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清净剂
- 格式:ppt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50
常用润滑油添加剂的代号与名称对照:T101 101 清净剂低碱值石油磺酸钙T102 102 清净剂中碱值石油磺酸钙T103 103 清净剂高碱值石油磺酸钙T104 104 清净剂低碱值合成磺酸钙T105 105 清净剂中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 106 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A 106A 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钙T107 107 清净剂超碱值合成磺酸镁T108 108 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T108A 108A 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T109 109 清净剂烷基水杨酸钙T111 111 清净剂环烷酸镁T114 114 清净剂高三值环烷酸钙T121 121 清净剂中碱值硫化烷基酚钙T122 122 清净剂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钙T151 151 分散剂单烯基丁二酰亚胺T152 152 分散剂双烯基丁二酰亚胺T153 153 分散剂多烯基丁二酰亚胺T154 154 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高氮)T155 155 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低氮)T201 201 抗氧抗腐剂硫磷烷基酚锌盐T202 202 抗氧抗腐剂硫磷丁辛基锌盐T203 203 抗氧抗腐剂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A 203A 抗氧抗腐剂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4 204 抗氧抗腐剂硫磷二烷基锌盐T205 205 抗氧抗腐剂硫磷二烷基锌盐T301 301 极压抗磨剂氯化石蜡T304 304 极压抗磨剂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5 305 极压抗磨剂硫磷酸含氮衍生物T306 306 极压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T307 307 极压抗磨剂硫代磷酸胺盐T308 308 极压抗磨剂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T309 309 极压抗磨剂硫代磷酸三茜酸T321 321 极压抗磨剂硫化异丁烯T322 322 极压抗磨剂二苄基二硫化物T323 323 极压抗磨剂氨基硫代酯T341 341 极压抗磨剂环烷酸铅T351 351 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T352 352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T353 353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T361 361极压抗磨剂硼酸盐极压抗磨剂硼化油酰胺极压抗磨剂A-型有机铜化合物极压抗磨剂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WH-E 有机硫化物T401 401 油性剂硫化鲸鱼油T402 402 油性剂二聚酸T403 403 油性剂油酸乙二醇酯T403A 403A 油性剂油酸乙二醇酯T404 404 油性剂硫化棉籽油T405 405 油性剂硫化烯烃棉籽油-1T405A 405A 油性剂硫化烯烃棉籽油-2T406 406 油性剂苯骈三氮唑脂肪酸胺盐油性剂亚磷酸三苯脂油性剂磷酸三乙酯油性剂油酸丁酯油性剂硬脂酸丁脂油性剂苯二甲酸二辛酯油性剂风吹菜油油性剂油酸油性剂SOS 油性剂油性剂SOAE 油性剂T451 451 摩擦改进剂磷酸酯T461 461 摩擦改进剂硫磷酸钼摩擦改进剂油酸环氧酯减摩剂FJM-1型节能材料减摩剂异氰尿酸三聚氰铵减摩剂TRIWON节能减摩剂减摩剂有机钼节能减摩剂减摩剂有机硼节能减摩剂减摩剂GRT 节能减摩剂减摩剂YGC 节能减摩剂减摩剂SAI 同T501 501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对甲酚T502 502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混合酯T511 511 抗氧剂4,4- 亚甲基双(2,6- 二叔丁基酚)T521 521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T531 531 抗氧剂N- 苯基-α萘胺T532 532 含苯三唑衍生物复合剂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β- (3,5-叔丁基-4-m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抗氧剂硫化氨基甲酸锌抗氧剂二酚基丙烷T551 551 金属减活剂噻二唑衍生物T561 561 金属减活剂噻二唑衍生物T601 601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乙烯基正丁基醚T602 602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甲基丙烯酸酯T603 603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A 603A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B 603B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C 603C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D 603D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11 611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T612 612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6.5%)T612A 612A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8.5%)T613 613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11.5%)T614 614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13.5%)T631 631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丙烯酸酯粘度指数改进剂丁二酰亚胺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苯乙烯-双烯共聚物T621/622 粘度指数改进剂分散型乙丙共聚物(高/低氮)粘度指数改进剂顺丁橡胶粘度指数改进剂无规聚丙烯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701 701 防锈剂石油磺酸钡T701B 防锈剂合成磺酸钡防锈剂重烷基苯磺酸钡T702 702 防锈剂石油磺酸钠T702A 防锈剂合成磺酸钠防锈剂重烷基苯磺酸钠T703 703 防锈剂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T704 704 防锈剂环烷酸锌T705 705 防锈剂二壬基萘磺酸钡盐T706 706 防锈剂苯骈三氮唑T707 707 防锈剂合成磺酸镁T708 708 防锈剂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43 743 防锈剂氧化石油脂钡皂T746 746 防锈剂烯基丁二酸酯防锈剂烯基丁二酸酯防锈剂羊毛脂镁皂防锈剂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防锈剂油酸三乙醇胺酯防锈剂磺化蓖麻油防锈剂蓖麻酯钾防锈剂三古丁胺防锈剂羊毛脂防锈剂T8-MC防锈润滑剂防锈剂CY-11水溶性防锈剂T801 801 降凝剂烷基萘T803 803 降凝剂聚α烯烃T803A 803A 降凝剂聚α烯烃-1T803B 803B 降凝剂聚α烯烃-2T805 805 降凝剂聚α烯烃-3T806 806 降凝剂α- 烯烃4T814 814 降凝剂聚丙烯酸酯T901 901 抗泡剂甲基硅油T911 911 抗泡剂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2 912 抗泡剂丙烯酸与醚共聚物EL 系列抗泡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T1001 1001 抗乳化剂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2 1002 抗乳化剂环氧乙烷、丙烷嵌段聚醚抗乳化剂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平平加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 系列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 系列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磺化油DIH乳化剂磺化油乳化剂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T代表:添加剂T1XX: 代表清净剂,指磺酸盐系列产品,包括:石油磺酸盐(T101,T103);合成磺酸盐(T104等)T11X: 代表酚盐系列添加剂T15X--T16X: 代表分散剂T3XX: 代表挤压抗磨剂,例如:T301, T307, T321T20X: 代表抗氧抗磨,抗腐剂:例如:T202T40X: 代表摩擦改进剂,油性剂;例如:T405,T406T5XX: 代表抗氧剂T6XX: 代表粘度指数改进剂;例如:T601,T602,T603,T611,T615,T618T7XX: 代表防锈剂T8XX: 代表降凝剂T9XX: 代表抗泡剂T12XX: 代表金属钝化剂1.值得提出的是添加剂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劣质油品变成优质油品,添加剂只是提高油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及用途润滑油添加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润滑油性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船舶和航空等领域。
润滑油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种分类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1. 抗氧剂:抗氧剂是润滑油添加剂中最主要的一类,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润滑油受到氧化的影响,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由于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空气中的氧气的氧化作用,产生酸和沉积物,导致润滑油性能下降,抗氧剂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
2. 清净剂:清净剂是一类可以清洁发动机内润滑系统的添加剂,其作用是清除内部的积碳沉积和沉淀物,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积碳会增加摩擦和磨损,降低发动机的效率,清净剂可以清除不良沉积物,减少积碳的产生。
3. 抗磨剂:抗磨剂是一种可以减少金属间接触的润滑油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摩擦和磨损,延长润滑油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金属部件在高压、高温和高速下相互接触时,摩擦会导致磨损和材料的剥离,抗磨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间的直接接触。
4. 极压剂:极压剂是一类可以提高润滑油在高负荷和极限压力下的性能的添加剂。
当机械设备在高负荷和低速条件下工作时,润滑油容易被挤压出来,产生金属间直接接触,引起磨损。
极压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保护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5. 降温剂:降温剂是一类可以降低润滑油温度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和传导热量,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和效能。
在高温环境下,润滑油的黏度会降低,摩擦和磨损增加,降温剂可以通过吸收和传导热量,降低润滑油的温度,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6. 抗泡剂:抗泡剂是一种可以防止润滑油产生气泡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更有效的润滑和保护。
在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润滑油容易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会导致润滑油的性能下降,抗泡剂能够有效地抑制气泡的形成,提高润滑油的效能。
7. 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可以将液体分散在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润滑油和水混合,形成乳化液。
润滑油是工业中常常用到的机油,很多人都知道润滑油却不知道润滑油中的各种添加剂,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1:清净剂 Detergents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在沉淀物的母体上,中和并保持其在油中的溶解状态。
如:各种磺酸盐、酚盐、水扬酸盐、磺酸钡、磺酸钙、BA-50等。
2:分散剂 Dispersants借助极性基团的吸附与油泥和烟灰结合,防止其聚集,保持分散在油中。
如:各种丁二酰亚胺、丁二酸酯、曼尼希碱等。
3:抗氧剂 Antioxidants中断氧化反应初期的自由链反应或分解过氧化物,终止自由基反应,从而延缓润滑油的氧化。
如:ZDDP、屏蔽酚、硫化烷基酚、芳胺、有机酸铜盐、Elco 108等。
4:金属钝化剂 Metal deactivators在金属表面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钝化薄膜,以减少金属对油品氧化的催化作用。
如:含氮和含硫式有机胺类、硫化物、亚磷酸酯盐等螯合剂。
5:防腐和防锈剂Anticorrosive and Antirust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在金属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紧密的吸附膜以隔绝水分、潮气和酸性物质的侵蚀;防锈剂还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能防止非铁金属表面腐蚀和铁类金属表面锈蚀。
如:ZDDP、碱性金属磺酸盐、脂肪酸和胺、硼酸胺、羧酸胺。
6:摩擦改进剂 Friction modifiers agents也叫油性剂,都是带有极性分子的活性物质,优先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接近边界润滑条件下,防止金属磨擦面而减少摩擦。
如:有机脂肪酸、胺类、硫磷酸铝、硫化烯烃、动植物油、磷酸酯、硫化猪油等。
7:极压添加剂 Extreme pressure additives在很高负荷或冲击负荷下通过化学反应在微信gh_29f8639a263f金属表面形成具有低剪切强度的固体膜,防止金属间表面擦伤或熔焊。
如:ZDDP、亚磷酸酯、硫化烯烃、硫化脂肪酸、硼酸盐、含S、P、N化合物、磷酸酯等。
经济型乘用车发动机油复合剂发布时间:[ 2009-11-18 0:41:57 ]经济型乘用车发动机油复合剂9330应用HiTEC-9330是雅富顿公司最新研发的、用于调配乘用车发动机油的复合剂。
在不需要其它补剂的情况下,该剂可以最经济的加剂量下满足从API SC/CC 到 SL/CF质量级别的要求。
同时HiTEC-9330的推出也丰富雅富顿公司现有的产品线,并适用于中东和亚太基础油。
另外,HiTEC-9330在不同的API性能要求下,也可以满足JASO MA 4-T摩托车油的质量级别。
推荐用量*在不同基础油中的配方推荐和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请联系雅富顿公司的销售代表。
典型特性储存、操作和毒性1.推荐最高的调和温度:70℃。
2.安全数据资料可以从雅富顿公司获得。
3.有效期限:常温下保存24个月。
T101 101 清净剂低碱值石油磺酸钙T102 102 清净剂中碱值石油磺酸钙T103 103 清净剂高碱值石油磺酸钙T104 104 清净剂低碱值合成磺酸钙T105 105 清净剂中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 106 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A 106A 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钙T107 107 清净剂超碱值合成磺酸镁T108 108 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T108A 108A 清净剂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T109 109 清净剂烷基水杨酸钙T111 111 清净剂环烷酸镁T114 114 清净剂高三值环烷酸钙T121 121 清净剂中碱值硫化烷基酚钙T122 122 清净剂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钙T151 151 分散剂单烯基丁二酰亚胺T152 152 分散剂双烯基丁二酰亚胺T153 153 分散剂多烯基丁二酰亚胺T154 154 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高氮)T155 155 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低氮)T201 201 抗氧抗腐剂硫磷烷基酚锌盐T202 202 抗氧抗腐剂硫磷丁辛基锌盐T203 203 抗氧抗腐剂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A 203A 抗氧抗腐剂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4 204 抗氧抗腐剂硫磷二烷基锌盐T205 205 抗氧抗腐剂硫磷二烷基锌盐T301 301 极压抗磨剂氯化石蜡T304 304 极压抗磨剂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5 305 极压抗磨剂硫磷酸含氮衍生物T306 306 极压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T307 307 极压抗磨剂硫代磷酸胺盐T308 308 极压抗磨剂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T309 309 极压抗磨剂硫代磷酸三茜酸T321 321 极压抗磨剂硫化异丁烯T322 322 极压抗磨剂二苄基二硫化物T323 323 极压抗磨剂氨基硫代酯T341 341 极压抗磨剂环烷酸铅T351 351 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T352 352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T353 353极压抗磨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T361 361极压抗磨剂硼酸盐极压抗磨剂硼化油酰胺极压抗磨剂A-型有机铜化合物极压抗磨剂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WH-E 有机硫化物T401 401 油性剂硫化鲸鱼油T402 402 油性剂二聚酸T403 403 油性剂油酸乙二醇酯T403A 403A 油性剂油酸乙二醇酯T404 404 油性剂硫化棉籽油T405 405 油性剂硫化烯烃棉籽油-1T405A 405A 油性剂硫化烯烃棉籽油-2T406 406 油性剂苯骈三氮唑脂肪酸胺盐油性剂亚磷酸三苯脂油性剂磷酸三乙酯油性剂油酸丁酯油性剂硬脂酸丁脂油性剂苯二甲酸二辛酯油性剂风吹菜油油性剂油酸油性剂SOS 油性剂油性剂SOAE 油性剂T451 451 摩擦改进剂磷酸酯T461 461 摩擦改进剂硫磷酸钼摩擦改进剂油酸环氧酯减摩剂FJM-1型节能材料减摩剂异氰尿酸三聚氰铵减摩剂TRIWON节能减摩剂减摩剂有机钼节能减摩剂减摩剂有机硼节能减摩剂减摩剂GRT 节能减摩剂减摩剂YGC 节能减摩剂减摩剂SAI 同T501 501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对甲酚T502 502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混合酯T511 511 抗氧剂4,4- 亚甲基双(2,6- 二叔丁基酚)T521 521 抗氧剂2,6- 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T531 531 抗氧剂N- 苯基-α萘胺T532 532 含苯三唑衍生物复合剂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β- (3,5-叔丁基-4-m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抗氧剂硫化氨基甲酸锌抗氧剂二酚基丙烷T551 551 金属减活剂噻二唑衍生物T561 561 金属减活剂噻二唑衍生物T601 601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乙烯基正丁基醚T602 602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甲基丙烯酸酯T603 603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A 603A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B 603B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C 603C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03D 603D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611 611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T612 612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6.5%)T612A 612A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8.5%)T613 613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11.5%)T614 614 粘度指数改进剂乙丙共聚物(13.5%)T631 631 粘度指数改进剂聚丙烯酸酯粘度指数改进剂丁二酰亚胺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苯乙烯-双烯共聚物T621/622 粘度指数改进剂分散型乙丙共聚物(高/低氮)粘度指数改进剂顺丁橡胶粘度指数改进剂无规聚丙烯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异丁烯T701 701 防锈剂石油磺酸钡T701B 防锈剂合成磺酸钡防锈剂重烷基苯磺酸钡T702 702 防锈剂石油磺酸钠T702A 防锈剂合成磺酸钠防锈剂重烷基苯磺酸钠T703 703 防锈剂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T704 704 防锈剂环烷酸锌T705 705 防锈剂二壬基萘磺酸钡盐T706 706 防锈剂苯骈三氮唑T707 707 防锈剂合成磺酸镁T708 708 防锈剂烷基磷酸咪唑啉盐T743 743 防锈剂氧化石油脂钡皂T746 746 防锈剂烯基丁二酸酯防锈剂烯基丁二酸酯防锈剂羊毛脂镁皂防锈剂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防锈剂油酸三乙醇胺酯防锈剂磺化蓖麻油防锈剂蓖麻酯钾防锈剂三古丁胺防锈剂羊毛脂防锈剂T8-MC防锈润滑剂防锈剂CY-11水溶性防锈剂T801 801 降凝剂烷基萘T803 803 降凝剂聚α烯烃T803A 803A 降凝剂聚α烯烃-1T803B 803B 降凝剂聚α烯烃-2T805 805 降凝剂聚α烯烃-3T806 806 降凝剂α- 烯烃4T814 814 降凝剂聚丙烯酸酯T901 901 抗泡剂甲基硅油T911 911 抗泡剂丙烯酸与醚共聚物T912 912 抗泡剂丙烯酸与醚共聚物EL 系列抗泡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T1001 1001 抗乳化剂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T1002 1002 抗乳化剂环氧乙烷、丙烷嵌段聚醚抗乳化剂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平平加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 系列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 系列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磺化油DIH乳化剂磺化油乳化剂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美国雅富顿(原乙基)润滑油添加剂主要产品,如需详细资料请联系深圳华润公司种类内燃机油复合剂产品名称质量级别加剂量(%wt)备注H-9300 SE~SM 4.0~9.9 H-9310补强H-9386 SL/CF/CF-4 11.0H-953 SM/SL/CF 12.5% 专用于PAO调配全合成PROSUS SM 全配方PAO和酯类全合成H-1280 CD 5.0 中国基础油台架H-1272 CF/CD 5.0/4.0 10 TBNH-1275 CF-4 9.2 11 TBNH-1204A CH-4/CG-4/CF-4/SJ/SH 12.4 已复合降凝剂H-1221 CI-4/SL 13 已复合降凝剂,大于10TBNH-1229 CI-4+/SL 14.8%齿轮油复合剂H-343 GL-5/GL-4 4.2/2.1 中国基础油台架重负荷/中负荷 1.5/1.0H-317 优质工业齿轮油 1.8自动传动液复合剂H-410 DEXRON-IID 10.2H-2440 DEXRON- IID/Ⅲ(H) 7.5/10H-3429 DEXRON-Ⅲ(H) 全配方H-4006 DEXRON- VI 全配方粘指改进剂H-5748H-5777 分散型OCP液压油复合剂H-521 Denision HF-0等0.85 多种基础油台架H-543(无灰Denision HF-0等0.87 多种应用领域螺杆空压机油DAH 1.2 应用于I/II/III/PAO类造纸机油 1.5 透平油复合剂H-2571 常规0.8H-2590A 无灰0.35~0.62导轨油复合剂H-510 L-HG 2.25 优异的粘滑性能清净剂H-611 高碱值磺酸钙清净剂307TBN(RohMax)降凝剂VI-156 应用于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广泛领域VI-250 与各类基础油感受性较好粘度指数改进剂V8-310 应用于齿轮油,液压油V2-602 应用于发动机油用途分类:清净分散剂型号:115B CAS:NULL品牌:兰炼执行标准:GB 产品规格:200硫化烷基酚钙 T115B产品简介本产品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和较强的酸中和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抗氧抗腐性能及抗磨损性能,对控制活塞顶环积炭效果显著,本品皂含量高,碱保持性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分水性能.产品应用本品与磺酸盐、烷基水扬酸盐、环烷酸盐、丁二酰亚胺无灰剂、ZDDP等系列产品均有较好的配伍性,本品具有良好的添加剂协同效应,广泛应用于调制船用汽缸油及中高档次的内燃机油。
润滑油知识简介一、什么是润滑油1、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加添加剂构成的,石油润滑油是润滑油主体,以石油为原料,经过炼制、精制,生产出基础油,再加入不同品种数量添加剂,生产出不同品种规格润滑油。
2、润滑脂是润滑油中加入一种稠化剂,使之成为半固体状润滑剂,是稠化了的润滑油。
3、液体润滑剂用量最大、最多的材料,含矿物油、合成油、水基液和动植物油。
4、液体润剂较宽温度范围,对不同负荷速度和温度工作的摩擦付有较宽选择余地。
5、合成油是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有机液体,经过调配加工而成,多用在极高温,极低温,高真空度、重载、高速,具有腐蚀及辐射环境应用。
6、水基液多半用于金属加工液及难燃液介质,有乳化液(水包油、油包水),水—乙二醇等。
7、动植物油:生物降解性好,可满足环境需要,缺点是:氧化安定性差,热稳定性差,低温性能不理想。
二、油脂生产过程1、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地壳动力被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温、高压条件下逐渐变成石油,未炼制前叫原油。
2、石油主要成份是碳和氢两种元素(约占石油组成元素的96.99%)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3、石油中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它们与碳、氢形成硫化物、氮化物胶质和沥青,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造成不利影响,炼制中被除去。
4、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体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类。
5、润滑油生产流程图(1)常减压蒸馏。
利用原油中各组分存在沸点占差异特点,通过常减压蒸馏从原油中分离出各种石油馏分,常压蒸馏获400℃上以馏分,其中包括低粘度润滑油料,再利用外压降低沸点也降低利用减压蒸馏高沸点、高粘度馏分进一步得到润滑油料,还有一部分重质润滑油料留在减压渣油中未被脱出。
(2)丙烷脱沥青。
渣油中除重质润滑油料之外还含有大量胶状物质,为了使其分开,利用丙烷对润滑油熔解度大,使油与沥青分开。
(3)溶剂精制。
利用熔剂把油中某些非理想成分熔解去除改变油品性质的过程。
(4)溶剂脱腊。
为使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流动性必须将易于凝固腊除去,叫脱腊。
【转】清净剂—什么是清净剂【转】清净剂—什么是清净剂?000清净剂的定义清净剂(Detergent)是现代润滑剂的五大添加剂之一。
20世纪30年代,由于柴油机向高功率发展,出现活塞环槽积炭增多和粘环等问题。
在1943年,研究人员发现加有油溶性脂肪酸或环烷酸等有机酸金属皂类的柴油机油可以解决粘环问题,于是借用一般水溶性肥皂具有“清净性”这一术语,取名这类油溶性金属皂为清净剂。
清净剂和分散剂统称为清净分散剂,但为了区别它们,把含金属的称有灰清净分散剂,把不含金属的称无灰清净分散剂。
而清净剂和分散剂在润滑油中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把清净分散剂分别称为清净剂和分散剂两个品种。
清净分散剂的目的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润滑油要承受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并与空气中的氧和金属接触,因而发生氧化、缩合、分解等反应,由此形成油泥、积炭、沥青质、胶质和有机酸等。
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积炭沉积在发动机零件上,也使发动机工作恶化。
加入清净分散剂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清净分散剂的增溶、分散、酸中和及洗涤作用,使沉积在机械表面上的油泥和积炭洗涤下来,并使它们分散和悬浮在油中通过过滤器除去,从而使活塞及其它零件保持清洁,正常工作。
清净分散剂的使用量约占全部润滑油添加剂总量的50%。
清净剂的作用机理(1)中和作用·内燃机油中的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变成亚硫酸/硫酸,此类酸性物质会腐蚀活塞、轴瓦、曲轴,必须用润滑油中的碱性组分来中和。
所以润滑油中的碱值非常重要。
清净剂中的无机碱性组分CaCO3或Ca(OH)2,与这类无机酸中和成盐。
从而避免了无机酸对金属表面的腐蚀。
·内燃机油的中和能力取决于油品中碱性组分含量(TBN)的大小。
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的碱値一般为8-12mgkoH/g。
船用油的碱值很高,这是由于船用燃料油烧渣油,渣油中硫含量在百分之几,渣油在燃烧时生产的大量酸性气体会严重腐蚀汽缸、机件,因而必须用高碱値的润滑油进行中和。
润滑油添加剂种类
答案:
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抗磨剂:用于减少发动机磨损、增加发动机功率,延长机油使用寿命,节省燃油,提升动力。
清净剂:用于保持发动机内部清洁,使生成的不溶物呈胶状悬浮状态,不会进一步形成积炭或油泥。
分散剂:用于控制油泥及清洁,还可以分散烟炱从而降低油的稠化。
抗氧剂:减缓润滑油的氧化过程,捕捉游离基,分解过氧化物,达到稳定的化合物,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降凝剂:有效降低润滑油在低温下的凝固点,使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避免在低温时油泵输送困难。
抗泡剂:用于抑制泡沫的产生,消除泡沫的速度,防止生成安定的泡沫,抗泡剂可以吸附在泡沫上,达到破坏泡沫的目的。
防锈防腐剂:在发动机内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水、氧气等腐蚀介质与内部金属接触,形成有效的防锈防腐作用。
极压添加剂:在极压条件下摩擦系数小,所赋予润滑脂的极压性能比抗磨性好,但在高温和有水条件下极压性能会下降。
这些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极压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等类型。
市场中所销售的添加剂一般都是以上各单一添加剂的复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单一添加剂的成分不同以及复合添加剂内部几种单一添加剂的比例不同而已。
名词解释AB●半流体(semi Fluid)具有固态和液态双重性质的物质。
●苯胺点:对于石油产品,苯胺点就是该石油产品与同体积纯净苯胺完全互溶时的最低温度。
●巴氏合金(Babbitt):一种柔软的、白色的有色合金轴承材料,主要由铜、锑、锡、铅组成。
●白矿油(White Oils):一种无色且通常为高度精炼的矿物油,一般适用于医学和制药方面,也可用做化妆品、药膏和软膏的油基,也可做为润滑油使用。
●比重(Specific Gravity):在给定温度下,空气中一给定体积的物质重量与空气中,等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
●表现粘度:润滑脂的粘度随剪切速率而变化,润滑脂流动阻力的测量值即为表现粘度,其定义为在一定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单位为泊。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液体自由表面所存在的张力,以单位长度的力来计量。
●连界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是由液体摩擦过渡到干摩擦(摩擦副表面直接接触)过程之前的临界状态。
是不光滑表面间,发生部分表面接触的润滑状况。
此时润滑油的总体粘度特性没有发挥作用。
C●残炭(Carbon Residue):在特定条件下矿物油样品蒸发后剩下的残余物。
●稠度(Consistency):用于描述润滑脂针入度的术语。
●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I.F.T):两个不互溶液体界面间单位面积上存在的能量。
它通常定义为在接触界面间抽出一根金属丝或圆环所需要的单位长度上的力。
D●滴油润滑(Drop Feed Lubrication):一种润滑方式,将润滑油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轴承表面滴加的过程。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见“绝对粘度”。
●低粘度指数(LVI):一般指粘度指数低于40。
●垫片润滑(Pad Lubrication):通过毡垫圈或相似材料将润滑油输送到轴承表面的润滑方式。
●锭子油(Spindle Oil):一种轻质油,主要用于纺织锭子或轻载高速的机械主轴轴承的润滑油。
润滑系统清洗剂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馏分或合成烃为主要成分,用于润滑系统清洗的化学清洗剂。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系统清洗剂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如下:1.润滑系统清洗剂:一种专门用于润滑系统清洗的化学清洗剂,可去除润滑系统内部的油泥、积垢和其他杂质。
2.有效性:指清洗剂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清除润滑系统内部污垢的性能。
3.安全性:指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环境以及设备的危害程度。
四、产品分类根据主要成分、用途、使用方法等特性,润滑系统清洗剂可按以下方式分类:1.按主要成分分为:石油馏分型清洗剂、合成烃型清洗剂等。
2.按用途分为:内燃机润滑系统清洗剂、齿轮润滑系统清洗剂、液压润滑系统清洗剂等。
3.按使用方法分为:浸泡型清洗剂、喷淋型清洗剂、循环冲洗型清洗剂等。
五、技术要求1.外观:清洗剂应为清澈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沉淀物或其他杂质。
2.酸碱度:清洗剂的酸碱度应在规定范围内,以防止对润滑系统产生腐蚀。
3.闪点:清洗剂的闪点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以确保使用安全。
4.有效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清洗剂应能有效清除润滑系统内部的污垢。
5.腐蚀性:清洗剂应对润滑系统内部金属材料不产生明显的腐蚀。
6.生物降解性:清洗剂应具备较高的生物降解性,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7.安全性:清洗剂应无毒、无害,对人体和环境安全。
8.使用稳定性: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清洗剂应保持稳定,不出现分层、沉淀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