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演讲稿(2)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大学新生演讲稿:方正为人勤慎治学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与期待。
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方正为人,勤慎治学?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方正为人”。
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方正为人,意味着我们要有正直的品格,坚定的道德立场。
大学的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在这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我们回顾一下先贤们的智慧。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勤慎治学”。
大学生活的核心是学习,而勤慎治学则是我们实现学术目标的关键。
勤奋学习,意味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们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习的质量,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勤慎治学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学会慎独。
古人云:“慎独则心安。
”这就是说,在独处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不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行为。
这样,我们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在此,我想引用一位著名科学家的话来激励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学者,我们不仅要追求学术的卓越,还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将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勤慎治学,方正人生——大学新生演讲稿: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此站在讲台前,向大家发表关于“勤慎治学,方正人生”的演讲。
追求成功、追求幸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但是,如果想要实现这个愿望,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勤慎治学是实现成功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涯中,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只有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深入了解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有些同学认为,学校里的大部分知识是浪费时间,不实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学到。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和思维的宝库,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
大学中除了自己专业的知识,也有很多有趣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通过多方面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也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多机会和想象不到的帮助。
走在社会里的学长们也都说过,大学生涯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之一,是需要好好珍惜的。
同时,勤奋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吸取大量的知识和思想。
在充裕的时间里,多看书、多写作业,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提高效率,充实自我。
这有助于增强自信和改善学习习惯,也就可以使自己的成就更加显著。
人生道路上能够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因为靠运气而成功的,其基础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中磨练出来的。
勤奋是磨练自己的关键,只有抓住时刻,把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才会有所成就。
当然,除了勤奋,还有一种需保持的态度,那就是“慎思”。
这就意味着,尽管要努力地学习,但是也要认真思考。
慎思可以使我们在思维上逐渐地变得独立,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和决策。
所有人追求的幸福和成功都必须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这也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看书、做笔记,思考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断指导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有利解决方法。
大学生是年轻人,心态稚嫩,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思想上的缺陷,培养一份思考力,成为有思想和智慧的人才。
我再次强调:勤慎治学是方正人生,是成功和幸福的最重要途径。
严谨治学演讲稿模板3篇Rigorous scholarship speech template演讲人:JinTai College严谨治学演讲稿模板3篇前言: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本文档根据题材主题演讲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一、好成绩来自于平时作业2、篇章2:二、作业能够折射出学生学习态度3、篇章3:三、剖析出错原因认清利害关系篇章1:一、好成绩来自于平时作业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明白:老师的天职是教学,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检验老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呢?大家肯定会说,就是每次的考试呗!什么月考啊,期中考试啊,期末考试啊,可我的观点跟大家不同,我认为应该是每天的作业。
大家想,不管是什么考试,一学年能有几回?可是作业呢,基本上是每天都有。
一个学生,如果每天把作业做好了,那就说明他牢固掌握了老师每天传授的知识,如果他天天如此,日久天长,何愁考试成绩不优异呢?一个老师,如果自己的学生把作业做好了,那就说明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每天传授的知识,如果天天如此,持之以恒,又何惧考试成绩不领先呢?当然了,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考试就不重要,考试检测的是老师和学生一段时间内教和学的情况,而作业呢,检测的是老师和学生每天教和学的效果。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几个人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起初也是由小苗长起的;九层的高台,也是靠一点点的土石垒砌的;千里远的路程,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古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踏上大学之路——大学新生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一名新生代表,发表我的演讲。
作为一名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新生,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回想起高中时的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如意。
当时,我常常回想起我的父亲对我说的话:“唯有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这些话说得很平淡,但我却深深地体悟到了其中的含义。
方正为人,意味着做人要有道德底线,要遵守规则,为人诚实守信,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勤慎治学,就是要在学习上下更多的功夫,在每一门学科中都做到精益求精。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在高中阶段经常熬夜复习,完成作业。
虽然有时候感觉特别累,但我始终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学习中制定计划;把握重点难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角度;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健康使自己有更好的状态等等。
然而,当我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心态上的问题。
我一直以为,通过艰苦的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在高考的那段时间,非常紧张,略有不慎,便会导致自状态失常。
但此时,我想起了父亲曾经告诉过我的一句话:“做事不急不躁,方可成大事”。
听了这句话,我心中豁然开朗,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精神上做松弛和调节,让自己不断保持正常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这样,我考场上状态十分平稳,最终成绩也比以往有了提升。
如今,我已进入了大学,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话语以及过去那些经历给我的帮助。
在大学这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坚持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信念,恪守诚信底线,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努力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勤于思考和总结,争取在每门课程中都获得好的成绩。
总之,我相信,在面临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会不断充实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生,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为基础,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让方正为人与勤慎治学成为你的座右铭——大学新生演讲稿: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
我是来自方正软件学院的一名新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让方正为人与勤慎治学成为你的座右铭的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我们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有一些准则来指导和支持我们。
让方正为人与勤慎治学成为你的座右铭,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为人要方正。
方正是指做事有规有矩,不偏不倚。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坚持诚实、正直的原则。
不要随意说谎或做违法乱纪之事。
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约、学校规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勤慎治学。
勤勉是一种品质,是成功的关键。
要爱学习,用心学习。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巩固,努力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能力。
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充实自己的头脑,扩大我们的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克服挫折,取得好成绩。
我想说的是,让方正为人与勤慎治学成为你的座右铭不仅是鼓励我们努力向前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积极追求人生成功的有效途径。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努力学习、做一个方正的人,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谐音“虽”) 岁过百年,余钟磬----------我对“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精神的理解在九十余年前的宁波商校,一段平凡钢轨用有力的节奏叩响了上课的“钟声”;六十多年的建德冶校,师生用棒槌敲打出承载着通往知识梦想的“三合土”大路;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学子们也用双手耕耘着学习的希望。
这就是嘉兴学院,九十七年的办学历史,用一句话凝聚了其思想之精华,教学之宗旨,那就是“方正为人,勤慎治学”。
“方者,有棱有角;正者,不偏不斜”。
这是徐宪民校长在校训碑揭幕仪式的讲话中提到的。
然何为方正之人?《论语》云:“仁者可谓方也矣”。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做一个表里兼一的言有物、行有恒的人。
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这就是方与正。
方正为人,并不定要我们流淌方刚之精血,胸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而是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徐校长讲得好,“只有把人做好了,做端正了,学问才能做得实在,做得真切,这是治学的根本,也是大学的根本之所在。
”方正为人之大学生,最主要就是开辟自己内在的人格世界,又有如五柳先生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谨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有自己的价值信仰,有自己坚实的立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为人之左右,不为利益之所趋。
这才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地方。
不要总是找理由去拒绝做一个方正之人。
怕危及自己,又怕开罪他人,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因为一时之得失而唯唯诺诺,噤若寒蝉,即使号称“流有一身方正之血”,也最终湮灭于时代的洪流。
方正而为人,勤慎以治学。
十几年的求学之路,几十年的任教之途,最终汇聚为两个字,就是“勤”与“慎”。
“勤”与“慎”不仅是一个方正之人在教学、求学上所应有的态度,更是教育者、学者、学子内心深处对“学”的钟爱。
一个教育者因为热爱他所从事的领域,深切关心学生的前途命运,所以他一生勤学慎行,治学求真求实。
一个学子因为热爱能让他受益终身的知识,感激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勤学善思,倍加努力。
为人方正,谨慎治学人间有正气,方正而不屈,刚刚迈入大学象牙塔的门槛便被学校校训八个大字的正气而震撼,“方正为人,勤慎治学“这八字便把一位学海孜孜以求的学者大家向我们介绍开来,他谨慎斟酌以求不误人子弟,为人恪守师德平心授学,处事原则坚守而不逾矩。
可以说这名学者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学识渊博的智者,胸怀天下的文人。
想到我们正在沿着他走过的道路亦步亦趋的瞻仰,我们的心情便如同惊涛般难以平静。
作为后辈的我们,如今他留下的踪迹早已所剩无几,我们难以亦步亦趋走过,但他留给我们求学漫漫长路的方法心得,却值得我们细细体会感悟终生。
方正为人,重点便是在正这一字上,身正择体正,体正则身正。
方正从来不旨要求我们外形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正义,胸怀装理想。
哪怕是满身污垢破烂不堪我们仍然是方正为人,行康庄大道,做光明磊落之事。
如果说方正为人是傲气外露的话,谨慎治学便是傲骨内敛化于治学之中,每一逗,一句,一段,一章,乃至一本书都凝聚着学者的心血。
为人恪守原则,不欺瞒不谎报秉笔直书才是一名合格的学者。
有人会以为这两者会冲突,其实不然。
有俗语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需要我们积累的时候,忍得住寂寞慢慢耕耘,学习从来不是短而促、爽而快、急与利的。
如果保持一个平淡如水几十年如一日般深埋书中抛却功名利禄的诱惑呢?如今浮躁的社会好似平静不见底的潭水,其实水面下暗流涌动时时敲打着我们学习的决心。
这需要我们如何面对呢,我们需要把身心潜入更深的潭底,认清你自己。
这两其实并不冲突,一外一内、这便构成了一名学者的灵魂品格。
学者的言行值得我们去效仿,但在当代学者的精神品格是否依旧适用于今代?答案是肯定。
如今是新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借学者的方正之精神,鉴文人之胸怀,心系天下的同时更要关注时事,谨慎治学同时也要将所学所知用于国家建设之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如今的我们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古时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今时也需要将我们的眼光放得更为长远。
方正为人学在方正,先学做人。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庶民去之,君子取之”足见学做人的重要性。
有很多天性淳厚的青年,有很多求学若渴的人,都真诚地希望“做人”,没有一毫虚伪的掩饰。
做人的第一步,不是去高谈阔论多么高远的人生观、世界观,表面的浮华不能替代内心的真挚。
要思考的是今天要做什么事,做的是不是有益的事。
叶圣陶推崇的四个"有所",有所爱、有所恶、有所为、有所不为。
兼爱是个理想,但是如果不恶那些恶的邪的,就是没有真正去爱那些善的正的。
爱或者恶,只是情感上的取向,在实践中还要有表现,符合原则的事要去走,有所为,违背意愿的事不去做,这是有所不为。
不管时间、空间、境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性不能变、良心不能丢,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做人还需要一个“敬”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不管大事小事,必须全神贯注去做,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对自身一些小的瑕疵,决不能怠慢、放纵,比为人处事上一些小的细节,决不能狂妄、敷衍。
人们常说“大江大浪都过去,小小阴沟把船翻”,就是对小事不敬的结果。
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至于哲理嘛,很简单,找些名人名言看看就可以了。
这话也不错。
但是,枯燥的教条,死板的话语又能和我们自己有多少联系呢?故事就像一幅画卷,把干瘪的道理加以润色,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淡若浮云,有层次,有宽度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着有趣的故事,我们和主人公一道,经历成功的喜悦,体会失败的痛苦,尝试爱情的温馨,面对机遇的挑战。
希望您在茶余饭后,休憩之时,轻松的阅读,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当中,也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
如果会做人的话,其它的东西也可以不学,照样得心应心,呼风唤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不同而已---可以高贵,可以平庸,可以低贱...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的汉字更是一个绝好的注释。
仔细看看“人”“做”“难”3个字,排列起来的“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都是相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世是件很难的事情,古语有云:“做事先做人”,要想做好什么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方正为人学在方正,先学做人。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庶民去之,君子取之”足见学做人的重要性。
有很多天性淳厚的青年,有很多求学若渴的人,都真诚地希望“做人”,没有一毫虚伪的掩饰。
做人的第一步,不是去高谈阔论多么高远的人生观、世界观,表面的浮华不能替代内心的真挚。
要思考的是今天要做什么事,做的是不是有益的事。
叶圣陶推崇的四个"有所",有所爱、有所恶、有所为、有所不为。
兼爱是个理想,但是如果不恶那些恶的邪的,就是没有真正去爱那些善的正的。
爱或者恶,只是情感上的取向,在实践中还要有表现,符合原则的事要去走,有所为,违背意愿的事不去做,这是有所不为。
不管时间、空间、境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性不能变、良心不能丢,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做人还需要一个“敬”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不管大事小事,必须全神贯注去做,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对自身一些小的瑕疵,决不能怠慢、放纵,比为人处事上一些小的细节,决不能狂妄、敷衍。
人们常说“大江大浪都过去,小小阴沟把船翻”,就是对小事不敬的结果。
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至于哲理嘛,很简单,找些名人名言看看就可以了。
这话也不错。
但是,枯燥的教条,死板的话语又能和我们自己有多少联系呢?故事就像一幅画卷,把干瘪的道理加以润色,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淡若浮云,有层次,有宽度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着有趣的故事,我们和主人公一道,经历成功的喜悦,体会失败的痛苦,尝试爱情的温馨,面对机遇的挑战。
希望您在茶余饭后,休憩之时,轻松的阅读,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当中,也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
如果会做人的话,其它的东西也可以不学,照样得心应心,呼风唤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不同而已---可以高贵,可以平庸,可以低贱...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的汉字更是一个绝好的注释。
仔细看看“人”“做”“难”3个字,排列起来的“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都是相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世是件很难的事情,古语有云:“做事先做人”,要想做好什么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在九十余年前的宁波商校,一段平凡的钢轨用有力的节奏叩响了上课的“钟声”;六十多年的建德冶校,师生用棒槌敲打出承载着通往知识梦想的“三合土”大路;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学子们也用双手耕耘着学习的希望。
这就是嘉兴学院,九十七年的办学历史,用一句话凝聚了其思想之精华,教学之宗旨,那就是“方正为人,勤慎治学”。
“方者,有棱有角;正者,不偏不斜”。
这是徐宪民校长在校训碑揭幕仪式的讲话中提到的。
然何为方正之人?《论语》云:“仁者可谓方也矣”。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做一个表里兼一的言有物、行有恒的人。
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这就是方与正。
方正为人,并不定要我们流淌方刚之精血,胸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而是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徐校长讲得好,“只有把人做好了,做端正了,学问才能做得实在,做得真切,这是治学的根本,也是大学的根本之所在。
”
方正为人之大学生,最主要就是开辟自己内在的人格世界,又有如五柳先生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谨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有自己的价值信仰,有自己坚实的立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为人之左右,不为利益之所趋。
这才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地方。
不要总是找理由去拒绝做一个方正之人。
怕危及自己,又怕开罪他人,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因为一时之得失而唯唯诺诺,噤若寒蝉,即使号称“流有一身方正之血”,也最终湮
灭于时代的洪流。
方正而为人,勤慎以治学。
十几年的求学之路,几十年的任教之途,最终汇聚为两个字,就是“勤”与“慎”。
“勤”与“慎”不仅是一个方正之人在教学、求学上所应有的态度,更是教育者、学者、学子内心深处对学的钟爱。
一个教育者因为热爱他所从事的领域,深切关心学生的前途命运,所以他一生勤学慎行,治学求真求实。
一个学子因为热爱能让他受益终身的知识,感激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勤学善思,倍加努力。
古往今来,我们听过无数靠坚持不懈的付出与孜孜以求的努力而成功的例子。
雷玲玲学姐用自己最美丽的言行诠释着勤慎治学最本质的涵义。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语“不管她有没有感动你,反正她是感动了浙江”。
“慎者善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分析、明辨与取舍就是我们在做到“勤”的同时要去做的。
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似乎成为了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懂得思考,苦学而来的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转化成自己的思想精华,试问如何治学?我欣赏陶潜所云之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子所要努力达到的治学境界。
《道德经》如是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就如同九十多年前嘉兴学院刚建校时的大钟一般,无声无息,却又敲进了你我四年的大学时光,敲进了嘉院百年的历史,敲进了世世代代嘉院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