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5 对韵歌(02)
- 格式:pptx
- 大小:25.21 MB
- 文档页数:47
5 识字课《对韵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生字“山”和基本笔画“竖折”。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难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阅读材料、铅笔、双方格本教学方法:示范法,朗读法,游戏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听。
(播放《笠翁对韵》歌曲)2.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①都是什么对什么②都有“对”字)3.看,我们学过的《一二三四五》这首儿歌中我们也能找到对应的事物。
(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古对今),这些就是对子。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小韵文——《对韵歌》。
齐读《对韵歌》4.认识“对”字。
(教师手拿识字卡片“对”)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这个字读duì。
谁来给“对”组词?(学生说)真棒。
看,这是什么?(春联)春联也是对联,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随处可见,这是祠堂门口贴的对联,其实,我们的校园里也有对联呢?(出示图片)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看视频。
过渡:音乐课上,姚老师听大家唱歌非常好听。
其实,韵文读好了,也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
请听老师读,老师读到哪,你的眼睛就看到哪,心里跟着一起读。
(播放课文音频。
)2.自由练读。
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读?请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读文。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两名生读)4.师生合作读一遍。
三、图文对照,随文识字。
1.认识“云”字。
(1)过渡:孩子们,看!动听的读书声把谁吸引来了?(出示:白云图片)(2)出示字卡“云”,指名读。
(3)孩子们,你都见过什么云呢?(生答:白云)蓝蓝的天空飘着美丽的白云。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云呢?(学生回答:乌云)你能描述一下乌云是什么样子吗?(出示乌云图片)这就是乌云。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5 对韵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识字5 对韵歌》。
4.能够理解对韵歌的意思,进一步认识韵脚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识字5 对韵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认读课文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3.正确朗读《识字5 对韵歌》。
三、教学难点1.理解对韵歌的意思。
2.认识韵脚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识字5 对韵歌》教材。
2.课堂黑板、粉笔。
3.认字卡片。
4.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对韵歌的标题《识字5 对韵歌》,让学生猜测对韵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2.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给学生逐句诵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对韵歌,并进行互相纠正。
4.理解对韵歌(15分钟)–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对韵歌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韵脚的作用。
5.听录音(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韵歌,帮助他们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6.讨论交流(10分钟)–引导学生就对韵歌中的字词和句子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识字5 对韵歌》。
2.回答几道与对韵歌相关的问题,思考对韵歌中的韵脚作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韵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较为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生字词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学生在朗读对韵歌时发音不够准确,需要多加训练。
在引导学生理解对韵歌意义时,需要更多运用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5 对韵歌》部编版》的教学内容安排,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对韵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对文学的热爱。
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天地人你我他第一单元识字2《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第一单元识字3《口耳目》口耳目,耳目口手足。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第一单元识字4《日月水火》日,月,水,火,山,石,田,禾。
第一单元识字5《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第一单元识字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
请你抬起一条腿。
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
注意听别人说话。
第一单元识字《语文园地一》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第四单元课文1《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第四单元课文2《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四单元课文4《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第四单元课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班里有些同学你还不太熟悉吧?去做个自我介绍,跟他们聊聊天,成为新朋友吧! 第五单元识字6《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第五单元识字7《大小多少》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第五单元识字8《小书包》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一年级上册识字5《对韵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识字5《对韵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韵歌的朗读、识字、理解、欣赏以及创作等。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对仗的概念、感知韵律美、培养语感、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使学生理解对仗的概念,感受对仗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仗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对仗的概念、韵律美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富有韵律感的对韵歌,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a.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韵律。
b.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指导。
3. 知识讲解:a. 讲解对仗的概念,举例说明。
b. 分析课文中的对仗句子,让学生感知对仗的韵律美。
4. 实践活动:a. 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对仗句子,并进行展示。
b.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随堂练习:a. 根据黑板上给出的生字,组成对仗句子。
b. 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识字5《对韵歌》2. 板书生字词,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对仗关系。
3. 板书例句,展示对仗的美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创作一首对仗歌。
2. 答案示例:小鸟飞,蝴蝶舞。
河水清,青山绿。
月儿明,星星稀。
娃娃笑,花儿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仗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练习和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b.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一年级上册背诵部分识字2.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识字3.口耳目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识字5.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课文1.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课文2.小小的船作者:叶圣陶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课文3.江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课文4.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日积月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识字6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识字7 大小多少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识字10.升国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课文6.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读一读,背一背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早晨起来,面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