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7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险【导入新课】总所周知,煤矿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生产工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灾害,但每种灾害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在发生之前都会件随着一结异常表现,那么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要掌握应急避险措施。
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煤矿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每名职工生命安全也非常重要。
大家知道的煤矿井下作业多发的自然灾害事故有哪些吗?瓦斯灾害、矿井火灾、矿尘灾害、矿井水害、顶板事故。
【讲授新课】矿井瓦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险一、瓦斯的性质矿井瓦斯是指从煤、岩层中涌出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
(1)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
风速较低时,瓦斯会积聚在巷道顶部及冒顶处上部,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瓦斯的检查和处理。
(2)瓦斯有很强的扩散性。
一处有瓦斯涌出,就能扩散到巷道附近,使瓦斯的危害范围扩大。
(3)瓦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在一定的瓦斯压力和地压力共同作用下,瓦斯能从煤岩体中向采掘空间涌出,甚至喷出或突出。
(4)瓦斯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当瓦斯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遇到引爆热源就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严重影响和威胁职工生命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
瓦斯爆炸虽然危害性强,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三者缺一不可。
(1)瓦斯浓度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在把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
瓦斯爆炸界限为5%—16%,5%为爆炸下限,16%为爆炸上限。
(2)引火温度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
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
(3)氧气浓度当氧浓度低于12%时,混合气体中的瓦斯失去爆炸性。
既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造成瓦斯爆炸,为了预防爆炸的发生,所有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理。
三、瓦斯事故的预防和治理1、防止瓦斯积聚(1)瓦斯抽放。
矿井灾害预防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掌握这些灾害的发生条件、规律、防治措施等,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
第一节瓦斯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一、瓦斯的概念、性质和危害1.瓦斯的概念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
瓦斯是伴随着煤的生成而生成的,在生成1t煤的同时,大约生成1000m3以上的瓦斯。
经过很长的地质年代,大部分瓦斯已逸散到大气中去了,只有少部分至今仍保存在煤体和围岩中,煤层的倾角大,埋藏浅,顶板透气性好,煤层中保留下来的瓦斯量就少;反之,煤层中保留下来的瓦斯量就多。
2.瓦斯的性质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554,能燃烧和爆炸,微溶于水,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
瓦斯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不助燃也不供给呼吸。
3.瓦斯的危害(1)瓦斯燃烧。
在瓦斯燃烧地点,空气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掉,可能引起火灾或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
(2)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引起煤尘爆炸;反向冲击造成更严重破坏;摧毁巷道与设备;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伤害井下人员。
(3)瓦斯窒息。
瓦斯虽无毒性,但不能供人呼吸。
当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就会相应地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一般认为是5%~16%。
2.有高于最低点燃能量的热源及其存在的时间大于瓦斯的引火感应期。
3.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
三、瓦斯事故常发生地点瓦斯爆炸、燃烧和窒息事故,煤矿井下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容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是工作面的上隅角和采煤机工作时切割机附近;掘进工作面如果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较远、风筒漏风太大或局部通风机供风能力不够时也容易发生瓦斯事故。
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wei)险和灾害。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运行,预防和应对矿井主要灾害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一、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措施1. 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瓦斯是矿井中常见的可燃气体,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就会形成爆炸的条件。
为了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矿井应采取以下措施:- 安装瓦斯检测仪器,定期检测瓦斯浓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保证矿井中的空气流通,及时排除瓦斯积聚。
-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易积聚瓦斯的区域使用明火和电器设备。
-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瓦斯爆炸危(wei)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煤尘是另一种常见的可燃物质,当煤尘积聚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形成爆炸的条件。
为了预防煤尘爆炸事故,矿井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煤尘的湿化处理,减少煤尘的扬尘和积聚。
- 定期清理矿井中的煤尘,防止煤尘积聚到危(wei)险浓度。
- 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效果,保持矿井中的空气清新。
-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煤尘爆炸危(wei)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矿山火灾事故的预防矿山火灾是指矿井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可能由于电气设备故障、火源引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预防矿山火灾事故,矿井应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矿井中的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加强火源管理,禁止在易燃区域使用明火和电器设备。
-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
-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火灾危(wei)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矿井主要灾害的应急措施1. 矿井透水事故的应急措施矿井透水事故是指矿井中发生的水涌、水突等事故,可能导致矿井内部水位上升、矿工被困等情况。
在发生矿井透水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即将启动矿井透水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矿井水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一、矿井水的来源形成水害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水源,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表水——大气降水参入或流入,往往是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煤层的主要水源,在雨季表现的尤为明显。
(2)地下水——地下水是流动的,并不断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开采越深水压越高,裂隙溶洞越大含水越丰富,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见的水源。
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一旦揭露这些含水层,水便会发生突出,危害性较大。
(3)老空水——过去采过的小煤窑以及矿井废弃的旧巷道常常有很多积水,当采掘工作面与它们打透时,很短时间内会有大量水涌入,来势凶猛,造成透水事故,破坏性很大。
(4)断层水——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有的断层带会积存水。
断层还常将不同的含水层连通,有的甚至与地表水相通。
当开阔掘进或采煤接近或揭露这样的断层时断层水便会涌出。
二、煤矿常见的透水通道(1)开采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影响范围内的煤层时,因洪水暴发冲破位于低洼地势的矿井井口围提;或者由于矸石、炉灰等堆积场选择得不合理,雨季被山洪冲动淤塞河道或沟渠,造成洪水位高出栏洪堤坝,于是洪水直接由井口灌入矿井和冲毁建筑物而产生水害。
(2)当井筒在冲击层或在基岩强含水层中凿井时,若事先未进行特殊处理就会涌水,特别是砂砾层会出现水沙一起涌出,严重时会造成井壁坍塌,沉陷、井架偏斜。
当含水层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时,还会造成河流漏失或断流。
(3)巷道在顶板风化破碎带的煤层中施工,由于支护不当而产生冒顶,或采煤工作面上方防水岩柱不够,冒落高度和导水裂缝涉及河、湖等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都会造成透水。
(4)巷道直接与断层另一侧强含水层相接触并为其局部所掩盖而造成突水。
(5)由于隔水岩柱的抗压强度抵抗不住静水压力和矿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从而引起底板承压水突然涌出。
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底板岩石形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在巷道掘进过后数月才发生“缓发型”透水。
(6)由石灰岩溶塌落所形成的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胶结不良,往往构成岩溶水的垂直通道。
《矿井灾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教案一.学员基本情况分析1 •本班为新工人培训班,学员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之间,没有矿山工作经验。
2.大多是大专毕业,文化基础较好所以教学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强有力的教学措施。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学习掌握基本矿井生产知识和通风系统以及煤矿发生瓦斯、火灾、煤尘等事故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预防煤矿瓦斯、火灾、煤尘等事故的措施,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杜绝“三违”的发生。
2.要求每位学员都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五大灾害的发生、预防,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三.授课时间的具体安排四.搞好本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由于学员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的差异,在教学中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备课以中等水平为主,讲课分层次进行,对程度低的提出较低要求,高的提出高要求。
五.教具和教学手段的使用说明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本课教学应用的手段主要有直观教学法,发挥视觉效应。
运用讲授法,讲授术语,规定,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
授课课题: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授课班级:新工人培训授课时间:2013年8月26日一、教学目的:通过木章的学习,使学员学习掌握基木矿井牛产知识和通风系统以及煤矿发生瓦斯、火灾、煤尘事故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预防煤矿瓦斯、火灾、煤尘事故的措施,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杜绝“三违”的发生。
二、教学要求:要求每位学员都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五大灾害的发生、预防,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灾害事故的原因和危害。
四、教学重点:灾害事故预防措施。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案例举证法六、教具:多媒体七、课吋:12课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环境条件十分复杂。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气体和矿尘的大量产生以及水分的蒸发和散热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矿井空气的成分、温度、湿度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恶劣的气候条件。
因此,为了保护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正常生产,必须对矿井进行通风。
矿井五大灾害危险预知及避灾方法一、火灾的避险方法一、矿井火灾的避险方法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臵之间的关系,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
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5、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尽量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7、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独头巷或硐室、两道风门之间)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8、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
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9、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臵,尽快寻找脱险出路。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避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10、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少的低温空气流动。
矿井火灾隐患识别灾害防治紧急避险(5篇范文)第一篇:矿井火灾隐患识别灾害防治紧急避险矿井火灾隐患识别灾害防治紧急避险——矿井安全知识宣传文章主要介绍了瓦斯、矿井火灾、透水、煤层爆炸和爆破事故及其防治等相关知识,让公司的员工对灾矿井火灾隐患有所识别,增强灾害防治紧急避险的意识,从而有利于公司实现安全生产。
一、瓦斯(一)瓦斯是什么瓦斯是煤矿五大灾害因素之一。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瓦斯比空气轻、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4。
瓦斯有很强的扩散性。
瓦斯的渗透性很强。
矿井瓦斯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降低空气中的氧气而使人窒息死亡。
(二)瓦斯矿井的条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矿井为瓦斯矿井:(1)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t;(2)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min;(3)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立方米/min;(4)矿井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立方米/min一的矿井为出形式。
(三)瓦斯爆炸及其预防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至16%;二是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的点火源。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1)预防瓦斯积聚;(2)防止明火;(3)防止电火花;(4)防止爆破火焰;(5)防止摩擦火花;(6)防止高温热源。
发生爆炸事故时的应急避险:(1)保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
当听到或者感觉到爆炸声响和空气冲击波时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方向、脸朝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2)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避免中毒和灼伤气管和内脏;(3)用衣服将自己身上裸露部分尽量掩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身体;(4)迅速取下自救器,按正确方法戴好,防止吸入有毒气体;(5)高温气体和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新鲜风流中,并按照避灾路线尽快逃离灾区;(6)已经无法逃离灾区时应立即选择避险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