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鸟的天堂》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鸟类生活环境和特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够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热情;–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词词语的意思;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1.生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理解课文中对鸟类生活环境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鸟的天堂》教材及课件;2.生字词表及解释;3.板书及彩色粉笔/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鸟类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谈感想,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复习课文《鸟的天堂》的主要内容,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3. 学习新课1.听课文《鸟的天堂》录音,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2.教师解释生字词意思,学生根据语境猜测生字词的意义;3.按段落分组讨论课文中对鸟类生活环境的描写,每组讨论后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4.教师讲解课文中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共同备课一小段课文,每组讨论后互相交流成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5. 课堂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备课成果,全班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优缺点,并互相学习。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多思考,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鸟类生活环境和特点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研究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研究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导入: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研究过程。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全班交流:(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相机板书:干、枝、根、叶、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随机板书:枝上生根)(2)(出示多媒体课件:榕树近景。
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
)写榕树的“大”,除这两处还有什么地方呢?(榕树正值茂盛的期间,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由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随机板书:直垂地上充满生机)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是一篇描写大榕树和群鸟的文章。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研究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首先让学生快速读一遍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受。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以及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研究过程。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并边读边想象画面。
然后全班交流,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表达出来,以及“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等。
通过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
同时,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生动地描绘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手法。
这种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对榕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静态描写。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傍晚,鸟儿都已经休息了,所以作者并没有看到鸟儿。
但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早晨,鸟儿都出来活动了,作者感到留恋。
这种变化是由于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作者在课文中写了鸟的叫声、飞翔和扑动等动态描写,以突出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
应接不暇”是形容群鸟纷飞的景象,同学们可以练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场景。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词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3.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点: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近鸟的天堂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次)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和作者一起去看看:鸟的天堂(齐读课题)3.看完“鸟的天堂”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4.引号里“鸟的天堂”指什么?(大榕树)二、初近鸟的天堂,感悟静态美1.这究竟是一棵怎样的榕树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
2.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用“——”画出来,并在边上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上面。
a.理解“不可计数”(多的数不清)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不可计数的?b.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上面。
)c.同学们想看看它的枝干吗?看图(这棵榕树有500年的历史,5层楼高,它的树冠遮盖面积大约有200间教室那么大呢)什么感觉?d.想读一读吗?(指名读这句话)(2)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