 、B 两种饮料各生产多少瓶?29.某车间在计划时间内加工一批零件,若每天生产40个,则差20个而不能完成任务,若每天生产50个,则可提前1天完成任务,且超额10个,问这批零件的个数? 30.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鼓励人们节约用电,保护能源,某市实施用电“阶梯价格”收费制度.收费标准如表: 居民每月用电量 单价(元/度) 不超过50度的部分0.5 超过50度但不超过200度的部分 0.6 超过200度的部分0.8已知小智家上半年的用电情况如表(以200度为标准,超出200度记为正、低于200度记为负)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50+30﹣26﹣45+36+25根据上述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小智家用电量最多的是 月份,该月份应交纳电费 元; (2)若小智家七月份应交纳的电费200.6元,则他家七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31.下图是用10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1)请在方格中画出它的三个视图;(2)如果只看三视图,这个几何体还有可能是用块小正方体搭成的.32.同学们,我们知道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结合具体实例,已经感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概念认识)已知点P和图形M,点B是图形M上任意一点,我们把线段PB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点P与图形M之间的距离.例如,以点M为圆心,1cm为半径画圆如图1,那么点M到该圆的距离等于1cm;若点N 是圆上一点,那么点N到该圆的距离等于0cm;连接MN,若点Q为线段MN中点,那么点Q到该圆的距离等于0.5cm,反过来,若点P到已知点M的距离等于1cm,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就构成了以点M为圆心,1cm为半径的圆.(初步运用)(1)如图2,若点P到已知直线m的距离等于1cm,请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深入探究)(2)如图3,若点P到已知线段的距离等于1cm,请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3)如图4,若点P到已知正方形的距离等于1cm,请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33.化简与求值(1)求3x 2+x +3(x 2﹣23x )﹣(6x 2+x )的值,其中x =﹣6. (2)先化简,再求值:5(3a 2b ﹣ab 2)﹣4(﹣ab 2+3a 2b ),其中|a +1|+(b ﹣12)2=0 四、压轴题34.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 ”来表示点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1)求AB 的值;(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 ,使AC =3BC ,求点C 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点C 位于A 、B 两点之间.点A 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 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 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 到达点B ,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 运动的时间为t ,在此过程中存在t 使得AC =3BC 仍成立,求t 的值. 35.请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111122=-⨯,1112323=-⨯,1113434=-⨯,1114545=-⨯. 则第10个算式是________,第n 个算式是________.根据以上规律解读以下两题: (1)求111112233420192020++++⨯⨯⨯⨯的值;(2)若有理数a ,b 满足|2||4|0a b -+-=,试求:1111(2)(2)(4)(4)(2016)(2016)ab a b a b a b ++++++++++的值.36.(阅读理解)如果点M ,N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 ,n ,在数轴上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N m n(m n)=->或MN n m(n m)=->或m n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1点A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PA =______,PC =______.()3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点Q 从A 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 点运动,Q 点到达C 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在点Q 开始运动后,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7.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 .我们可以得到AB a b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 对应的数为c .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运动时AC BC +的值,请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 ,c 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 的最小值是 .38.一般情况下2323a b a b ++=+是不成立的,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0a b .我们称使得2323a b a b++=+成立的一对数,a b 为“相伴数对”,记为(),a b . (1)若()1,b 为“相伴数对”,试求b 的值;(2)请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 b ,其中0a ≠,且1a ≠,并说明理由; (3)已知(),m n 是“相伴数对”,试说明91,4m n ⎛⎫⎪⎝+⎭-也是“相伴数对”. 39.如图,两条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且90AOC ∠=,射线OM 从OB 开始绕O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5/s ,射线ON 同时从OD 开始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2/s .两条射线OM 、ON 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本题出现的角均小于平角)(1)当012t <<时,若369AOM AON ∠=∠-.试求出的值;(2)当06t <<时,探究BON COM AOCMON∠-∠+∠∠的值,问:t 满足怎样的条件是定值;满足怎样的条件不是定值?40.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如果一道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中包含几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来求解.例如:已知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若AB =8,BC =3则AC 长为多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满足题意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此时,AC =11;情况②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 如图2此时,AC =5.仿照上面的解题思路,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 如图,数轴上点A 和点B 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2,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BC =2AB ,则点C 表示的数是.问题(2): 若2x =,3y =求x y +的值.问题(3): 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以O 为端点作射线OC 、OD ,使060AOC ∠=,OC OD ⊥,求BOD ∠的度数(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果).4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42.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事实上,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整数可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无限循环小数如何表示为分数形式呢?请看以下示例: 例:将0.7•化为分数形式, 由于0.70.777•=,设0.777x =,①得107.777x =,②②−①得97x =,解得79x =,于是得70.79•=. 同理可得310.393•==,4131.410.4199••=+=+=.根据以上阅读,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计算结果均用最简分数表示) (类比应用) (1)4.6•= ;(2)将0.27••化为分数形式,写出推导过程; (迁移提升)(3)0.225••= ,2.018⋅⋅= ;(注0.2250.225225••=,2.018 2.01818⋅⋅=)(拓展发现) (4)若已知50.7142857=,则2.285714= . 43.已知,,a b 满足()2440a b a -+-=,分别对应着数轴上的,A B 两点. (1)a = ,b = ,并在数轴上面出,A B 两点;(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2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的坐标为30,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点Q 到达点C 后停止运动.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并求此时点Q 对应的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图形依次写出0︒且小于180︒的角即可求解. 【详解】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AOB ,∠AOC ,∠BOC ,∠BOD ,∠COD ,共5个.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定义,即由一个顶点射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可知:“数”的对面的字是“养”“学”的对面的字是“核”“心”的对面的字是“素”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单项式43x2y的次数是2+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次数,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互为倒数,则ab=1-4ab=-4故选A【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倒数的认识,掌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是解题的关键. 5.C解析:C【解析】【分析】俯视图是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据此判断得出物体的俯视图.【详解】解:A、立方体的俯视图是正方形,故此选项错误;B、圆柱体的俯视图是圆,故此选项错误;C、三棱柱的俯视图是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圆锥体的俯视图是圆,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即可找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AC=BC,CD=BD,∵CD=CB-BD=AC-BD,∴①正确,∵AD-BC=AC+CD-BC=CD,∴②正确,∵2AD-AB=2AC+2CD-AB=2CD=2BD BD≠,∴③错误,∵CD=12BC, BC=12AB,即CD=14AB,∴④错误,综上只有两个是正确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属于简单题,灵活利用相等的线段等量代换是解题关键. 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逐一进行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A. 22232x x x-=,故该选项错误;B. 222325x x x +=,故该选项错误;C. 22330x y yx -=,故该选项正确D. 4x y +,不能计算,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然后根据题意令x 2的系数为0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3222691353-x x x ax x +++--+=3222691353-x x x ax x +++-+-=()32263142-x a x x +-+- ∵关于x 的多项式()3222691353-x x x ax x +++--+的取值不含x 2项,∴630a -=解得:2a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整式的加减:不含某项的问题,掌握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和不含某项即化简后,令其系数为0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判断即可.【详解】A. 332(2)-=-=-8,选项正确;B. 22(3)9,39-=-=-,选项错误;C. 323224,3327,-⨯=--⨯=-选项错误;D. 2339,28,-=--=-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运算方法.10.C解析:C【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得:14333533 x x x x x m m m n m n m n =⨯⨯⨯=⨯⨯⨯=⨯=,故选C.1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OA 方向是北偏西40°方向,∴∠AOC =40°+90°=130°.∵OB 平分∠AOC ,∴∠BOC 12=∠AOC =65°.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方向角的概念,学会用方向角描述位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2.C解析:C【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选项中数的范围即可求解.【详解】A.(x +2)2≥0;B.|x +2|≥0;C.x 2+2≥2;D.x 2﹣2≥﹣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与负数、绝对值和平方数的取值范围;掌握平方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3.D解析:D【解析】【分析】一副三角板中的度数,用三角板画出角,无非是用角度加减,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814536︒=︒+︒,则81︒角能画出;B 、63367245︒=︒+︒-︒,则63角能画出;C 、549036︒=︒-︒,则54可以画出;D 、55°不能写成36°、72°、45°、90°的和或差的形式,不能画出;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计算,关键是用三角板直接画特殊角的步骤:先画一条射线,再把三角板所画角的一边与射线重合,顶点与射线端点重合,最后沿另一边画一条射线,标出角的度数.14.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逆移”的定义,找到循环规律,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在点1A 开始经过1234A A A A →→→为第一次“逆移”在点4A 开始经过4123A A A A →→→为第二次“逆移”在点3A 开始经过3412A A A A →→→为第三次“逆移”在点2A 开始经过2341A A A A →→→为第四次“逆移”∴每四次“逆移”为一次循环∵20204=505÷∴第2020次“逆移”为:2341A A A A →→→∴经过2020次“逆移”,最终到达的位置是1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的寻找,正确找出循环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可得结果.【详解】因为-2+2=0,所以﹣2的相反数是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求相反数,熟记相反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6.145【解析】【分析】观察根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一行为数轴上左边的第一个数1,第二行为1右边的第6个数13,第三行为13右边的第14个数41,第四行为41右边第22个数85,…,由此规律可得出第解析:145【解析】【分析】观察根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一行为数轴上左边的第一个数1,第二行为1右边的第6个数13,第三行为13右边的第14个数41,第四行为41右边第22个数85,…,由此规律可得出第五行的数.【详解】解:观察根据排列的规律得到:第一行为数轴上左边的第1个数1,第二行为1右边的第6个数13,第三行为13右边的第14个数41,第四行为41右边的第22个数,为2(1+6+14+22)-1=85,第五行为91右边的第30个数,为2(1+6+14+22+30)-1=145.【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通过从一些特殊的数字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因素或按规律变化的因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17.3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a,则个位上的数为(a+4),依题意得:a+a+4=10,解得:a=3,∴这个两位数为:37【点睛解析:3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a,则个位上的数为(a+4),依题意得:a+a+4=10,解得:a=3, ∴这个两位数为:37【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8.100【解析】【分析】设这件衬衫的成本是x 元,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这件衬衫的成本是x 元,根据题意得:(1+50%)x×80%﹣x=20解解析:100【解析】【分析】设这件衬衫的成本是x 元,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这件衬衫的成本是x 元,根据题意得:(1+50%)x ×80%﹣x =20解得:x =100,这件衬衫的成本是100元.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详解】解:这个数是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解:2(4)16,±=∴这个数是4±20.2或6.【分析】要求学生分情况讨论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详解】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解析:2或6.【解析】【分析】要求学生分情况讨论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详解】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第一种情况:在AB外,AC=4+2=6;第二种情况:在AB内,AC=4﹣2=2.故填2或6.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21.【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解析:49.8510【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98500=49.8510⨯.故答案为:49.8510⨯.【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22.4【解析】【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一个角的度数是,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180°-=134°24’=134.4°故答案为:134.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一个角的度数是4536'︒,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180°-4536'︒=134°24’=134.4°故答案为:134.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熟知补角的定义.23.152【解析】【分析】根据周角以及直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故答案为:152.【点睛】本题考查了周角及直角的定义,以及角度的和差关系,掌握角度的和差关系是解解析:152【解析】根据周角以及直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360-90-90-αβ∠=∠∵28β∠=︒∴360-90-90-28=152α∠=故答案为:152.【点睛】本题考查了周角及直角的定义,以及角度的和差关系,掌握角度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12【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把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12条棱.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正方体,关键是看正方体切的位置.解析:12【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把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12条棱.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正方体,关键是看正方体切的位置.25.爱【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解: 与“泽”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爱”.故答案为:爱.【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面上解析:爱【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 与“泽”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爱”.故答案为:爱.【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面上的字.理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19;(2)17.【解析】【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将括号内各数分别乘-24之后再计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从左至右计算即可.【详解】解:(1)()375244128⎛⎫-+-⨯- ⎪⎝⎭ ()()()375=242424412818141519⎛⎫-⨯-+⨯--⨯- ⎪⎝⎭=-+= (2)()24123-+⨯- =1291181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知计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27.(1)27;(2)-2.【分析】(1)原式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得;(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即可得.【详解】 解:157()362612+-⨯ 157=3636362612⨯+⨯-⨯ =183021+-=27;(2)()421723-+÷- ()=1729-+÷-()=177-+÷-()=11-+-=2-.【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步骤,选用合理的运算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A 饮料生产了30瓶,B 饮料生产了70瓶.【解析】【分析】本题需先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再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设A 饮料生产了x 瓶,B 饮料生产了y 瓶,由题意,得x y 100,2x 3y 270.+=⎧+=⎨⎩解得:x 30,y 70.=⎧=⎨⎩答:A 饮料生产了30瓶,B 饮料生产了70瓶.【点睛】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要能根据题意得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这批零件的个数为340个.【解析】【分析】等量关系为:(零件个数-20)÷40=(零件个数+10)÷50+1,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设这批零件的个数为x.由题意得:x2040-=x1050++1,解得:x=340答:这批零件的个数为340个.【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计划时间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注意在解方程时要细心.30.(1)五,143.8;(2)他家七月份的用电量是307度.【解析】【分析】(1)根据超出的多少得出答案,然后再根据用电量分段计算电费即可;(2)估算出用电量超过200度,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五月份超过200度36度,是最多的,共用电236度,0.5×50+0.6×(200-50)+0.8×(236-200)=143.8元,故答案为:五,143.8;(2)∵200.6>0.5×50+0.6×150,∴用电量大于200度,设用电量为x度,由题意得,0.5×50+0.6×150+0.8(x﹣200)=200.6,解得,x=307,答:他家七月份的用电量是307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1.(1)见解析;(2)9【解析】【分析】(1)根据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定义和几何体的特征画出三视图即可;(2)根据三视图的特征分析该几何体的层数和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然后将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求和即可判断.【详解】解:(1)根据几何体的特征,画三视图如下:(2)从主视图看,该几何体有3层,从俯视图看,该几何体的最底层有6个小正方体;结合主视图和左视图看,中间层有2个或3个小正方体,最上层只有1个小正方体,故该几何体有6+2+1=9个小正方体或有6+3+1=10个小正方体,如果只看三视图,这个几何体还有可能是用9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画三视图和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掌握三视图的定义、三视图的特征和几何体的特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2.【初步运用】(1)见解析;【深入探究】(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直线m且到直线m距离为1cm的两条直线,据此解答即可;(2)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线段AB且到线段AB距离为1cm的两条线段和以点A与点B为圆心,1cm为半径的两个半圆,据此解答即可;(3)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正方形其中一条边且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1cm的八条线段和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1cm为半径的四个四分之一圆,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初步运用】(1)∵点P到已知直线m的距离等于1cm,∴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直线m且到直线m距离为1cm的两条直线,如图(5)所示:【深入探究】(2)∵点P到已知线段的距离等于1cm,∴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线段AB且到线段AB距离为1cm的两条线段和以点A 与点B为圆心,1cm为半径的两个半圆,如图(6)所示,(3)∵点P到已知正方形的距离等于1cm,∴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是平行于正方形其中一条边且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1cm的八条线段和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1cm为半径的四个四分之一圆,如图7所示,【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型,考查了对常见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和新知的理解与运用,读懂题意、弄清点P与图形M之间的距离、全面思考是解题的关键.33.(1)﹣2x,12;(2)3a2b﹣ab2,74.【解析】【分析】(1)根据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把原式化简,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把原式化简,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分别求出a、b,代入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1)3x2+x+3(x2﹣23x)﹣(6x2+x)=3x2+x+3x2﹣2x﹣6x2﹣x=﹣2x当x=﹣6时,原式=﹣6×(﹣2)=12;(2)5(3a2b﹣ab2)﹣4(﹣ab2+3a2b)=15a2b﹣5ab2+4ab2﹣12a2b=3a2b﹣ab2,。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专项练习带解析,给孩子期末复习!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1/2PA,PN=1/2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1/2(PA+PB)=1/2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1/2|PA﹣PB|=1/2|AB|=2.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AB-OP/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AB-OP/MN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1/2AP=1/2+3t,OM=OA﹣AM=5t+1﹣(1/2+3t)=2t+1/2,ON=1/2OB=10t+3/2,∴MN=OM+ON=12t+2,∴AB-OP/MN=25t+4-t/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AB-OP/MN的值不发生变化.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PA-PB/PC的值不变;②PA+PB/PC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解:(1)∵AP=8,点M是AP中点,∴MP=1/2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1/2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1/2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PA-PB/PC=AB/x+y=14/x+y(在变化);PA+PB/PC=2x+2y/x+Y(定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MN/AB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1/3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PQ=1/3AB,∴PQ/AB=1/3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PQ/AB=1/3;(3)②PQ/AB的值不变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1/2AB,∴CM=1/4AB∴PM=CN-CP=1/4AB-5∵PD=2/3AB-10∴PN=1/2(2/3AB-10)=1/3AB-5∴MN=PN-PM=1/2AB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MN/AB=(1/12AB)/AB=1/12。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理解每步变形的依据;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1)一元一次方程变形后总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2)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看是否满足: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②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中不含未知数.3.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要点二、等式的性质与去括号法则1.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2.合并法则:合并时,把系数相加(减)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的指数不变.3.去括号法则:(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要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依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另一边.(4)合并:逆用乘法分配律,分别合并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常数项,把方程化为ax =b (a ≠0)的形式.(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b x a=(a ≠0). (6)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是方程的解;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要点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2.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3.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5.银行存贷款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数6.数字问题:多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32101010abcd a b c d =⨯+⨯+⨯+.【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1.已知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和x 的值.【思路点拨】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答案与解析】解:因为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3m -4=0且5-3m ≠0.由3m -4=0解得43m =,又43m =能使5-3m ≠0,所以m 的值是43. 将43m =代入原方程,则原方程变为485333x ⎛⎫--⨯= ⎪⎝⎭,解得83x =-. 所以43m =,83x =-. 【总结升华】解答这类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x 的二次项系数3m -4=0,而x的一次项系数5-3m≠0,m的值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举一反三:【高清课堂:一元一次方程复习393349 等式和方程例3】【变式】下面方程变形中,错在哪里:(1)方程2x=2y两边都减去x+y,得2x-(x+y)=2y-(x+y), 即x-y=-(x-y).方程 x-y=-(x-y)两边都除以x-y, 得1=-1.(2)3721223x xx-+=+,去分母,得3(3-7x)=2(2x+1)+2x,去括号得:9-21x=4x+2+2x.【答案】(1)答:错在第二步,方程两边都除以x-y.(2)答:错在第一步,去分母时2x项没乘以公分母6.2.如果5(x+2)=2a+3与(31)(53)35a x a x+-=的解相同,那么a的值是________.【答案】7 11【解析】由5(x+2)=2a+3,解得275ax-=.由(31)(53)35a x a x+-=,解得95x a=-.所以27955aa-=-,解得711a=.【总结升华】因为两方程的解相同,可把a看做已知数,分别求出它们的解,令其相等,转化为求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举一反三:【变式】已知|x+1|+(y+2x)2=0,则y x=________.【答案】1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解方程:4621132x x-+-=.【答案与解析】解:去分母,得:2(4-6x)-6=3(2x+1).去括号,得:8-12x-6=6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8x=1.系数化为1,得:118x=-.【总结升华】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常见的思想方法,它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事实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举一反三:【变式1】解方程26752254436z z z zz+---++=-【答案】解:把方程两边含有分母的项化整为零,得267522544443366z z z z z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22z =,系数化为1得:z =1. 【高清课堂: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393349 解方程例1(2)】 【变式2】解方程: 0.10.050.20.05500.20.54x x +--+=. 【答案】 解:把方程可化为:0.520.550254x x +--+=, 再去分母得:232x =-解得:16x =-4.解方程3{2x -1-[3(2x -1)+3]}=5.【答案与解析】解:把2x -1看做一个整体.去括号,得:3(2x -1)-9(2x -1)-9=5.合并同类项,得-6(2x -1)=14. 系数化为1得:7213x -=-,解得23x =-. 【总结升华】把题目中的2x -1看作一个整体,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本题也可以考虑换元法:设2x -1=a ,则原方程化为3[a -(3a+3)]=5.类型三、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5.解关于x 的方程:11()(2)34m x n x m -=+ 【思路点拨】这个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后,未知数x 的系数和常数都是以字母形式出现的,所以方程的解的情况与x 的系数和常数的取值都有关系.【答案与解析】解:原方程可化为:(43)462(23)m x mn m m n -=+=+ 当34m ≠时,原方程有唯一解:4643mn m x m +=-; 当33,42m n ==-时,原方程无数个解; 当33,42m n =≠-时,原方程无解; 【总结升华】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般化为最简形式ax b =,再分类讨论进行求解,注意最后的解不能合并,只能分情况说明.2.解含绝对值的方程6. 解方程|x -2|=3.【答案与解析】解:当x -2≥0时,原方程可化为x -2=3,得x =5.当x -2<0时,原方程可化为-(x -2)=3,得 x =-1.所以x =5和x =-1都是方程|x -2|=3的解.【总结升华】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点-1与5到点2的距离均为3,所以|x -2|=3的意义为在数轴上到点2的距离等于3的点对应的数,即方程|x -2|=3的解为x =-1和x =5.举一反三:【变式1】若关于x 的方程230x m -+=无解,340x n -+=只有一个解,450x k -+=有两个解,则,,m n k 的大小关系为: ( )A . m n k >> B.n k m >> C.k m n >> D.m k n >>【答案】A【变式2】若9x =是方程123x m -=的解,则__m =;又若当1n =时,则方程123x n -=的解是 .【答案】1; 9或3. 类型四、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李伟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比火车开车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18千米,则比火车开车时间迟到15分钟,现在李伟打算在火车开车前10分钟到达火车站,求李伟此时骑摩托车的速度应是多少?【思路点拨】本题中的两个不变量为:火车开出的时间和李伟从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不变.【答案与解析】 解:设李伟从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y 千米,则有:151530601860y y +=-,解得:452y = 由此得到李伟从家出发到火车站正点开车的时间为4515213060+=(小时). 李伟打算在火车开车前10分钟到达火车站时,设李伟骑摩托车的速度为x 千米/时, 则有:452271010116060y x ===--(千米/时) 答:李伟此时骑摩托车的速度应是27千米/时.【总结升华】在解决问题时,当发现某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应该及时变换思维角度,如本题直接设未知数较难时,应迅速变换思维的角度,合理地设置间接未知数以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8. 黄冈某地“杜鹃节”期间,某公司70名职工组团前往参观欣赏,旅游景点规定:①门票每人60元,无优惠;②上山游玩可坐景点观光车,观光车有四座和十一座车,四座车每辆60元,十一座车每人10元.公司职工正好坐满每辆车且总费用刚好为4920元时,问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各多少辆?【答案与解析】解:设四座车租x 辆,十一座车租70411x -辆,依题意得: 7047060601110492011x x -⨯++⨯⨯= 解得:x =1,704611x -= 答: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分别是1辆和6辆。
第1章有理数解答题复习(一)1.计算:﹣5×2+3÷﹣(﹣1).2.有个填写运算符号的游戏:在“1□2□6□9”中的每个□内,填入+,﹣,×,÷中的某一个(可重复使用),然后计算结果.(1)计算:1+2﹣6﹣9;(2)若1÷2×6□9=﹣6,请推算□内的符号;(3)在“1□2□6﹣9”的□内填入符号后,使计算所得数最小,直接写出这个最小数.3.计算:(﹣2)3+×8.4.计算:(﹣6)2×(﹣).5.计算:23×(1﹣)×0.5.6.计算:(﹣2)2×(1﹣).7.观察下列两个等式:2﹣=2×+1,5﹣=5×+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b=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b”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b)(1)通过计算判断数对“﹣2,1,“4,”是不是“共生有理数对”;(2)若(6,a)是“共生有理数对”,求a的值;(3)若(m,n)是“共生有理数对”,则“﹣n,﹣m”“共生有理数对”(填“是”或“不是”),并说明理由;(4)如果(m,n)是“共生有理数对”(其中n≠1),直接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8.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D,C,其中AB=2,BD=3,DC=1,如图所示,设点A,B,D,C所对应数的和是p.(1)①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D,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②若以D为原点,p又是多少?(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x,p=﹣71,求x.9.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将线段AB沿数轴向右移动,移动后的线段记为A′B′,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若点A为数轴原点,点B表示的数是4,当点A′恰好是AB的中点时,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2)设点A表示的数为m,点A′表示的数为n,当原点在线段A′B之间时,化简回|m|+|n|+|m ﹣n|.10.阅读材料题: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常见的数学问题,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便记载了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方法﹣﹣更相减损术,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成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意思是说,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差,然后用减数与差中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以此类推,当减数与差相等时,此时的差(或减数)即为这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91与56的最大公约数解:91﹣56=3556﹣35=2135﹣21=1421﹣14=714﹣7=7所以,91与56的最大公约数是7请用以上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108与45的最大公约数;(2)求三个数78、104、143的最大公约数.11.计算2×(﹣5)+22﹣3÷.12.已知,数轴上三个点A、O、B.点O是原点,固定不动,点A和B可以移动,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1)若AB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计算a+b的值.(2)在图的情况下,B点不动,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写出A点对应的数a,并计算b﹣|a|.(3)在图的情况下,点A不动,点B向右移动15.3个单位长,此时b比a大多少?请列式计算.13.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14.计算:﹣14﹣×[2﹣(﹣3)2].15.观察下列各式的计算过程:①1+8=32;②1+8+16=52;③1+8+16+24=72;④1+8+16+24+32=92.(1)第6个算式为;(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并验证其正确性.16.计算:(﹣2)3×8×()3+8÷.17.计算:(1)(﹣2)3÷+3×|1﹣(﹣2)2|(2)﹣12﹣(﹣)÷×[﹣2+(﹣3)2].18.计算6÷(﹣)时,李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原式=6÷(﹣)+6÷=﹣12+18=6.请你判断李明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你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另用正确方法计算()÷(﹣)+36÷()的值.19.计算:已知|x|=,|y|=,且x<y<0,求6÷(x﹣y)的值.20.(﹣1)4﹣{﹣[()2+0.4×(﹣1)]÷(﹣2)2}.第1章有理数解答题复习(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0+9+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题目中式子的结果,可以得到□内的符号;(3)先写出结果,然后说明理由即可.【解答】解:(1)1+2﹣6﹣9=3﹣6﹣9=﹣3﹣9=﹣12;(2)∵1÷2×6□9=﹣6,∴1××6□9=﹣6,∴3□9=﹣6,∴□内的符号是“﹣”;(3)这个最小数是﹣20,理由:∵在“1□2□6﹣9”的□内填入符号后,使计算所得数最小,∴1□2□6的结果是负数即可,∴1□2□6的最小值是1﹣2×6=﹣11,∴1□2□6﹣9的最小值是﹣11﹣9=﹣20,∴这个最小数是﹣20.【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得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分析】先求(﹣2)3=﹣8,再求×8=4,即可求解;【解答】解:(﹣2)3+×8=﹣8+4=﹣4;【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36×(﹣)=18﹣12=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分析】原式先计算括号中的减法运算,再计算乘方运算,最后算乘法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8××=3.【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6.【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化简,进而去括号求出答案.【解答】解:(﹣2)2×(1﹣)=4×(1﹣)=4×=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7.【分析】(1)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4)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2﹣1=﹣3,﹣2×1+1=1,∴﹣2﹣1≠﹣2×1+1,∴(﹣2,1)不是“共生有理数对”;∵4﹣=,,∴(4,)是共生有理数对;(2)由题意得:6﹣a=6a+1,解得a=;(3)是.理由:﹣n﹣(﹣m)=﹣n+m,﹣n•(﹣m)+1=mn+1,∵(m,n)是“共生有理数对”,∴m﹣n=mn+1,∴﹣n+m=mn+1,∴(﹣n,﹣m)是“共生有理数对”;故答案为:是;(4)∵(m,n)是“共生有理数对”,∴m﹣n=mn+1,即mn﹣m=﹣(n+1),∴(n﹣1)m=﹣(n+1),∴.【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分析】(1)①根据以B为原点,则A,D,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2,3,4,进而得到p的值;②以D为原点,A,D,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3,1,进而得到p的值;(2)用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A,D,C所对应的数,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①点A,D,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2,3,4;p=﹣2+3+4=5;②若以D为原点,P=﹣3﹣5+1=﹣7;(2)由题意,A,B,C,D表示的数分别为:﹣6﹣x,﹣4﹣x,﹣1﹣x,﹣x,﹣6﹣x﹣4﹣x﹣1﹣x﹣x=﹣71,﹣4x=﹣60,x=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9.【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表示的数为2,根据AB的长度即可求解;(2)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分情况讨论解答即可.【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4,当点A′恰好是AB的中点时,∴点A′表示的数为2,∴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2+4=6.故答案为:6;(2)由题意知点A′在点A右侧,即m<n,则m﹣n<0.又原点在线段A'B之间,则点A'在原点的左侧,即m<0,n<0,|m|+|n|+|m﹣n|=﹣m﹣n﹣m+n=﹣2m.【点评】本题考查数轴,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解决此类题目时,能理解题意表示出各点表示的数是关键.10.【分析】模仿例题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108﹣45=6363﹣45=1845﹣18=2727﹣18=918﹣9=9∴108与45的最大公约数是9.(2)∵104﹣78=26,78﹣26=52,52﹣26=26,∴104与78的最大公约数是26.∵143﹣104=39,104﹣39=65,65﹣39=26,39﹣26=13,26﹣13=13,∴143与104最大公约数是13.∴78、104、143的最大公约数是13.【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减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模仿例题解决问题.11.【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10+4﹣3×2=﹣10+4﹣6=﹣16+4=﹣12.【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分析】(1)由图可知,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的数b,即可求得a+b的值.(2)由B点不动,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可得数a,再根据绝对值求得即可.(3)点A不动,点B向右移动15.3个单位长,可知数b,再列式计算解得.【解答】解:(1)由图可知:a=﹣10,b=2,∴a+b=﹣8故a+b的值为﹣8.(2)由B点不动,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可得a=﹣13,b=2∴b﹣|a|=b+a=2﹣13=﹣11故a的值为﹣13,b﹣|a|的值为﹣11.(3)∵点A不动,点B向右移动15.3个单位长∴a=﹣10 b=17.3∴b﹣a=17.3﹣(﹣10)=27.3故b比a大27.3.【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13.【分析】(1)根据OB=3OA,结合点B的位置即可得出点B对应的数;(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找出点M、N对应的数,再分点M、点N在点O两侧和点M、点N重合两种情况考虑,根据M、N的关系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OB=3OA=30,∴B对应的数是30.故答案为:30.(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此时点M对应的数为3x﹣10,点N对应的数为2x.①点M、点N在点O两侧,则10﹣3x=2x,解得x=2;②点M、点N重合,则,3x﹣10=2x,解得x=10.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根据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找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按照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解答】解:原式=﹣1﹣×(2﹣9)=﹣1﹣×(﹣7)=﹣1+=.【点评】此题要注意正确掌握运算顺序以及符号的处理.15.【分析】(1)由已知等式知第6个算式为1+8+16+24+32+40+48=132.(2)根据已知等式的规律得出1+8+16+24+…+8n=(2n+1)2,再利用等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第6个算式为1+8+16+24+32+40+48=132,故答案为:1+8+16+24+32+40+48=132.(2)1+8+16+24+…+8n=(2n+1)2,左边=1+8×(1+2+3+…+n)=1+8×=1+4n(n+1)=1+4n2+4n=(2n+1)2=右边,∴1+8+16+24+…+8n=(2n+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等式得出1+8+16+24+…+8n=(2n+1)2的规律及整式的运算法则.16.【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8×8×+8×8=﹣8+64=5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方及绝对值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8×+3×3=﹣10+9=﹣1;(2)原式=﹣1+×3×7=﹣1+3.5=2.5.【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分析】李明的计算过程不正确,应先计算括号中的加法运算,再计算除法运算.【解答】解:不正确,正确计算过程为:6÷(﹣)=6÷(﹣)=﹣36;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解答题复习(一)解析版原式=(﹣+)×(﹣36)+36÷=﹣18+6﹣4+36×=﹣16+81=65.【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19.【分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结合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x|=,|y|=,且x <y<0,∴x=﹣,y=﹣,∴6÷(x﹣y)=6÷(﹣+)=﹣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和有理数混合运算,正确得出x,y的值是解题关键.20.【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1﹣+(﹣)÷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1 - / 11。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方程两边乘以4,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2x -=
方程两边乘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3.
说明:解方程时,遇到多重括号,一般的方法是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运用乘法的分配律逐层去特号,而本题最简捷的方法却不是这样,是通过方程两边分别乘以一个数,达到去分母和去括号的目的。
例5. 解方程
4 1.550.8 1.20.50.20.1x x x ----=. 解析:方程可以化为
(4 1.5)2(50.8)5(1.2)100.520.250.110x x x -⨯-⨯-⨯-=⨯⨯⨯ 整理,得 2(4 1.5)5(50.8)10(1.2)x x x ---=-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7x=11,所以x=11
7-
. 说明:一见到此方程,许多同学立即想到老师介绍的方法,那就是把分母化成整数,即各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10,再设法去分母,其实,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将分母化成整数与去分母两步一步到位,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5,第三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10.
例6. 解方程 1.6122030x x x x +++=
解析:原方程可化为 1.23344556x x x x +++=⨯⨯⨯⨯
方程即为 1.23344556x x x x x x x x -+-+-+-=
所以有 1.26x x -=
再来解之,就能很快得到答案: x=3.
知识链接:此题如果直接去分母,或者通分,数字较大,运算烦琐,发现分母6=2×3,12=3×4,20=4×5,30=5×6,联系到我们小学曾做过这样的分式化简题,故采用拆项法解之比较简便.
例7. 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住院治疗的病人可享受分段报销,•保险公司制度的报销细则如下表,某人今年住院治疗后得到保险公司报销的金额是
1260元,那么此人的实际医疗费是()
A. 2600元
解析:设此人的实际医疗费为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00×0+500×60%+(x-500-500)×80%=1260.
解之,得x=2200,即此人的实际医疗费是2200元. 故选B.
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题意,读懂图表,从中应理解医疗费是分段计算累加求和而得的. 因为500×60%<1260<2000×80%,所以可知判断此人的医疗费用应按第一档至第三档累加计算.
例8. 我市某县城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分段计费方式收取水费:若每月用水不超过7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1元收费;若每月用水超过7
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2元收费. 如果某户居民今年5月缴纳了17元水费,那么这户居民今年5月的用水量为__________立方米.
解析:由于1×7<17,所以该户居民今年5月的用水量超标.
设这户居民5月的用水量为x立方米,可得方程:7×1+2(x-7)=17,
解得x=12.
所以,这户居民5月的用水量为12立方米.
例9. 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一支足球队在某个赛季中共需比赛14场,现已比赛了8场,输了1场,得17分,请问:
⑴前8场比赛中,这支球队共胜了多少场?
⑵这支球队打满14场比赛,最高能得多少分?
⑶通过对比赛情况的分析,这支球队打满14场比赛,得分不低于29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请你分析一下,在后面的6场比赛中,这支球队至少要胜几场,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解析:⑴设这个球队胜了x场,则平了(8-1-x)场,根据题意,得
3x+(8-1-x)=17. 解得x=5.
所以,前8场比赛中,这个球队共胜了5场.
⑵打满14场比赛最高能得17+(14-8)×3=35分.
⑶由题意知,以后的6场比赛中,只要得分不低于12分即可.
∴胜不少于4场,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 而胜了3场,平3场,正好达到预期目标. 所以在以后的比赛中,这个球队至少要胜3场.
例10. 国家为了鼓励青少年成才,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得起大学,设置了教育储蓄,其优惠在于,目前暂不征收利息税. 为了准备小雷5年后上大学的学费6000元,他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小雷和他父母讨论了以下两种方案:
⑴先存一个2年期,2年后将本息和再转存一个3年期;
⑵直接存入一个5年期.
你认为以上两种方案,哪种开始存入的本金较少?
[教育储蓄(整存整取)年利率一年:2. 25%;二年:2. 27%;三年:3. 24%;五年:3. 60%. ]
解析: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对于此题,我们可以设小雷父母开始存入x元. 然后分别计算两种方案哪种开始存入的本金较少.
⑴2年后,本息和为x(1+2. 70%×2)=1. 054x;
再存3年后,本息和要达到6000元,则1. 054x(1+3. 24%×3)=6000.
解得x≈5188.
⑵按第二种方案,可得方程x(1+3. 60%×5)=6000.
解得x≈5085.
所以,按他们讨论的第二种方案,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例11. 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某种药品包装盒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 如果长方体盒子的长比宽多4cm,求这种药品包装盒的体积.
分析:从展开图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展开图中两高与两宽和为14cm,所以一个宽与一个高的和为7cm,如果设这种药品包装盒的宽为xcm,则高为(7-x)cm,因为长比宽多4cm,所以长为(x+4)cm,根据展开图可知一个长与两个高的和为13cm,由此可列出方程.
解:设这种药品包装盒的宽为xcm,则高为(7-x)cm,长为(x+4)cm.
根据题意,得(x+4)+2(7-x)=13,
解得x=5,所以7-x=2,x+4=9.
故长为9cm,宽为5cm,高为2cm.
所以这种药品包装盒的体积为:9×5×2=90(cm3).
例12. 某石油进口国这个月的石油进口量比上个月减少了5%,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这个月进口石油的费用反而比上个月增加了14%. 求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上个月的增长率.
解:设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上个月的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
(1+x)(1-5%)=1+14% 解得x=20%
答: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上个月的增长率为20%.
点评:本题是一道增长率的应用题. 本月的进口石油的费用等于上个月的费用加上增加的费用,也就是本月的石油进口量乘以本月的价格. 设出未知数,分别表示出每一个数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对等量关系,然用代数式表示出其中的量,列方程解答.
例13. 某市参加省初中数学竞赛的选手平均分数为78分,其中参赛的男选手比女选手多50%,而女选手的平均分比男选手的平均分数高10%,那么女选手的平均分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总平均分数和参赛选手的人数及其得分有关. 因此,必须增设男选手或女选手的人数为辅助未知数. 不妨设男选手的平均分数为x分,女选手的人数为a 人,那么女选手的平均分数为1. 1x分,男选手的人数为1. 5a人,从而可
列出方程1.5 1.1
78
1.5
a x x a
a a
⋅+⋅
=
+,解得x=75,所以1. 1x=82. 5. 即女选手的平均分
数为82.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