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曹操的真正人物-周瑜
- 格式:docx
- 大小:28.42 KB
- 文档页数:8
周瑜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故事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就是周瑜了!周瑜是东吴军阀孙权的得力助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他英勇善战,而且头脑聪明,做事很有计划。
我最佩服的就是周瑜聪明机智的一面。
记得有一次,周瑜带军队想去打曹操,结果在江东遇到了曹军。
当时曹操的军队人数是周瑜的两倍多呢!看起来形势对周瑜很不利。
可是周瑜并没有因此而恐慌,他运用了超级聪明的计策。
他先派人到曹营放火,火烧得旌旗飞扬,吓得曹操的士兵手足无措。
接着周瑜又命令士兵乱敲锣鼓,混乱无比。
曹操心想:东吴的军队真厉害,居然能打得我们这么乱。
最后他害怕就率军撤退了。
其实周瑜只是用一些小伎俩,根本没有真的动武,就把曹操的大军赶走了。
这件事充分展示了周瑜智计过人的一面。
我真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周瑜一样机智过人呢!除了聪明过人,我还佩服周瑜宽宏大量的一面。
周瑜身为叛将,后来归降东吴,孙权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重有加。
这要归功于周瑜待人宽厚、谦逊有礼的品德。
连曹操这个死对头,都说周瑜"文君武夫,惜无配主"呢!我有个朋友特别固执己见,动不动就和别人争吵。
我就常常劝他要像周瑜一样宽容大度一些,别总是一味地坚持自己是对的。
宽容别人的过错,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还有一次,周瑜被围困在了合肥城,弹尽粮绝,已经陷入万分危险的境地。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坚持下去。
后来孙权派军队来接应,周瑜终于安全脱险。
我常常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周瑜这种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闯过难关。
我经常告诉自己:不管前面有多难,一定要像周瑜那样勇往直前,绝不半途而废!总之,周瑜智勇双全、宽厚谦逊、百折不挠的品格让我艳羡不已。
我会把他的优秀品质作为自己的榜样,把他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出色的人。
篇2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名将,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我最崇拜他的地方就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爱护。
对周瑜的人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周瑜是个超酷的人物!我告诉你,他真的是个超级英雄。
哇!他不仅很聪明,而且超级勇敢!每次想到他,我就像在看一个超级无敌的动画片一样激动!
首先,周瑜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呢。
他帮孙权打败了曹操,这可不是普通的事情哦。
记得那次赤壁之战吗?哇!那场战斗就像一部大片,周瑜在里面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英勇!他和诸葛亮一起合作,真是太棒了!
有一天,我问妈妈:“妈妈,周瑜真的那么厉害吗?”妈妈笑着说:“当然了,周瑜不仅聪明,还很勇敢。
他用了一些聪明的计策,才赢了那场大战。
”哇,我当时都惊呆了!原来周瑜不仅打仗厉害,还很有智慧呢!
我还记得我们在学校里学到周瑜的故事,老师讲述了周瑜如何设计了火攻,真的太精彩了!老师说,周瑜把船上的草堆点燃,结果把敌人的船都烧掉了,这个计划真是太厉害了!同学们都目瞪口呆,纷纷赞叹周瑜的聪明才智。
周瑜不仅在打仗方面很出色,在管理和策略方面也很了不起。
每次听到这些,我的心都像小鸟一样飞翔起来,觉得周瑜简直就是天才!他和诸葛亮的关系也特别好,两人就像最好的朋友一样互相帮助,共同奋斗。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我扮演了周瑜。
哇,真是太有趣了!我戴上了纸做的头盔,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站在“战场”上,就像真的周瑜一样!我的小伙伴们都说我演得特别像,哈哈,我觉得自己真的成了小小的周瑜了呢!
总的来说,周瑜是一个超级无敌的英雄。
他不仅有智慧,还有勇敢的精神。
他的故事就像一本精彩的书,让我每次读到都会觉得很兴奋。
每次想到周瑜,我就像拥有了一
种无穷的力量,感觉自己也能变得超级强大!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周瑜,觉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终极英雄!。
周瑜我最欣赏的人500字作文
说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仪表堂堂,一表人才。
他很机智,很出色,率兵打仗深思细琢,用兵谨慎。
比如说著名的《火烧赤壁》。
在赤壁大战中,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知道曹军不善于水上作战,于是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讲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不如干脆投降。
周瑜假意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
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
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
开战那天,曹操怕士兵在船上站立不稳,将船首尾相连。
周瑜靠近了曹操的船队,黄盖一把火烧着了曹操船队的船头。
而曹操的船首尾相连,前面的船被烧着了,后面的船当然也逃脱不了。
曹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掉进了海里,逃也逃不掉。
在这次赤壁大战中,曹操大败而归。
周瑜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多么聪明!
但人无完人,周瑜的气是的确不大,他看不过诸葛高的才华胜他一筹,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总想除掉他。
但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
临死前还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死不瞑目。
虽然周瑜有缺陷,可是,我被他的那种坚持到底,永不服气和机智出色所折服。
我知道,别人心目中的周瑜是渺小的,但在我心,他是那么的伟大。
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国演义》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全属子虚乌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杜撰虚构。
而后来的空城计更是采摘了曹操的“胜利果实”。
另外,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岁。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乐奀就此尝试来个历史大还原。
周瑜画像(图片来自网络)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帅”典型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周瑜的:“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盛赞他: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从中略知,周瑜是个不同一般的时代人物!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
他出身名门,父亲官至洛阳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
当年孙坚孙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证明了他的家境条件之宽裕,绝对是有钱人家哟。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英雄事迹周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将领,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赞誉的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勇敢果敢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事迹。
以下是关于周瑜的事迹的一些重点。
首先,周瑜是一位聪明而机智的军事家。
在他与刘备、孙权三人会面时,他使用为关羽报仇的任务作为借口,诡计使得刘备在孙权的保护下,并与孙权结好。
他还经常运用自己的智慧,快速制定战略和战术,以击败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对敌军的火攻计谋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巧妙地利用风向,布置了火攻计划,以迷惑、削弱曹军。
这一计策最终导致了曹操的败退,为孙刘联军赢得了胜利。
其次,周瑜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果断。
作为一位军事将领,周瑜不仅要有出色的智慧,也需要有勇敢的品质。
在赤壁之战前夕,当被部下劝告放弃抗曹的计划时,周瑜毅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高举刀剑,斩断了卧龙岗上的蓝带之始,表示将顶替以卧牛束根的职位。
他的果断作风赢得了众将的敬佩,也激发了军队的斗志。
此外,周瑜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重要的军事统帅。
他在整个东南地区建立了坚固的军事基础,并成功地巩固和扩张了孙吴的势力。
他制定了一系列精准的战略,并亲自指挥军队实施。
他在与曹操、刘备两位强敌的对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眼光。
他能够分析敌人的弱点,并在战场上灵活应变,有效地巩固自己的防御,击败曹操多次进攻。
他的才能和胆识使他成为当时东南地区最有权威和实力的军事领导者。
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和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
他的智慧、勇气和果断使他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成为了一个备受赞扬的英雄。
周瑜的事迹不仅让人们对他本人产生了敬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三气周瑜的故事简介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有一位极具智谋和勇气的将领,他就是周瑜。
周瑜以其聪明才智、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东吴军队中备受尊敬的一员。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最终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周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父母的宠爱。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深受家人和师长的赞赏。
在他年轻的时候,东吴的权臣孙策对他的才华赞赏有加,将他收为义子,并视为己出。
周瑜也因此得以接触到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事务,逐渐成为了孙策的得力助手。
在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继续为东吴效力,成为了孙权的重要谋士。
他在东吴的政治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周瑜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以其过人的智谋和军事天赋,成功地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计谋,使得东吴军队在曹操的进攻下屡屡取得胜利。
然而,周瑜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
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他的爱妻小乔因为思念丈夫而病倒,最终不幸去世。
这一打击使得周瑜备受煎熬,但他依然坚韧不拔,继续为东吴效力,直至最后一刻。
最终,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他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他的智谋和勇气,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为“三气周瑜”,意味着他智谋过人、勇猛无畏、忠诚不渝的精神。
三气周瑜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具震撼力的传奇。
他的一生充满了荆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东吴的兴盛和民族的安宁不懈奋斗。
他的智谋和勇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三气周瑜的故事中汲取到许多启示。
他的坚韧不拔、智勇双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愿我们能够像周瑜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在这场战役中,有几位英雄人物展现出了卓越的智勇和战略素养,他们是:
周瑜
周瑜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东吴方面的总指挥。
周瑜在战争筹划和指挥中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军事天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孙策
孙策是东吴的创立者,也是周瑜的好友和 mentor。
他在赤壁之战中虽然已经去世,但他在生前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孙策的才干和决心鼓舞周瑜等人齐心协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赵云
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也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在赤壁之战中,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与东吴联合抗御曹操。
尽管赤壁之战中蜀汉
不是主要参与者,但赵云的表现依然彰显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
武精神。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之一,也是一段民族
英雄故事的展现。
周瑜、孙策、赵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永垂史册,
成为后世传颂的名将之一。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火烧赤壁相关资料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日期在公元220xx年七月—十二日。
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周瑜火烧赤壁的资料吧!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20xx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
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
刘备、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通用10篇)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欢迎阅读。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篇1周瑜简介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篇2汉末三国孙策:①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②吾得卿,谐也。
[8]孙权:①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②(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⑤孤念公瑾,岂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
[28]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38]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8]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8]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39]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40]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41]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三国演义之曹操与周瑜的智斗曹操与周瑜智斗的三个故事曹操与周瑜,三国时期的两位重要人物,都是智勇兼备的军事家。
他们之间的智斗堪称兵法的典范,成为后世谈论的对象。
本文将介绍曹操与周瑜的三次智斗,展示他们的智谋与军事才能。
【第一场智斗: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江南,设下层层包围之势。
周瑜得知曹军欲渡江攻打白帝城,立即作出应对。
他看出曹操兵力强大,自己难以与之正面对抗。
于是,周瑜采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设置埋伏。
曹操中计,大军一败涂地。
这次智斗中,周瑜利用地利之便,采取了惊人的火攻计策。
他运用当地的地形特点,在赤壁一带设下埋伏,迫使曹操的船队无路可退。
随后,他放出假情报,利用南风将火引燃,曹军大败而逃。
周瑜的智慧和勇气使曹操不得不妥协,成为三国格局中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场智斗:借刀杀人】公元213年,曹操平定了北方的乱局,决心南下攻打刘备,统一中原。
周瑜听闻曹操的动向后,立即找到了机会。
他与刘备联手,决定通过借刀杀人的计策针对曹操。
周瑜虽然明白曹操的实力强大,但他更加了解刘备有多么忌惮曹操的威胁。
于是,周瑜出奇制胜,以短兵相接的方式布下圈套。
他不仅通过聪明才智将刘备与曹操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发动丞相病重等信息,将曹军急于求治。
最终,曹操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局面,被周瑜与刘备联军一举击败。
周瑜在这次智斗中展现出了独到的智商和分析能力,成功削弱了曹操的实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第三场智斗:苦肉计】公元233年,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企图统一南方。
周瑜明白曹操的野心,但面对曹操如此庞大的军力,他心里也有些压力。
于是,周瑜决定采用苦肉计。
周瑜装病投降曹操,企图拖延时间以寻求援助。
他故意放出消息称自己将被曹操抓获,并送至北方。
曹操因为害怕被众多势力反击,最终被苦肉计激怒,下令立即接受周瑜。
周瑜在曹军中以出色的谍报机关和智慧而著称,他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苦肉计,成功地蒙骗了曹操。
这次智斗中,周瑜利用了曹操的贪婪和虚荣心,通过恶意炫耀自己的战利品,成功地将曹操诓骗到自己的阵营。
周瑜的故事情节周瑜,字公瑾,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他年轻时就以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而著称。
周瑜少年时便精通琴棋书画,更是武艺超群。
他在孙策手下任职,并成为了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周瑜以其智谋和勇武,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瑜最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情节,莫过于他与诸葛亮、刘备三人的联合抗曹。
当时,曹操势力强大,东吴、蜀汉联合抗曹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议题。
周瑜在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他与诸葛亮、刘备三人密谋,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的水军,成为了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周瑜在个人感情上的故事情节也备受关注。
他与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结为夫妻,两人情深意重,相互扶持。
然而,周瑜在与刘备的联合抗曹中,因为对刘备的妻子孙尚香产生了误会,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周瑜的故事情节中,最让人感到心痛的莫过于他的离世。
在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周瑜因为过度劳累和思虑过度,最终身体疲惫不堪,病倒在床。
他在临终之际,仍然忧心忡忡地为东吴的前途担忧,留下了“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立不世之功”的豪言壮语。
周瑜的故事情节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壮和感人的情节。
他以其智谋和勇武,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与孙尚香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他在临终之际,仍然为国家前途忧心忡忡。
周瑜的故事情节,成为了历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心。
通过回顾周瑜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也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
周瑜的一生,是对勇敢、智慧和忠诚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情节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典故作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周瑜是因为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的领导者,并且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
“怀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
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有所感触而写。
其实,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
这里词人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怀古的重要一环,就是怎样把今和古联系出来。
苏轼望着波涛滚滚的长江,想起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推移而消失,有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下来了一样。
于是,他用“浪伴著”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精妙地联系出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M18x中,整体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想念。
大江即为长江。
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建议外,也变得更存有气魄。
“千古”,指久远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来的战争遗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旧的。
“垒[lěi]”,指营盘。
“人道是”,据说是。
“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
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
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
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介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著名故事。
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荆州,而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的进攻。
在这场战争中,周瑜和黄盖两位重要人物之间的一幕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经典。
周瑜是孙权的重要将领,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深受孙权的信任。
而黄盖则是孙权的老将,他在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勇气。
在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孙刘联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周瑜决定采取火攻的计策,以期能够一举击溃曹操的大军。
而在这个计策中,黄盖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周瑜派黄盖假装投降曹操,然后混入敌军内部。
黄盖成功地混入曹操的大军中,并且在关键时刻纵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
这一计策使得曹操的大军陷入了混乱,最终被孙刘联军击败。
而黄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智谋和勇气,成为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
周瑜和黄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谋和勇气,更体现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周瑜信任黄盖能够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而黄盖也没有辜负周瑜的信任,成功地完成了火攻的计策。
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信任,最终为孙刘联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经典之一。
这个故事也在后世被多次改编成戏剧、电影和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周瑜和黄盖作为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战争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个故事也一直影响着后世人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名将周瑜的小故事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的名将,那么关于周瑜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周瑜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周瑜的故事大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为了取信于曹操,想投靠曹操军营,周瑜故意与黄盖闹矛盾,最后对黄盖采刑罚。
后来黄盖非常气愤,去投靠曹操。
曹操将战船连锁在一起,这为赤壁之战用火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最终孙刘等人获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不得不对黄盖使用刑罚。
黄盖假装与周瑜闹纠纷,甚至出言顶撞周瑜。
在周瑜打黄盖这个历史故事当中,周瑜开始是判处黄盖死刑的。
后来是因为黄盖的功劳很大,当时很多的大臣都为其求情,周瑜才改为笞刑,因此黄盖也被打得遍体鳞伤。
为什么当时周瑜要对黄盖下如此重手呢,不是只演一下苦肉计吗?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如果这桩苦肉计演得不逼真的话,又怎么能欺骗得了曹操呢。
黄盖被周瑜处罚的消息很快被内幕传给了曹操,曹操对此事也是深信不颖。
这为后来黄盖前来投靠曹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曹操对黄盖的投降没有一点防备之心。
这也正是为什么赤壁之战曹操获得如此惨败的原因之一,最终曹操只能败走华容。
赤壁之战当中周瑜打黄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也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其中,赤壁之战当中诸葛亮也是一位功臣,是他利用东风火烧了曹操的连锁战船。
当然黄盖的也是很伟大的一个人物了,他暗渡陈仓派人给曹操送信,赤壁之战当中,黄盖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
诸葛亮骂周瑜的故事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是一代儒将,可以说出生高贵,胸怀远志,与同龄的孙策惺惺相惜,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打下了江山,不仅仅有修养,也有韬略,而且生的高大威猛,相貌俊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在罗贯中的笔下却成了一个醋坛子,被诸葛亮气死,我觉得十分的不可信。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是将刘备作为正面人物去描写的,最大的奸贼就是曹操,可是曹操却成就了千秋伟业。
周瑜周瑜像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今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以火攻击败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中文名:周瑜 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出生日期: 公元175年 逝世日期: 公元210年 职业: 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主要成就: 赤壁之战时率领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个人简介周瑜,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三国志》11周瑜头像坚之子交好,妻(东吴两大美女之一),有两子一女。
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中打败曹军。
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今省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详细内容请看《周氏族谱》(在江西省新余市凤阳乡焦木村内)大约是756页。
生平详述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堂叔,皆为。
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美姿貌”《吴地记》;“资质风流,仪容秀丽”《三国演义》),志向远大。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
当年兵讨时,家小移居舒县。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周瑜题跋像[1]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为丹阳,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今江苏丹阳),逼走(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
一、周瑜1、周瑜简介: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末三国时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然而,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2、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另一性格特征是容易冲动,意气用事。
二、诸葛亮1、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2、诸葛亮的性格:一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二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道德力量的代表。
三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三、鲁肃1、鲁肃简介: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东汉建宁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2、鲁肃的性格: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鲁肃这一生,呕心沥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孙刘联盟,没有鲁肃大力促成,孙刘联盟就不会存在,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就不可能有之后的天下三分,也就不可能有三国了。
所以说鲁肃是个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四、曹操1、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打败曹操的真正人物-周瑜
周瑜可能是《三国演义》人物里被歪曲得最冤的一个,明明是气度恢弘、雄姿英发的翩翩公子,却为了衬托最具人气的诸葛亮,不幸沦为气度狭隘的小人,不但火烧赤壁的大功全被生生安到实际上刚出道的诸葛亮头上,还被写成是给诸葛亮活活气死的。
周瑜字公瑾,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出身世家,相貌英俊,足智多谋,很早就名满江东,大家都喜欢昵称他为"周郎"。
袁术很欣赏年轻的周瑜,想聘用他当将军,但周瑜极有识人之明,认为袁术不会有大成就而加以拒绝。
后来他带领一批人马协助好友孙策打下江南数座重要城池,孙策任命他为中郎将。
年轻有为的孙策和周瑜同时迎娶了超级大美女二乔姐妹,做了连襟。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一同辅佐孙权,担任大都督,执掌军政大权。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16年),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威胁下,以周瑜为首的少数派坚持主战,并联合刘备,火烧赤壁,杀得曹操大败,成为千古名役。
赤壁大战后,周瑜准备夺取南郡,被曹仁的伏兵射伤,因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五岁。
周瑜临终还推荐鲁肃接
替自己的位置,孙权亲自为他素服主持了丧礼。
优质偶像
周瑜祖上世代为官,从祖父、从叔都做过太尉,父亲是洛阳令,叔叔是丹阳太守,是地道的世家子弟。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史书上说他"长壮有姿貌",意思就是身材高大、相貌英俊。
《三国志》里很少赞许古人的相貌,即便是后世戏台上粉面朱唇的白袍小将赵云,都只字未提其容貌,显然周瑜是一等一的大帅哥无疑。
周瑜和孙权之兄孙策同龄,两人很早就交好。
当年孙策的父亲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把家眷安置在舒县,周瑜把自家的一座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经常来往。
周瑜曾经升堂拜见孙母,等于认了孙策之母做干妈,交情非同寻常。
孙坚死后,周瑜带领一批人马协助孙策攻下了长江中下游许多重要地区,可以说是辅佐孙策奠定东吴基业的第一功臣。
孙策控制吴郡以后,周瑜被任命为中郎将,待遇之高,赏赐之厚,无人能与其相比。
在孙策的肯定和赏识下,周瑜的个人事业顺利地得到开展。
在攻打皖城时,东郊乔公有两个号称江东第一、第二绝色的女儿---大、小
乔。
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称得上是郎才女貌,两对璧人。
千娇百媚的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少年英豪,一个雄才大略、威震吴郡,一个风流俊雅、文韬武略,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此时周瑜只有二十岁出头,人称"周郎",年轻英俊,出身高贵,跟上司是好友兼连襟,做了高级将领,娶了最美丽的女子,风头甚健,无怪乎苏轼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这样的人,只有人家妒忌他的份,没可能自己去妒忌一个刚出道的毛头,更不可能被人活活气死。
不光如此,周瑜还很有情趣和艺术修养,他精通音乐,即便是酒后醉醺醺,也能听出乐曲演奏的失误。
当时流行一句话:"曲有误,周郎顾。
"乐姬们为了得到周郎一顾,常常故意弹错,使其他听曲人苦恼得要命。
音乐、犬马、美食、华衣,可以说是历代年轻人的时尚爱好,不过这必须有财力、物力的支持,周瑜当然不缺这样的条件,他的人生可谓美满:一是年轻,长得又帅,还娶了绝代佳人;二是精通音律,有艺术修养;三是善于领兵打仗,年轻有为,高官厚禄。
但他并不像一般的公子哥那样纵乐无知,反而是胸怀大志,要成就一番大事。
而他也的确达到了,成为了千古风流人物。
爱拚才会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被刺身亡,周瑜率领大军从巴丘赶来,和张昭全力辅佐孙权,巩固当时尚不太稳固的孙氏政权,迅速安定了江东的局势。
两年后,曹操凭借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势力大涨,兵力超过了当时其他所有军阀的总和。
曹操雄霸中原后,企图染指江东,于是写了封信给孙权,逼他送子弟来当人质。
孙权召开紧急大会,邀集大臣共商对策。
面对曹操的暴力恐吓,江东的臣子们都犹豫不决,包括老臣张昭和秦松等都没了主意,只有周瑜坚持不能屈从。
孙权心里本来也不愿意送人质,于是拉了周瑜到母亲吴太夫人那里去面陈利害。
周瑜侃侃而谈,认为孙坚、孙策已为江东政权奠定了基础,兵精粮多,完全具备了称霸一方的条件,为何还要受曹操的胁迫送人质呢?一旦送去人质,就必须听命于曹操,受制于人,更休想像现在这样在江东南面称帝了。
孙权问:"那怎么办呢?"周瑜非常坚定地说:"不能送人质,咱们静观其变。
如果曹操能用正义使天下归顺,到那时向他称臣为时未晚。
如果曹操像现在这样一味使用暴力,必定自取灭亡,到那时,将军已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哪里用得着送人质呢?"
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
吴太夫人对儿子说:"公瑾说得好,
他和你哥哥同年,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拿他当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看待,你也要像对待兄长一样敬重公瑾。
"于是周瑜的主战意见得到了孙权的采纳,最终没有送去人质。
东风也爱周郎
建安十三年(公元216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乘胜追击,把刘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
那年冬天,曹操又捎了封信给孙权,要和他在吴地田猎,这可能是历史上文字最为优雅闲适,而又暗蓄风雷、隐隐渗出杀气的战书。
其实,曹操的军队仅有十万人,再加上荆州的降兵总共也不过十几万人,却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他提出要孙权马上表态,显然是采用了《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试图以巨大的威慑力达到不战而降的目的,不费一兵一卒,得到江东。
孙权在柴桑口召开了和战会议,多数部下主降。
以张昭为代表的老臣认为,曹军力量过于强大,而江东全部兵力仅有十万,一旦集中兵力抗击曹操,山越等少数民族就会趁机作乱,无异于后院起火。
而且曹操是藉汉相之名,打着皇帝的旗号来攻打江东的,抗击天子,在名义上就显得难堪。
因此,唯有迎降曹操才是
出路。
鲁肃等年轻一辈则主张抗曹。
孙权召回在前线的周瑜商讨大计。
周瑜极力主战,分析说,曹操名义上是汉相,实际上是汉贼。
他提交了一份可行性报告,指出曹操有四大致命弱点:北部后方尚未完全平定,有后顾之忧;士卒主要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八十万大军是唬人,实际兵力只有十几万;久战疲惫,远道而来,战斗力必减。
江东的基业是孙权的父兄一番血汗打下来的,自然不甘心拱手相让,周瑜的话无疑坚定了孙权迎战的决心。
孙权用刀砍下桌子的一角,说:"谁再主张投降,下场就跟这张桌子一样。
"他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独有你和鲁肃才是真心为我考虑。
"曹军声势浩大,顺流而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
周瑜的推测果然没错,给了曹军一次痛击,逼得曹操退军至江北的乌林。
接着,周瑜采取了部将黄盖的诈降之计(《三国演义》著名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苦肉计,但正史无可考)。
黄盖率领几十艘装满了柴薪、灌满了鱼膏的小船,向曹军冲去。
曹军以为是降船,并未防备,黄盖点燃了小船,借着东南风,火势顿时蔓延到曹军的连环船和岸上驻扎的曹营。
曹军人马乱成一团,互相踩踏,烧死、溺毙的不计其数。
而周瑜指挥若定,
正如苏轼所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羽扇,就是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就是青丝质地的头巾。
这在当时是儒将的高雅装束。
而在《三国演义》里,这身高级将领所穿的休闲装被通通嫁接到诸葛亮身上去了,赤壁之战的大功,也硬生生归了诸葛亮。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所表现出来的过人胆识、魄力和聪明才智,是在严重一边倒的《三国演义》里也无法全部掩盖的。
这场战役杀得曹军大败,遏制了曹操统一的脚步,可以说,周瑜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人物之一。
短命的帅哥英雄
曹操大败以后,被迫北撤。
周瑜开始实施发展东吴的计划。
他建议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关西马超结成联盟,进而据有襄阳,进攻在许都的曹操,达成统一。
这个计划与诸葛亮献给刘备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罗贯中给周瑜编派的临死前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虽然于正史无考,但"一时瑜亮"的确是恰当的说法。
周瑜对刘备其人也有很清晰的认识,他向孙权指出:刘备是个乱世枭雄,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虎将,显然不会久屈人下。
故建议用华丽的建筑和美女消磨他的意志,把他软禁在东吴。
但孙权考虑到曹操乃是最大的威胁,和刘备结成联盟
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未采纳周瑜的建议。
刘备后来听说了周瑜的这个想法,不禁心有余悸地说:"我差点死在周瑜手里。
"周瑜的长期规划获得孙权的同意后,便启程前往江陵,准备夺取益州,但不幸在途中身染重病,逝于巴丘。
此时距离赤壁之战不过两年,周瑜年仅三十五岁。
临终前他还上书孙权推荐鲁肃。
孙权对周瑜的英年早逝非常悲痛。
他亲自穿上素服主持周瑜的葬礼,高度评价了周瑜的功绩,说在心腹老臣中,只有周瑜的政见和自己最为一致,他对建立江东政权做出的贡献,任何人也无法与之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