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本核算要求、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
- 格式:ppt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14
成本核算办法编制部门:财务部编制:审核: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沈阳电力机械总厂成本核算管理流程,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生产费用支出情况、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真实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果,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总厂逐步实现的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下,精确成本核算,将算账与管理相结合,将单纯的报账型核算转变为管理型的核算。
第三条成本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四条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五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其成本、费用应当与收入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
起讫日期按公历确定。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沈阳电力机械总厂。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任务和要求第八条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企业成本计划,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九条成本核算的要求(一)成本核算方法、账户设置、报表内容应符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必须按月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月度为当月1日至当月30日。
计入当月成本的材料消耗、费用开支与产品产量,起讫日期必须一致,不得提前或延后。
(三)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四)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成本。
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
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必须设置必要的生产费用帐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费用项目和车间、部室进行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账务处理一、生产经营费用的审核和控制生产经营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内部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为依据,审核和控制生产经营费用的开支,以确定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数额和应计入本期期间费用的费用数额。
二、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实际上就是上节所讲的要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以正确确定本期应计入各种产品(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的费用。
1.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必须按成本项目进行。
2.需要进行分配和归集的,只是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3.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分配生产费用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受益原则”。
三、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一)“基本生产成本”账户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供应。
辅助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为了归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辅助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应设置“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三)“制造费用”账户(四)“废品损失”账户(五)“营业费用”账户(六)“管理费用”账户(七)“财务费用”账户(八)“待摊费用”账户(九)“预提费用” 等账户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项目的设置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生产成本项目的设立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2.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水、电、气等,若动力费较少可并入制造费。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
4.制造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因此没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折旧)或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折旧等)。
5. 废品损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品,若废品损失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须单独进行考核管理时,设本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制造费用:该科目归集核算间接用于生产或直接用于生产但在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通常包括:机物料消耗、劳保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设计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月末结转分配后该科目通常没有余额2.生产成本:为资产类科目,借方归集核算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上述5项费用,贷方核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或废品损失的成本。
结转后余额为零或为借方,借方表示在产品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存货项目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进行日常帐务处理,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的各项货币性支出。
2.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摊销以前支付、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或计提本月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计提折旧等。
3.计算本月工资并进行分配。
4.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5.根据仓管员或车间统计员上报的领料汇总表编制材料出库凭证并进行分配。
6.将本月生产费用在各种新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7.若有月末在新产品的,还应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四.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材料、工资费用分配表。
(2)根据原始凭证及耗用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有哪些要求和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①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②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③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⑤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
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①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②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③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④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成本核算一般流程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对企业的所有成本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参考和资源控制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一、成本核算的定义和目的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资源使用情况和相关成本进行记录、计算和分析,最终得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参考和决策的管理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资源成本与产品、服务相对应,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进行评价和控制。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成本核算目标和方法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成本核算的目标和方法。
成本核算目标是为了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侧重点,如产品成本核算、业务成本核算等;成本核算方法是为了确定成本核算的具体程序和计算方式,如作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等。
2.收集和记录成本数据成本核算的第二步是收集和记录成本数据。
这包括收集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和相关费用支出,并将其记录在成本核算的相关账簿和凭证中,以便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3.计算和分配成本在收集和记录成本数据之后,需要进行成本的计算和分配。
成本的计算是指根据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数据,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加总;成本的分配是指将总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项目或部门上。
4.分析和比较成本计算和分配成本之后,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包括对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比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析等,以便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决策的依据。
5.报告和沟通成本信息最后,将成本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并通过报表和其他形式进行报告和沟通。
这样可以将成本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为其提供决策和评价的参考。
三、成本核算流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1.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成本核算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资源配置。
第一章总则1.1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根国家颁布的《XX会计法》、《XX会计准则》《XX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等制定本制度。
1.2 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
1.3成本核算制度是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B分,各生产经营管理B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B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1.4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B门应认真组织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2.1 原始记录2.1.1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2.1.1.1 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
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入库单、领料单、退料单、材料物资盘点表等,并做好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账的记账工作。
2.1.1.2 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2.1.1.3 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
2.1.1.4 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存货编码、生产指令单号、产成品入库库单等。
2.1.1.5 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等等。
2.1.2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2 计量验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