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创意的魅力——招贴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22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选项中对教学情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B.能充分启发学生思维C.能充分开发学生智力D.能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答案】 C2、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不属于美术课程性质的是()。
A.视觉性B.人文性C.愉悦性D.多样性【答案】 D3、蒙克的《呐喊》是什么风格的作品?()A.表现主义B.抽象主义C.抽象表现主义D.立体主义【答案】 A4、下列作品中,王式阔创作的是()A.愚公移山B.奔马C.田横五百士D.血衣【答案】 D5、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是()。
A.教学内容B.教学方式C.教学模式D.教学策略【答案】 C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建筑是()。
A.颐和园B.圆明园C.承德避暑山庄D.拙政园【答案】 B7、按阳离子分类,以下属于汞化合物类的是B.轻粉C.自然铜D.信石E.硼砂【答案】 B8、《明式家具》一课中,张老师针对《明式家具》的样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名单研究并发表观点。
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 )。
A.演示B.示范C.自主探究D.小组讨论【答案】 C9、借鉴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外国艺术家是( ) 。
A.达利B.塞尚C.米罗D.波洛克【答案】 C10、美术教科书编写的根本是()。
A.学生发展C.当地的实际情况D.素质教育要求【答案】 A11、罗老师在上《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时,让学生之间交换作品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A.学生自评B.同学互评C.教师评价D.多主体评价【答案】 B12、曾老师在上“意象美术”一课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区分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之间的不同,分别引导学生观察《亚威农少女》和《土尔其浴室》两幅作品之间的不同。
该老师运用了()教学方法。
A.讲述法B.讨论法C.比较法D.情景法【答案】 C13、秦始皇兵马俑所代表的秦代大型雕塑所具有的特点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50题)1、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的是()。
A.米罗B.蒙克C.杜尚D.毕加索【答案】 A2、张老师在上《创意的魅力——招贴设计》一课时,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海报,但学生只会把白鸽作为海报主体,缺乏创意,于是张老师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下哪个属于此教学法?()A.学生寻找成功案例,学习借鉴再设计B.老师进行创作,在黑板上进行讲解C.组织学生成立设计小组,协商合作D.播放呼吁和平的歌曲,引发学生灵感【答案】 A3、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A.风格B.形式C.色调D.门类【答案】 A4、下列对“帕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供奉雅典娜女神B.位于现今的希腊共和国C.建于古罗马时期D.其柱式风格属于多利亚式【答案】 C5、张老师教授陶艺课时组织学生到校外博物馆,对陶艺作品进行观察、调查与研究,从而使同学们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体验。
这种教学方法是()A.游戏法B.参观法C.讨论法D.示范法【答案】 B6、下列不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标的是()。
A.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B.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欣赏能力C.感受自然美D.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答案】 D7、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建筑是()。
A.颐和园B.圆明园C.承德避暑山庄D.拙政园【答案】 B8、王老师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鉴赏课中,发现学生对画家作品风格感兴趣,因势利导,将启发学生识别作品风格作为教学目的,此教学行为的目标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B.预设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行为目标【答案】 A9、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泥人、刺绣、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A.民间编织B.民间木工C.民间竹刻D.民间水墨画【答案】 A10、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孩子()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所大力倡导的教学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 A2、曾老师在上“意象美术”一课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区分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之间的不同,分别引导学生观察《亚威农少女》和《土尔其浴室》两幅作品之间的不同。
该老师运用了()教学方法。
A.讲述法B.讨论法C.比较法D.情景法【答案】 C3、德拉克洛瓦是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的画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希阿岛的屠杀》B.《萨达纳巴尔之死》C.《自由引导人民》D.《梅杜萨之筏》【答案】 D4、使微粒Ze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A.反絮凝剂B.助悬剂C.稳定剂D.润湿剂E.絮凝剂【答案】 A5、安格尔作品《大宫女》的艺术风格属于(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表现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 A6、“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
A.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B.关注每一位学生C.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成效D.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答案】 B7、“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A.应用性B.实用性C.创新性D.科学性【答案】 A8、实物拓印在版画制作上属()。
A.凸版B.凹版C.平版D.空版【答案】 A9、与画成45°的“平变线”消失在( )A.天点B.余点C.距点D.心点【答案】 C10、因使用油质颜料而得名,色彩丰富,能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和空间感.能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的是()。
B.油画C.水彩画D.版画【答案】 B11、绘画用语“三庭五眼”中的“五眼”指的是A.头部正面的大小比例关系B.头部正面的宽度比例关系C.头部侧面的长度比例关系D.头部侧面的宽度比例关系【答案】 B12、下列不属于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的是()。
招贴,英文名称为“poster”,法语名称为“Affiche”,德语名称则是“Plakat”,最早指的是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
中文名称“招贴”二字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招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第二节招贴的功能招贴设计是信息传达的艺术,在完成其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同时也注重其艺术性的表达。
招贴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达信息,树立观念传达信息是招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同时也是其他几个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
商业招贴传达的信息多是商品的功能、特性、质量、用途、价格、使用方法、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对其企业的理念进行介绍,以求与其他企业或商品有所区别。
公益类型的招贴,多是传达某种社会道德理念,以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招贴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有效设计艺术,对新产品的上市,社会公共信息的传递,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塑造形象,利于竞争在商品社会的今天,企业或者商品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时刻的保持与消费者的沟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消费的品牌忠诚度。
广告招贴作为广告媒介传播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通过夸张或趣味性的表现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提示、引导、说服,唤起人们对传播内容的兴趣,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或者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企业或者商品迅速的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视觉诱导,艺术价值招贴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创意构思,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招贴设计者总是在极力的揣摩消人们的喜爱,然后竭尽所能的将其所传达的信息与人们所欣赏或向往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视觉形象的可以渲染来展现理想体验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制造人们心里上产生的缺失和不满足,从而按照招贴形象或信息的暗示去行动,这就是视觉潜移默化的功能。
招贴设计的艺术价值与纯艺术的艺术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
《奇妙的异影图形》创意海报设计项目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设计中影子的创意变化方法。
(2)认识到异影图形的艺术美。
(3)理解异影图形的内在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4)利用异影进行手绘表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平面海报设计师角色,来对海报主题进行探索,培养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影子的创意联想来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思维。
(3)通过异影图形的手绘表达,锻炼手绘表现能力。
(4)通过同伴的协作,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5)通过合理使用数码技术、通讯工具和用网络来访问、评估及创建信息。
更好地分析、收集、整理、创造异影电子海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6)通过网络评估量表及网络教学博客,监控自己的理解和学习需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适应不同的角色在合作探究中能与他人和谐高效地使用不同的视角,提高作品的创新性和作品质量。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体验艺术美及创造美的乐趣。
(2)在学习中展现创造才能,实施有创意的想法,对社会做出具体有益的贡献。
(3)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体验艺术美及创造美的乐趣。
(4)展现勤奋积极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实现目标,展现诚信和道德行为,行动富有责任心,铭记社会的总体利益。
(5)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竞争意识(6)能有效利用信息媒体技术,获取有用信息;能批判地评估信息,有创意地使用信息来处理面对的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学习习惯:应试教育使得高中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学习状态中,大量考试、习题、作业使学生想象的思维被限制,很难形成创新意识。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孟子给我们的教诲“尽信书不如无书”告诉我们,不要读死书,也不要被专业知识所局限,敢于跳出书本,边读边思,边学边用,才是用书本知识提升创新力的良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A.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B.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C.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D.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答案】 B2、()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巅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兰斯教堂、沙特尔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A.哥特式建筑B.罗马式建筑C.希腊式建筑D.拜占庭式建筑【答案】 A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晋人风韵一王羲之<兰亭序>赏析》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作品的书写技巧与文化内涵B.王羲之的人生经历C.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D.《兰亭序》的创作背景【答案】 A4、教学评价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鉴定功能B.导向规范功能C.激励促进功能D.反馈功能【答案】 C5、“让美术变成一首唯美的诗句,经过这样诗句的熏陶,我相信人们不再浅薄;这样的美是内涵的美,是一个民族的美!”——选自席勒《美育书简》。
这句话所表现的是美术课程的()。
A.人文性理念B.实践性理念C.视觉性理念D.启示性理念【答案】 A6、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个模块课程的能力。
A.2B.3C.5D.4【答案】 B7、下列年画题材中,蕴含着祈盼家族世代生息繁衍美好理想的作品是A.《瓜瓞石榴》B.《吉庆有余》C.《女十忙》D.《门神秦琼》【答案】 A8、各小组同学到台前介绍自己的设计构思和制作过程,然后进行相互评价,这是()。
A.学生自评B.同学互评C.教师评价D.家长评价【答案】 B9、宋代人物画理论提出表现对象要“得其人之天”,“天”指人物的本性,此话出自()。
A.苏轼B.陈郁C.郭若虚D.禹之鼎【答案】 A10、《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中,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该评价要点属于()A.第一学段(1-2年级)B.第二学段(3-4年级)C.第三学段(5-6年级)D.第四学段(7-9年级)【答案】 D11、王老师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课堂上又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经典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讲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40题)1、“我们宣告,由于一种新的美感,世界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
这种美是速度的美。
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如机关枪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
”这是()的。
A.印象主义B.立体主义C.未来主义D.后印象主义【答案】 C2、下列选项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理解恰当的是()。
A.训练美术专业技能B.掌握美术批评方法C.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D.辅助其他课程学习【答案】 C3、教学评价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
A.发现美术优生B.降低劳动强度C.体现师生平等D.改进美术教学【答案】 D4、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的柱式是()。
A.塔司干B.多立克C.爱奥尼D.科林斯【答案】 B5、徐老师在上“战争与和平”一课导入时,播放音乐的同时用言语描述《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该老师运用了()教学方法。
A.比较法B.情景法C.辩论法D.提问法【答案】 B6、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中国画课程,该课程是属于()内容系列。
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书法·篆刻D.造型·表现【答案】 B7、中国古代佛教兴盛,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佛教石窟,其中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石窟是()。
A.龙门石窟B.麦积山石窟C.敦煌莫高窟D.云冈石窟【答案】 B8、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作者是()。
A.提香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乔尔乔内【答案】 C9、依据新课标理念,美术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是()。
A.学生B.教师C.师生D.课代表【答案】 A10、下列颜色中,属于间色的是()A.红B.蓝C.黄D.橙【答案】 D11、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统整性、可行性和()。
A.创造性B.预见性C.科学性D.系统性【答案】 A12、下列选项中,能够对摄影成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色彩B.光圈C.焦距D.快门【答案】 A1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篆刻刀法分析及训练》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教师职业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2020年(77)(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 )。
SSS_SINGLE_SELA诗情画意B讲究对称C违背自然D均衡法则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重点,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特征是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讲究对称和均衡法则是欧洲园林的特点。
2.如图1,该青铜器的名称是( )。
SSS_SINGLE_SELA后母戊鼎B四羊方尊C莲鹤方壶D毛公鼎该问题分值: 4.6答案:C图示作品为春秋时期最有特色的青铜器莲鹤方壶。
3.被称为“画圣”的唐代画家是( )。
SSS_SINGLE_SELA吴道子B阎立本C周昉D展子虔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史上尊称吴道子为“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
4.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 )。
SSS_SINGLE_SELA版画B中国画C油画D插画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版画。
5.作画应“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名言出自( )。
SSS_SINGLE_SELA张大千B徐悲鸿C齐白石D吴昌硕该问题分值: 4.6答案:C“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他看来,太似则媚俗,写生不是绘“标本”,如果这样,艺术家就成了自然的奴隶,放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概括提炼,是对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
不似则欺世,艺术也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反映,不似则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它失去了艺术“真”的根本,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观赏者共鸣的。
6.洛可可艺术最早产生于( )。
SSS_SINGLE_SEL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英国该问题分值: 4.6答案:B洛可可艺术发端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又称为“路易十五式”,最早主要表现在18世纪法国的细木家具上,以精湛的工艺著称。
招贴课程心得招贴课程心得篇1当我在进行“招贴课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学科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我从招贴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开始,逐步深入到招贴的设计原理、构成要素和创意方法。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设计原理和创意方法来制作有效的招贴。
我了解到,招贴作为一种直接、有力的传播工具,不仅需要传达信息,还需要吸引观众、打动人心。
我学习了如何将设计原则和创意策略相结合,以创造出独特的招贴作品。
在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招贴的设计和创意,还对招贴的历史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意识到,招贴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传达信息,还在于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行为。
总的来说,这次“招贴课程”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招贴的设计和创意,还对招贴的历史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深刻地认识到,招贴作为一种直接、有力的传播工具,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传达信息,还在于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行为。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招贴作品。
*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招贴课程心得篇2招贴课程心得招贴课程心得:探索设计与文化的交融在招贴设计课程中,我体验到了设计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方式,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并引起人们的共鸣。
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和底蕴,对于招贴设计来说,融入文化元素能够使其更具特色和深度。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招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招贴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如色彩、图像和文字等。
这些元素对于设计的效果和传达的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了设计和文化的探索。
我们学习了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招贴设计中,从而使设计更具代表性和吸引力。
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习俗等,并将这些元素与设计技能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招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