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牡丹亭·惊梦》
- 格式:pdf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59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作者:张琼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510631 该文发表于《语文月刊》2006年第4期【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惊梦》在《牡丹亭》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发,是整部戏的情感基础,其中的唱词《皂罗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脓艳而不失蕴籍,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一景现情发,情入景存《皂罗袍》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
“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我们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尤存。
二情之萌,戏之始戏的本质就是矛盾冲突,成功的唱词应该到位地呈现戏剧的对抗性运动,《皂罗袍》内蕴着激烈的斗争,本身就是一出“戏”,这一曲情词到位地呈现两种景致的对立和反差,主人公自然而生的春情和管制人情的礼教的冲突则是潜在的、且更为深刻的。
教学目标:1. 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理解《惊梦》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特质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惊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
2. 《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3. 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 感悟《惊梦》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牡丹亭》选段,初步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讲解1. 杜丽娘形象:- 分析杜丽娘的出身、性格和遭遇。
- 阐述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
- 感悟杜丽娘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 《惊梦》一出:- 分析杜丽娘在梦中的情感变化。
- 探讨《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 欣赏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3. 文化价值:- 分析《惊梦》所蕴含的生死观念、爱情观念和女性意识。
- 探讨《牡丹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
2. 分析《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3. 交流对戏曲语言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惊梦》的赏析文章。
2. 选择一段《牡丹亭》选段进行朗读和表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惊梦》一出中的情节和人物。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创意。
3. 赏析文章质量:评价学生对《惊梦》的赏析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牡丹亭·惊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提高古典戏曲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牡丹亭》诗句1.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牡丹亭·惊梦》2.海月未尘埋,新妆倚镜台。
卷钱塘风色破书斋。
——《牡丹亭·如杭》3.秋影挂银河,展天身,自在波。
——《牡丹亭·玩真》4.晓风明灭,子规声容易吹残月。
——《牡丹亭·冥誓》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牡丹亭·惊梦》6.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牡丹亭·耽试》7.脉脉梨花春院香,一年愁事费商量。
不知柳思能多少?打叠腰肢斗沈郎。
——《牡丹亭·拾画》8.冷梨花点点风儿刮,袅得腰身乍。
——《牡丹亭·围释》9.似空花水月,影儿相照。
——《牡丹亭·写真》10.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牡丹亭·闹殇》11.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
——《牡丹亭·劝农》12.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牡丹亭·惊梦》13.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牡丹亭·惊梦》14.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牡丹亭·写真》15.佳人拾翠春亭远,侍女添香午院清。
——《牡丹亭·寻梦》16.岭路江乡,一片彩云扶月上。
羽衣青鸟闲来往。
——《牡丹亭·魂游》17.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
画意无明偏着眼,春光有路暗抬头。
——《牡丹亭·玩真》18.如笑如呆,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
——《牡丹亭·婚走》1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惊梦》20.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牡丹亭·如杭》21.画屏风外秦淮树。
看两点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
——《牡丹亭·移镇》22.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在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室内乐戏剧创作则将这部经典戏曲作品以室内乐形式呈现,通过音乐和戏剧的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本文将对《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进行解读,探讨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
一、创作背景《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是在传统的牡丹亭戏曲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的,旨在将古典戏曲作品与室内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室内乐戏剧创作的背后,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探索和发展。
通过将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更加富有层次和魅力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二、音乐特点在《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中,音乐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扮演着连接情节、传递情感、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角色。
作曲家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剧情的发展变化,营造氛围和情绪,为整个戏剧的表现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音乐特点方面,首先是音乐的民族特色。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的音乐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二胡、笛子等乐器的运用,以及古老的民歌旋律和民族音乐的节奏韵律,使整个音乐呈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也在某些地方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其次是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在《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中,音乐不仅仅是作为背景音乐存在,更多的是作为情感的传达者和表现力的体现。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处理,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起伏,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剧情和角色的情感冲突和内心挣扎。
音乐的结构和编排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中,音乐的结构和编排十分严谨和精彩,既有传统音乐的美感和规律,又有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标题:《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中国元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古代戏剧作品。
它以唐代杜丽娘传奇故事为蓝本,描绘了爱情的悲剧与命运的无情,展示了人生百态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辉煌艺术成就。
一、《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内容 《牡丹亭游园惊梦》以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位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一连串的梦境和回忆,展示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与柳毅之间的爱情纠葛。
故事情节包括牡丹亭游园、柳梦梅的幻梦、柳梦梅被迫嫁他人、柳梦梅与柳毅再次相遇等。
通过情节的发展,揭示了爱情的苦痛、命运的无情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二、《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艺术成就 1. 剧情紧凑:《牡丹亭游园惊梦》由于采用了梦境和回忆的手法,剧情跌宕起伏,紧凑有力。
剧中通过梦境中的情节展开,结构严谨,情节层层递进,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2. 人物形象深刻:汤显祖通过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杜丽娘、柳梦梅和柳毅等角色的独特个性。
他们的形象丰满、鲜明,情感细腻,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对话和行动得以充分表达。
3. 诗词曲调的运用:《牡丹亭游园惊梦》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和曲调。
剧中的诗句流畅优美,韵味十足,曲调婉转动听。
通过诗词曲调的嵌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剧作的艺术层次。
4. 梦境和回忆的描绘:《牡丹亭游园惊梦》以梦境和回忆的方式展示了故事情节,巧妙地运用了梦境中的虚幻和回忆中的真实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这种手法,汤显祖在剧中创造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增加了观众的思考空间和艺术享受。
5. 情感的表达:《牡丹亭游园惊梦》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示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剧中充满了浓厚的爱恨情仇,痴恋和离愁,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触动。
6. 思想的表达:《牡丹亭游园惊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蕴含了对封建礼制、宿命观念以及女性地位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剧中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以及情节的发展,表达了汤显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重要的戏曲作品之一,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
其中的《游园惊梦》一折是这部戏剧的一大亮点,其情节曲折,婉转动人,成为了绝代情缘的经典之作。
而关于《牡丹亭·游园惊梦》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的解读,不仅涉及到情感表达、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还需要对古典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相融进行深入探讨。
《牡丹亭·游园惊梦》取材于传统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梦之间悲壮的爱情故事。
柳梦梦违背礼法,私自来到牡丹亭游玩,并在游园中与杜丽娘相识相恋。
由于封建礼法的束缚和家族的反对,两人的爱情最终无法圆满。
此剧情节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悲剧性的情感冲突,需要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来更好地表达。
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音乐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可以在戏剧中扮演多重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戏剧的氛围和动感,更可以成为戏剧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绘。
针对《牡丹亭·游园惊梦》,音乐的表现形式或许可以采用古典音乐,借助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来表达戏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与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引导着观众感受到戏剧情节深处的悲喜交织。
音乐还可以通过旋律的变化和音色的转换来勾勒出不同的情感场景。
比如在剧中,当杜丽娘与柳梦梦初次相遇时,音乐可以选择柔和的旋律,以表现两人心生情意的甜蜜与羞涩。
而当两人爱情悲剧发生,音乐则可以转变为悲怆的曲调,透露出深切的伤感和无奈。
音乐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需要充分发挥其情感表达和情绪渲染的作用,将《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悲喜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典文学与音乐相融方面,可以从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入手。
音乐剧是音乐和戏剧的结合体,它融合了音乐的优美旋律和戏剧的剧情发展,通过配乐、歌曲、舞蹈等元素,使观众在审美享受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戏剧的内涵和情感。
将《牡丹亭·游园惊梦》搬上音乐剧舞台,可以通过音乐和舞台戏剧的相互印证和呼应,营造出古典文学与音乐交融的艺术魅力。
牡丹亭游园惊梦故事概述
《牡丹亭游园惊梦》是元曲大师汤显祖所创作的戏曲剧作,讲述了贵族少女杜丽娘在游园时邂逅了文士唐伯虎,二人相爱,但命运多舛,最终杜丽娘死去。
在她死后,她亡灵在梦中游荡,梦中的情节复现了她与唐伯虎相遇、相恋以及离别的所有场景。
最终,她的亡灵被唐伯虎喊醒,彻底离别了这个世界。
这部作品通过神幻的故事情节,表现了爱情、生命与死亡等深刻的主题。
其曲艺表现方式独特,深受戏曲爱好者和文艺青年的喜爱。
牡丹亭惊梦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惊梦》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所写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
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一部
具有标志性的艺术作品。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妙的艺术创作手法
《牡丹亭惊梦》以它那细腻入微的表演形式,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
风格。
汤显祖在写作时巧妙地运用了倒叙、多线索、幻觉等艺术手法,将剧情推向高潮,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2. 丰富的文化内涵
《牡丹亭惊梦》所展现的世界,是一个古代的村落,里面充满着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哲学思想的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为观众
提供了一次独具匠心的视听盛宴。
3. 优美的艺术语言
《牡丹亭惊梦》的语言表现出了千年古今,优美曲折,堪称经典。
它
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展现出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使得作品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在传统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 丰富的人物形象
《牡丹亭惊梦》中的各个角色形象丰富多彩,人物性格鲜明,对人物
的描写和烘托体现出作者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令观众从中感受到了深
沉的思想和情感。
5. 科学的舞美设计
《牡丹亭惊梦》的舞美设计精妙绝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用线条、色彩、空间等元素打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与享受。
总之,《牡丹亭惊梦》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深远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在创作上融汇了千年智慧,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游园惊梦》原文《游园惊梦》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原文【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