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通;泄—升发、发泄、畅达 五方面表现:
1)维持气血运行 调畅气机,调和气血,通利经络,维持脏腑的功能正常。
疏泄不足,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疏泄太过,肝气上逆,气血逆乱。
2)协调消化吸收:
肝疏泄调畅气机,辅助脾升胃降; 肝疏泄促使胆汁排泌助于消化。
肝气郁结,肝脾不调、肝胃不和 3)调节精神情志:
诊断:病名:胸痹—心痛 辨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行血不力,血脉瘀阻
肺通调水道应用病案:沈仲理主编.丁甘仁临证医集.癃闭. 王左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宣,则下焦
不通,以肺为水之上源,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输 其源则流自清,开其上而下自通,譬之沉竹管于水中,一 指遏其上窍,则水滴不坠,去其指则管无余水矣,治癃闭 不当如是乎? 苦桔梗一钱 带皮杏仁三钱 赤茯苓三钱 六一散(包) 钱 炙升麻八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黄柏(盐水炒)一钱 肉桂心(饭后吞服)二分 土牛膝根三钱 鲜车前草汁二 两 鲜藕汁(两味炖温冲服)二两
指脾具有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并输送至全身的功能。 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 1).运化水谷—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精微以
营养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湿—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皮毛(汗)
水液 胃 脾运化 清 浊
肺宣发 肺通调
肾气化
全身 膀胱(尿)
脾主运化异常—脾不健运 消化、吸收和转输障碍:食欲减退、腹胀、便溏, 营养不良,四肢痿软 水湿停留,形成水湿、痰饮:痰饮咳喘,腹泻, 水肿等。
曾有澳大利亚学者B. Bunzel 对47 例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 进行了为期2 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其中6%的患者承认他们的 性格由于植入了新的心脏而发生了称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