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管道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测试
- 格式:pdf
- 大小:265.79 KB
- 文档页数:3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一、引言1.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易发生热疲劳现象,因而对金属材料的低周热疲劳性能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而评价的方法就是通过热疲劳试验来进行。
2.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对于确保金属材料的高温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不容忽视。
二、什么是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3.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是一套规范,用于规定金属材料在热膨胀和收缩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以评估其热疲劳性能的方法。
4. 这些标准涵盖了试验样品的准备、加载方式、试验环境、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评定等内容,旨在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三、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意义5.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设计和使用金属材料时更好地了解其在高温下的性能表现。
6. 合理的试验方法标准可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分类7. 目前,国际上的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高温蠕变试验的方法标准,另一类是基于高温振动试验的方法标准。
8. 这两种方法标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标准。
五、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实施9. 实施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和程序进行,并且需要保证试验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10. 对试验结果的评定也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才能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评价结果。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11.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12. 合理的试验方法标准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选用材料、设计结构,并且可以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七、总结13.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金属材料的高温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遵守。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作者:刘千硕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摘; 要:近年來,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在不断进步,为评价材料抵抗疲劳失效的能力,必须进行低周疲劳性能试验。
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
选取国内低周疲劳试验常用标准ASTME606—2012和GB/T15248—2008,以及参考ISO国际标准建立的GB/T26077—2010,归纳总结了这些标准之间的差异及特点。
发现GB/T15248—2008和GB/T26077—2010在试样要求、设备要求、试验程序及试验报告等方面差异不大,建议考虑合并两项标准,形成一个统一的轴向应变控制疲劳试验标准。
关键词:金属材料;低周疲劳;应变控制;试验标准引言火电机组启停或负荷变化引起交变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金属部件在交变应力循环作用下将产生疲劳损伤。
金属部件的疲劳损伤是一种累积过程,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及机组启停次数的增多,可能由于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而导致部件最终失效。
机组重要部件(如汽包、转子等)失效将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运行时间较长尤其是超过设计寿命的机组,进行金属部件的寿命评估十分必要。
材料疲劳曲线表征疲劳寿命与循环应变或应力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疲劳寿命评估的基本依据。
材料疲劳曲线通常通过疲劳试验确定,也可以根据材料的常规拉伸机械性能进行推算。
但是由于疲劳试验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对于在役部件一般无法取样进行试验,因此,采用计算方法确定材料疲劳曲线在工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1多轴疲劳多轴疲劳是指多轴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在加载过程中有两个或三个主应力(或主应变)分量独立地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根据加载时主应力(或主应变)方向的变化又可分为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相对于单轴疲劳而言,非比例加载下的多轴疲劳会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和应变主轴不断旋转,开动更多的滑移系,导致疲劳裂纹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平面内形成,一些材料在此期间会出现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效应,因此多轴疲劳问题相对来说更加复杂.目前单轴与多轴疲劳理论的区别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循环塑性模型单轴本构关系如Ramberg-Osgood方程不能直接应用于多轴荷载情况,为了精确预测材料在多轴非比例加载下的疲劳寿命就需要综合考虑多轴状态下的非比例强化、等效强化、随动强化等现象.(2)损伤模型传统的S-N法或ε-N法只是针对单轴或多轴比例加载情况,而多轴非比例加载时主应力(或主应变)轴的变化会使裂纹萌生面方向发生变化,而使传统的疲劳寿命模型对此类问题失效.(3)循环计数法在随机多轴加载下各方向的主应力(或主应变)峰谷值不能时时匹配,因此传统的雨流计数法不再适用.2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2.1试样要求ASTME606—2012和GB/T15248—2008标准中给出的推荐试样都是等截面试样和漏斗形试样。
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火炮身管是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炮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为了确保火炮身管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
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火炮身管进行反复加载和卸载,以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疲劳损伤,从而确定火炮身管的寿命。
这种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火炮身管的质量和性能,为火炮的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温度、试验载荷、试验次数等。
2. 制备试验样品:根据设计要求制备符合要求的火炮身管样品。
3. 进行试验:将试验样品放置在试验设备中,按照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反复加载和卸载,直到试验样品发生破坏或达到预定的试验次数为止。
4. 分析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和试验样品的破坏情况,分析试验结果,确定火炮身管的疲劳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是一项复杂的试验工作,需要专业的试验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同时,试验结果也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火炮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是一项重要的试验工作,对于确保火炮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和严格的试验过程,才能保证火炮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军事装备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一、引言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一直是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低周疲劳是指在较低应力下进行的疲劳试验,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针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的测试标准各有不同,本文将就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标准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二、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1. 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3077-2015是我国针对合金结构钢制定的技术条件标准,其中包括了对合金结构钢低周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该标准以静载荷下的疲劳极限为评定指标,适用于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材料,但对于特殊合金材料的测试要求较为局限。
2. GB/T 25972-2010《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GB/T 25972-2010是我国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的标准,对于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和评定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
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金属材料,但对于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并不具体化,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1. ASTM E606-9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Controlled Fatigue Testing》ASTM E606-92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制定的一项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该标准以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为基础,着重于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条件下的耐久性能测试。
相较于国内标准,ASTM E606-92更为全面和具体,对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和应变控制方式都有详细规定。
2. BS 3518-2018《Determination of low-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aterials》BS 3518-2018是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测试的标准,覆盖了多种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低周疲劳试验方法,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啊,就像我们人一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疲劳啊。
咱平时工作久了还觉得累呢,更何况那些材料每天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低周疲劳试验就是专门来研究材料在这种反复受力情况下的表现的,简直就像是给材料做了一场“极限挑战”!
比如说,那些造大桥用的钢材,要是不经过低周疲劳试验,谁知道它能不能长时间稳稳地支撑起那巨大的重量呀!那试验咋做呢?一般就是给材料施加循环的应力,看看它能坚持多久才出现问题。
咱来具体说说哈,首先得准备好试验样品,这就好比给选手准备好比赛场地。
然后呢,用专门的设备给它施加力,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跟我们玩的那种忽上忽下的跷跷板似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材料的变化,看它啥时候开始有裂缝啦,啥时候彻底不行啦。
这多刺激呀,就像看着一场精彩的比赛,让人特别期待结果!
“哎呀,这低周疲劳试验有啥难的呀?不就是加力观察嘛!”你可别小瞧它哦!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要是稍微不注意,试验结果可能就不准确啦。
而且通过这个试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以后在设计和使用的时候就能心里更有底啦!
总之啊,低周疲劳试验方法真的特别重要,特别有意思!它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特性,为我们的各种工程和制造提供坚实的保障!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疲劳断裂现象及其机理;2. 掌握疲劳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分析不同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性能;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疲劳断裂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在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发生的断裂。
疲劳断裂机理包括疲劳裂纹的产生、扩展和最终断裂。
本实验采用应力控制法进行疲劳试验,通过在不同应力水平下对材料进行循环加载,观察材料的疲劳性能。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 疲劳试验机:用于施加循环载荷;2. 引伸计:用于测量材料的变形;3. 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疲劳裂纹的微观形态;4. 显微硬度计: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
四、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低碳钢作为实验材料。
五、实验步骤1. 根据材料特性,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应力水平、循环次数等;2. 将实验材料加工成标准试样,并进行表面处理;3. 将试样安装在疲劳试验机上,调整好试验参数;4. 进行循环加载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裂纹长度等数据;5. 完成试验后,对试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记录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循环次数、裂纹长度、断裂位置等数据;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疲劳曲线,分析材料的疲劳性能;3. 对裂纹进行微观分析,了解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机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疲劳曲线:在低应力水平下,循环次数较多,材料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循环次数逐渐减少,材料的疲劳性能逐渐降低。
2. 裂纹形态: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逐渐扩展至内部,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裂纹形态包括疲劳裂纹、微观裂纹和宏观裂纹。
3. 疲劳机理: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微观缺陷、应力集中等因素引起的。
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包括疲劳裂纹的产生、亚临界扩展和最终断裂。
八、结论1. 低碳钢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但在高应力水平下,疲劳性能较差;2. 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微观缺陷、应力集中等因素引起的;3. 疲劳试验有助于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能,为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低周疲劳分析1、低周疲劳研究飞机、舰船、桥梁、原子反应堆装置及建筑设备的断裂时发现:在较高应力和较少循环次数下也会发生疲劳断裂。
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疲劳。
机件受循环应力作用,缺口根部则受循环塑性应变作用,疲劳裂纹总在缺口根部形成,所以这种疲劳也称塑性疲劳或应变疲劳。
2、低周疲劳的特点(1) 低周疲劳时,因局部区域产生宏观塑性变形,故循环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呈直线关系,形成滞后回线。
开始加载时,曲线沿OAB进行,卸载时沿BC进行;反向加载时沿CD进行,从D点卸载时沿DE进行,再次拉伸时沿EB进行;如此循环经过一定周次(通常不超过100周次)后,就达到了图中所示的稳定状态滞后回线。
(2) 低周疲劳试验时,控制总应变范围或者塑性应变范围,在给定的或下测定疲劳寿命。
(3) 低周疲劳破坏有几个裂纹源,这是由于应力比较大,裂纹容易形核,形核期较短,只占总寿命的10%。
微观断口的疲劳条带较粗,间距也宽一些,常常不连续。
(4) 低周疲劳寿命取决于塑性应变幅,而高周疲劳寿命则决定于应力幅或应力场强度因子范围,但两者都是循环塑性变形累积损伤的结果。
3、低周疲劳的金属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定义:如果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其应力(形变抗力)不断增加,称为循环硬化;如果在循环过程中,应力逐渐减小,则为循环软化。
不论是产生循环硬化还是循环软化的材料,它们的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只有在应力循环周次达到一定周次才闭合,此时即达到循环稳定状态。
4、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曼森(S. S. Manson)和柯芬(L. F. Coffin)分析了低周疲劳的实验结果和规律,提出了低周疲劳寿命的公式:两条直线斜率不同,故存在一个交点,交点对应的寿命称为过渡寿命(2Nf)t;在交点左侧的低周疲劳范围内,塑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材料的疲劳寿命由塑性控制;在交点右侧的高周疲劳范围内,弹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材料的疲劳寿命由强度决定。
第50卷第24期2020年12月下Vol.50 No.24Dec. 2020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DOI :10. 19701/j.jzjg.2020. 24. 003钢管与螺栓球组合试件超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8)。
作者简介:张洁,博士研究生,Email : mayzj@ ;通信作者:李海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 Ihwtut@ 126.com o张洁,乔永强,李海旺,宋夏芸(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太原030024)〔摘要]为了研究钢管与螺栓球组合试件超低周疲劳性能,设计了两端带螺栓球节点的管球组合试件模型。
对三种管球组合试件进行了大位移循环加载试验,试验过程中观察试件中部塑性变形区域弯曲、凹陷、开裂的发展历程 及最终破坏形态;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合理分析,研究三种组合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滞回耗能性能 等超低周疲劳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螺栓规格与钢管规格的组合试件,钢管塑性较的破坏历程与破坏形态都大致相仿,均经历弯曲、凹陷、裂纹、开口破坏的过程,开口破坏时塑性较区域呈椭圆形;每一次循环加载力卸载为零时钢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残余变形,这种变形随着持续的循环加载而不断累积,呈增长趋势;不同螺栓的组 合试件对骨架曲线非线性起点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对极限承载力有影响;试件塑性钱凹陷时刚度急剧下降,破坏前压荷载下其刚度基本一致,分别为1.80,1.75,1.85O[关键词]螺栓球网格结构;超低周疲劳试验;塑性较;骨架曲线;滞回曲线 中图分类号:TU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8X( 2020) 24-0019-05[引用本文] 张洁,乔永强,李海旺,等.钢管与螺栓球组合试件超低周疲劳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20,50(24) : 19-23,18. ZHANG Jie , QIAO Yongqiang, LI Haiwa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ultra-low cyclical fatigue ofsteel pipe and bolt ball combined specimens [ J ] . Building Structure ,2020,50( 24) : 19-23,18.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ultra-low cyclical fatigue of steel pipe andbolt ball combined specimensZHANG Jie, QIAO Yongqiang , LI Haiwang , SONG Xiayun(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Taiyuan 030024, China)Abstract : In order to study the ultra-low cyclical fatigue performance of steel pipe and bolt ball combined specimens , apipe-ball combined specimen model with bolt ball joints at both ends was designed. The large displacement cyclic load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hree kinds of pipe-ball combined specimens. During the experiment ,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ending , dent , cracking and the final failure form in the middle of the specimen was observed ; through reasonable analysisof the test data , the ultra-low cycl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combined specimens , such as hysteresis curve , skeleton curve , stiffness degradation , and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 we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ree combined specimens of different bolt specifications and steel pipe specifications , the breaking process andbreaking pattern of the plastic hinge of the steel pipe are roughly the same , and they all undergo the process of bending , dent, cracking, and opening destruction , when the opening breaks , the plastic hinge area presents an elliptical shape ;each time the cycle loading force is unloaded to zero , the steel pipe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residual deformation , this deformation accumulates continuously with continuous cyclic loading , which presents an increasing trend ; the combinedspecimens of different bolt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nonlinear starting point of the skeleton curve , but has an influence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 the stiffness of the plastic hinge of the specimen decreases sharplywhen it is depressed , the stiffness under the compressive load before breaking is basically the same , which are 1. 80 ,1.75, 1. 85.Keywords : bolt ball grid structure ; ultra-low cycle fatigue test ; plastic hinge ; skeleton curve ; hysteresis curve0 引言随着人们对低周疲劳破坏过程和机理的进一步 研究,近年来,很多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讲,高周疲劳是指材料在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循环应力作用下, 经104~105以上循环次数而产生的疲劳,高周疲劳的特点是作用于零件或构件的应力水平较低;低周 疲劳指的是承受中等应变幅循环荷载所引起的疲劳破坏,循环寿命一般处于102~104周次之间;超低周疲劳,是指疲劳寿命在100周次以内的疲劳,是低周疲劳的极端行为。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1. 概述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特性是指在载荷循环次数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应力或者形变等引起的材料疲劳破坏现象。
低周疲劳试验对于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针对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目前,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GB/T 3077-2015)、《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断裂形貌表征》(GB/T 3078-2014)等。
其中,GB/T 3077-2015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的一般要求、试样制备、试验机构和试验方法等内容,为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
3. 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与国内标准相比,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美国ASTM国际标准中的ASTM E606-92《低周疲劳试验断裂表征方法》等,对于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也提供了相关的要求和技术指导。
4.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比较在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性。
从试验方法上来看,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均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的试样制备、载荷施加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试验断裂表征的要求上,国内外标准都对低周疲劳试验的断裂形貌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评定标准。
然而,国内外标准在细节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国外标准对低周疲劳试验的载荷施加速率、环境条件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国内标准在这些方面相对宽松。
国外标准中还包含了一些针对特定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方法,而国内标准则相对通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对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进行评定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车用QT700球墨铸铁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QT700球墨铸铁被大量应用于汽车曲轴、连杆、凸轮轴、气缸套等零件。
文章采用QT700球墨铸铁表面光滑的棒材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轴向不同应变幅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QT700球墨铸铁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包括拉伸应力-应变、循环应力-应变、应变疲劳寿命特点,给出了相应的疲劳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QT700在0.3%-0.7%应变幅值循环作用下出现循环硬化效应。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参照GB/T 15248-2008附录A函数关系式,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拟合出了应变-寿命曲线。
标签:QT700球墨铸铁;低周疲劳;循环硬化;疲劳寿命前言铸铁在汽车制造业应用很广,据统计,汽车的铸铁用量占这车金属重量的50%以上。
其中QT700球墨铸铁被大量应用于载荷大、受力复杂的零件,如汽车曲轴、连杆、凸轮轴、气缸套等[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的品质成了产品竞争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产品的疲劳寿命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备受关注。
汽车主要零件和结构件的失效方式多数是疲劳,其中铸铁零件也不例外,因此铸铁的疲劳寿命分析对于汽车应用材料的选取、轻量化结构件材料的替代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产品的疲劳寿命已成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
與传统的动静强度要求相比,现代设计需要了解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应用现代疲劳理论,结合试验验证,从而确保所需要的疲劳寿命[2]。
汽车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对汽车寿命、安全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铸铁材料在应变控制条件下的低周周疲劳性能,在汽车应用材料的选取,零件的性能优化,结构件的疲劳寿命估算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为了获取各种车型用QT700球墨铸铁零部件的材料性能参数,运用MTS电液伺服疲劳试验设备以及MTS引伸计装置通过控制应变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用于底盘的QT700球墨铸铁的低周疲劳寿命关系,利用其配备的数据处理软件,记录下应力-应变、应变-寿命等数据,从而绘制出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并计算出其疲劳参数。
疲劳试验如何分类(周期,环境,加载方式)
疲劳试验如何分类(周期,环境,加载方式)
疲劳试验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就举出一些疲劳试验分类方法。
1.按试样破断时应力(应变)循环周次高低可分为:低周疲劳试验、高周疲劳试验。
失效循环周次大于5X104的称为高周疲劳试验,小于5X104的称为低周疲劳试验。
2.按试验环境可分为:室温疲劳试验、低温疲劳试验、高温疲劳试验、热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接触疲劳试验、微动磨损疲劳试验等。
3.按试样的加载方式可分为:拉-压疲劳试验、弯曲疲劳试验、扭转疲劳试验、复合应力疲劳试验。
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圆弯曲疲劳试验、平面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三点弯曲、四点弯曲、悬臂弯曲疲劳试验。
4.按应力循环的类型可分为:等幅疲劳试验、变频疲劳试验、程序疲劳试验、随机疲劳试验等。
5.按应力比可分为:对称疲劳试验,非对称疲劳试验。
非对称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加载疲劳试验。
单向加载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脉动疲劳试验、波动疲劳试验。
6.按试验目的可分为:性能测试疲劳试验、影响系数疲劳试验、对比疲劳试验、筛选疲劳试验、验证疲劳试验等。
7.按试样有无预制裂纹可分为:常规疲劳试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