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高考考点】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是高考语文试题特殊句式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涉及文言字词理解及句式翻译。
被动句的应用,形式多样,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被动句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困难和翻译错误。
被动句这一大考点的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
考试频率为必考。
【知识建构】被动句形式【问题解决】问题一:什么是被动句和省略句?请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问题二:翻译或补充句子并分别总结它们的句式特征:(1)被动句的句式特点(翻译被动成分并总结特征)第一组: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译: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多愿意为他所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译: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译:自身(也)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
它们的特征是: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第二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译: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它们的特征是: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第三组:它们的特征是: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想要(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信而见.疑。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与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与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④环滁皆山也。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与砧板,我们是鱼与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被动句一、被动句的定义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二、被动句的常见句式1.“于”字句。
典型例句:(1)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见”字句或“见……于……”句。
典型例句:(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为”字句或“为……所……”句。
典型例句:(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恐为操所先。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受”字句或“受……于……”句。
典型例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被”字句。
典型例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典型例句:(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成归,闻妻言,如被风雪。
B. 恐为操所先。
C. 吾属今为之虏矣!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受制于人。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文言文阅读中被动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左右欲刃相如。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
判别:(二)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比喻)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方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卒廷见相如。
(处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时间)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趋向)判别:三)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汗牛充栋判别:(四)译法:例句:鱼肉百姓粪土当年万户侯稍稍宾客其父判别:二、动词活用(一)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判别:(二)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卒廷见项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判别:三、形容词活用(一)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将军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判别:(二)例句: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山多石,少土。
判别:(三)译法:例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足以荣汝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判别:(四)译法:例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邑人奇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判别:四、数词活用数作动例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判别:五、动词名词的为动用法动词、名词带宾语,表示为宾语怎样。
译法:例句:等死,死国可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名我固当。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规律:实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刽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规律: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 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梳理 现代汉语一般句式: (定语) 主语 + [状语] 谓语 + (定语) 宾语
一、判断句 主语+ (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 以“者、也”为标志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2、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以“是、为、非”等动词表示判断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4、无标志,用主谓次序表示判断 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二、被动句 看清关键动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1、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2、用“见”“于” “见……于”表被动 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3、用“被”“受”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无被动标志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三:省略句 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1、省略主语 (时机)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省略谓语 则岂尽人力(造成)哉
3、省略宾语 我杀( 他)也,不敢以累他人 4、省略介词 天台生之困暑,夜卧(于)絺维中
四、主谓倒装句 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五、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不”“未”“莫”“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安”“何”“谁”“孰”“胡”) 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3、以“之”作标志,强调宾语。 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4、以“是”作标志,强调宾语。 惟兄嫂是依
六、定语后置句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1、以“者”作标志 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2、以“之”作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数量词作定语 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
七、状语后置句 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用“以”“于”“乎”等字构成介词结构 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1
2021届语文文言句式课堂练习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不能容于远近 4.而今安在哉? 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以为莫己若者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吾属今为之虏矣 11.甚矣,汝之不惠 12.客有吹洞箫者 13.自令放为 14.苟以天下之大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6.圣人不凝滞于物 1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8.使不辱于诸侯 19.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0.不拘于时 2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2.我之谓也 2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皆我有也 24.夫晋,何厌之有 25.若属皆且为所虏 2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8.重为乡党所笑 29.恐年岁之不吾与 30.安在其不辱也? 3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2.君何以知燕王 33.徒见欺 34.戍卒叫,函谷举 35.而君幸于赵王 36.无乃尔是过与 3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8.是谁之过与? 39.何以伐为? 40.渺渺兮予怀 4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2.彼且恶乎待哉? 4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4.大王来何操 45.为巡船所物色 4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7.之二虫又何知? 48.洎牧以谗诛 49.彼且奚适也? 50.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被动句的特点。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考点阐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三、知识积累
(一).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例句: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 戍卒叫,函谷举。
5. 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6.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 渐见愁煎迫。
9.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 为仲卿母所谴。
11.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规律总结
三、巩固练习
(一)为下列被动句归类,指出判断依据。
1. 不拘于时,学于余。
2.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皆为戮没。
4. 见犯乃死,重负国。
5. 吾属今为之虏矣。
6.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7. 既自以心为形役。
8.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9. 皆为陛下所成就。
10.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11.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12.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3.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4.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二)选择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府吏见丁宁 B 恐为操所先。
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 受制于人。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行将为人所并。
B 视为止,行为迟。
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 激于义而死焉。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良曰:“长于臣。
”
C 使不辱于诸侯。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三)翻译
1、翻译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文:
2、找出下面语段中的被动句,并翻译。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屈原列传》译文:
3、翻译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
(2005年广东卷)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
……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
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4、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7年四川卷)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
……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
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
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
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
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四、作业: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2009年宁夏卷)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年福建卷)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
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
……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
”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分)
译文:
3.整理教材内的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