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24 KB
- 文档页数:1
竹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竹》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竹》现代文阅读原文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竹》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入文前的横线上。
(2分)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分)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
这些字___申____由_____甲_____目_____旦_____旧_____(4分)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Z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再查__14_画。
(3分)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B )。
(2分)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3分) ( ③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 ② )不到一年能长成( ①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7、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竿)→(梢)→( 叶 )(3分) 梢竿叶8、本文主要写了竹( B ),赞扬了竹( D )。
(4分)A.成材迅速B.无私奉献C.用途广泛D.默默无闻。
济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济宁市二O一O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3分〕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róng交融是世博会一如即往的使命。
亘 róng 改为2.按要求填空。
〔6分〕①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三人行,〞,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②古诗给我们以启迪。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提醒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天净沙秋思?中说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模拟下面的诗句再写一个句子。
〔2分〕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4.?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问题。
〔2分〕5.2021年5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济宁市承办2021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
同时,市政府承诺: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程度、最成功的运动会。
为宣传好本次省运会,请你为下面这条宣传标语的上联拟写下联。
〔2分〕上联:手拉手当好东道主下联: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答复6-9题。
〔一〕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竹子阅读题及答案参考竹子阅读题及答案参考竹子是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困难,不□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____》2.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3.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4.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近义词。
5.“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把竹笋比做_______,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_____。
7.“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9.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10.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意思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
《竹》阅读答案《竹》阅读答案《竹》阅读答案1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到横线处。
(只填序号)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
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6)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梢竿叶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B.无私奉献C.用途广泛D.默默无闻参考答案:(1)①(2)旺期中期干旱(3)申由甲目(4)Z艹14(5)B(6)③②①(7)竿梢叶(8)BD《竹》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佛山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4.其余事项见答题卡。
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一、根底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请选出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叱咤.〔chà〕霹雳.〔lì〕B. 为难〔gà〕慰藉.〔jí〕C. 衬托..〔hōng〕妖娆.〔ráo〕 D. 狩.猎〔shòu〕抽噎.〔yī〕2.选出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棵。
B.天上的云,真是资态万千,变化无常。
C.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悔,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3.请选出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1)“这布是华美的!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2)谁如果想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从他那一面看来,〔我〕是一去之后,了。
A.精致鉴赏杳无消息 B.精密鉴赏销声匿迹C.精致鉴别销声匿迹 D.精密鉴别杳无消息4.请选出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校团委为玉树遭受地震灾害同胞献爱心,作奉献。
B.这次惨痛的经历,终于使他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
C.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D.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根底,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
5.请选以下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北后是雕龙屏。
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现代文阅读——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考察学生理解分析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设题方式】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为什么还要写……内容呢?3、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方法指导】分析句子或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思考组织答案。
1、第一步:分析句子或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结合位置分析其作用。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奠定文章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等。
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
2、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看句子(或语段)与上下文的联系。
如:引出下文,引出了具体的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地方做了铺垫;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与上文什么地方相照应;点明了文章什么中心……3、在说明文中,第一段往往起到引出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从生活实际写起、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写起)吸引读者的作用。
4、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在内容上,……;(省略号内容要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真题解析】例1:《淡竹》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第②段要写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小老虎、千年古井等事物?(4分)【答案解析】首先从结构上分析,本段所写事物与淡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出了下文对淡竹的描写;在内容上,文中所写的淡竹物质上贫乏,但是精神上富足,刚强淡泊,而第二段所写的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小老虎、千年古井等事物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
形成对比,为下文写淡竹做铺垫,衬托了淡竹的形象。
例2:《村路怎能不弯呢》第①段“村路怎能不弯呢?”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第一段开门见山点题,引出下文对路弯的原因的描述,(或者:开头一段总领全文对路弯的原因的描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运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竹子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息”字的解释有:(1)呼吸时进出的气;(2)停止;(3)消息;(4)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_______________种解释。
“自强不息”的”息”属第___________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_______________句。
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7.写出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散文专题训练-------赏析语段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淡竹苏怆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何景明《竹枝词》阅读答案《竹枝词》是何景明写的一首诗。
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竹枝词》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竹枝词》阅读原文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XX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③孤舟客:自指。
《竹枝词》阅读题目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
(6分)2.请从抒情的角度对本诗的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竹枝词》〔阅读答案〕1.本诗描写了船过高峻险阻的瞿塘峡时荒凉凄清的景象。
(3分)表达了飘泊异乡、孤寂伤感的心情。
(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2.全诗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抒发漂泊异乡的孤寂情怀。
(2分)秋草荒凉、冷烟萦月、猿声凄厉,荒凉凄清的秋景既凸显了江峡的阴森恐惧、令人心悸,也寄寓着诗人孤舟过峡的孤旅愁思。
(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竹枝词》阅读赏析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著名,"XX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凉,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
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
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惧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缘由。
诗人简介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
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
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
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
刘瑾诛,官复原职。
官至XX提学副使。
"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
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
淡竹叶赞阅读理解及答案一、淡竹叶简介淡竹叶呢,可是一种很有趣的植物哦。
它在植物界里就像一个低调的小明星。
淡竹叶是禾本科淡竹叶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是直立的,细细长长的,叶子呢就像一把把小小的宝剑,翠绿翠绿的,特别清新。
二、阅读理解可能涉及的内容1. 外观描写方面的题目淡竹叶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呢?(5分)淡竹叶的茎有什么特点?(5分)2. 生长习性方面的题目淡竹叶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是阳光充足的地方,还是比较阴暗的角落呢?(10分)它对土壤有特殊的要求吗?(10分)3. 药用价值方面的题目淡竹叶在中医里有什么药用功效?是可以清热解毒,还是有其他的作用呢?(15分)怎样使用淡竹叶才能发挥它的药用价值呢?是直接煮水喝,还是需要和其他药材搭配呢?(15分)4. 文化意义方面的题目在古代文化中,淡竹叶有没有被诗人或者画家提及过呢?如果有,是怎样描述的呢?(10分)淡竹叶在民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或者传说呢?(10分)三、答案与解析1. 外观描写答案淡竹叶的叶子呈披针形,像小小的宝剑。
这是淡竹叶比较典型的外观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者查阅植物图鉴得知。
淡竹叶的茎直立细长,这使得它在草丛中能够挺立起来,茎是支撑它整体植株的重要部分。
2. 生长习性答案淡竹叶比较喜欢生长在潮湿、阴凉的环境里,比如树林下或者溪边。
它不太能忍受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因为它的叶片比较薄,水分容易散失。
它对土壤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但更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这样有利于它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3. 药用价值答案淡竹叶在中医里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
可以直接煮水喝,也可以和其他药材如芦根等搭配使用,具体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病情和中医的配方来确定。
4. 文化意义答案在古代文化中,虽然淡竹叶不是特别常见的文学绘画题材,但也有一些诗人会用它来衬托一种清幽的意境。
在民间可能没有特别著名的传说,但它清新的形象也给人一种自然、质朴的感觉。
《竹》阅读答案《竹》阅读答案「篇一」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答:(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答:参考答案:12.(8分)(1)(4分)描写了清风吹开柴门,刚辟的小径新栽了许多竹子,作者当轩静坐,品茗焚香,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的.情景(3分),表现了诗人清幽闲雅的生活(1分)。
(2)(4分。
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
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
《竹》阅读答案「篇二」《枯竹》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
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
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一、积累·运用(30分)班级开展“天问”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
人类从dàn )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______”“______”,等等。
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méng )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甲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
为了耕种,乙;为了出行,丙;为了起居和休息,。
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在横线处补写两个符合语境的神话故事名称。
(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必须辨别方向②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③人们需要掌握时间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4)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
(二)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说文解字】2.根据小宇提供的汉字演变图片和《说文解字》的解释,请你探究“天”的造字方法并写出依据。
——《说文解字·一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不同释义】3.《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于“天”字的解释差别很大,小宇列出了两种释义,请你写一段话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
至高无上曰天。
天,积气也。
气包乎地。
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
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出类拔萃的秘密》阅读答案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小编整理了《出类拔萃的秘密》阅读题目,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类拔萃的秘密厉彦林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
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要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
我真担心栽不活。
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
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
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
上世纪60 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品种多是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
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
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它植物好像停止了生长。
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
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枯死的原由。
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谓博大精深。
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
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
2021年《竹》阅读答案2021年《竹》阅读答案1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6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
(3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3分)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3分)。
2021年《竹》阅读答案2①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②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
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
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处仍然虚心。
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
你的青竿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③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攀附他物而生存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
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地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
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
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④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
竹子的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竹子的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竹子
竹,是极其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都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 )味道鲜美,( )还可以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到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着身子,吮吸着雪水,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畏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的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给短文加上题目。
2.请在原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和()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4.“岁寒三友”是指()( ) ( ).
5.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歌颂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是为了歌颂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竹子)
2、……但…… 不但…而且……(不仅……而且……)
3、用途品格品格(精神)
4、松竹梅
5、竹子顽强不屈的品格,具有竹子品格的人们(意思对即可)。
淡竹阅读答案
①因为淡竹不仅直、空、而且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物质清瘦、精神丰盛是一道风景,死成实用器物。
②形式上:总括全文,呼应开头。
内容上作者运用暗喻的手法,将淡竹的精神镶嵌在活生生的人类里,更能突出本文的寓意。
③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④本文通过把淡竹与其他事物对比,突出淡竹的正直,虚心和淡泊的情怀,又联想到了历史与现实中具有淡竹精神的伟人凡人,赞美了坚持操守,淡泊名利者的高尚品质。
表明心灵自由,精神丰富,坦荡潇洒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