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89.41 KB
- 文档页数:2
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合作社(Cooperative)作为一种具有社区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解决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
一、合作社解决农民土地流转问题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着农民的发展。
而合作社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途径。
合作社可以将多个农户的土地资产进行整合,形成规模经营的效益,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作社,农民可以将土地租赁给社团或企业,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同时获得相应的租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经济效益。
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合作社可以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比如,一些地方的合作社发展了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经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组织农民进行集体经营,减少农民自身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合作社在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设备和技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同时,合作社可以进行技术培训和示范,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耕向科学农业转变。
合作社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合作社的统一销售渠道,可以为农民解决销售难题,避免价格波动和市场垄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浅谈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土地规模化是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是重要支撑。
规模化是机械化的前提,机械化是规模化的条件,二者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
如何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机械化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村发展的前途方向。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必要性和主要作用首先,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人干”的矛盾,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实践效果上看,农机合作社对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
随着农机化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普及推广,必然要求土地适度集中和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但在玉岗镇土地耕种面积34.56万亩,机械化作业面27.6万亩,由机械化促进的规模化土地面积只有1.04万亩,仅占耕地总量的 3%。
这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农户对土地连片经营的合作意识及认识程度有待提高,虽然农机部门大力推广试验、合作社通过反租倒包、农户自发联合等形式来组织引导规模经营,但是连片仅仅是局部的、小面积的。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第二轮土地承包完成后,家庭式的小地块、分散式的土地权属相对稳固,种植分散、大型机械难于作业,多数农民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小农式生产,觉得生产什么自己作主心里踏实。
愿“利益共享”,怕“风险共担”的思想也很突出;客观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不愿签定长期转包合同,转包土地不确定性大,一些老人和妇女觉得把土地转包了,无是可做,也不想把土地承包出去。
(2)目前,农机合作社的主要合作模式还是“菜单式农机服务”模式。
农村工作中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近年来,中国农村工作中的土地流转制度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向其他农民或者非农民流转的行为和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工作中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一、土地流转政策的创新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可以流转、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运用,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各级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为土地流转提供了经济激励和扶持。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体流转土地,并通过规模化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的建立为了推动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建立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
这些市场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交易,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和透明度。
同时,市场的建立也促进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价格形成,为农民提供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参考。
四、土地流转合同的完善土地流转合同是土地流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土地流转合同的完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研究并出台土地流转合同的标准范本,明确了流转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五、金融机构对土地流转的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银行和农信社推出了土地流转贷款产品,为农民提供流转资金支持。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与农业企业联合组建信贷担保基金,降低土地流转风险,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
六、农业科技与土地流转的结合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发展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对策[摘要] 介绍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发展方向与要求,简述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对策建议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
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对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我区共创建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15个,其中,国家投资9个,农民贷款6个。
15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总数380台,其中拖拉机111台,插秧机10 台,联合收获机131台,配套农具130台,在2012年的生产作业中,完成机械播种197万亩。
二、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1.创新体制、高标准建设按照省农机局合作社组建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农机合作社组建方式有大户联合投资、社会法人投资、大户独资、大户和农民联合投资四种方式,均由农民投资入股。
在组建上,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由合作社所在政府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农机局具体负责。
在装备配置、场库棚建设、区域布局等方面力争做到最佳化。
合作社的性质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实体。
2.整章建制,明确职责每个合作社均按要求制定了章程,并根据章程规定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公开招聘经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理事会进行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
做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财务制度、生产制度、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在管理上,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财务人员、后勤人员、操作人员各负其责。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首先,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提供农机具和农机服务。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
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集中资金,购买先进的农机具设备,并提供给农民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提供农田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等农机作业服务,解决了农民作业时缺乏机械设备的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第三,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提供物资采购和销售渠道。
合作社可以从农业生产的一开始就参与进来,通过规模化采购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等,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通过集中销售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建立更多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保障,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合作社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农村资源的集中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社还可以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发挥创业精神,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还体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方面。
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农机服务,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土地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中农户或农业企业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或合作组织大规模耕种的经营模式,而农机化发展是指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增产、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首先,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机化发展。
随着农户或农业企业通过扩大土地规模,形成了较大的农田经营单元,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机化发展。
农机化投资一般较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机化更适合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
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提供更多的农田面积,充分利用农机设备,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同时,农机化发展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经营主体的经济收入,为农业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基础。
其次,农机化发展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要求。
在农机化充分发展的地区,农田面积较大的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机化经营,为其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
农机化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从而增强了农户或农业企业的竞争力。
农机化的发展还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农户或农业企业通过合理的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
此外,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还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得到强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机化设备操作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户或农业企业更好地管理农田资源,实现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
同时,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农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技术支持,提高农机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农机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无缝连接,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机化发展,而农机化发展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农机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机合作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合作社;发展;建议分散的土地承包制度,不但限制了农户的土地,也限制了农户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使农民很难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耕作方式,避免市场的风险。
此外,由于分散式的耕作制度,使得许多大型农机的空载运转率较高,使得大型机械的使用费用增加,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农机合作社的优势农机合作社的工作范围,主要涉及粮食作物的耕种和收割全过程,以及对农作物的运输、贮藏、加工、营销等全过程。
通过成立了合作社,不但推动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而且同时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农户长期在外打工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生产活动的,也可将耕地承包所有权转交到农机合作社,并以此为农机合作社提高了耕地经营收益[1]。
此外农民还可采取集中入股的形式,把农机用具集中到农机合作社内加以统筹管理,但不要求改变耕种收入和所有权。
合作社还通过对农机具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生产成本也会降低,从而达到共同获利的局面。
同时,合作社还加速了推广新农机化技术,推动了农机化程度的提升。
合作社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功能,尤其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高了耕地的生产量。
同时,还能有效地预防农田水土流失、风力侵蚀,增加土地肥力,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2]。
此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能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外出务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非农收入,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农户使用机械设备的散乱现象,也解决了单一劳动力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因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购置先进、高效的新型农机具。
2 农机合作社的问题虽然合作社可以使农民的整体性和劳动力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发展较晚、范围较小,速度较慢,发展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1 内部管理和运作程序不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章程、规章制度不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现有的制度也很难落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