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基础解剖学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8
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刊登于《医用生物力学》2021年第36卷第2期,169-176页脊柱相关的临床疾病依然是当今社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腰痛、坐骨神经痛、成年或青少年脊柱畸形、脊柱肿瘤以及脊柱创伤等。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力学支撑与运动结构,而与这些疾病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在很大程度并没有被认识清楚。
因此,脊柱生物力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PubMed检索“spine”和“biomechanics”两个关键词,结果显示,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基本每年都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而在中国知网检索“脊柱”和“生物力学”两个关键词,则显示近10年来的文献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医学生物力学》杂志在本期推出“脊柱生物力学专栏”,希望对国内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脊柱相关基本解剖结构是认识脊柱整体生物力学性质的重要基础。
椎骨由前方椎体、后方椎弓板及一系列突起构成,是韧带和椎旁肌的附着点。
研究各部分结构的解剖学描述和生物力学性质,对于认识脊柱整体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椎骨的解剖与生物力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脊柱各部位椎骨的解剖学定量研究已经开始被报道[1]。
在随后的20多年间,对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定量解剖学研究有更充分的阐述[2],对于人种间椎骨差异的研究自2004年也引起关注[3-4]。
中国学者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还应当继续开展,这对于内固定器械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颈椎至骶骨,椎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生物力学强度也逐渐增强。
早期大量的生物力学研究证实,除椎体的横截面积外,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是与椎体力学强度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5]。
此外,加载速度也是影响椎体力学强度的因素,例如以2.5 m/s 速度加载所获得的椎体强度是以10 mm/s准静态速度加载所获得的椎体强度的2倍[6]。
椎体内松质骨的空间架构对椎骨的力学强度也有影响,BMD相同的椎骨因骨小梁结构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强度[7]。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了解人体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了解人体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外貌、位置、相互关系和器官的名称与功能的学科。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基础。
一、头部解剖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包含了许多重要器官。
以下是头部主要器官的名称和位置:1. 大脑:位于颅腔内部,控制着人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眼睛:位于头部前部,负责感知光线并传递视觉信息。
3. 鼻子:位于头部中央,用于感知气味和呼吸。
4. 嘴巴:位于头部下部,用于进食和语言交流。
5. 耳朵:位于头部两侧,用于感知声音和维持平衡。
二、胸部解剖胸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器官的所在地,以下是胸部主要器官的名称和位置:1. 心脏:位于胸腔中央,是泵血的主要器官。
2. 肺部:位于胸腔两侧,负责呼吸和氧气交换。
3. 气管:连接口鼻与肺部的管道,位于喉部前方。
4. 肋骨:位于胸腔外侧,保护胸部内脏器官。
三、腹部解剖腹部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主要所在地,以下是腹部主要器官的名称和位置:1.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方,负责分解和代谢物质。
2. 胃:位于腹腔中央,负责消化食物。
3. 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参与免疫和造血功能。
4. 小肠:位于腹腔中央,用于消化和吸收养分。
5. 大肠:位于腹腔中央和下方,负责吸收水分和排泄废物。
四、骨骼系统解剖骨骼系统是支撑人体并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系统,以下是骨骼系统主要部位的名称和位置:1. 颅骨:位于头部,保护大脑和感官器官。
2. 脊柱:位于背部,支撑身体并保护脊髓。
3. 肋骨:位于胸部,保护心脏和肺部。
4. 手臂骨:包括上臂骨、桡骨和尺骨,位于上肢,用于运动。
5. 腿骨:包括大腿骨、膝盖骨和脚骨,位于下肢,支撑身体重量。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大鼠脊柱解剖定位引言: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解剖学结构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脊柱作为大鼠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和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对大鼠脊柱的解剖定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鼠脊柱的概述大鼠脊柱位于背部,由多个椎骨组成。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棘突等部分组成,相互连接形成脊椎。
大鼠脊柱具有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运动功能。
二、大鼠脊柱的分段大鼠脊柱可以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四个部分。
颈椎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胸椎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腰椎位于胸椎和尾椎之间,尾椎位于腰椎之后。
不同部分的椎骨形态和数量有所不同。
三、大鼠脊柱的解剖定位1. 颈椎解剖定位:颈椎通常由7个椎骨组成,从C1到C7。
颈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用手指轻轻摸索大鼠背部的颈部位置,找到颈椎的起始点。
(3)在起始点的基础上,逐个摸索并数出7个椎骨,即可确定颈椎的解剖定位。
2. 胸椎解剖定位:胸椎通常由13个椎骨组成,从T1到T13。
胸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颈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13个椎骨,即可确定胸椎的解剖定位。
3. 腰椎解剖定位:腰椎通常由7个椎骨组成,从L1到L7。
腰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胸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7个椎骨,即可确定腰椎的解剖定位。
4. 尾椎解剖定位:尾椎的数量因大鼠个体而异,一般为15-21个。
尾椎的解剖定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大鼠放置在解剖台上,使其背部朝上。
(2)然后,从腰椎的末端开始,逐个数出尾椎的数量,即可确定尾椎的解剖定位。
四、大鼠脊柱的生理功能大鼠脊柱不仅起到支撑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参与身体的运动和灵活性。
脊柱通过椎间盘和关节的结构,使得大鼠能够进行弯曲、伸展和旋转等各种运动。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脊柱解剖新概念简介•脊柱解剖新是指对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脊柱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理解,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解剖学知识。
•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保护脊髓、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重要作用。
对脊柱的解剖学知识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内容•脊柱骨骼结构:详细介绍脊柱的构成和各个部分的命名及特点,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
•脊柱关节结构:介绍脊柱上下相邻椎骨之间的关节结构,包括椎间关节、椎弓根关节和椎体关节等,以及这些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脊柱韧带及肌肉:对脊柱周围的韧带和肌肉进行解剖学描述,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韧带、多肌筋膜等,以及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脊柱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描述脊柱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情况,包括脊柱动脉的分支、神经根的走行和分布等。
•脊柱发育和变异:介绍脊柱的发育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如脊柱裂、脊柱侧弯、脊椎畸形等,帮助了解这些疾病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脊柱手术解剖:对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和学生,提供脊柱手术解剖的详细知识,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和手术风险的相关解剖学基础。
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为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提供解剖学知识基础,降低手术风险。
•为脊柱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新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促进脊柱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推动脊柱健康的维护和康复工作。
以上是对“脊柱解剖新”的简要概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带来更多关于脊柱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认识,为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解剖学知识点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的内部结构、器官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等内容。
掌握解剖学知识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剖学中常见的知识点。
一、人体器官系统1. 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身体器官,以及参与运动。
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脊柱、胸廓、上肢骨和下肢骨等部分。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组成,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保持体位,维持姿势等。
肌肉系统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共同完成人体各种动作。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养分到身体各个部位,排除代谢废物。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负责泵血。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部组成,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协同工作,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吸收,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有口腔、食管、胃、肝、胆囊、胰腺和肠道等。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排泄尿液。
7.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功能是生殖。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精子管、前列腺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
二、人体解剖学名词1. 部位名词:头、颈、胸、腹、骨盆、四肢等。
2. 方向名词:前、后、上、下、内、外、左、右等。
3. 结构名词:动脉、静脉、神经、淋巴、脏器、腺体等。
4. 骨骼名词:颅骨、脊柱、肋骨、骨盆、肢骨等。
5. 脏器名词:心脏、肺部、脾脏、肾脏、肝脏、胰腺、生殖器官等。
6. 神经系统名词:大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等。
7. 淋巴系统名词:淋巴结、淋巴管、淋巴腺等。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任务《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和组织的微细结构,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结构、基本功能等。
旨在使学生具备护理专业必需的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 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导,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临床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 以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根本,以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和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为重点。
通过知识延伸唤起学生对临床问题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护理执业考试的关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材的基本点要坚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把握,以必须为准,够用为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本课程在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内容“能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体系。
本课程第1学期开设,参考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践40学时。
学时分配二、课程目标(一)理论教学目标1.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理解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
3.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
(二)技能教学目标1. 具有规范、熟练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2. 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教学目标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脊柱肌肉解剖
脊柱肌肉解剖涉及多个肌肉群,这些肌肉群协同工作以支持脊柱、保持姿势、实现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以下是关于脊柱肌肉解剖的一些基本信息:
1.竖脊肌:这是位于脊柱两侧的主要肌肉群,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位于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则位于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竖脊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脊柱后伸和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当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和脊柱伸。
此外,上固定时,竖脊肌还能使骨盆前倾。
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点位于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点位于肩
胛骨内侧缘。
菱形肌的主要功能是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菱形肌收缩可使脊柱胸段伸。
3.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位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止点位
于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的主要功能是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此外,上固定时,胸锁乳突肌还能提肋助吸气。
除了上述主要肌肉群外,还有其他一些肌肉也参与脊柱的稳定和运动,如背阔肌、多裂肌、回旋肌等。
这些肌肉群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同工作,以实现脊柱的各种运动和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解剖脊柱肌肉时,需要注意肌肉的起止点、主要功能以及与其他肌肉群的协同关系。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脊柱和周围组织,避免损伤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