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0.47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范文护理安全是指在卫生保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以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人为因素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睡眠不足导致的工作失误: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夜班导致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疲劳和精神不集中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工作失误的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夜班,合理规划工作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2. 护理人员疏忽、随意变动治疗方案: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因为马虎或者个人偏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随意修改,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引导他们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
3. 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一些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疏漏。
针对这个问题,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同时,建立师徒制度,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人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二、设备使用不当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设备的使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设备使用不当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使用不当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药物配药和使用错误:护理人员在给患者配药和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由于疏忽或者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药物配药和使用错误,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建立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使用各类医疗设备时,如果不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或者操作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损害。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引言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在为病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时,需要面临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些隐患可能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1. 滑倒和摔倒滑倒和摔倒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医院的走廊、浴室和病房等地方,尤其是在湿滑的地面上。
防范措施:•确保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并标记湿滑区域;•为高风险病人提供防滑鞋;•提供合适的扶手和护栏以提供额外的支持;•检查并修理或替换损坏的地板。
2. 药物错误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中,护士可能会发生药物错误,如给予错误的药物、剂量或途径等。
药物错误可能对病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药物给予;•使用两人核对制度,确保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名称、剂量和过期日期;•提供药物教育给予了解自己用药的病人。
3. 治疗感染在医疗机构中,治疗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遵守严格的手卫生规范,包括适时洗手和使用消毒剂;•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镜等;•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包括各种器械和床单等;•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感染控制措施。
4. 病人误吸病人误吸是指病人在进食或呼吸过程中吸入口腔或胃中的物质进入呼吸道。
这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防范措施:•食物制备过程中保证细嚼慢咽,避免咳嗽或说话时进食;•建立专业的吞咽评估程序,对有吞咽困难的病人进行监测;•提供辅助进食、吞咽训练等康复服务;•提供系统的英语语言策略,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与护士进行沟通。
5. 疼痛管理问题护理工作中,疼痛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疼痛患者的不合理管理可能导致疼痛不缓解或疼痛加重。
防范措施:•根据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为其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定期监测病人的疼痛反应,及时调整疼痛管理计划;•提供疼痛教育,使病人了解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和需求。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同学们,你们知道护理吗?其实呀,护理就是照顾病人,让他们能快点好起来。
那在护理的时候,有很多安全防范措施是很重要的哦。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看到护士姐姐在给奶奶打针。
护士姐姐特别小心,先仔细地看了看药水的名字和剂量,然后轻轻地拍拍奶奶的手,找到血管,慢慢地把针扎进去。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特别温柔,就是为了保证奶奶打针的时候不疼,也不出差错。
那护理的安全防范措施都有啥呢?首先呀,护士们得洗手。
别小看洗手这个动作,它能把细菌洗掉,不让病人感染。
有个护士姐姐跟我说,她每次照顾病人前都会认真洗手,就像在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
然后呢,用药得特别小心。
要仔细核对药的名字、用量,不能弄错。
我听说有个病人,因为护士不小心用错了药,病情反而加重了,这多可怕呀!还有,照顾病人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姿势。
比如躺在床上的病人,要经常帮他们翻身,不然会长褥疮。
我见过一个爷爷,因为护士照顾得好,经常给他翻身,身上一点伤都没有。
而且,护士们还要注意病房里的东西摆放,不能有危险的东西,免得病人不小心受伤。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护理的安全措施,是不是觉得护士们很不容易呀?《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说说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你们可能觉得护理离咱们有点远,其实不是的。
就拿我们生病的时候来说,护士姐姐照顾我们,这就是护理。
我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去医院。
护士姐姐一会儿来给我量体温,一会儿来看看我有没有喝水。
她每次来的时候,脸上都带着微笑,让我感觉没那么难受了。
那护理要注意什么安全措施呢?比如说,护士要知道每个病人对什么药过敏。
有个小朋友对一种药过敏,可是护士不知道,给他用了那种药,结果小朋友身上起了好多红疙瘩。
还有啊,护士得注意病房里的卫生。
要经常打扫,消毒,让病房干干净净的,这样病人才能好得快。
照顾病人走路的时候也要小心。
我看到一个护士扶着一个老爷爷走路,走得特别慢,特别稳,就怕老爷爷摔倒。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精选)护理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为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患者因护理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
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意外事故或伤害的潜在因素及其根源。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有效地识别和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法、护理安全隐患的分类、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案例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法(一)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1.患者情况排查: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诊断、病情及治疗等方面的情况;2.环境设施排查:包括病房环境、床位、卫生、设备等方面的情况;3.护理过程排查:包括患者洗澡、更衣、转移、营养、排泄、活动、皮肤护理等各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4.用药及治疗排查:包括药品的合理使用、给药途径、剂量、频次、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排查;5.医疗卫生排查:包括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废物的处理、病原体的传播等方面的排查;6.人员素质排查: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排查。
(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环境设施的状况以及护理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发现存在的潜在隐患;2.检查法:对病房、设施设备、药品等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3.问卷调查法:向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和意见,从而发现隐患;4.头脑风暴法: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集体开展头脑风暴,寻找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案;5.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二、护理安全隐患的分类(一)患者隐患1.营养不良:患者饮食不合理,或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摄入营养不足,容易出现营养不良;2.失疗风险:患者因诊断或治疗的错误而导致治疗失败或者病情恶化;3.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过敏或者药物剂量不合理,产生不良反应;4.感染风险:患者在医疗机构易受感染的部位存在感染的风险,如导管、切口等。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它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方,保证手术室的安全是
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手术室护理安全
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下面我们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
防范措施做一下总结。
一、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 感染传播风险:手术室是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地方,患者手术后的伤口和破损皮
肤容易受到感染。
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患者体液的污染,从而带
来感染传播的风险。
2. 医疗设备故障: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是支持手术进行的重要工具,设备故障可能
会导致手术的中断或失败,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
3. 职业暴露:手术室内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医护人员面临着感染病原
体的职业暴露风险。
4. 空气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手术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异味
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
5. 医疗废物管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否则容易对环境
和人体造成危害。
1. 严格的洗手消毒:手术室内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 医疗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
的正常使用。
3. 职业防护: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避免职业暴露。
4. 空气净化处理:手术室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应得到有效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手术室
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范文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不仅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必要。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是对护理业务的全面风险评估,包括对环境、设备、人员和护理操作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首先,环境方面的隐患可能会导致床位不足、通风不佳、杂物堆积、电线混乱等问题,给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其次,设备方面的隐患涉及到护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规范,如输液泵、呼吸机等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性检查。
人员方面的隐患包括医院人力资源的匮乏、质量不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再次,护理操作方面的隐患包括操作规程的缺失或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技术等。
针对以上的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培训教育等。
其次,应配备充足的床位和设备,确保患者的舒适和治疗效果。
在人员方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最后,护理操作方面,应建立起一套全面规范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监测。
除了以上的措施,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同时,建立相关的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统一记录和汇总,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以便后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总结来说,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分析和预防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并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的手段提高护理安全水平,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护理工作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一项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和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必须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患者因素:1.患者自身疾病引起的安全隐患。
例如,病情的突然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防范措施: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全面的宣教,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患者行为不安全。
例如,部分病患在意识不清楚时,可能会因为意识丧失而增加摔倒、滚床等意外伤害的风险。
防范措施: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如摔倒、滚床等,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患者的意外伤害,例如:安装床护栏、使用防滑垫、定期巡视等安全措施。
3.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引起的药物安全隐患。
例如,病患对药品过敏,或者由于不正确的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过敏史的了解和评估,并在患者使用药物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二、环境因素:1.医疗设备故障。
例如,输液泵故障、呼吸机故障、监护仪故障等设备故障。
防范措施:护士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护士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2.环境杂乱和不洁。
例如,治疗室及病房内的杂物堆积和不及时清洁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护士应定期对治疗室和病房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环境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环境缺陷。
例如,地板不平整、走廊狭窄、墙角有突出物等环境缺陷可能导致护士和患者摔倒及其他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医院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及时消除环境隐患。
同时,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警觉,注意观察和排查潜在的环境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人为因素:1.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足。
例如,护士可能因为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而对患者的状况判断不准确,或者操作技能不熟练而导致错误发生。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不良事件或安全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
护理工作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任何一个过失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强化个人防范意识:护士在接触患者时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方法,杜绝马虎和粗心现象的发生。
2.加强患者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对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身体状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3.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要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正确使用,并定期对器械进行维护和消毒,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4.加强药品管理:护士要妥善存放和管理药品,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性。
在给患者用药时,要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避免药品错误使用和给患者造成伤害。
5.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相互合作,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6.加强感染控制: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进行手卫生,并戴上适当的手套和口罩。
要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清洁,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7.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护士要熟悉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并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
要定期进行事故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健康教育和宣传:护士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要通过宣传护理风险防范知识,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性,熟悉操作方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范文一、引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是直接面对患者的重要人员,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 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操作不规范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护士在给患者注射药物时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可能导致药物用量错误、错误注射部位等,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 护理设备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护理设备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隐患。
例如,床边调温设备可能存在温度测量不准确、过热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烫伤风险;输液泵可能存在输液速度调节不准确、报警系统故障等问题,影响药物输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人员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也是护理安全的一大隐患。
例如,医疗机构未能及时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其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判断和应对突发情况;护士工作强度大、疲劳度高,容易影响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
4. 患者个人因素患者个人因素也是护理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一些患者在医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特别是老年患者、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等。
此外,一些患者存在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等,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
三、防范措施1. 规范护理操作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操作规范性。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确保自己已经掌握了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
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标准和规程,及时更新。
2. 完善护理设备医疗机构应及时更新护理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护士在使用护理设备时,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床边调温设备的温度测量准确性、输液泵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等。
同时,护士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 加强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护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和疲劳度。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防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要把安全预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节假日的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节前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在节假日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态度要始终如一,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护士长根据科内病人的数量、质量、工作量妥善安排工作,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建立副班制,有特殊情况及时调用人员。
护士长坚持每日早、晚查房制度,检查每日工作重点与当日工作质量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节假日值班人员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不可松懈。
节假日连休时,护士长参与科室值班,使科内工作秩序保持惯性运行,也可了解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
节日前护士长对急救室的物品、器材应准备齐全,保持性能良好,为抢救病人做好准备。
3、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单元根据医院情况和各科护理工作的实际,以整体化护理为依据,制定适合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
平时注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早采取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单元注重每日查对制度、每周的大查对制度;每月1次与节假日前的电路等安全因素的检查;加药后的输液瓶上签名制度、更换液体时的打勾、签名、签时间制度。
为了保证病区的安全管理,各护理单元制作警示牌,例如手术病人悬挂“禁食水”、空和满的氧气瓶必须分开放置悬挂“有
氧”“禁止吸烟”等警示牌、毒麻药品必须上锁等,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意外发生。
标识的建立给护士以警醒作用,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提高专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5、优质服务到位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入有效开展,把“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护理工作点滴之中。
要求护理人员做到病人住院有人送,入科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出院有指导,并在服务过程中按照文明服务要求做到“三有三无”,即服务语言要有称谓语、问候语、致谢语,杜绝服务中无语言、无称谓、无表情,操作前必须解释到位,取得病人配合,操作失败要有致歉声,并能宽容病人的误解。
建立访谈制度、工休座谈会。
6、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观念。
强调培养护士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性,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疏漏,树立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
及时报道各地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护理人员深刻意识到写好护理记录,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护理水平、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有保证病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要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
7、依法正确行使病人的权利如落实告知义务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如石膏固
定病人注意血运、松紧度等注意点,防止肢体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便秘,排便用力时可导致猝死;。
所以,医护人员应将注意事项告知病人,避免健康教育不到位引发医患纠纷。
当然,还有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
8、护士长要做到四查:(1)重点工作要常查。
如器械、药品、精密仪器等重点项目要经常查。
(2)重要节日及特定时间要重点查。
逢年过节护士思想上易放松,加之7天长假,要有应付突发事件的物质准备,存在人心浮动,精力转移等客观因素,要重点查。
(3)针对个人特点及时查,由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性格各异在个人负责中也有所体现。
因此护士长要注意摸清护士的思想脉搏,在护士思想发生波动时,工作质量受到影响时及时检查补漏,把问题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4)全面工作要定期查。
建立了护士长每日重点工作制度;护士长每月个人负责工作检查制度;管理物品每月清点制度,做到心中有数,使个人负责工作始终置于护士长的控制指导下有序进行。
9、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一项护理活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包含着许多复杂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科学的、严谨的规律和规程。
护士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常规办事,熟悉医疗物品的性能,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提高应变能力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
10、落实要“三勤”即勤问、勤做、勤讲。
护士不懂要勤问,本职工作范围的事要勤做,护士长对安全措施要勤讲,使安全工作的警钟时刻在护士耳边响起。
落实要“三严”即严格、严厉、严谨。
要照章办事,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说容许,不弄虚作假。
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现象。
11、控制到位护理不安全行为往往是一种不自主的,不能控制的个人行为。
因此,学会自我控制尤为重要。
护士长要教育护士自我控制,并要注意观察
护士的言行,做好引导。
作为护士长在心态控制中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根据科室及专业特点,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特点,对护理中易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
根据各个护士的能力、技术、情绪、家庭等变化特点,对易发生问题的人、事做到心中有数。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思想上教育帮助,制度上检查督促,环节上指导把关。
XXX卫生院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