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四项检测临床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3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一直以来依赖于肝活检病理诊断,这种创伤性检查具有许多明显不足,如具有创伤性、难以反复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1/3的患者有疼痛;0.3%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结肠和胆囊穿孔等;还有0.03%的死亡率)、病变在肝脏内不均匀、存在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标本长度不够(长度<20mm和<10个汇管区)等易出现低估以及标本破碎及肝包膜下纤维化可造成假象。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无创的血清学指标来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包括常规生化、纤维化、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单项指标能足够敏感、准确地反应肝纤维化程度。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
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
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肝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非常多,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度,当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时会导致血浆粘度升高。
糖尿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而且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单纯性糖尿病组明显升高。
原因可能是!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又常伴胰岛素受体缺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因而出现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而表现为激素水平异常、高血糖、高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
高血糖可使纤维蛋白原升高[!]而使血浆粘度增高。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大分子含量的增加使血浆中有形成分增多,可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全血粘度进一步升高。
高血脂又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微血管病变,激素水平异常、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可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增加红细胞的聚集性造成血粘度升高,血粘度升高则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最终形成微血栓,导致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并常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糖蛋白沉积等改变,使血管并发症较无糖尿病者发生率高且发生时间早["]。
其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已知血液成分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在糖代谢紊乱同时有脂代谢紊乱,而高血脂能使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发生变化,使红细胞膜胆固醇、胆固醇#磷脂比值增高,从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强,血粘度增加[$],可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其机理是红细胞流变性不仅影响全血流变性质,而且是组织血液灌注及供氧的决定因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不仅引起周围血管缺血缺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进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失去表型抑制,大量增殖,引起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各种血管并发症。
因此,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对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减少和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
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主要参考值:(<120ng/ml,50-180ng/ml,30-140ng/ml,<18ng/ml)。
基本介绍1. PCIII (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肝纤维化指标四项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多种慢性肝病的肝脏病变,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过程。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肝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那么?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分别是:1.PC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肝纤程度相同,并同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有很大关系。
Ⅲ型前胶原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另外器官纤维化时,Ⅲ型前胶原也上升。
连续PCⅢ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也许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降至正常可预示病状舒缓,说明Ⅲ型前胶原不仅在肝脏纤维化初期诊断上有价值,肝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也有意义。
正常范围<18ng/mL。
2.IV-C(IV型胶原):为组成基底膜主要要素,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容量提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肝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
正常范围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有很大关系,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提高,LN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是基质成份其中一个,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正确灵敏地反应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情况,有认为本标准相对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完全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标准。
肝脏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120ng/mL。
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临床达成共识的常用组合为:PCIII+PCIV+HA+LN,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病专家提醒,乙肝患者必须要定期做检查,并及时做治疗,只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很好的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常见肝纤维化的四项检查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根据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如果超过正常值就要考虑肝脏出现了肝纤维化情况。
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1.PCIII(III型前胶原)它能反应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显著有很大关系。
pciii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此外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上升。
连续pciii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加剧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减轻,表示pciii不仅仅在肝脏纤维化早期确诊上有价值,肝脏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亦有意义。
它的正常值是:<18ng/mL。
2.IV-C(IV型胶原)它是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应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提升可较灵敏反应出肝纤过程,肝脏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之一。
正常范围为: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它是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负荷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增高,LN也可反应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此外,LN 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为: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它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正确灵敏地反应肝内已形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情况,有以为本指标较之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完整反应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120ng/mL。
本文来自:/。
血清肝纤四项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4-26T09:14:41.0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7期作者:王霞李晓茹邱钰[导读]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HA、LN、Ⅳ-C、PⅢ血清浓度越高,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大. 四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宁夏石嘴山 753000【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有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结果(1)急性肝炎组与健康人比较HA明显增高(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四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O.01)。
结论 HA、LN、Ⅳ-C、PⅢ血清浓度越高,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大. 四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
【关键词】肝纤四项;肝纤维化;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常见病理转归,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具有可逆性。
慢性肝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情况及纤维化的程度,常需要做血清纤维化四项的检查。
这四项指标即血清Ⅲ型胶原(PCⅢ)、血清Ⅳ型胶原(ⅤⅥ)、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是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如果四项指标中,只有一项指标升高,可能肝脏已经开始出现纤维增生;如二项或三项指标升高,则有明显的纤维增生。
当然仅凭血清学纤维化指标检测的结果,还很难判断肝脏纤维增生的程度(即肝脏纤维化分期)。
当所有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透明质酸(HA)成数倍以上升高时,应考虑可能出现高度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了。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共92例均来自本院肝病住院病人,其中男79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48岁,其中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29例,对照组30例均为无肝病史的健康体检者。
肝纤维化四项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Ⅲ型前胶原(PCⅢ):是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当肝脏发生纤维化时纤维母细胞合成PC-Ⅲ增加降解减少,持续PCⅢ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Ⅲ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因此Ⅲ型前胶原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上、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都是有诊断价值意义的,正常值<18ng/mL。
2、Ⅳ型胶原(IV-C):Ⅳ型胶原在正常的肝脏中主要存在于血管、胆管的基底膜中,当基底膜发生破坏和改变时,会使血清中Ⅳ型胶原含量增高,因此临床上Ⅳ型胶原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化的过程,是构成基底膜的组成成分、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正常值30-140ng/mL。
3、层粘连蛋白(LN):主要存在于肝内胆管、血管和淋巴管的基底膜中,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可产生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对肝纤维化的进展及程度的测量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正常值50-180 ng/mL。
4、透明质酸酶(HA):是一种产生于间质细胞的氨基多糖,由间质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皮肤、关节液机玻璃体液中,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脏内皮细胞功能、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可谓是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正常范围<120ng/mL。
由此可见,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因此四项检查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肝纤维化要及时治,可用中药调理,临床常用的有:化纤舒肝方简介:【主要成分】观音莲、红豆杉、五倍子、五花血藤等多味地道材。
【性状规格】苗药饮片。
【功能主治】肝纤维化;症见疲乏无力、腹胀气、食欲减退等。
【用法用量】将本品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浸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一、乙肝五项(两对半)简介及临床意义:(1)HBsAg(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
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 (-)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 (-),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
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HBsAb。
(2)HBsAb(表面抗体)HBsAb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
HBsAb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 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HBsAb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4)HBeAb(E抗体)HBe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小三阳”组合中,HBeAb 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5)HBcAb(核心抗体)HBcAb不是保护性抗体,HBc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9种常见模式: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1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建议接种疫苗。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HBsAb;(2)恢复期HBsAg已消,HBsAb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
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查并诊断。
结论MAO广泛分布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定位于线粒体膜外,血清MAO活性升高常见于器官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和肢端肥大症,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
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活性增加。
肝纤维化时,肝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
测定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指标。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一、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参考值】速率法:≤3U/L。
【临床意义】MAO广泛分布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定位于线粒体膜外,血清MAO活性升高常见于器官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和肢端肥大症,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1.肝脏病变80%以上重症肝硬化患者及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MA0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应不敏感。
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大多正常,但若伴有急性肝坏死时,MAO从坏死的肝细胞中逸出使血清中MAO增高,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的患者MAO增高,表明有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2.肝外疾病肢端肥大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硬化症等,或因这些器官中含有MAO,或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肝硬化或肝窦长期高压,MAO也可增高。
二、血清脯氨酰羟化酶(PH)测定【参考值】 28~5lμg/L。
【临床意义】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
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活性增加。
肝纤维化时,肝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
测定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指标。
1.急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脯氨酰羟化酶大多正常。
2.慢性中、重度肝炎有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形成脯氨酰羟化酶活性增高。
3.诊断肝纤维化。
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纤维化,PH活性显著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数伴有肝硬化,PH活性也增高。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肝纤四项临床意义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
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 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4. HA(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2)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3)HA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GPT(Serum glutamic-pyruvic 血清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
4)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
5)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6)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7)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 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