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1
沥青组分及成分第⼀章组分1、组分:可溶质:去掉沥青质后得,包括沥青中得油分与胶质得组分。
溶于低分⼦烷烃。
沥青质:采⽤固定溶质⽐,⽤轻质烷烃溶解所得⾼分⼦量组分。
碳青质:为半油焦质(⽯油沥青中含量很少,道路沥青中⼀般少于0、2%)油焦质:不溶于⼆氧化硫得沥青组分。
(⽯油沥青中⼀般不含)胶质:可溶质⽤硅胶或氧化铝吸附后,不能⽤低分⼦烷烃冲洗脱附下来,但能⽤苯-⼄醇冲洗脱Array附下来得物质。
含蜡油或称油分:⽤以上吸附⽅法后,低分⼦烷烃可以冲洗脱附下来得部分。
含蜡油经稀释、冷冻、结晶、过滤后得到得固体部分称为蜡,液体部分称为油。
沥青得⽣产:1、直接蒸馏2、氧化法:使沥青稠化,温度敏感性降低,针⼊度指数增⼤。
主要⽣产⾼软化点得建筑沥青。
3、溶剂法4、调配法2、煤沥青组分:1、游离碳:不溶于苯,⾼温分解。
游离碳含量增加,可提⾼粘度与⾼温稳定性,但低温脆性增加;2、树脂:硬树脂提⾼粘滞性,软树脂使沥青具有塑性;3、油分:使沥青有流动性。
技术性质(与⽯油沥青相⽐):1、温度稳定性低2、粘附性好3、耐候性较差4、塑性较差5、防腐蚀性较好3、⽯油沥青:有较⾼得粘结性、抗张性与抗磨性;硬度⼤,针⼊度⼩,遇冷不变脆,软化点⾼,遇热不变黏;防⽔防潮性能好,蒸发损失⼩,融化时对环境伤害低。
4、道路沥青规格及要求:要求:1、良好粘结性与持久粘附性2、没有车印3、车辆⾼速转弯时⽆推移现象。
4、具有良好得刹车性能5、夜⾏时有良好得反光功能。
分类:粘稠沥青:针⼊度(25℃)在40-200之间,软化点在30-50℃之间。
使⽤时必须加热,利于与⽯料得拌合与渗透。
⼀般以针⼊度作为分类指标,以软化点、伸长度、蒸发后针⼊度⽐等作为控制指标。
⾼速公路、⼀级公路、夏季⾼温、⾼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区及丘陵上坡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车速慢得路段宜采⽤稠度⼤、60℃粘度⼤得沥青;对冬季寒冷得地区、交通量⼩得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稠度⼩低温粘度⼤得沥青;对温差⼤、年温差⼤得地区宜选⽤针⼊度指数得得沥青;当⾼温与低温要求发⽣⽭盾时应优先考虑满⾜⾼温性能得要求。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回复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于道路建设和修复的材料。
它是由沥青、碎石、砂子和填料等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是指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砂子在沥青基质中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在设计和生产沥青混合料时,了解和控制级配组成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级配范围是指碎石和砂子的粒径分布范围,通常用筛孔尺寸表示。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有13.2毫米、9.5毫米、4.75毫米、2.36毫米、1.18毫米、0.6毫米等。
每个级配范围对应着特定的筛孔尺寸,确保混合料中的颗粒大小能够均匀分布。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级配要求是指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所占的比例。
根据不同的道路使用要求,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级配要求。
例如,对于高速公路,我们可能希望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水损失能力,因此可以要求较高的级配粒径比例;而对于市区道路,我们可能更关注混合料的平稳性和降噪能力,因此可以要求较低的级配粒径比例。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级配设计。
级配设计是指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所占的比例。
级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粒径分布和力学性能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级配曲线和级配比例来表示不同级配范围的比例关系。
级配曲线是将各个级配范围的粒径分布绘制在同一张图上,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可以得出混合料的性能特点。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级配控制。
级配控制是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通过筛分和搅拌等操作,控制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的比例和分布。
级配控制是确保混合料质量的关键步骤,它需要使用专业的筛孔分析仪器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调整。
总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是由碎石和砂子等颗粒物料在沥青基质中的分布比例决定的。
了解和控制级配组成是确保混合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通过确定级配范围、制定级配要求、进行级配设计和控制等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为道路建设和修复提供可靠的材料保障。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组成材料1. 引言1.1 概述沥青混合料是路面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由沥青、骨料以及添加剂和填料等组成。
其作为道路表面层的主要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负荷并提供平整、耐久的行车界面。
因此,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组成材料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组成材料。
首先,我们将讨论沥青、骨料以及添加剂和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具体作用和性质。
然后,我们将探讨选择这些组成材料以及控制因素的考虑因素。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沥青混合料基本组成材料的全面了解。
读者通过阅读此文可获得有关不同组分(如沥青、骨料、添加剂和填料)在沥青混合物中所扮演角色以及相关控制因素的知识。
相信本文的内容将对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从业人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2.1 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最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
它是一种黑色胶状物质,起着粘结和润滑作用。
沥青主要由天然沥青和人工合成沥青两种形式存在。
天然沥青是从地下油矿中提取的,而人工合成沥青则是通过对石化副产品进行特定处理得到的。
2.2 骨料骨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颗粒状材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通常使用坚硬、耐久的岩石碎片制成,如砂岩、花岗岩或玄武岩等。
细骨料通常使用天然砂或人工制备的砂类材料,如细碎石英砂。
2.3 添加剂和填料除了沥青和骨料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和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重要作用。
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合物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增加其抗老化能力。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改性沥青、胶粘剂、聚合物和抗氧化剂等。
填料主要用于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以提高混合料的稳定性和强度。
常见的填料有石屑、灰渣和沉积物等。
以上就是沥青混合料中基本组成材料的概述。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这些组成材料的作用、性质以及选择与控制因素,并对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沥青混合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聚合物、木纤维素)
1、基本分类
2、沥青结构组成
3、沥青主要材料性能: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
注:(1)、当需要满足高低温性能要求时,应优先选择考虑高温性能的要求(2)、针入度指数(PI)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
(3)、抗老化检测项目:沥青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4)、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
(5)、沥青越软闪点(加热安全温度界限)越小
4、粗集料技术参数:压碎值26%,吸水率%,磨光值36~42
5、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6、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7、纤维稳定剂不宜使用石棉纤维,温度不超过250℃。
8、热拌沥青主要类型。
沥青混凝土配料表
沥青混凝土配料表
一、主要材料
沥青:型号为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相关规定。
石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性好、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规格为4.75-9.5mm或9.5-19mm的碎石。
其中,粗集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相关规定。
填充料:采用干燥、洁净的矿粉,不得含有泥土等杂质,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相关规定。
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
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水损害能力等。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施工注意事项
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应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进行,并应避免雨天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并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
摊铺和压实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结语
沥青混凝土配料表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和温度,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章、术语及沥青原材料认识一、术语1.1 沥青结合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1.2乳化沥青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1.3 液体沥青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1.4改性沥青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制成的沥青结合料,从而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
1.5 改性乳化沥青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人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1.6 天然沥青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
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1.7 透层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人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1.8 粘层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1.9 封层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人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棍合料薄层。
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1.10 稀浆封层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1.11 微表处采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特点:沥青含量高,石料强度要求高,可直接通车,养护成本低无需碾压;破乳后即可开放交通)微表处是在78655051/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防性养护方法。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沥青混合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聚合物、木纤维素)
注:(1)、当需要满足高低温性能要求时,应优先选择考虑高温性能的要求(2)、针入度指数(PI)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
(3)、抗老化检测项目:沥青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4)、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
(5)、沥青越软闪点(加热安全温度界限)越小
4、粗集料技术参数:压碎值26%,吸水率2.0%,磨光值36~42
5、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6、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7、纤维稳定剂不宜使用石棉纤维,温度不超过250℃。
8、热拌沥青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