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内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点梳理经济与社会》考点梳理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创造。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公有制经济1)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地位)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完成配合富裕的根本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避免两极分化,有利于人们同享发展成果,完成配合富裕。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感化。
(国有经济的主导感化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时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课时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5)课时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探究点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想一想:恩格斯说:民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
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2)我国的主要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 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包含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想一想: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有哪些?提示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想一想:我们常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提示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3.法治与德治(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想一想:在法治社会,是不是只有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提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及重点整理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国家第一节国家一、国家的含义1.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根本属性:阶级性。
二、国家的管理1.民主与专政①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性质。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专政: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③关系:辩证统一区别:适用范围不同;实施方式不同;功能和作用不同;联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中国的国家性质1.国家性质①含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
2.中国的国家性质⑴内容:①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首要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⑵特点:①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多数人的民主和少数人的专政)②人民主的特点:真实性:民主主体广泛性和民主权利广泛性;真实性;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⑶中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①公民与人民公民: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有社会主义及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公民与国家在本质利益上是一致的。
③具体表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一、享有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权;3.监督权。
二、应尽的义务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三、如何正确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服务于国家利益。
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的知识框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 政治学的定义与特点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二、政治权力与国家
1. 政治权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
3.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4.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5. 国家的作用和职能
三、政治制度与政府
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 政府的概念和职能
4. 政府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四、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和发展历程
3. 民主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实践
五、全球化与政治
1.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
2.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3. 全球治理的模式和机制
4.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和实践
这些知识框架是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1—5课核心知识点总结第一次月考复习使用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1、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本质、根本属性是什么?(选择题)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都是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我国的国体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如何理解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口益充分的实现。
5、什么是民主和专政.二者有什么关系?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关系: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6、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有哪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
度。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
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6.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7.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1)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8.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2)法律保障;
(3)物质保障。
9.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0.民主: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
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11.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1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公有制经济1.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⑴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四、非公有制经济(1)范围: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地位、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6.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7.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1)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8.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2)法律保障;
(3)物质保障。
9.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0.民主: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11.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2.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4.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5.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1.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