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耐寒高档苦瓜新品种美德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苦瓜类型品种知多少
苦瓜的类型,按瓜皮颜色来分,有青(绿)皮苦瓜和白皮苦瓜两种类型。
按果实形状来分,有短圆锥形和长圆锥形、长圆筒形3类。
按果实大小分,有大型苦瓜和小型苦瓜两大类型。
大型苦瓜的主要特点是果实呈圆筒形,两头稍尖,一般长16厘米-49厘米,横径5厘米~7厘米。
每个瓜所含种子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果实中下部位,在果实成熟时,极易开裂掉出种子。
果表面的瘤状突起细密美观,果皮的颜色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的不同时期而变化,一般在幼果期为深绿色,到商品成熟期变为绿色、绿白色或白色,到了生理成熟期,均为红黄色。
小型苦瓜的特点是果实呈短纺锤形或圆锥形,一般长6厘米~12厘米,横径5厘米左右,果皮颜色有绿白色和白色两种。
到生理成熟期,均为金黄色,果肉较薄,种子发达,苦味较浓,产量不高。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海南、四川、湖南等省区栽培较为普遍,品种资源丰富。
近年来,北方各省特别是大城市郊区,栽培越来越多,通过互相引种、驯化和育种,形成了各地自己的地方品种。
现简介如下。
滑身苦瓜。
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品种,植株攀缘生长,分枝力强,侧蔓多。
果实为长圆锥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外皮青绿色,有光泽,肉厚1.2厘米左右,肉质稍致密,味微苦,品质好。
耐贮运。
一般单瓜重z50克-300克,较耐热,适应性强,在南方适于春夏秋三季栽培。
1。
耐热苦瓜新品种秀华秀华苦瓜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选育的优质杂一代苦瓜新品种,宜宾市2002年试种成功,平均每667时产量3000kg,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
秀华苦瓜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产量高,耐高温,稍加管理就能安全越过夏季高温,产品收获从6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末,正好填补其他瓜果蔬菜下架造成的市场空缺。
可以作为南方地区调节秋淡的理想品种1特征特性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主蔓粗壮(基部直径达4cm),分枝力强,雌花发生早,结果力强,杂种优势突出,挂果早。
果身稍肥长,果面肋条突起较光滑平整,果皮翠绿色有光泽,果长约30cm,果宽约10cm(中腰稍宽),果重约650g,肉厚、肉质细脆,口感好,对白粉病、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
适宜生长温度23-320C,能耐38℃高温,低于22℃结果较差。
2栽培要点2.1育苗3月底4月初育苗,育苗前先浸种10h,如进行破壳效果更好,催芽温度27-32℃,催芽可以用专门的催芽箱,当种子破壳后将其放人15cmxl5cm的营养钵内,苗床需保持23-25℃,才能正常出苗,低温易造成死苗,当幼苗6片真叶时定植到大田。
育苗用营养土必须培肥和消毒,苗期用叶绿精(德国产)喷施可以促进壮苗。
2.2整地、作畦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栽植前进行深耕、整细,整地采用深沟高畦方式,秀华苦瓜产量高,生长旺盛,根系非常发达,需肥量大,因此必须重施底肥,可在整地时667m2施人复合肥60kg+有机肥5000kg。
2.3定植一般每667m2定植130株,参考株行距2m?2.5m,在一个大棚内栽两行,土壤全部要用地膜覆盖,大棚四周要挖好排水沟。
2.4采收与追肥采收期间要注意多施追肥,防止早衰。
一般当苦瓜采收第三批后就要追肥,每次宜用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农家肥40担追施。
同时,用甜果精(德国产)喷施可以促进苦瓜膨大,颜色光亮。
当苦瓜长到大约0.5kg时就可以采收了,迟收不利于高产。
2.5后期管理在苦瓜生长后期主要是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高温干旱,以利植株安全越夏。
高产苦瓜新品种——翠秀作者:杨和平高先爱梅再胜杨晓芬文/图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12期1. 品种来源翠秀苦瓜是以汉川地方品种白玉苦瓜(编号KD3)为母本,以广东绿秀苦瓜(编号KB4)为父本,经过定向分别育成强雌系、自交系后,再通过杂交育种而选育出的高产苦瓜新品种。
2004~2008年进行了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
2009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翠秀。
2. 试验示范①品种比较试验。
2003~2004年我们在黄石市蔬菜科研所江北基地、花湖农场、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蔬菜基地分别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春季露地品比试验,苦瓜新组合K304表现为第一雌花节位15~18节,开花期、始收期与对照特选兰山苦瓜相当,前期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两年每亩前期产量(6月20日前采收)平均为2873.297千克,较对照增产30.5%;每亩平均总产量(8月30日前采收)4934.458千克,比对照增产58.45%。
翠秀苦瓜总的特点是产量高、生长势强、苦味适中、肉质脆嫩、较抗白粉病。
②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2004~2008年,苦瓜新组合K304在黄石、武汉、蕲春、鄂州、荆州、湖南等地进行了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及种子推广工作,农户普遍反映苦瓜新组合K304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商品性状和抗病性明显优于特选兰山苦瓜。
例如2004~2005年,苦瓜新组合K304在黄石江北农场、花湖农场进行大棚种植试种示范,先后试种示范面积35亩,其中2004年江北农场5亩、花湖农场5亩,2005年江北农场10亩、花湖农场15亩。
结果表明:苦瓜新组合K304与特选兰山苦瓜熟性相当,前期产量明显高于特选兰山苦瓜,平均亩产5000千克,最高亩产达5200千克,比特选兰山苦瓜亩平均增产幅度达51%,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抗病性、抗逆性明显强于特选兰山苦瓜。
2004~2008年,湖北鄂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苦瓜新组合K304以商品名翠秀进行示范推广,已先后向省内外蔬菜生产基地推出种子3000千克,菜农种植后普遍反映该品种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抗性强,既增产又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苦瓜优良品种-绿美苦瓜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怡神、美容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经过试种筛选,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美苦瓜表现优良,具有早熟、丰产、抗病、采收期长等突出特点,适合本地种植。
现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长势旺盛,第8~10节着生第一雌花率高,连续坐果性良好。
瓜型美观,皮碧绿色且亮泽,瘤状呈圆粒与短纵瘤相间,运输过程中不易碰伤。
果实膨大迅速,正季花后18~22天可收获,果长32cm左右,果径8cm左右,肉厚达1.2cm,单果重600~900g,667平方米产量4000kg以上。
2栽培要点2.1培育壮苗(1)苗床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瓜类、茄果类蔬菜,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质壤土的地块。
营养土的配置可用未种过蔬菜的园土加腐熟的有机肥加草木灰按5∶4∶1的比例混合。
苗床土用多菌灵进行消毒。
②种子处理苦瓜种子种皮较厚,且具有一层蜡质,冬季温度低、种子发芽困难,应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先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20min,并不断搅拌种子(中间要换水2~3次),再用清水浸泡8~12h,随后将种子捞出,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温箱内催芽。
每天清洗一遍,3~4天开始发芽。
③播种苦瓜在金华地区栽培可春播、夏播、秋播,12月中旬至翌年6月底均可播种。
春播采用营养体育苗,夏播、秋播可直播。
春季播种需进行催芽,当大多数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注意播种时芽不可太长(一般2~3mm为宜)。
播种前将种子的污物冲洗干净,把发芽种子按一粒一钵平放入浇透水的营养钵中,盖上1.5~2cm过筛的营养土,轻轻压实,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覆盖保温防寒。
盖土太厚,容易造成出苗困难,盖土太薄容易“带帽”出土。
④苗期管理种苗出齐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间18在℃左右。
苗期水分要见干见湿,当营养土发白时,应选择晴天上午9∶00左右浇水,浇水要浇透,不能经常浇水。
苗龄45~50天,在定植前7~10天要进行适当的低温炼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那种苦瓜对身体比较好苦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苦瓜不但好吃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苦瓜里面含有多种我们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常吃苦瓜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苦瓜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等效用,常吃苦瓜还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等好处,苦瓜的类型有多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哪种苦瓜对身体比较好。
1.大顶也叫江门大顶。
从广东江门引入,栽培已有多年。
该品种蔓长400厘米。
侧蔓较多。
叶长15厘米,宽18厘米,青绿色。
主蔓第8-15节着生第一雌花。
果实长15厘米,肩宽10厘米,青绿色,有光泽,瘤状突起,肉厚1.0-1.3厘米。
单果重250-400克,早熟。
春播播种至初收80-100天,延续采收50天;秋播播种至初收50天,延续采收30天。
生势强,主侧蔓均可结果。
较耐寒,耐肥,味甘,微苦,品质优。
每亩产量1500-2000公斤,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2.翠绿1号大顶该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种。
海南在90年代初开始引进以代替“江门大顶”品种,主要分布在琼山、澄迈等市县。
该品种植株生势旺盛,茎蔓长250-300厘米,叶色深绿,单株雌花数多,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10节,结果力强,平均单株座果5-7个。
果实圆锥形,整齐美观,果长14-16厘米,肩宽8-10厘米,蒂平,顶部钝,条瘤和圆瘤相间,条瘤粗直,果肉厚1.1厘米,深绿色,单果重400克。
早熟,比“江门大顶”早熟10-15天,春植由播种至初收60-70天,连续采收约40天。
丰产性好,抗逆性中等,品质优良。
每亩产量2000-3000公斤,适宜北运及出口港澳市场。
3.穗新2号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育成。
90年代初开始引进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南部地区。
该品种蔓长450厘米。
叶长19厘米,宽19厘米,黄绿色,主蔓第19节着生第一雌花。
果实长18厘米,果肩宽6.2厘米,淡绿色,瘤状突起连成条状,肉厚1.2厘米。
单果重约300克。
播种至初收50-90天,延续采收50-60天。
园艺学报 2013,40(4):801–803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 苦瓜新品种‘华碧玉’杨 静1,孔秋生1,余中伟2,汪自松1,向长萍1,*(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2武汉市江夏农业局,武汉 430200)摘 要:‘华碧玉’苦瓜是用强雌性系Z-1-4作母本,高代自交系88-3-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能力强,节间较短,早熟,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6 ~ 8节,侧蔓节位较低,侧蔓间隔3节左右连续着生2 ~ 3朵雌花。
商品瓜长40 cm左右,横径5.6 cm左右,果肉厚0.9 cm左右,单瓜质量340 g左右,绿色,嫩果刺瘤较尖,苦味适中,产量在48 t · hm-2以上。
耐低温,抗(耐)白粉病、霜霉病。
适于湖北、湖南、广东和山东等地种植。
关键词:苦瓜;强雌性系;品种中图分类号:S 64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13-353X(2013)04-0801-03A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Huabiyu’YANG Jing1,KONG Qiu-sheng1,YU Zhong-wei2,WANG Zi-song1,and XIANG Chang-ping1,*(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Vegetable Improvement(Central China);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430070,China;2Jiangxia Agriculture Bureau of Wuh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200,China)Abstract:‘Huabiyu’is a new bitter gourd F1 hybrid developed by crossing predominant female line Z-1-4 and inbred line 88-3-7. It has much branches and short internodes. It is early maturity.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is set at 6th–8th nodes of the main vine and that is set at the lower nodes of the lateral vines. The rate of female flowers is high. Usually 2 or 3 female flowers exist with an interval of about 3 sections on the lateral vines. The fruit is cylindrical,green in colour,about 40 cm in length,5.6 cm in diameter,and 0.9 cm in flesh thickness. Average single fruit weight is about 340 g. It is tolerant to chilling climate and resistant to downy mildew and powdery mildew. It yields over 48 t · hm-2,and is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in Hubei,Hunan,Guangdong and Shandong Provinces.Key words:bitter gourd;predominant female line;cultivar近年来中国苦瓜生产发展迅速,生产者对于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苦瓜育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张长远等,2009;高山等,2010;周胜军等,2011;唐祖君等,2012)。
苦瓜新品种宁瓜1号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作者:林健陈芦根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8期林健1陈芦根2(1.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355002)(2.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55017)宁瓜1号为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宁德市近年来自主选育的第一个苦瓜新品种。
2011年初笔者从宁德市农科所引进宁瓜1号在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进行试种,观察其特性和表现,研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1试种表现苦瓜新品种宁瓜1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早中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2~16节,瓜呈平蒂棒形,长28~36厘米,横径7.0~8.5厘米,肉厚0.9~1.2厘米,皮浅绿色具光泽,圆条瘤相间、瘤顶平,单瓜重500克左右,瓜形美观,商品性好。
经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品质检测,水分含量95.5%,蛋白质含量0.76%,粗纤维含量0.37%,每100克鲜样含维生素C为49.7毫克,还原糖0.2克,经田间病害调查,未发现枯萎病,白粉病发病程度与主栽品种翠玉相当。
表现丰产、稳产、品质优,每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千克,比主栽品种翠玉、福宁2号增产10%以上。
2配套栽培技术2.1整地和施基肥苦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高产栽培应选择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地下水位高,排灌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要求土壤pH值为5.5~7.0,田块连作易发生苦瓜枯萎病,最好采用水旱轮作,2~3年轮作1次。
土地深耕晒干耙平,按畦宽1.5~1.8米,沟宽30厘米,畦高20~25厘米起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深沟,深沟高畦,以利排水,于畦中间开1条深沟,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生物有机肥400~500千克或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复合肥15千克,施后覆土平畦,在畦两边开沟种植,沟深15厘米。
早春气温低,须覆盖黑色地膜,于畦面整平后覆膜。
优质苦瓜新品种奇胜308的选育作者:李洪龙黄则栋彭建标蓝跃兴傅敏敏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7年第05期摘要:奇胜308为中早熟苦瓜新品种,蔓生,植株生长势强健,抗病性强,耐热性好,雌花率高,连续坐果、采收能力强,主蔓第1雌花着生于第14~19节,正季栽培从开花到商品瓜成熟15~18 d。
果皮翠绿色,有光泽,长筒状,果肩平,珍珠瘤与短纵瘤相间,适时采收瓜长33~38 cm,瓜径6~8 cm,肉厚约1.2 cm,单果质量0.6~0.8 kg,每667 m2产量为3 000~4 500 kg。
关键词:苦瓜;奇胜308;新品种选育苦瓜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蔬菜,属于典型的药食同源瓜类蔬菜[1],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成分。
研究表明,苦瓜蛋白能有效地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抵制癌细胞的增殖[2]。
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VC含量为瓜类蔬菜中最高的。
苦瓜内含的多肽-P是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可降低血糖[3]、防治糖尿病。
因此苦瓜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有大面积推广种植,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公司育种人员开展了对耐热、丰产、优质苦瓜新品种的选育,经多年努力,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性优、抗逆性强、丰产的苦瓜新品种奇胜308,该品种具有丰产、耐热性好、优质、果形好、耐运输、抗病等特点,经济效益明显。
1 亲本材料的收集与选育过程苦瓜是异花授粉作物,多数地方常规品种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杂交制种,应先将亲本纯化,再通过苦瓜双亲的皮色、果实形状、瘤状、主蔓第1雌花节位和雌花率、果长、果径等农艺性状对苦瓜杂交一代遗传特点及产量进行初步研究[4]。
1.1 亲本材料的收集通过10 a多的收集,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国内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海南、云南等地引进品种资源,经过多年的人工隔离自交和定向选择,选出一批熟性、皮色、瘤状、瓜的长短、瓜形、雌花发生率、耐寒耐热性、抗病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差异性大的稳定苦瓜材料。
翠绿三号大顶苦瓜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10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品种来源:江门大顶A11/南海大顶D12-3-1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
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植70天,秋植48天。
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3.8-14.4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4.6-15.6节,瓜短圆锥形,圆、条瘤相间,瓜长13-14.7厘米,横径7.1-7.6厘米,肉厚1-1.2厘米,单瓜重252-264克。
质爽脆、苦味适中。
田间表现轻感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和枯萎病。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枯萎病。
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热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秋季苦瓜区试,平均亩产817.11公斤,比对照种翠绿一号大顶增产33.70%,前期产量282.7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7.97%;2003年春复试,平均亩产1468.4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0.13%,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402.8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63%,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适宜播种期12~3月,宜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春播种要注意防寒;秋植宜7~8月播种,采用催芽直播;⑵选择肥水充足,排灌方便,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3)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并注意及时采收;(4)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摘除侧芽,减少养分消耗。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翠绿三号大顶苦瓜属杂交一代组合。
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产量、品质、抗病性、抗寒性比对照好。
座果率高,结瓜节位低。
质爽脆、苦味适中。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枯萎病。
田间表现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热性中等。
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5·只有合作,才会成功。
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宁瓜1号为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宁德市近年来自主选育的第一个苦瓜新品种。
2011年初笔者从宁德市农科所引进宁瓜1号在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进行试种,观察其特性和表现,研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1试种表现苦瓜新品种宁瓜1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早中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2~16节,瓜呈平蒂棒形,长28~36厘米,横径7.0~8.5厘米,肉厚0.9~1.2厘米,皮浅绿色具光泽,圆条瘤相间、瘤顶平,单瓜重500克左右,瓜形美观,商品性好。
经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品质检测,水分含量95.5%,蛋白质含量0.76%,粗纤维含量0.37%,每100克鲜样含维生素C 为49.7毫克,还原糖0.2克,经田间病害调查,未发现枯萎病,白粉病发病程度与主栽品种翠玉相当。
表现丰产、稳产、品质优,每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千克,比主栽品种翠玉、福宁2号增产10%以上。
2配套栽培技术2.1整地和施基肥苦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高产栽培应选择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地下水位高,排灌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要求土壤pH 值为5.5~7.0,田块连作易发生苦瓜枯萎病,最好采用水旱轮作,2~3年轮作1次。
土地深耕晒干耙平,按畦宽1.5~1.8米,沟宽30厘米,畦高20~25厘米起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深沟,深沟高畦,以利排水,于畦中间开1条深沟,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生物有机肥400~500千克或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复合肥15千克,施后覆土平畦,在畦两边开沟种植,沟深15厘米。
早春气温低,须覆盖黑色地膜,于畦面整平后覆膜。
2.2种子选择和处理引进的宁瓜1号种子为国家二级种标准,新鲜、饱满、无霉变,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90%。
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0.2千克,播种前可用55℃左右温水浸泡种子15~20分钟,待冷却后继续浸种5小时左右,再将种子放入50%多菌灵1000倍液中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中浸泡20分钟,取出洗净,种子沥干后置30~33℃温度下催芽,催芽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并保持种子湿润,2~3天后开始发芽,70%~75%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耐热苦瓜杂交新品种田美20号黄则栋【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17-18)【作者】黄则栋【作者单位】福建金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50100【正文语种】中文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福建省苦瓜消费市场逐年扩大。
为顺应这一形势,福建金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选育出了适合福建省栽培的杂交苦瓜新品种田美20号,并总结出了一套针对该品种苦瓜的高产栽培技术经验。
1 特征特性田美20号为绿色早中熟苦瓜品种,一般于主蔓第15~19节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从定植到始收55~60天,开花至商品瓜采收约15天。
雌花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性好。
突粒瘤,果皮翠绿有光泽,果肩平,适时采收瓜长30~35 cm,横径约8 cm,肉厚约1.2 cm,单瓜质量500~700 g,耐热、抗性好,耐储运,货架期长,每667 m2产量可达3 500 kg,非常适合福建省内春季及越夏栽培。
2 高产栽培技术2.1 播种育苗苦瓜种皮坚硬厚实,透水性较差,并且具有一定的休眠性,在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发芽困难、出苗整齐度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安排。
因而需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种皮通透性,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播种前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 min进行杀菌消毒,捞出搓洗干净种子表面杂质后再用常温清水浸泡8~10 h,最后捞出沥干水分,放置于32℃恒温箱进行催芽,经1~2天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1]。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向阳、排水方便,土质疏松且无宿根性野草的地块,育苗采用32穴穴盘或8 cm×8 cm的营养钵。
营养土配制可采用过筛的菜园土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0.2%左右的钙镁磷肥,搅拌均匀即可。
为防止营养土带菌感染种子,可用40%福尔马林溶液对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
早春育苗时如遇低温天气,切记要在苗床上加设薄膜小拱棚进行保温保墒,苦瓜种子破土出苗后注意水分控制,防止高脚苗发生。
苦瓜新品种介绍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衡杂一号苦瓜(白皮)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
极早熟,从定
植至始收40天~50天,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耐热、耐肥,适应性广,第1雌
花着生于主蔓第10节~第12节,着瓜密,一般2瓜-4瓜连续着生。
果实商品性好,长棒形,粗肉瘤,表皮乳白色,果长35厘米~40厘米,横径5厘米-6厘米,单瓜重500克~800克,肉质脆嫩,苦味适中,产品耐贮运。
采收时间长,丰产
性能好。
【总页数】1页(P12)
【作者】衡阳市蔬菜研究所
【作者单位】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2.5
【相关文献】
1.航天育种苦瓜新品种——“葡航苦瓜1号”
2.苦瓜新品种鄂苦瓜2号的选育
3.
早熟苦瓜新品种攀杂苦瓜7号的选育4.苦瓜新品种天潍苦瓜1号5.丰园系列苦瓜
新品种介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瓜优良新品种——绿园一号大肉苦瓜
佚名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1998(000)011
【摘要】绿园一号大肉苦瓜是我公司针对现代农业对蔬菜品种要求的短(生育期短)、优(品质优)、快(上市快)特点而由蔬菜育种学硕士刘政国老师定向育出的新一代苦
瓜良种。
该品种早熟,第一朵雌花着生于7~14节,瓜长圆棒形,果肩平,皮淡绿、瘤
状突起大,心小肉厚,外形好。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2.502.3
【相关文献】
1.优质苦瓜"大肉一号"栽培技术 [J], 何金妹
2.优质苦瓜新品种--大肉一号 [J],
3.苦瓜新品种——大肉一号 [J], 方锋学;李文嘉;黄如葵;李立志
4.优良苦瓜新品种广西大肉一号 [J], 方锋学
5.大肉新一号苦瓜高产栽培技术 [J], 刘健;陈梅;王玉健;周作高;李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耐寒高档苦瓜新品种美德
作者:李红记刘瑞洋鲁广明马海旺王金玲李绍亭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7期
美德苦瓜是郑州郑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选育的杂交一代耐寒性极强的高档苦瓜新品种,2006-2011年进行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综合性状表现非常好,高产、抗病、商品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
至今已在河南省的新乡、安阳、商丘等地及湖北、河北、安徽、上海等省、市进行推广示范,累计推广面积200 hm2。
1 特征特性
美德苦瓜熟性早,生长势旺、分枝力强,结果能力十分突出。
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青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均有很强抗性。
瓜长35 cm左右,横径9~11 cm,皮色翠绿,有光泽,长短瘤相间,肉质紧实爽脆。
产量高,品质好。
2 栽培要点
2.1 穴盘育苗
①育苗基质选用优质的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6∶3∶1的比例配制,每1 m3基质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1.5 kg,再加入多菌灵150~200 g,与肥料混拌均匀后备用。
②种子消毒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利用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
用药剂进行种子消毒,防止带菌种子传播病害。
用50%多菌灵500倍液、福尔马林100倍液、0.1%高锰酸钾液或20%福美双400倍液浸种20~30 min,然后捞出种子。
冲洗干净后,用常温水将种子浸得略胀,减少烫种时对种子发芽的负面影响,促使苦瓜种子上的病原菌萌动,在烫种时容易被烫死。
1~2 h后把常温浸胀的种子沥干,再用55~60℃的温水浸种,水要充足,使种子受热均匀,并不停搅拌种子,维持55~60℃的温度15~20 min,水温自然降低到30℃左右时,需再浸种24 h左右。
③催芽催芽前,先将纱布用开水浸烫消毒,然后用纱布把种子包好放在催芽箱中,30~32℃下催芽48 h后降至26~30℃,4~5天后开始出芽,有70%~80%种子发芽时,即可选择穴盘播种。
④播种选择72穴穴盘,先在穴内装入适量基质,在每穴的中央点播1粒露白的种子,然后覆盖适量蛭石(厚1 cm左右)。
统一播种后喷透水,在穴盘上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在3叶1心时基质水分含量以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宜,并结合喷水喷施2~3次叶面肥,可以选用0.2%~0.4%磷酸二氢钾、尿素液或“容大丰”膏肥Ⅰ型。
2.2 整地、作畦
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5 500~6 000 kg、硫酸钾35 kg、过磷酸钙40 kg、饼肥80~100 kg或三元复合肥100 kg作底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地块,深耕细耙,深沟高畦起垄栽培。
美德苦瓜保护地种植应适当稀植,每畦按单行株距1~1.5 m起10 cm高土墩种植,行距1~1.5 m,667 m2种300~400株。
2.3 定植
定植时要做到土坨不散,深度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
定植1周后施1次提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搭架前注意防大风。
植株抽蔓后搭“人”字架或平棚架,及时引蔓和绑蔓,摘除1 m以下的侧蔓,采收期间要注意多施追肥,防止早衰。
2.4 温度管理
苦瓜移栽定植前先闭棚提温,昼温宜控制在25~28℃,夜温16~22℃,温度稳定后移栽,5~7天即可缓苗。
缓苗之后,棚室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1~26℃,夜间15~18℃。
进入开花结果期,做好调温增光措施。
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应注意通风防止高温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和灼伤。
随天气的转暖要逐渐加大通风量,到露地定植期可以不盖草苫。
当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揭开底脚薄膜,保持昼夜通风。
2.5 肥水管理
施肥应掌握“苗期轻施,花果期重施”的原则,这样既可保证蔓叶正常生长发育,也可满足其不断开花结果对养分的需求。
667 m2施追肥:5 叶前喷施瓜类配方肥水1~2 次;开花结瓜前施过磷酸钙15~20 kg,尿素12~18 kg、氯化钾8~10 kg,每7~10 天施1次,施 2~3 次;开花结瓜后施尿素 20~35 kg、氯化钾15~20 kg,每7~10 天施1次,施4~6 次,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 3~4 次。
苦瓜喜湿润,忌积水,灌水可根据土壤干湿情况进行。
一般晴天太阳光照太强,水分蒸发量大,需及时灌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需求,避免受旱造成萎蔫,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
若遇暴雨,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田间积水而引起烂根发病。
2.6 后期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植株下部黄叶,以免植株感病,并且利于通风透光。
苦瓜生长盛期坐果很多,应摘除畸形果和商品性差的果实,保证上市苦瓜外观美,单瓜质量550~650 g时可适时采收,667 m2产量5 500 kg左右,效益非常好,过迟采收不利于高产。
2.7 病虫害防治
美德苦瓜比其他保护地苦瓜品种较抗病,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并举”为根本。
①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等。
白粉病主要用农抗120、灭病威(多·硫悬浮剂)、粉锈宁(三唑酮)1 000~1 500倍液、仙生600倍液喷洒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配成1∶50的药土,开沟施入,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②虫害主要是瓜实蝇等,主要采用毒饵诱杀成虫法。
在成虫期将香蕉皮、菠萝皮用敌百虫浸后悬挂在瓜棚下,还可将红薯、南瓜煮熟或蒸熟后发酵,加入敌百虫和少量香精,用水调成糊状,用容器盛装悬挂棚内,667 m2放20个点,每点约50 g,可诱杀成虫。
成虫也可用4.5%阿锐宝乳油1 500倍液、2.5%敌杀死2 5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若成虫出现时间较长,需4~6天喷1次,连续喷施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