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学生性格差异与高效的英语教学作者:杨莲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通过阐述性格差异对英语学习及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外语教学有极大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使英语课堂高效卓越。
关键词:性格差异;个性化教学;高效一、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提出了内向、外向性格学说。
通过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更加倾向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直觉意识,对外在的声音、颜色等刺激并不敏感,表现出冷漠、固执、情感比较内敛等状态。
他们喜欢固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介意长时间学习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对学习中的理论感兴趣;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语言知识,喜欢书面表达。
他们不太喜欢交际,言语表达倾向弱,在班级和小组内发言难为情,更不愿意去主动和人交际,学英语不愿张口读或说。
他们在课堂上较为沉闷,一般不愿主动举手,尽量避免被老师提问。
但他们会认真地思考老师的提问,有时虽然速度较慢,但准确率高。
所以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高,且由于性格的限制,教师没有更好、更实际的方法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
但是这种性格同样也有其优势的一面,由于性格内向,他们主要靠感觉和直觉学习,往往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不错。
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对外界客观对象的感觉和直觉是非常敏锐的,性格活泼开朗,喜欢热闹,对外界的声音感觉敏锐,在活泼开朗的同时也不缺乏思维和情感的控制。
他们讨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讨厌长时间进展缓慢地学习语言结构或理论;对自己及他人如何学习感兴趣,他们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语言的技能,喜欢面对面的口头交往,敢于冒险。
外向性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言语表达倾向强烈,爱在班级或小组内大胆发言,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表现不一定与英语学习成绩成正比。
关注个性因材施教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个性特长提高素质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经过几年的英语课题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简单介绍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内向生的性格特长的培养我班的张成同学是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很少与人交谈,更不用说上课主动发言了。
但该生目前的英语成绩尚可。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英语老师,我深深知道这种性格对其将来英语学习的影响和阻碍。
于是,我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其谈心,了解到他上课不举手发言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发音不准被别人笑话。
针对他的这种心理,我及时地告诉他不要害怕犯错误,人人都会犯错,这很正常。
英语课堂上犯一些语音或语法上的错误对于犯错者或其他同学甚至老师都是好事。
通过老师或同学的及时纠正,可以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有时也可以提醒老师,这是同学们容易犯错的地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我还告诉他“胆大、心细、脸皮厚”是学好英语的必备素质。
听完这番话,他如释重负。
在随后的课堂发言中他也慢慢地举起了手,但还不够主动。
每次他发言,我都会设法找到其闪光点,当众给予表扬。
逐渐地,我发现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紧接着,我又多次利用作业批语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
如:有一次他的作业书写很漂亮但出现了一处语法错误。
我写了这样的评语: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s, but it’s much better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i believe you can do it!每次当其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都会鼓励他:never give up! you are no.1 in my heart!有时他也会在作业本中夹上纸条写上他的一些心里话,我都会及时予以回复,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引导他鼓励他。
学习孝内外局住格与语言学习的研究口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王保红摘要:性格是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虽然外向和内向的性格倾向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教者应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采用“人尽其才”.补足其性格中短处的教学对策,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其性格特点并自觉有意识地扬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性格差异;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的研究由教学的客体向教学主体的转变.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差异(i ndi vi dual di f f e r ence)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教师就能适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智力、认知方式、个性等。
这种差异使英语学习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结果。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异.认为智力是决定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却忽视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
”有学者曾对荚语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进行过调查,许多被调查者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性格因素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智力因素。
本文将试图探讨学生的性格差异与英语学习、英语教学的关系问题。
一、性格差异与英语学习性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
心理学上常常把人的性格划分为外向型(ext r over r)和内向型(i nt r overt)。
Eys enek(1970)采用二分法鉴定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两种性格因素——外向和内向两种总体性的性格。
E vs enck进一步指出典型的外向型性格者爱交际,好聚会.通常有许多朋友.喜欢与他人交往.偏好在集体中进行互动式的学坚实基础。
节支降耗是效益。
节约就是创造,节约就是效益。
要从点滴做起。
从小处着眼。
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
要采取定点加油、定点修车等措施.严格控制油料消耗和车辆维修费用。
浅谈英语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河南农大附中张燕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家长,从老师到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实施大班教学,学生数量多、语言操练的充分性与普遍性必然成反比,个别学生操练不到位。
另外,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操练机会少,不利于老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照顾不周”之感。
再则,由于学生水平不一,老师个别指导机会少,小学高年级段“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
下面从两级分化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英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一)教材深、容量大、课时少与过去的小学英语教材相比,现行教材词汇量大了,交际用语多了,知识难度深了,而学生的起始年级低了。
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加重了负担,过去简单的教材,是一周三课时,学生只能学点皮毛。
如今教材深了,容量大了,但课时就显得少了。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随着与初中英语学习内容的衔接,语法知识的逐渐渗透,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多,这就使语法教学成为必然。
那么在这个阶段即要兼顾到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又要考虑到知识深度与难度。
这样就出现了课堂时间紧紧张张、学生学的糊里糊涂。
而课下学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所学内容,于是就造成了学生只是停留在“学过”的层次上,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学生能力的差异知识难度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凸显出来了.能力强的学生能听懂、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
也许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还不足以影响到他们对英语的继续学习。
而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消化所学的知识,一节课听不懂、两节课……渐渐他们就掉队了。
那为什么同一个学生,语文、数学也不是特别差,只有英语特别差,能说他能力差吗?这其中还有一个社会及家庭原因。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对于当今激烈竞争中的学生和家长,这句话真是很值得回味。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原则的依据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如何组织教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来因材施教,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培养要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影响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影响英语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关键在于教师。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给学生提出恰当的指导方法通过考试、与学生深入交流等途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别的科目学得非常好,数学特别棒,只有英语差,课本上的单词和课文都读得怪怪的。
我就对他说:“你是位聪明的学生,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把英语学好的,第一步要把课本上的单词和课文读熟练,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向老师和发音好的同学求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进步。
2.精心备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上speaking部分,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他们在说的过程中犯了语法错误,也不能立即让他们停下。
上reading部分,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们完成。
二是要正确把握教学难度和课堂容量,教学目的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提高。
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教学对策外语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发现,同样的起点、同样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
一部分学习者进步很快,最终达到很高水平,但也总有一部分学习者进步很慢,成绩较差。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差别呢?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将研究重点从教师、教材、教法转向对学习者个人因素及学习过程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仅外部环境因素决定外语学习效果,而且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对最终学习效果也产生很大影响。
笔者从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性格和语言学能等方面着重探讨学习者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差异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 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指“一个人观察、感知、组织、分析、回忆其经验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方式”[1]。
一个人的认知方式通常是固定不变的。
在认知方式研究中,讨论最多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类型。
场依存型的人喜欢广交朋友,关心他人,关注外界,能坦率谈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场独立型的人常独立于外界,不善社交,不受外界影响,在心理上与旁人比较疏远。
研究表明,场独立型学习者在正规外语课堂环境中表现突出,场依赖型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表现最佳。
因为前者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更具独立理解和归纳语言规律及语法规则的能力,而后者则在自然学习环境中更能主动深入接触社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
场独立型学习者在书面测试、逻辑推理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但不善于学习口语和用外语进行交际。
场依赖型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移情倾向且善于交际,善于在课堂以外的自然“场”中学习外语,因而在外语学习中表现为口语表达和归纳能力较强,不利方面是忽视细节,不够准确。
另外,成人与儿童外语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也较大,儿童大多为场依赖型,成人因为在学习语言时更多地运用“监察和学习策略”,因而多为场独立型。
[2]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场独立一定优于场依存。
两种认知方式在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任务中各有各的优势。
外语学习者心理状况个体差异研究摘要:通过从学习者学习动机差异、个体性格差异、认知过程差异、意志力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怎样进行外语教学,才能使外语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习动机个体性格认知过程意志力外语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造成学生外语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要属学习动机的差异,其次是个体性格特征的不同,另外,认知过程和意志力的不同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习者的这些个体差异进行外语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分析1.学习动机差异。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人们因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落足点是在活动之内而不是在活动之外,例如,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获取外语知识,对外语学习兴趣浓厚,从外语学习活动过程本身就能得到满足;外部动机是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得到晋升或受到表扬等,而对学习产生的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
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主张围绕学习兴趣组织学习,使学生在成功地摸索未知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当前教育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指出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使他们被赢得学业成就以外的各种奖励所左右。
2.个体性格差异。
按照个人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性格的人的心理倾向与外部,自信、活泼、善于交际,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为不怕出错、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且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流利等;而内向型性格的人的心理活动则倾向于内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交际。
尽管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地学习语言形式,更注重语言的主动性,在学习中表现出善于独立思考,潜心研究的精神,但我们从语言交际的本质来分析,外向型的学生在交际场合表现出的自信大方、乐于表达思想,练口语时不怕犯错误等性格特征,对学习外语这门实践性和交际性都很强的学科会有所帮助的。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摘要] 大部分教师都能意识到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也都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是教学活动质量提高的关键。
但是由于学生各自的智力、文化基础、学习动机、情感毅力及学习环境、条件都不一样,因而在同一个班级里,同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不尽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同时这种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又被忽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即“因材施教”。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因材施教,是指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特别是中学生,除具有许多共性特征外,还在性格品行、兴趣爱好、学业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就是“材”,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研究符合学生共性特征的教学规律,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更要探索不同学生各自的特点及形成、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时,所组织的齐声朗读,往往由于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存在的差异,而使朗读质量受影响。
从表面看,学生朗读时声音整齐,但实际上收获有限。
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经常用难度相同的问题向全班发问,也往往无法使各种水平的学生获得学习需要上的满足。
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的根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先了解他所负责的班级中的各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具体状况,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般说来,学生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若干特点:看学生在两个停顿之间能说几个音节。
如果一位学生每说四个音节就停顿一次,那他的成绩就不太好;但如果说的音节多也很流利,可别人难以听清,其水平与前者无异。
第二是看运用语言于交际问答、讨论问题时的反应敏捷程度。
浅谈外语学习中内外向性格的影响浅谈外语学习中内外向性格的影响1.背景我们都知道,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学习者主体因素,那么在对外语学习者主体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外语学习者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作为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包括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
而个性即是由瑞士心理学家C. G. Jung根据“力必多〞〔Libido〕活动倾向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区分的内向型〔introversion〕和外向型〔extroversion〕。
心理学家宋广文〔1994〕曾经指出性格的重要性:“在组成个人能力的所有非智力因素中,个性是最重要的一个。
同样,好的个性是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同时大局部学者认为是内外向性格是影响外语习得潜在的重要因素。
显然,内外向性格已经引起了不少外语教师的注意,他们将学生的性格与外语学习联系起来。
有的老师认为有较好外语学习技能的学生一般都比拟自信、开朗,在学习上也充满热情。
而那些外语不怎么好的学生多半比拟胆小、内向。
美国语言学家Ellis 就在他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指出,性格外向的人好交际,勇于冒险,充满活力,个性活泼;性格内向的人安静,不喜欢交际。
同时他指出有两种假设:一种是认为外向型学生在习得根本的人际交往技能方面要好于内向型学生,原因是外向型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倾向,他们往往能主动地和别人进行英语交流。
另一种假设是内向型学生在开展认知学术语言技能上要比外向型学生好,理由是内向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花较多的时间,因此学术成绩斐然。
许多中外研究者还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性格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进展迅速,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所以,不同的人在性格对外语学习的导向性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
2. 内外向性格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外向更有利于二语习得。
初中英语教学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作者:胡善才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20期江苏阜宁●胡善才推进英语新课改,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往往注意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广泛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就是几十个个体,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在推行英语新课改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个体性给以足够的重视。
英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天赋、潜能和自身价值,这样才会以积极的心态与每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交流沟通,以殷殷之情寄予厚望,以引导者、帮助者的态度善待每位学生发生的问题。
切忌用“差生”之类的观点对待那些后进生,其实“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何况一个班级呢?我们教师应把每位学生都视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应始终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意愿、情感、要求和选择。
二、尽情施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体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每个学生独特个体活动的原动力,学生的个体需要只要合理,就应予以满足。
像有些高材生,他们英语求知欲强,接受英语知识快,自学英语能力强,我们若发现有“吃不饱”的现象,就应恰当地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课外作业,一些发散思维性的英语题。
新课改呼唤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独特的个性活动,正是这种独特个性的一种外部表现。
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诗人往往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乐于去引导,鼓励那些崭露头角的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英语,尽情施展英语才华,经受锻炼,早日成才,为社会造福。
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做“伯乐”,还应善于做给“千里马”创造条件的“饲马者”。
三、唤起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清楚,在包括能力、性格在内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生之间是不同的。
学生性格差异与高效的英语教学作者:杨莲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通过阐述性格差异对英语学习及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外语教学有极大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使英语课堂高效卓越。
关键词:性格差异;个性化教学;高效一、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提出了内向、外向性格学说。
通过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更加倾向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直觉意识,对外在的声音、颜色等刺激并不敏感,表现出冷漠、固执、情感比较内敛等状态。
他们喜欢固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介意长时间学习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对学习中的理论感兴趣;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语言知识,喜欢书面表达。
他们不太喜欢交际,言语表达倾向弱,在班级和小组内发言难为情,更不愿意去主动和人交际,学英语不愿张口读或说。
他们在课堂上较为沉闷,一般不愿主动举手,尽量避免被老师提问。
但他们会认真地思考老师的提问,有时虽然速度较慢,但准确率高。
所以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高,且由于性格的限制,教师没有更好、更实际的方法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
但是这种性格同样也有其优势的一面,由于性格内向,他们主要靠感觉和直觉学习,往往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不错。
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对外界客观对象的感觉和直觉是非常敏锐的,性格活泼开朗,喜欢热闹,对外界的声音感觉敏锐,在活泼开朗的同时也不缺乏思维和情感的控制。
他们讨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讨厌长时间进展缓慢地学习语言结构或理论;对自己及他人如何学习感兴趣,他们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语言的技能,喜欢面对面的口头交往,敢于冒险。
外向性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言语表达倾向强烈,爱在班级或小组内大胆发言,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表现不一定与英语学习成绩成正比。
如何因材施教提升外语学习成效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必备的技能之一。
然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因材施教对于提升外语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首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每个学生在语言天赋、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相对薄弱;有些学生则可能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较为擅长,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够灵活。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测试、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
对于语言天赋较高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参加外语竞赛、阅读原版文学作品、进行学术性的写作训练等。
这类学生往往能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来激发他们的潜力。
而对于那些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练习,采用更直观、简单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
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有的学生学习外语是出于对外国文化的热爱,有的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还有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出于兴趣学习的学生,可以多提供与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电影、音乐、美食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对于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例如想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可以重点教授商务外语知识和技能。
而对于那些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学习习惯也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大声朗读来记忆单词和句子,有些则更倾向于默默书写和背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样化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
比如,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人演讲等,让学生能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参与学习。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除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学习者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学习者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性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外语教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关键词:学习者差异;外语教学;启示一、引言如今,学校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几乎每个学习者都需要一个老师来指导他们如何学习。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教师对语言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和场所,并激励学习者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活动。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
因此,外语教学应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二、相应的教学方法1.激发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对学习者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它可以鼓励学习者实现他们的目标,所以老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目标。
一旦学习者有了学习目标,他们就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师应该传达一种思想,即语言与其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只学习语言的学习者不能达到他们的目标。
在引导学生体验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好地教授语言。
了解一门语言的独特文化和习俗可以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望。
学习者可以培养一种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丰富知识。
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性格、年龄、认知方式等,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这样老师才能鼓励每个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可以设计有趣的课程,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应该少一些强制性规则,多一些鼓励,否则,学习者就不能对语言学习充满信心。
2.拓宽语言输出方式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课堂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语言教学至关重要。
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代学生个性鲜明,主观意识强,传统语言教学倾向于语法和词汇教学。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拓宽语言输出方式势在必行。
这里的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勇敢地表达思想的活动。
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之我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也是《英语新课标》的目标之一。
这一目标给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真正达到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较聪明的、有较迟钝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善于思考的;有性情开朗的、有心胸狭窄的;有比较坚强的、有比较脆弱的,甚至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音乐才能出众,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出色,有的爱好英语,有的爱好绘画等。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工作时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对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这也就是所说的“因材施教”。
对有差异的学生也要抱有积极的希望。
没有学生不在意老师的期望。
教师的期望除了语言渠道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心理往往会不自觉的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
比如同时关注学生,对优秀学生教师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对后进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
又如教师的动作,对优秀生拍肩摸头,给予鼓励,对后进生则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厌弃,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察觉到。
因此,教师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
二、要分层教学新课程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参差不齐的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同等难度的作业来进行教学,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03年3月第7卷第1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Y 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 tudy Edition)Mar12003V ol17N o11学习者外、内向性格研究与英语教学对策汤永明,陈艳龙(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性格是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外向和内向的性格倾向性不会影响语言成就的质,但却影响语言成就的量。
教者应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采用与其性格中的长处及偏爱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另一方面针对其性格中的短处采取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性格差异;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606(2003)0120086204 外向性(extroversion)和内向性(introversion)的概念最初由Junk引入学习领域。
个性研究的著名学者Eysenck(1970)在对个体性格作了大量的测量和分析后证实了这两种性格的存在,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征。
具有外向性格倾向性的人,意识、兴趣和精力常指向他人和他事,对自身及内心体验则很少关注。
与之形成对比,具有内向性格倾向性的人,则避免与他人进行社交,常专注于自身的感受、思想和经历。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及分析研究对象对自我品评问题的反应发现:在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从外向到内向构成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人的性格落在其中的一点上,换言之,一个人兼具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特征,在某一方面有所偏向。
但也有极少数的人属于极端的外向性格者或内向性格者。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对人的性格因素的研究,阐明了其特征,丰富了学习因素理论,拓宽了语言教学研究的领域,为从事教育实践的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象、选择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课堂教学和进行测量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为教者应能够了解学习者的性格倾向,针对不同的学习环境,根据教学任务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使自己的教和学习者的学能够互促互动,从而提高自己教的水平和学习者学的质量。
不同性格特征学习者与英语教学对策关键词:性格特征;英语学习;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g640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没有穿不进鞋的脚,只有不合脚的鞋。
学英语也是一样,没有不聪明的学习者,只有错误的教学方式。
不同学习者的性格特征不同,于是,英语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案。
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习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学习者的性格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内向和外向,内向的学习者有怎样的特点,外向的学习者又有怎样的特点,不同的性格对英语的学习分别起到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这两种学习者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以下我们都会谈到。
一、性格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性格因素的影响,研究学习者性格因素的工作自从开始以来就倍受重视,无数研究者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表述。
内外向性格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13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性格进行划分,内向外向性格学说由此诞生。
具有内向性格的人,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喜社交,而具有外向性格的人,则将主要兴趣放在外界,很少关注自身的感受。
内向性格的人与外向性格的人究竟谁更容易接受英语教学,至今尚未定论。
笔者认为,拥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学习者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展现自己的优势。
外向型的学习者自信、开朗,反应迅速,乐于并善于与人交流,由于喜爱交际,有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于是相对于内向型学习者而言,外向型学习者在口语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有不利的方面,外向型学习者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无法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在学习后也很少会回头对所学的知识耐心地思考,这会导致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的表面运用。
内向型学习者性格沉静,能静下心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能全面的掌握语法,细致地对语言的形式、内容进行学习。
在重视语言形式和规律的教学环境下,例如学习阅读和写作时,内向型学习者会更有优势。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内向型学习者因为性格原因,不善言辞,不喜与人交流,缺乏口语实践的锻炼,因为思考时间过长,容易丢失与人交流的机会,发展内向学习者的口语能力非常困难。
外语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众所周知,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这句话对外语学习者也特别适用。
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找到万能钥匙,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论文介绍了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提示,最后做出了一个案例研究,对外向型性格学习者和内向型性格学习者的外语成绩进行研究,得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外语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1.内、外向性格外语学习者的特点
1.1 简介
外语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差异最初是1964年由kagan和他的学生提出的。
他们的研究涉及到两个外语学习者。
一个属外向型性格因为在一个群体中他更愿意与人交谈,而另一个人属内向型性格因为在群体中他相对来说更显安静。
通常在口语课程当中,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学习者更容易拿高分。
而内向型性格学习者在读,听,写课程中更容易拿高分。
1.2 理论阐述
guy,barbara和他的同事发现内向型性格学习者更擅长于做细节分析题,但对于做整体分析题,内向型性格学习者和外向型性格学习者学习结果都是一样的。
2.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对内、外向型性格学习者特点的阐述,我们选取两个学习者的成绩单进行案例分析——一个是内向型性格学习者的成
绩单,一个是外向型性格学习者的成绩单。
2.1 一个内向型性格的外语学习者
2.1.1 简介
a学生是班上一个典型的内向型女生。
她喜欢读和写。
她白天,晚上都去图书馆自习。
她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也很少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周围的人几乎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她不喜欢跟人交流。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是必学的基本技能。
在阅读和写作课上,她总是坐在前排仔细听老师讲课。
但是,在口语课上,她总是表现的很沮丧,尽量避免和组员讨论交流。
所有的迹象表明,她是一个内向型性格外语学习者。
根据以上理论解释,内向型性格学习者擅长于读,写这些不需要跟周围人有太多交流而可以独立掌握的技能。
同时,内向型性格学习者的说是弱点。
他们通常保持安静,所以说的技能没能得到很好锻炼和掌握。
如下是一张a学生的成绩单,后面将会对此进行分析。
正常 table 1: the third semester’s academic records of
student a (name omitted)
3.1.2 案例解析
通过以上图表看出,我们发现a学生更擅长读,听,写课程。
她在这三门课上拿到了很高的成绩——阅读91分,听力86分,写作94分。
但是她口语课程只得了85分,尽管这不是一个非常低的分数,但这次考试的难度非常低。
班上的平均分是90.所以85分是一个相对低的分数。
原因很明显,她属于内向型性格学习者,她可以一整天呆在图书馆享受阅读,听与写的乐趣。
熟能生巧,她理所当然在阅读,听力和写作课程中拿到高分。
另一方面,她不喜欢口语课,在课堂上也不常与同学交流。
渐渐的导致了她在口语课上的落后。
3.1.3 教学提示
如今这类学习者是司空见惯的。
许多学习者热衷于一部分英语技能的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许多学习者都是内向型性格。
对于读和写技能他们能够掌握的很好。
但是他们很怕张嘴说很怕与人交谈。
缺少交流的练习导致学习的失败。
a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她害怕说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是尽管她能够说的很好,但是缺乏自信导致她不敢开口。
第二点是她发音不好听,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整理句子的语法顺序。
第三点是她缺少口语练习的机会和环境。
3.2 一个外向型性格的外语学习者
3.2.1 简介
b学生是班上一个典型的外向型性格学习者,他是学生会主席。
每天忙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他喜欢唱歌,跳舞,打篮球。
他擅长于与人交流,跟陌生人很容易混熟,热于助人。
他乐于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朋友们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他热爱交际。
他的专业是英语,包括读,写,听,说等技能。
所有的迹象表明,他是一个外向型性格的外语学习者。
下表是一张b学生的成绩单,后面将会对此进行分析。
正常table2: the third semester’s academic records of student b (name omitted)
3.2.2 案例分析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发现,b学生的在读,听,写技能方面显得弱势。
阅读课程只得了83分,听力两次不及格,写作87分。
他渴望与人交流,我们猜测他在口语课程中一定能拿高分。
但是,他口语成绩也只有85分,比平均分还低。
对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上文的理论追溯出原因。
因为他是外向且冲动型的,他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写作和阅读技能。
他适合做一些更主动和外向的事,比如进行口语训练。
但是奇怪的是口语课程他也没能拿高分。
这就有悖于上文的理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根据理论来,他是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在口语课程中应该拿到很高的分才对。
3.2.3 教学提示
为什么b学生的案例与理论相悖呢?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他经常逃课,也不按时完成作业。
尽管在口语学习中他有一定的天分,但他缺少练习的机会。
他积极主动,频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很明显,学习的时间就减少了,所以很多门课都没有学好。
4.总结
外语学习者性格的不同不仅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策略,而且影响老师选择教学方法。
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老师应多给予读,写,听技能的练习,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老师应当多进行鼓励教育。
所以老师重点关注学习者的性格差异,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
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奥苏贝尔著,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witkin,h.a.moore,c.a.goodenough.field dependent and field 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7(47):1-64
[6] guy,c.& s.barbara.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66.
[7] guilford,j.p.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m] .new york: scribner,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