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3 语言表达连贯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连贯题及语句补写题第15题连贯题明确高考2大题型,备考不走弯路——怎么考,心知肚明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序要合理,句子的组合与衔接、呼应要自然。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常考考点。
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两种题型。
点拨解题技法,迅速准确答题——怎么做,依题而定一、“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三步”“四排”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
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
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简称“四排”法,后面的“语句复位题”也可用这四种方法(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
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
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考点9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1.(2016·全国卷I·T16)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②,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把握语段内容,根据语境推断横线处需补写的内容。
本段文字主要谈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影响。
联系语境可知,①是对冒号后内容的总括,冒号后的文字是对①的具体说明,故归纳冒号后的文字即可得出①处需补写的内容;由“更令人称奇的是”可知,②处应是前面内容的递进,由“比如”可知②后举例说明这种现象,概括所举例子,即可推知②处需补写的内容;③处于句中,联系后面的“从而”可知其承接“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说明“花的颜色的变化”的原因。
答案(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评分标准】5分。
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3处得5分。
2. (2016·全国卷Ⅱ·T16)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第一部分考点3 语言表达连贯1.(2015浙江)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答案】D【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我认为,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只是精雕细刻的大理石堆砌而已。
我到巴黎,第一眼看到巴黎的柔波,我就浮想起这样一个思想:塞纳河给予巴黎以生命。
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中心的一个岛上,法国朋友告诉我,这个岛屿是巴黎的摇篮,巴黎是从这个岛上开始的,是在塞纳河的浇灌下诞生的。
A.在巴黎的那些日子,走来走去总是看见塞纳河B.游塞纳河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C.在巴黎我最爱的是塞纳河D.每次走过塞纳河,我都凝视着它【答案】B【解析】首先要注意段首句的有关特征。
横线后,用“我认为”引起对塞纳河的联想,此句内容应与自己的“联想”“感受”有关,“愿望”则隐含了这种意思,能够领起下文。
A 项描写性较强,C项可能侧重于“风光”,D项“凝视”与后文的“我认为”在情景上不一致。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____,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十题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连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真题演练 (共3题;共18分)1. (6分)(2016·兴平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________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
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
或许,________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________ ,镌刻进历史。
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2. (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
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_ 。
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
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
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
因此,③________。
3. (6分)仔细揣摩下面文字内容和句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以史比镜,或冠以资治。
历史好像一座孽镜台,能照出我们做事的前因后果与是非功过:谁创下千秋基业,惠及子孙后代;①________,殃及后代子孙。
历史也像一本医案,记录着国民的疾病与健康、症候与结果:人们看了未必能找出去病除根的良方,但至少可以看出些卫生保健方法,②________。
历史又像是一座路标,③________:这里是连续的转弯,需要减速并谨慎驾驶;那里是平坦的大道,但也不能太快,防止平路上的倾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表达连贯、得体考点跟踪训练1 1.(2011·马鞍山二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意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引起人们普遍的艺术共鸣②恰恰就是这种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③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④它是完全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⑤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⑥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习惯A.②⑥③①④⑤B.②③①⑤④⑥C.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⑤⑥②③①解析:从选择项来看,首句该选②或④,②说的是“态度”而其上文原句说的是“意识”,这两者显然不能用“恰恰是”相连。
排除A、B两项。
接下来⑤⑥,⑤说的是人们不嫌弃粗陋,⑥说的是他们的演唱摆脱了“约定俗成”的东西,应该是先“演唱”,才有人们的“反应”,所以⑥应在⑤前,这样,答案可确定为C。
答案:C2.(2012·安徽合肥质检)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只填序号。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②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③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④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⑤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⑥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正确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段开头谈“活得与众不同”,只有②③两句能与之衔接,②句中“然而”表明此句与前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用分号隔开,所以②在③之后;从后文“淹没”看,第四空应该填⑥;承接“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下文应该填⑤;⑤谈到“触及不到的深处”,正好和④中的“心灵暗流”相呼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高考22题逐题特训(十四)高考第19题语言表达连贯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__②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____③____他们____④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__⑤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___⑥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解析]“但是",前边必须有表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选“尽管”。
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选“因而”。
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择“既然……就……”。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__①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②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③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__④____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____⑤____会看到你,____⑥____欣赏你.[解析]“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
故选D项。
3.(2016·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⑤①②⑥③④D.②④⑥③①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基础强化练三语言表达连贯专项练+基础组合练3语言表达连贯专项练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表面上看,西方媒体① 也有很多批评性报道,② 主要表现为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报道,对本国政府多是一些“小骂大帮忙”的报道,③ 涉及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严肃话题④ 刻意回避。
如对“民主之春”“黑夜站立”运动,西方主流媒体为何集体失声?⑤ 为西方媒体唱高调仅仅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和“选择性失明”,⑥ 西方“新闻自由”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空格所在语句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比如①②两处,从“表面上看”和“也有”“主要表现”分析,应填表转折关系的词语,填“虽然……但是”“尽管……可是”或者①处不填②处填“然而”均可。
排除B项。
③④两处,从“涉及”“刻意回避”等分析,可知③填写转折连词“而”“不过”“只是”均可,④填写“则”“就”均可。
排除C、D两项。
⑤⑥两处,根据句意,此句是对上文的总结,⑤处可以填写“因此”,⑥处可以不填。
综合以上,可知答案为A。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我眼中,如茉莉花茶般淡雅的女子最能收获惬意的一生。
,在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河中安然淡定。
想起长今,那个一生都在不停追寻的女子。
她,可以不问世事,不顾外界,裹在一朵淡白的花瓣中,尽情索求。
如此的生命,在你我的世界或许没有什么奇特,但一经滚滚红尘的冲烫,便散发弥久的雅香,沁人心脾。
A.“执着着我的执着,快乐着我的快乐”是她们秉承的一种信念,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自在地生活B.她们秉承一种信念,“执着着我的执着,快乐着我的快乐”,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自在地生活C.她们秉承一种信念,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自在地生活,“执着着我的执着,快乐着我的快乐”D.“执着着我的执着,快乐着我的快乐”这一信念被她们秉承着,自在地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答案 B解析解答此题,既要考虑到前后句主语的一致性,又要考虑与横线后面句子的句式保持统一以及语意上的连贯。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表达连贯【考点解说】《考试说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试能力层级为D。
“语言表达连贯”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考点之一,所谓的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考题主要用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典型题例及总结】一、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1】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福建卷第16题)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
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解析】此题将语言的衔接连贯放在修改病文中进行考查。
句中语言连贯方面存在不合逻辑方面的错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一句应该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因为从“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表述才符合“进化”的特征,才符合由单一到多变、从简单到复杂的事理逻辑性。
二、行文的照应性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第3题)“”(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解析】此题将语言的衔接连贯与词语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B项仅与“爱情”有联系,而不能体现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而A项“春蚕”两句,既能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下文能够全面照应。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的连贯练习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
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语言连贯的条件:1.话题的统一性2、主语的一致性3、顶真(指代)的巧妙性4、句式的对称性5、音韵的和谐性6、情调的和谐性7、语言的照应性8、表达的有序性1.话题的统一性。
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
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例1]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日的风云人物。
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
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例2 】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的面前不过是颗粒儿。
但人们总是将山踩在脚下,那怕它是万山之王。
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而证明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也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乎――它相信人永不会臣服于自己。
【例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_________________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第一部分考点3 语言表达连贯
1.(2015浙江)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答案】D
【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我认为,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只是精雕细刻的大理石堆砌而已。
我到巴黎,第一眼看到巴黎的柔波,我就浮想起这样一个思想:塞纳河给予巴黎以生命。
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中心的一个岛上,法国朋友告诉我,这个岛屿是巴黎的摇篮,巴黎是从这个岛上开始的,是在塞纳河的浇灌下诞生的。
A.在巴黎的那些日子,走来走去总是看见塞纳河
B.游塞纳河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C.在巴黎我最爱的是塞纳河
D.每次走过塞纳河,我都凝视着它
【答案】B
【解析】首先要注意段首句的有关特征。
横线后,用“我认为”引起对塞纳河的联想,此句内容应与自己的“联想”“感受”有关,“愿望”则隐含了这种意思,能够领起下文。
A项描写性较强,C项可能侧重于“风光”,D项“凝视”与后文的“我认为”在情景上不一致。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____,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答案】D
【解析】注意内容的衔接(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一致。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
【答案】B
【解析】全句的主体是“太阳……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在衔接上要注意主语的一致。
同时要把握整个语段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5.(2015重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
【答案】C
【解析】这一段的排序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③是惨烈,⑤是悲壮,①④②是不屈抗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英国《卫报》7月1日头版刊文独家披露说,美国对其欧洲盟友设在纽约、华盛顿的机构和使领馆都实施了窃听,目标多达38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其中包括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
②此外,美国的窃听目标还包括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其他盟友
③美国情报机构还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
④文章还披露了“一系列不寻常的”监听方式细节
⑤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等
⑥欧盟驻华盛顿代表团被窃听的工作人员高达90名
A.④①⑤③⑥②B.④③⑥②⑤①
C.②①⑤⑥④③D.②①⑤④③⑥
【答案】A
【解析】④中的“文章还”与前文的内容紧密相连,因此④应为第一句。
这样可以排除C项和D项。
“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和“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都是“监听细节”,①中的“其中”代指“监听细节”,因此,①领起⑤③,应排在④后面。
②说的是除欧盟之外的地区,所以排在最后,是结句。
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