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增强生命的韧性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感受挫折(教材P10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从容应对挫折和逆境,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会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能从容应对,采取积极措施度过“难关”。
3.正确认识挫折,掌握我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自主预习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和不同。
2.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正确地看待挫折。
3.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和坚强的。
4.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合作探究在校园网论坛上有近千篇关于挫折这一话题的跟帖,下面是几个网友的跟帖:平凡人生: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天道酬勤: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所以遇到挫折时要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自寻烦恼,消极对待。
风舞飞扬:人生总是这样坎坎坷坷,有目标的人就会成功,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摔倒,要学会战胜自己。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围绕下列问题跟帖发言:(1)你认为人们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应对挫折,寻找有效方法最重要。
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遇到挫折俗称“碰钉子”,下列人物遇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钉子”的有()①小明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进入名牌大学,内心十分失落②某同学因长相丑陋,求职多次被用人单位拒绝③小刚因周六晚上玩了一会儿游戏受到妈妈打骂④李宁的亲人在“东方之星”游轮沉船事故中遇难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第二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重点:生活难免有挫折。
教学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胡杨,又名胡桐、英雄树。
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它能承受沙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地的忍耐力极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
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
思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胡杨能存活,给了同学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胡杨有极强的生命力,不屈服于恶劣的自然环境。
我们要像胡杨那样适应环境,战胜困难,而这就需要增强生命的韧性。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呢?让我们一起从本课《增强生命的韧性》中寻找答案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阅读教材P105“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2)这些事情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学生自由讨论。
提示:(1)考试成绩不及格、数学题不会做、英语单词背完了就忘记等。
(2)打击了我的学习积极性。
解决办法:多学习,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等。
2.展示材料: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
快乐的人想:“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
”于是他变得高兴起来。
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毙。
思考:这两个人对半杯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提示:乐观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苦恼的人觉得半杯水没用,把水杯摔碎。
教师总结: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到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生命的韧性有一定的需求。
3.学生可能存在对生命韧性理解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韧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
3.相关案例资料。
4.课堂讨论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
增强生命的韧性考点基础练一、自主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活难免有挫折。
( )2.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 ) 4.发掘自身的力量就不能向他人寻求帮助。
( )5.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意志。
( ) 考点综合练二、慧眼识真知(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6.“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表明( )。
A.人生没有意义B.生活难免有挫折C.人在挫折面前无能为力D.挫折是可以战胜的7.下列对挫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遇到挫折会比成年人多一些B.同样是挫折,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C.意志薄弱的人才会遇到挫折D.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样的挫折8.爱迪生曾说:“失败也是需要的,它和成功是一样有价值的。
只有在我知道了一切做不好的方法时,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挫折越多越好B.人要主动去寻求挫折,历经磨难C.经历了失败就一定会成功D.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9.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特别喜欢用有过失败经历的人。
而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也介绍说,现在主管们讨论候选人时会说:“太让我们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经历过失败。
”那是因为( )。
A.挫折越多越好B.挫折能够磨炼人,使人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C.没有经历挫折的人不可能成为人才D.经历挫折的人一定是人才10. 2016年5月14日晚,杨凌高新中学一名初三男生从学校办公楼坠亡,有学生称,事发当天的模拟考试中,男生忘了写答题卡。
对此,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个学生没有珍爱自己的生命②这个学生没有正确看待挫折③面对挫折,采取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是不明智的④这说明挫折是不可战胜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朱彦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但面对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无助,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韧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挫折的普遍性,认识到不同态度对待挫折的影响,学会面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面对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学会面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遇到挫折时不放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挫折对生活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及应对方法。
3.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信心。
4.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面对挫折的场景,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分享环节的背景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
4.准备情境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背景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然后提问:“你们曾经遇到过挫折吗?挫折对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挫折的普遍性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面对挫折的态度及结果。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1、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怎样做到爱护身体?答:(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更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答:(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1. 挫折的含义是什么?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怎样正确认识挫折?答:(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对挫折认识和态度与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有什么关系?)(2)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增强生命的韧性一、单选题1.生命的力量,就是她不顺从的模样,而非滚滚长江的东流之水;也不是空旷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布下的蜘蛛网,她是蝴蝶的逆风飞翔,是忍着剧痛依然坚挺着脊梁。
青少年学生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应该①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信任和包容②学会向他人求助,获得支持和鼓励③培养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④朋友之间相互竞争,但不伤害友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John30岁时因病失明,但他没有因此消沉,反而通过画笔,以手指触摸纹理和线条的方式创作了一幅幅绚丽的画作。
以下说法不符合上述事例的是A.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应该积极面对 B.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C.挫折磨练人的意志,一定会使人成功 D.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3.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下面与此相符合的是A.青少年学生遇到的挫折比成年人少些B.同样的挫折,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C.导致挫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通常都能控制D.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样的挫折4.“我不能选择生活的条件,但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有①人生难免有挫折②挫折对人具有百害而无一利③只有经历挫折才能笑对人生④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从班上前几名掉到二十几名,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
班主任看到这个情况非常着急,让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小明得知家长来校后,跑出校门,离家出走,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同学们在QQ看到小明在线。
假如你是小明的朋友,通过QQ劝说小明回家。
你会告诉他()①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面前要坚强②人生道路多曲折,正确对待需从容③学习义务可放弃,珍爱生命是第一④离家出走不可取,唯有同学能帮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一句“命运总是不如人愿。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感受挫折(教材P10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
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10月15日,9岁,年仅35岁的母亲南希·汉克斯不幸去世。
1824年,15岁,开始上学。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未获入学资格,工作也丢了。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还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当选。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1年,32岁,当选国会议员。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又失败了。
1858年,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1864年,55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1865年,56岁,4月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开枪射击,15日去世。
(1)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林肯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没有消沉,而是坚持着、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目标导学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有一批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接近峰顶。
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压住了他们。
有一位业余登山者,当风暴开始袭击时,几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有成功,最终他屈服了,也就永远地倒下了。
另一位登山者,因失去知觉倒在雪地中。
当他清醒过来,马上意识到自己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这时,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活下来。
他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直不停地走着。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
最后,他回到营地,迷迷糊糊地倒在帐篷前,队友最终把他救活了。
(1)第二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这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说明他懂得发掘生命的力量,去战胜挫折。
2.我的挫折经历(教材探究与分享P108)
(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畅所欲言,进一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3)分组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可以采取的积极做法,以及面对能改变的因素需要自己采取的积极做法。
教师总结:发掘自己的生命的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1)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⑥身材被人歧视
(2)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4.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同样,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在挫折中成长。
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生命的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在挫折面前才越发有韧性,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发掘应对挫折的潜力,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反思自我等实践操作的方法解决。
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激发学生智慧的角度,努力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