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
- 格式:ppt
- 大小:394.50 KB
- 文档页数:8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溶解快慢与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红糖.水槽1.【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同学帮我尝尝是什么味道的.(请一位同学喝并问问是什么味道的) 生:没有味道师:噢刚才老师忘了在里面加糖了(在里面加一块糖),现在老师在里面夹了一块糖,再请这位同学来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 生:还是没有味道师:奇怪了,老师明明在水里加了一块糖为什么还是没味道呢? 生:因为糖还没有溶解.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快速的喝到糖水呢? 生:搅拌.加热.切碎??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种方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小组实验(一)哪一个溶解的快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加快溶解的方法,都还是我们的猜想,到底这些猜想正不正确呢,我们应该怎么验证? 生:实验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成为小科学家的潜质,咱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三个可能加速溶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一一验证一下.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验证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用品有红糖,烧杯,搅拌棒,谁能说说用这些东西该怎么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生:烧杯加入水,然后放入红糖,用搅拌棒搅拌.生:不能师:老师有一个又有一个问题了,按照这位同学的做法我们能看出到底是拌溶解的快还是不搅拌溶解得快吗?师:看来刚才同学设计的实验还不太完善,谁能帮助一下他?生:再拿一个杯子,里面放入红糖,然后不搅拌,两个杯子放在一起,看看谁溶解的快.师:老师明白了这位同学的意思了,就是要拿一个不搅拌和搅拌做一个对比.为了保证我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还要注意哪些?两个杯子放的水不一样多的水行吗?生:有影响,所以两个杯子的红糖和水要一样多,水的温度也要一样.师:现在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实验完整的总结一遍,拿两个一样的杯子,装入一样多的水,放入一样多的红糖,一个杯子搅拌,一个杯子不搅拌,观察哪一个杯子的糖先溶解完,然后停止实验.咱们搅拌的实验过程已经有了,谁能根据第一个实验的过程设计出温度和颗粒大小的实验呢?小组讨论两分钟.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生:1.两个杯子放入等量的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2.加入等量的红糖.师:很好,同学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那些事变量,那些是不变量.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做温度的试验中,我们可以搅拌吗? 生:不可以师:那怎么设计实验才可以使加入搅拌但又不影响实验结果呢? 生:两个杯子同时搅拌.师:大家都非常聪明,在温度的试验中,我们把搅拌当做不变量,就可以不影响实验结果了.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将我们刚完善的温度的实验完整的叙述一遍.师:两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我们已经有了,但在实验之前呢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1.搅拌过程中注意不要让水溅出来,轻轻搅拌.2.倒热水的时候注意不要被热水烫到3.实验过程中保持轻声4.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用品放在桌角5.小组分工合作,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搅拌和加热可以加速溶解.师:其他小组也得到了一样的结论,搅拌和加热确实可以加快溶解,这就说明咱们前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前面咱们猜想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切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会加速溶解吗?生:会师:既然大家都觉得会,谁能用咱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 生:冲咖啡.冲药??师:看来切碎确实可以加速溶解,其实咱们身边处处是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师:咱们已经掌握了三种加速溶解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个谁溶解的快得比赛.我先说比赛要求,每个组都有一块方糖,用最短的时间将糖全部溶解并且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坐端正的组获胜,咱们看看那个组最先完成.比赛开始. (学生实验)师:第一组最快完成,你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把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所以溶解的快.师:看来同学们师非常聪明的,将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时溶解更快了.其实在咱们身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加速溶解的方法,你们知道吗?说说看.生:冲咖啡,洗衣粉??师:咱们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用心观察的小科学家.《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2两个活动,第一个是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的关系.在本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实验,虽然没有提到〝控制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了这一方法,并且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中,实际应用了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整个教学活动中, 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假设——验证实验——获得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讨部分提出了两个问题〝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样做?〞两个问题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后, 在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上的探究,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 尝试发现其他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片面地追求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 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和食盐一样, 放在水中能够溶解. 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通过搅拌的方式能够加快溶解,但是学生对于水的温度是否能够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还不清楚.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能够初步地进行合作与交流,但是缺乏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1继续思考和探第二个是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直接表明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探究部分有【教材简析】本课是《水》单元第 6 课的内容.本课在聚焦部分提出问题〝我们有什么办《加快溶解》教学设计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沈佳丽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 4 份,两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热水).两杯冷水.玻璃棒 2 根.学生活动手册等.一.聚焦课件出示一包奶茶.1.谈话:想喝奶茶吗?这是一包奶茶粉,有多少种方法泡好这杯奶茶呢?2.学生得出四种方法(冷水.冷水搅拌.热水.热水搅拌) .3.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情况下奶茶溶解最快?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奶茶粉的溶解速度?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温度.搅拌)设计意图:奶茶粉具有颗粒小溶解快的特点, 也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食物,借此引入,激发兴趣.二.探索活动一: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谈话:刚才我们作了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如果让你们选,你会选择先证明哪个因素?(板书:热水与冷水. )2.学生讨论得出对比实验中应相同的条件. (板书: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3.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2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奶茶粉一包. 【教学过程】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2)静置 10 分钟,每 2 分钟记录一次现象.(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4.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合作实验.5.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 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 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增强合作互助的意识.活动二: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提问:我们已经用实验证明了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那怎样证明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2.课件出示记录单: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搅拌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3.学生讨论得到实验方案,确定要改变的条件:搅拌与不搅拌.相同的条件:同样多的冷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4.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棒.5.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一个烧杯搅拌,另一个不搅拌,每 2分钟记一次现象.(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6.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实验.7.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在探究了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主设计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 强化学生对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三.拓展1.提问:我们发现了加热和搅拌的方法可以更快地溶解食盐,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把物质的颗粒变小)2.学生说一说,猜测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2 杯同样多的冷水.1 根玻璃只能3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3.引导学生设计物质的颗粒大小影响溶解速度的对比实验. (大颗粒热水搅拌——小颗粒热水搅拌)4.视频播放——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实验.5.引导学生总结加快溶解的方法.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清晰展现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同时节省课堂时间,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认识.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认识到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粒大小等.因此我们可以用加热.搅拌.减小物质的颗粒大小等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板书设计】影响因素温度搅拌谁跟谁比改变的条件□温度□搅拌相同条件 (在□内画√)猜测:谁溶解得快? (在□内画√)□同等的水□同等的食盐□同样温度□同时加入□搅拌速度颗粒大小加快溶解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同时加入搅拌.颗充分探究影响同样多的食盐【记录单】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3.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教学难点】讨论.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细竹棍2根.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小纸片20张.【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很高兴,因为老师了解到有很多孩子在做家庭实验,而且有的孩子还拍了实验照片.我们在课堂上也做过一些实验,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大家发现,不管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如果取一杯水,把食盐或小苏打放进水中,那么能溶解在这杯水中的食盐会多一些,还是小苏打会溶解的多一些?二.设计: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水平)2.这个对比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哪些条件必须相同?(两杯水一样多.都要搅拌.每次分别加入的量要一样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时停止实验.)怎样取50毫升水?怎样判断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了?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4.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教师提示)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7.怎样让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三.实验:1.分组实验.2.交流讨论.3.点评小结.(全班交流)小提示: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_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四.拓展:1.这节课我们用厨房里常见的食盐和小苏打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发现,一定条件下,它们的溶解水平不同,那么其他固体呢?2.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一定条件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一样吗?我们先来看一段比较简单的实验视频.(表现气体溶解在水中.从水中析出的视频资料)3.课外探究:(1)上网查资料,了解气体(比如氧气.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溶解水平大小相同吗?(2)汽水瓶实验.自己探究课本第30页的实验,然后思考并尝试创新这个实验.【板书设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食盐固体?溶解水平强?弱?小苏打公平对比《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4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槽.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3)请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学生观察评议.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三.课后总结: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5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课前准备1.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揭示课题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3.揭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3.学生依据观察,了解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水温相同;不同条件——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 (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四.科学实验比赛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比赛要求:(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 (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 (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6.师小结:从比赛中我们发现,除了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以使加快溶解外,把物体敲碎也可以使溶解快一些.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如果把这三种方法都用上会使溶解更快,而只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就比较慢.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就是吃糖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看来,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今后生活中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5.溶解的快与慢搅拌﹨热水—可以加快溶解碾碎/《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性;2.掌握导致溶解速度快与慢的因素;3.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点1.溶解的特性;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溶解的特性1.溶解的概念:物质在溶媒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被弱化或克服,从而使分子散开并能与溶媒分子混合均匀的过程;2.溶解的条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溶媒分子的分散能力较强;3.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有毒气的溶解是吸热的,否则是放热的;4.溶解的浓度:能溶解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最大质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物质的质量。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溶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速度不同,一般固体溶解较慢,气体溶解较快;3.溶媒:溶解速度与溶媒的种类和数量有关;4.物质的表面积: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越大,溶解速度越快;5.溶液的搅拌:加快搅拌可以提高溶解速度。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溶解速度影响因素的认识;2.讲授法:通过讲解,提高学生对溶解特性的认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化学的视角”活动,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2.讲解:介绍溶解的概念及特性,并重点讲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实验:“溶解速度实验”;4.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5.练习:对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提高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6.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复习。
总结点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及溶解速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针对本课堂难点,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
课后作业1.以小组形式讨论,列出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3.计算下列反应的差速率:2HNO3+3H2SO4=NO+4H2O+3HSO4NO2。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案6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
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
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
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课“溶解的快与慢”。
课程内容包括: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溶质、溶剂、计时器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溶解观察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水中加入糖、盐水中加入盐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搅拌等关系。
3. 实验观察(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
实验内容包括: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为什么冬天糖水加糖溶解得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溶解的概念是什么?2. 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答案:1. 溶解的概念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搅拌等有关。
3. 实验设计: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溶剂和溶质,一只烧杯加热,一只烧杯不加热,观察两只烧杯中溶质溶解的速度。
溶解速度的比较 - 融化速度的比较简介本文将比较溶解速度和融化速度之间的不同。
溶解速度和融化速度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它们分别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溶解速度溶解速度是指一个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快慢。
它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会加快溶解速度,因为它会增加分子的动能并使其更容易被溶解。
2. 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大小越小,表面积越大,容易与溶剂发生作用,从而加快溶解速度。
3. 溶液的搅拌:搅拌可以增加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溶解速度的提高。
4. 浓度差异:浓度差异越大,溶解速度越快。
融化速度融化速度是指将固体物质加热至其熔点,使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速度。
融化速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物质的熔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熔点越低,融化速度越快。
2. 加热速度:加热速度快会加快物质的融化速度。
3. 施加的压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施加高压可以提高物质的熔点,从而降低融化速度。
比较溶解速度和融化速度的比较如下:1. 过程:溶解速度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溶液态的过程,而融化速度是将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影响因素:溶解速度受温度、颗粒大小、搅拌和浓度差异等因素影响,而融化速度受熔点、加热速度和施加的压力等因素影响。
3. 目的:溶解速度主要用于研究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质,而融化速度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性质和熔点。
4. 领域:溶解速度主要在化学领域中应用,用于溶解度的研究;而融化速度主要在物理领域中应用,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过程。
结论溶解速度和融化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它们的影响因素和目的也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解和融化的过程,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红糖,用红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观察。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红糖两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以问引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充满激情的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认真的听,仔细的看,开心的玩(实验)!好吗?好!一起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读课题吧!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溶解的快与慢5篇第一篇:溶解的快与慢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溶解的快与慢课件目录•溶解现象及影响因素•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气体在水中溶解•不同类型物质间溶解比较•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01溶解现象及影响因素溶解现象定义与分类溶解现象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均一、稳定溶液的过程。
溶解现象分类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程度,可分为完全溶解、部分溶解和不溶解三类。
01020304温度搅拌颗粒大小溶剂种类影响溶解快慢因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碰撞几率增大,溶解速度加快。
搅拌可以加速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从而提高溶解速度。
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溶解速度。
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增大,溶解速度加快。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关系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关系一般情况下,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其溶解速度也越快。
这是因为溶解度大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扩散速度较快,与溶剂分子的碰撞几率增大,从而加速了溶解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并非影响溶解速度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如温度、搅拌等也会对溶解速度产生影响。
02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包括:物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进而扩散到整个溶液中。
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固体物质溶解过程搅拌可以加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通过搅拌,可以增加固体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搅拌还可以打破溶液中的浓度梯度,使溶质在溶液中分布更均匀,从而加快溶解速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搅拌对于某些易溶或已溶解的物质影响较小。
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温度升高可以增加水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水分子更容易与固体物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加快溶解过程。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对比试验:两组实验中,不同条件只有一个,相同条件有多个。
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药片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
让学生拓展到加热水和碾碎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小组材料准备:2个烧杯、塑料量杯、冷水、热水、药片、水果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1.老师这里有杯清水,请个同学上来喝一口。
2.你觉得味道怎样?(没有味道)3.如果我把这个药片(维生素B2)放入水中,你们觉得会有什么味道?4.请这位同学继续喝一口,你现在觉得这杯水有味道吗?(还是没有什么味道)5.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感觉不到味道?(药片还没有溶解掉)6.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药片更快速地溶解呢?(学生猜测,教师根据猜测板书:搅拌、加热、碾碎)7.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的猜想,科学光猜想行吗?(不行)8.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做实验)9.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二、实验探究(一)教师演示搅拌能加快溶解1.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搅拌和不搅拌的实验方案。
2.你们觉得搅拌能加快溶解速度吗?(能)3.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我自己在家里做过实验等)4.哦,这些都是你们的生活经验,还有吗?(我妈妈告诉过我等)5.把生活经验当做科学证据科学不科学?(不科学)6.那么这个实验我们怎么做才科学?(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药片大小相同、水量相同、水温相同、同时加入药片、观察时间相同等)7.对,像这样有对比的进行实验我们称为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