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五、六单元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乙)陈果①,字稚硕,乡试登唐文献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关主事。
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②友。
大成中年流落,挈③妻子依之;及卒,果又以礼殡葬之,抚其子,择配,嫁其女。
丙申,岁大祲④,果出粟赈饥。
(选自《新安县志》,有删改)【注释】①陈果:明代新安县人(今深圳南头南山村人)。
②阮大成:人名。
③挈(qiè):带,领着。
④岁大祲(jìn):这里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新安县遇大旱,庄稼枯死,颗粒无收。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父命之________ ②往之女家________③挈妻子依之________ ④及卒__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B.甲文启示我们“大丈夫”要做到不因富贵、贫贱、威武而动摇。
C.孟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是议论文,乙文是记叙文。
(4)按甲文中孟子的标准,陈果是否可以称得上“大丈夫”?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晏子举贤西汉·司马迁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①。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八年级上册课内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富贵不能淫.()畎.亩()胶鬲.()傅说.()百里奚.()曾.益()法家拂.士()【答案】yǎn ɡuàn qièyín quǎn ɡéyuèxīzēnɡ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其所为()(11)行拂乱..(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答案】(1)真正,确实(2)停息(3)怎么,哪里(4)教导、训诲(5)告诫(6)同“汝”,你(7)准则,标准(8)遵循(9)兴起,指被任用(10)财资缺乏(11)违背(12)同“增”(13)同“横”,梗塞,不顺(14)指在国外3.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2【答案】孟子轲儒家思想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1)(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批评张仪之流靠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大丈夫,而是小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初中课内阅读】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有答案)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 10 学校姓名座位号一、积累运用(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10学校姓名座位号一、积累运用(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妖()调素琴()陶后鲜有闻()罔不因势象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钩画了了()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沿溯阻绝()引凄异()夕日欲颓()吞天沃日()(二)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7分)便要还家通()八分有奇通()左手倚一衡木通()诎通()略无阙处通()选贤与能通()矜、寡、孤、独、废疾者()(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丝竹之乱耳今义3、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4、亭亭净植古义:今义5、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6、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7、晓雾将歇古义:今义8、沉鳞竞跃古义:今义(四)解释下列加点词1渔人甚异之()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石青糁之()4故人不独亲其亲()5虽乘奔御风()6披发文身()7武陵人捕鱼为业()8 处处志之()9 便舍船()10为宫室、器皿()11寻向所志()12屋舍俨然()13中轩敞者为舱() 14 寻向所志()15乃不知有汉()16不足为外人道也()17 寻病终()18屠乃奔倚其下()18神情与苏黄不属()19 沿溯阻绝()20具答之()2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 绝?多生怪柏()23各具情态()24属引凄异()25 哀转久绝()(五)译句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____鲜美(今义):_____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之: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穷(古义):_____________穷(今义):_____________4.初极狭,才通人初:_____________ 才:_______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 俨然(今义):_____________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外人:_____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8.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9.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
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读书过陆澄/人恒过C.单于以与苏武/未复有与其奇者D.并夺物将去/委而去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共8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三峡(郦道元) (9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1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漫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B.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答案】A【解析】A项,“涂漫”应写作“涂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涯(qún yǐ pái yá)。
B. 河水萦带(yǐng dài),群山纠纷。
C.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xuàn)不见人。
D.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dì qiào)寻求宝藏。
【答案】D【解析】A项,“群蚁排涯”应写作“群蚁排衙”。
B项,“萦带”应读作“yíng dài”。
C项,“敻不见人”的“敻”应读作“xiòng”。
故选D。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社戏》中鲁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 《回延安》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的巨变,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D. 《安塞腰鼓》主要使用了对比、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
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读书过陆澄/人恒过C.单于以与苏武/未复有与其奇者D.并夺物将去/委而去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去。
????5??(1??(2??(36(1译文:(2译文:78答:???????????????????????????????????????????????????????????[二??(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2)17)答:18(1)答:(2)答:(三)[甲]“巴东?乙]?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宁静致远。
夫人之才,非凡品也,自古以来,人们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不断增加。
晋朝的陶渊明喜爱菊花,唐朝的诗人李白喜爱牡丹。
但我却独爱荷花,因为它能在淤泥中生长而不受污染,清澈的水中洗净自身,不会妖艳,直立中通外直,不会蔓延分枝,芬芳远扬,更让人感到宁静和深远。
虽然荷花并非珍贵之品,但它的品质却非凡。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请从[二]文中摘录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宁静致远”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从[二]文看,作者喜欢荷花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品质对人有什么启示?(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香远益清,宁静致远。
译: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下列哪项不是作者所喜爱的花草树木?( )A、菊花B、牡丹C、荷花D、梅花1. 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可爱的东西很多。
⑵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的水不会迷惑人的心智。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欣赏,但不可以随意乱玩。
2. 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意思是:茎直叶通,不蔓不枝,香气远而清雅,植物高雅洁净。
3.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4. 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山水之美的人。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花叶之美的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秋高气爽之美的人。
5. 《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6.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给下列句中的画线字标注读音。
①征蓬出汉塞 ___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___(2)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告奋勇B.良多趣味思忖良久C.沿溯阻绝相沿成俗D.属引凄异纯属虚构(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两文同是借景抒情,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心情也有所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王右丞话________表边关浑壮郦道元绘三峡美景抒________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弘荐沛国①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②。
帝③令谭鼓琴,爱其繁声④。
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⑤,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⑥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
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之。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沛国:古地名。
②议郎、给事中:官职名称。
③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④繁声:此指花音曲子,类似靡靡之音。
下文的“郑声”亦同此。
⑤内出;从宫内出来。
⑥让:责备(1)解释划线字。
①为议郎、给事中________②不与席而让之:________(2)下列对“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你)能自己改邪归正吗?还是让人用法律检举你呢?B.(你)能自己改邪归正吗?还是让你们用法律互相检举呢?C.(你)能自己改正(过失)吗?还是让人用法律检举你呢?D.(你)能自己改正(过失)吗?还是让你们用法律互相检举呢(3)宋弘为什么要对光武帝声称“臣之罪也”(4)从文中看,宋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一、文学常识(10分)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铭”,古代可在器物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不用韵的。
D.《石壕吏》的作者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 “四书”分别有哪四书,“五经”分别有哪五经?四书:五经:3.判断对错①《桃花源记》的作者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②《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也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
()③我们这学期学的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望的是泰山。
()④杜甫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⑤“三苏”分别有:苏轼、苏辙、苏洵。
()⑥《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字元亮,号华阳隐居。
()⑦《核舟记》的作者是明代魏学洢,《核舟记》后被编入清代涨潮的《虞初新志》。
()二、字词翻译(20分)1. 一词多义沿溯阻绝()便舍船()绝巘多生怪柏()舍屋舍俨然()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哀转久绝()寻佛印绝类弥勒()病终()船约八分有奇()念无与为乐者()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选贤与能()明有奇巧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与外人间隔()遂后遂无问津者()2.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箬蓬覆之:虽乘奔御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椎髻仰面:皆披发文身:是金陵人,客此故人不独亲其亲:①②不独子其子:①②听妇前致词:3.通假字翻译便要还家: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荡胸生曾云:左手倚一衡木:船约八分有奇:略无阙处:余挐一小舟:三、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2.挥手自兹去,。
3. ,我言秋日胜春朝。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山下兰芽短浸溪,,。
6.八月湖水平,。
7.常恐秋节至,。
8.迷津欲有问,。
9.东皋薄暮望,。
10.洞庭之东江水西,。
11. ,带月荷锄归。
12.《使至塞上》中表现边塞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13.《春望》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国土沦陷触目伤怀的诗句:,。
14.《登岳阳楼》中含蓄而意味深长地表明自己对国事的关注,抒发自己的无限悲凉之情的名句:,。
1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人自比的句子:,。
四、文言文阅读(55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2.选文的主旨句:。
(2分)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请分别说明。
(5分)(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从本文的标题中,你能读到那些信息?(4分)2.翻译下面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文中写到“独往湖心亭看雪”,而后面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或性格?(4分)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用了什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是什么?(2分)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这句话问的是姓氏,回答却是“金陵人”,表达了什么?(4分)4.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4.选文所描述的社会与《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所描述的社会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5.选文影射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参考答案:一、1.C2.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二、1.绝:断绝极高的与世隔绝消失极舍:离开房屋寻:找不久奇:零数奇美的景色奇妙与:一起通“举”,选举欣赏遂:于是终于2.对···感到诧异用箬叶做的船篷飞奔的马出名,闻名显得有灵异扰乱,使···扰乱使···劳累梳着椎形的发髻画着花纹客居①以···为亲;把···当做父母②父母①以···为子;把···当做儿女②儿女上前3.通“邀”,邀请通“举”,选举通“鳏”,老而无妻的人通“层”通“横”,横着的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通“缺”,中断通“桡”,撑(船)三、1.芳草萋萋鹦鹉洲2.萧萧班马鸣3.自古逢秋悲寂寥4.夜阑卧听风吹雨5.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6.涵虚混太清7.焜黄华叶衰8.平海夕漫漫9.徙倚欲何依10.帘旌不动夕阳迟11.晨兴理荒秽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4.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四、(一)1.异:陶渊明是消极避世(1分),而周敦颐这是积极的,在黑暗的环境中同样洁身自好(1分)。
同:他们都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1分)2.莲,花之君子者也。
3.①我只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漂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自从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相同的又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是很多了。
4.写陶渊明“独爱菊”:正衬(1分)作者既要像陶渊明那样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质(1分),又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去面对。
(1分)世人“盛爱牡丹”:反衬(1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1分)。
(二)1.①这是一篇游记;②本文记叙的时间是夜晚;③本文记叙的地点是承天寺;④本文记叙的人物中包括作者;⑤作者心中有淡淡的哀伤因此晚上睡不着才夜游承天寺。
(每点1分,满分4分)2.庭院的月光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
3.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1分)。
思想感情:①欣赏到如此美丽月色的喜悦、自豪;②满身才华却不被朝廷重要反而被贬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淡淡的哀伤;③知音难觅的哀愁;④对自己有高雅情趣的自得(每点1分)(三)1.不矛盾(1分),因为在作者眼中,舟子都是俗人,是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这表达出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孤独的情感(2分)。
2.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1分),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和渲染(1分)。
3.“金陵”是作者的故国家乡,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念家之情、清高的风度和对故国的忠贞。
(写到1点给1分,满分4分)4.①这天初更之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轮廓、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四)1.①对于货物,人们憎恶把它丢在地上的行为而会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为公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了私利。
②所以那些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因此大门不用关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①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都是一个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5.当时社会黑暗动荡,政局腐朽,人们无法安居乐业,盗窃、造反、害人的事经常发生,很多人得不到社会的关爱。
(写到3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