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浣花溪公园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16
成都浣花溪公园调查报告古有清溪,两岸植花,花落浅水,溪水浣花,固有浣花溪。
——导游语一、公园简介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于2002年建。
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
二、公园现状分析(一)、公园场地周边临近浣花溪风景区,环抱传承文化遗产——杜甫草堂。
整个公园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
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依次为留园、万树山、白鹭洲。
(二)、公园周边交通便利。
临近青羊宫、锦里等文化故地,地铁、公交、出租车交通路线多样。
在公园四周还有相关居住小区,如浣花小区等。
(三)、公园内部含有著名的历史文化纪念性博物馆——杜甫草堂。
其中,公园的留园和万树山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四)、相较于同期调查的其他几个公园,浣花溪公园的布局略有不同,空间组织更有开合变化,更能满足人们休闲时对于空间变化的要求。
(五)、公园内植被覆盖面积广,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种类多样,不乏古树、名木、珍稀树种。
在成都这样一个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对于气候的条件有很大作用。
(六)、公园内铺装形式多样,不同的空间组织有不同的铺装样式,在人们的游憩过程中不仅给人们暗示空间的变化,也给人们增加了很多情趣。
三、公园功能定位浣花溪公园是免费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属公共绿地,主要起供居民休憩、调节城市环境的作用,由于成都属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所以城市内的公共绿地还有一个紧急避难的功能。
成都素有“休闲之都”的美誉。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是比较慢的,成都的人口年龄构成中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较多的地方供老年人休闲、娱乐。
成都浣花溪公园简介概况成都浣花溪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一座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绿树成荫,湖泊和溪流纵横交错,是成都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公园内有丰富多样的植被,包括各种树木、花卉和草坪。
在春季,公园内的樱花、桃花、杜鹃花等各种花卉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夏季,公园内的湖泊清澈见底,荷花盛开,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秋季,公园内的枫叶、银杏等树木变得金黄,景色宜人。
冬季,公园内的梅花、樱花等依然绽放,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公园内设有多个景点和设施,供游客参观和娱乐。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浣花溪,溪水清澈见底,沿溪而建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小桥上漫步,欣赏溪水流动的美景。
此外,公园内还有人工湖泊、草坪、假山等景观,供游客休闲娱乐。
公园内还设有多个儿童游乐区,供孩子们玩耍。
游乐区内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增加乐趣。
此外,公园内还有露天音乐广场,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音乐会,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音乐的场所。
除了休闲娱乐设施,公园内还设有健身区,供市民锻炼身体。
健身区内有各种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动感单车、哑铃等,市民可以在这里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此外,公园内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供市民进行体育活动。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娱乐设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宁静和放松。
公园内的各种景点和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休闲散步、观赏花卉,还是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成都浣花溪公园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成都浣花溪公园调研报告一、公园简介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于2002年建。
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
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上讲,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是成都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
三、基地概况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是浣花溪和干河的交汇处,是最佳观赏点。
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
四、现状分析(一)、公园场地周边临近浣花溪风景区,环抱传承文化遗产——杜甫草堂。
整个公园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
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依次为留园、万树山、白鹭洲。
(二)、公园周边交通便利。
临近青羊宫、锦里等文化故地,地铁、公交、出租车交通路线多样。
在公园四周还有相关居住小区,如浣花小区等。
(三)、公园内部含有著名的历史文化纪念性博物馆——杜甫草堂。
其中,公园的留园和万树山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四)、相较于同期调查的其他几个公园,浣花溪公园的布局略有不同,空间组织更有开合变化,更能满足人们休闲时对于空间变化的要求。
(五)、公园内植被覆盖面积广,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种类多样,不乏古树、名木、珍稀树种。
成都浣花溪公园植物群落特征及观赏特性研究成都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区,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的园林式山水景观的大型市容绿化公园。
公园植被丰富,凤凰木、松杉、紫荆、榕树、枫香花等造型艳丽的植物逐渐成为浣花溪公园最具特色的观赏园林植物群落。
一、植物群落特征1、凤凰木种群凤凰木作为浣花溪公园的最大特色植物,在公园内有着积极的数量增长,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公园的东部景区,金叶型凤凰木和红斑棕凤凰木均有不少株数,金叶型凤凰木一直是浣花溪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有别于一般常见的红叶植物,它们茂密的数量也构成了浣花溪公园的一种特殊灯光,这里也可以看到南怀瑾故居旁围植着大量金叶型凤凰木,犹如一组组“金缕梅”,景色秀丽清新。
2、松杉种群浣花溪公园的松杉种群分布于公园的东、西半部分,数量较多。
其中紫薇松植株自然分布最为丰富,在浣花溪公园的西半部分,有着大片的“青草冰轮”,植株枝叶深绿,鳞片返披,枝挺而立,夏季其顶端会长出美丽紫蓝色的果实,清新淡雅,犹如“青花六瓣”,引人入画。
此外,浣花溪公园还有小量的山杉、秋海棠杉以及异型杉,构成着浣花溪公园的独具特色的种群。
3、紫荆种群紫荆为成都本土树种,由于其紫色的花朵,在公园内有了大量的分布,使得紫荆植株成为浣花溪公园的一个主要的色彩元素。
在公园西半部分,可以看到大片整齐的紫荆群,为游客提供了一派靓丽的景色。
事实上,紫荆树能够吸引苍蝇、蜜蜂等嗜花益虫队伍,同时,它还是典型的阳光植物,夏日可以为周边环境投射出大片的清新淡雅的紫色芬芳,极富观赏性。
二、观赏特性浣花溪公园以其丰富的植被群落,构成了独特的观赏风景。
其中凤凰木、松杉等植物极具特色,构成了浣花溪公园独有的金叶凤凰林、青草冰轮、紫花禁园等景观,游客可以在金叶林中散步,感受林木之间轻柔异般的清新气息;可以在草坪上尽情玩耍,感受和自然的亲密融合;可以通过大小湖泊间若隐若现的桥梁,且行且赏,更能领略到大片的紫色禁园的春季奇妙景致,完整的观赏带有清新芬芳的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公园调研报告一、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上讲,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是成都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
二、基地概况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是浣花溪和干河的交汇处,是最佳观赏点。
建设总投资 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2年10月2日,占地近553.8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青山、湖水、小桥、园林……逐渐填满了整块平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显露雏形。
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戴。
三、功能定位浣花溪公园是开放性城市森林,所以功能多样。
一是观赏性游憩活动,这里是风景秀美、独具特色的山水佳地,植物形式多种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游走在苍凉湖边微风轻抚,毫不美妙;二是娱乐性游憩活动,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林间诗会、曲水流觞等等。
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传统的承续是活动的主要目的;另外还有社交聚会、疗养保健、商务会议、体育健身、科普教育、追求时尚。
四、三、布局与结构从浣花溪公园的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出,该公园由万树山、沧浪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组成,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
从内容上分为诗歌大道、诗之韵诗歌意境、诗之韵诗歌典故和应急系统。
该公园所处地是以东北风为主,坐落在东北方向的四川博物馆恰好可以挡住一部分风,减小季风对该公园的影响。
成都浣花溪公园调
研报告
浣花溪公园调研报告
一、文化背景
从文化内涵上讲,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是成都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
二、基地概况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是浣花溪和干河的交汇处,是最佳观赏点。
建设总投资 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10月2日,占地近553.8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青山、湖水、小桥、园林……逐渐填满了整块平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显露雏形。
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戴。
三、功能定位
浣花溪公园是开放性城市森林,因此功能多样。
一是观赏性游憩活动,这里是风景秀美、独具特色的山水佳地,植物形式多种
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游走在苍凉湖边微风轻抚,毫不美妙;二是娱乐性游憩活动,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林间诗会、曲水流觞等等。
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传统的承续是活动的主要目的;另外还有社交聚会、疗养保健、商务会议、体育健身、科普教育、追求时尚。
四、三、布局与结构
从浣花溪公园的总平面图上能够看出,该公园由万树山、沧浪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组成,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
从内容上分为诗歌大道、诗之韵诗歌意境、诗之韵诗歌典故和应急系统。
该公园所处地是以东北风为主,坐落在东北方向的四川博物馆恰好能够挡住一部分风,减小季风对该公园的影响。
整个公园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显明,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9.25公顷。
北门入口处为儿童乐园,方便孩子玩耍。
1、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
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2、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3、“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浣花溪的另一大看点,来到白鹭洲。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是白鹭洲的意境,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穿过菁华广场,向南的第一处景观是白鹭洲。
这里树木青葱,品种众多:小叶女贞、肾蕨、决明、银杏、蓝天竹、杜鹃、杨柳……植物配置丰富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植物层次分明。
因为是白鹭的乐园,故得名为白鹭洲。
几座仿木结构的石桥横贯于浣花溪上,别有一番情趣。
穿过窄窄的青石板小径,置身于浓阴之中,立于石桥之上。
看白鹭翩翩飞舞,白色、红色睡莲竞相开放;听小鸟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古琴悠悠。
这歌、这舞、这花、这水,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整个公园就像一个幅美丽的风景画,巧妙的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尊重历史,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将浣花溪故道以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下来。
在空间节点上的组织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出了众多益人的景致空间,使“人本”与“生态”的设计理念自然流露。
以现代手法内敛有效的表示了公园应有的地位:不与草堂争锋,而是烘托了其幽远深厚的历史感。
五、园外交通及园路
1、外部交通
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处于交通繁华阶段,为避免交通拥挤车辆的堵塞,建有3处地下停车库,避免了进出车辆的拥堵。
人流比较分散,道路清晰不会出现拥挤的现
象,大多行人从北门进入,这里有便利的交通,公交方便。
2、园内交通
除了几条主要的游
览道路宽度达到3m
外,其它游园道路均是
1~1.5m宽的小路,。
(1)园内道路呈网
状分布,有主干道、
次干道、游步道依环
境而定。
在铺装设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如小径用碎的青石板材拼合而成,与周围的环境像融洽,同时又保护了周边的风景。
在大的行人道路上采用,采用一米屋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
(2)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方道路为小路,这样能够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
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
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
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
(3)、人流的走向,北门临近公交路线,这里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这个在这个入口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整体平面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