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棵小桃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27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学习内容分析:一.单元分析《一棵小桃树》是语文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诸多启迪,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课文分析《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反映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学生学习了《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手法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该手法并学以致用的一篇课文,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勾画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能说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品读描写小桃树“没出息”的关键词句和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能领会并口头说出小桃树的深刻内涵,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突破措施: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突破措施:品词析句、背景介绍、抓表示过渡的关键词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摘抄2. 查找关于作者的有关资料。
3.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一首小朋友写的诗:我想变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
小朋友用一棵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世间万物尽管是一棵树,只要走进人的心田,即使平凡也会变得不平庸。
今天我们跟随贾平凹先生也走进一棵树,一棵小桃树,我们是否也会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感动呢?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顺思路活动1:一棵小桃树的自白1.默读课文,假如你是这棵小桃树,你能以第一人称给我们讲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吗?2.思考作者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提示】:梳理时关注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帮助梳理结构。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幼儿园大班《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课文,体会小桃树的形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并从文本中感悟生活。
2、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内涵。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相遇1、课前欣赏音乐2、许多花草树木中,哪一种你最喜爱?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忧愁与欢乐?3、引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淘金5、请学生用“这一棵小桃树,让我明白了……”小结感悟。
三、创造学以致用:具体描绘记叙所写物的经历,并在记叙描写中抒发自己对所写物的感情(喜爱、厌恶、怜惜……)四、享受推荐与本文类似作品:《丑石》《文竹》。
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课文并从中找相关语句体会把握。
学生把握“反衬”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小桃树是我的“化身”。
学生明确主题,畅谈感悟。
学生课后练笔。
板书设计:托物寓意小桃树“我”“化身”饱受冷落、经受风雨生活受挫依然坚强重拾信心与希望教后反思:《一棵小桃树》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矜持、孱头、猥琐、淅淅沥沥、垂垂暮老"等词语。
2、自主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难点: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由上节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识记字词,采用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词并解释意思的形式。
2、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三、整体感知,初识小桃树1、理清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遇风雨一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开得太白,太淡了""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18 一棵小桃树 1.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与“我”的共性,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4.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一棵普通的小桃树,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没有开出鲜艳的花,没有开出鲜艳的花,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读一读,读一读,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呢?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用心感悟,你自己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你自己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二、教学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析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目标导学一:分析小桃树的成长经历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明确:描写形态、颜色的:“纤纤的生灵”“瘦瘦的,黄黄的”“弯弯的身子”“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态的:“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苦涩涩地笑着”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明确:①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②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②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就爬起来,就爬起来,将桃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18篇)初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策划和组织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教师实施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活动。
18.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 探究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及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凹”的读音。
贾平凹读为jiǎ píng wā,这缘自贾平凹“自传”: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若按照普通话规范来读,贾平凹应读作jiǎ ping āo,因为“凹”字的普通话读音只有一个,是āo一、初步感知1.走近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1972年一个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浮躁》《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白夜》《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2011年施耐庵文学奖)等。
贾平凹的读书生涯是在一个破庙里开始的,初中二年级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充满恐慌。
成年后步入社会经历了很多挫折。
比如开始创作阶段,他先后收到127张退稿签。
2.检查预习(1)识记下列的字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会用下列的字忏悔撂摞裸恍涩褪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讨论文章的结构。
明确:先写眼前情景<第1节>,接着回忆过去<第3—9节>,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第10—14节>(插叙)2.为什么文章要写这棵小桃树?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学生讨论明确: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
18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课文导入】弱小的动物往往引起人们的同情,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只小麻雀,引起人们无限的同情;而贾平凹先生的小桃树也同样引起人们的同情和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棵小桃树。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北农村的变革,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代表作品有《废都》《满月儿》《秦腔》《白夜》等。
2.背景透视: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不仅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3.相关资料:在我国,给老年人祝寿时常常送上一盘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为什么寿桃代表健康长寿呢?传说在战国时期,青年时代的孙膑远离家乡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去就是十二年。
教案课题一棵小桃树课型新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节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学习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小桃树)进行细致描绘地方法。
2、了解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小桃树艰难生长过程地描写表达理想愿望地写法。
3、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所揭示地生活哲理。
4、体会作者地情感。
重点难点托物言志地写法和作者抒发地情感。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植树节刚刚过去,有没有同学参加植树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贾平凹地一篇抒情散文,走近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青年作家,生于陕西地一个偏僻落后地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2023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满月儿》、《秦腔》等。
三、整体感知1、充实词库矜持:竭力保持端正严肃地态度。
摇撼:摇动。
孱头:软弱无能地人。
生灵:生命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欲绽:将要开放。
悠然:悠闲自在地样子。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忏悔:对自己地过错请求容忍宽恕。
嵬(wéi) 纤纤(xiān)2、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学生应边读边拿笔作记号,标出段,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地结构,弄懂课文大意。
思考问题组:①理清文章结构。
②文章以《一棵小桃树》为题,那这是一棵怎样地小桃树?②"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小桃树?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四、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这篇文章以《一棵小桃树》为题,一方面写了小桃树地经历,一方面写了作者自己地经历。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同学们重点阅读文简单了解作者。
字词识记。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并做好圈点勾画。
讨论思考章地第二部分,可以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
18 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教育学生为理想奋斗。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2、明暗线交织,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文革”动乱结束不久,宗璞像很多人一样,经历了心灵的创伤,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悲痛不已,偶然邂逅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紫藤花的衰而又盛,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贾平凹的脚步,听他讲述“一棵小桃树”的际遇,看看小桃树有着怎样的遭遇,从中你会得到怎样感悟吗?导入:2: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
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叙述小桃树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确:先写眼前情景<1-2>,接着回忆过去<3—8>,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9—14>。
2、速读全文,理清脉络一(1)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二(2)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三(3 -8)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四(9 -14)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3、第1节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引子。
暗示小桃树与“我”的关系是不平凡的,有它的特殊意义、经历。
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二)分析比较,理解内容4、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明确:小桃树、“我”、盆景、爷爷奶奶5、文本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多次写奶奶有什么作用?明确:对比,突出小桃树虽不受重视,但生命力的强大。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二)简介作者和背景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检查预习1、识记下列的字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用下列的字忏悔撂摞裸恍涩褪3、理解下列词语伫立——长久地站立生灵——生命孱头一一软弱无能的人矜持一一拘谨,拘束。
踏青一一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垂垂暮老一-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较弱柔美(四)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 “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 “单薄”等等 -------- 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 “抖着”“摇着” “苦涩涩地笑”等等----- 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18一棵小桃树
1.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与“我”的共性,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4.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一、导入新课
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呢?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用心感悟,你自己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明确:描写形态、颜色的:“纤纤的生灵”“瘦瘦的,黄黄的”“弯弯的身子”“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态的:“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苦涩涩地笑着”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明确:①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②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生存环境的恶劣。
③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④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⑤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3.第10自然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目标导学二:体会情感,分析写法
1.文中说“它长得很委屈”是什么意思?
明确:说“它长得很委屈”表面是说它生长的环境不宽松,在一个墙角里,不能茁壮成长,暗示作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环境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里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
2.文中作者拿爷爷侍弄的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纵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地生长。
3.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这是运用
了什么手法?
明确: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是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蓄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做斗争时,“我”不由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4.文章第7、第8两自然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写这篇散文就是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和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棵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说小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就暗示作者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我国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这就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也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示
1.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2.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
明确:两文的相同点是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创作的背景都与“文革”有关。
不同点是两文表达的主旨不尽相同,《紫藤萝瀑布》写出了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而《一棵小桃树》的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形——纤纤、太小、瘦瘦、弯弯、单薄
色——黄黄、太白、太淡
态——哆嗦、笑着弱小者
动作——努力撑着、挣扎、
摇着、抖着与逆境顽强搏斗托物言志
↓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对未来、对理想的
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