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鹅散记》PPT【优秀课件推荐】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6
牧鹅散记作者:吴文娟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05期教材简析:这是四年级上册同步阅读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鹅会自动回家、会对号入座甚至会偷蛋。
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鹅并不笨,甚至是聪明的。
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偷蛋环节,形象地表现出了鹅的机灵。
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图片、抓住重点的几个动词,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
现将整个教学过程展示如下。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象,借助朗读,体会“鹅”的聪明、有趣。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品质,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
教学重点:体会“鹅”的聪明、有趣。
教学难点:第九自然段,体会“鹅”偷蛋的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引入课文1.出示“散”字,组词,了解“散”字是多音字。
2.出示课题,理解“散记”的含义。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第2段,理解“牧鹅”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课文题目,再联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体会鹅的美丽,并明确文章的体裁特点。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自由读第一和最后一段,说说两段的相同之处。
2.出示:但根据我的观察发现,鹅似乎并不笨。
鹅并不笨,甚至可以说很聪明。
3.了解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并为顺利地引入下文做铺垫。
)三、深入理解,品味“鹅”的有趣1.找出文中写“鹅”聪明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问答,师板书:(准时、自动回家,自动对号入座,偷蛋)3.在这三个方面,找出最能体现出鹅的聪明的段落?(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落的方法,明确写“鹅”聪明的段落,并通过比较,梳理出重点段。
)4.学习品读第9段(1)自由读第9段,出示“机灵鬼”和“马大哈”两幅图,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判断哪个是马大哈,哪个是机灵鬼。
(2)看图,说说“机灵鬼”此时想干什么?课文中通过了哪个词来表露出它的那种想法?(3)出示“眼红”,发挥想象,说说“机灵鬼”在想什么?(4)划一划“机灵鬼”聪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