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考点】2018年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
- 格式:doc
- 大小:114.42 KB
- 文档页数:11
医疗卫生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抗精神失常药的知识点总结
1.氯丙嗪:对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对晕动症无效;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
2.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可出现3种反应: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3.奋乃静: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则高于氯丙嗪。
4.氯普噻吨:适用于带有强迫状态或焦虑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及更年期抑郁症患者。
5.氟哌噻吨:具有特殊的激动效应,禁用于躁狂症患者。
6.氟哌啶醇:是第一个合成的丁酰苯类药物。
7.氟哌利多: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8.五氟利多:是口服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适用于慢性患者,对幻觉、妄想、退缩均有较好疗效。
9.舒必利: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疗效高,奏效也较快,有药物电休克之称。
10.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以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
适于治疗首发急性和慢性患者。
11.齐拉西酮:是目前唯一对NA、5-HT再摄取都有抑制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12.阿立哌唑:对DA能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DA递质的稳定剂。
13.碳酸锂:用于治疗躁狂症。
14.丙米嗪: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对于儿童遗尿可试用丙米嗪治疗。
15.阿米替林: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
16.多塞平: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最佳。
17.氟西汀:又名百忧解,药物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好时可采取隔日疗法。
18.舍曲林:可用于各类抑郁症的治疗,并对强迫症有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讲义(药理学)第九单元抗精神失常药第九单元抗精神失常药细目一:抗精神分裂症药要点:氯丙嗪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细目二:抗抑郁症药要点:丙咪嗪的作用及应用氯丙嗪(冬眠灵)【药理作用】阻断3种受体。
1.阻断脑内多巴胺(DA)受体——抗精神作用。
1.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①镇静、安定作用:正常人服用氯丙嗪后,出现镇静安定作用,其作用与阻断中枢α受体有关。
②抗精神病:精神病人服用氯丙嗪后则显现良好抗精神病作用,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作用与阻断中脑一边缘系统和中脑一皮质系统多巴胺D2受体有关。
③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的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具有强大镇吐作用,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
④影响体温调节: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失灵。
氯丙嗪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其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显著。
⑤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
氯丙嗪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的比较药物解热原理解热特点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不但降低发热者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解热镇痛药抑制中枢环氧化酶,减少致热物质前列腺素合成只降低发热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阻断α受体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同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直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
但易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副作用,不适合抗高血压的治疗。
②阻断M受体大剂量可阻断M受体,有阿托品样作用,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氯丙嗪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是:一个促进,三个抑制。
2.应用(1)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急性患者疗效好,但不能根治。
对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伴兴奋、紧张、妄想的患者亦有好疗效。
(2)止吐:用于多种疾病和一些药物引起的呕吐,如癌症、放射病及某些药物引起的呕吐。
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本病多涉及患者自身个体内的遗传(基因)系统存在异常。
即对症治疗,服用药物即消除症状。
共分为四类:长效镇静剂、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
【重点复习内容】1.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为什么?3.如何缓解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4.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模拟*模拟题】1.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主要是A.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B.激动中枢M胆碱受体C.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D.阻断中枢5-HT受体E.阻断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答案:A2.氯丙嗪临床不用于A.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B.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C.晕动病引起呕吐D.加强镇痛药的作用E.人工冬眠疗法答案:C(3~5题共用备选答案)A.阻断D1、D2受体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C.阻断N胆碱受体D.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E.阻断中枢5-HT受体3.氯丙嗪答案:A4.丙米嗪答案:D5.碳酸锂答案:B6.下列对氯丙嗪叙述错误的是A.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有效B.可使正常人体体温下降C.可加强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催眠作用D.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E.可抑制促皮质激素的分泌答案:A【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
第18章抗精神失常药精神失常: 精神活动障碍精神分裂症躁郁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
之后的10多年里,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参与这一活动。
WHO 将每年的10月10日正式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思考题氯丙嗪为什么能精神分裂症?其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哪些药物对抑郁症有效?为什么?哪些药物对躁狂症有效?为什么?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神经安定药)精神分裂症:思维、情感、行为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
表现:Ⅰ型- 幻觉、妄想、躁狂等阳性症状Ⅱ型- 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药物:对Ⅰ型效果较好? 吩噻嗪类:氯丙嗪等? 硫杂蒽类:泰尔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其他:五氟利多、舒必利、氯氮平等一、吩噻嗪类及其他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Wintermin)【作用及应用】? (一)CNS 1.抗精神病作用:动物:自发活动?、攻击行为? 、易驯服和接近。
大鼠激怒模型。
正常人:安静、活动? 、表情淡漠、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理智正常。
中枢DA-R及其亚型:1. 放射性配体-R结合法:脑内D1、D2、D3、D4-亚型2. 选择性配基的结果与信号转导途径偶联关系:D1、D2亚型3. 重组DNA技术:D1、D 2、D3、D4 、D5 -亚型4. 药理学特征:D1、D5 -D1 样受体D2、D3、D4 -D2样受体中枢DA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D1 样受体、D2样受体(D2~3 )(阻断之→锥体外反应)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通路:D2样受体(D2~4)(阻断之→抗精神病;D4-氯氮平)结节漏斗通路:D2样受体(主要是D2型)(阻断之→内分泌反应)? 抗精神病机制:多种机制参与?适应症:Ⅰ型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躁狂等症状的其他精神病;器质性和症状性精神病急性期效好(口服、肌注、静注)#Ⅱ型、抑郁症禁用 3. 镇吐:强大? 小剂量抑制延脑CTZ;? 大剂量抑制呕吐中枢。
药物化学知识点—抗精神失常药根据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抗精神失常药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狂躁症药和抗焦虑药4类。
一.抗精神病药这类药物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药。
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巴胺(AD)受体阻断剂。
目前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DA过多有关。
本类药物能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的DA受体,减低DA功能,从而发挥其抗精神病作用。
抗精神病药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5类:1.吩噻嗪类以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为例。
吩噻嗪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精神病药,其母环吩噻嗪的基本结构为2个苯环联结1个含硫和氮原子的主环的三环结构化合物。
3个环不在同一平面,2个苯环沿N——S軸折叠形成平面弯曲角α(page35)。
根据其侧链基团不同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及哌啶类。
Chlorpromazine和多巴胺的X-线衍射结构测定表明,两者的构象能部分重叠,在Chlorpromazine 的构象中,侧链倾斜于有氯取代的苯环方向(见page37 图2——15)。
Chlorpromazine 的苯环2位的氯原子引起分子不对称性,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环一边是这类药物分子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失去氯原子则无抗精神病作用。
Chlorpromazine 为强抗精神病药,但其毒副作用大,为寻找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新药,对Chlorpromazine 进行了大量的构效关系研究工作,其改造规律如下:①2位氯原子取代是活性必必需的,用其他吸电子基取代也有效,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越强,活性越强,如三氟甲基取代活性增强3——5倍。
用弱吸电子基取代活性降低,而毒副作用也降低,如乙酰基取代。
②5位硫原子可由甲撑、乙撑、乙烯撑取代,仍具有抗精神病活性。
③10位氮原子可用甲叉取代仍保持药效。
④10位上的侧链可以改变,如用哌嗪代替二甲胺基形成新的类型,由于改善了油水分配系数活性增强,如奋乃静的抗精神病作用为氯丙嗪的6——10倍。
抗精神失常药概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焦虑症等。
抗精神失常药物分类:1、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硫杂蒽类:氯普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兰扎平2、抗躁狂抑郁症药3、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一、抗精神病药(一)综述: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也用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GABA神经元的退变NA功能的不足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三)精神分裂症概念:分类:治疗药物:吩噻嗪类——氯丙嗪(冬眠灵)1、作用机制:阻断DA-R、α-R、M-R(拮抗脑内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PS: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黑质-纹状体通路: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中脑-皮层通路:调节认知、思维、感觉、能力中脑-边缘叶通路:调控情绪活动结节-漏斗通路:调控垂体激素分泌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呕吐反射2、体内过程吸收——口服吸收不规则,受多因素影响分布——90%与血浆蛋白结合,高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药物浓度高代谢——肝脏代谢排泄——主要肾脏排泄,排泄缓慢,停药后数周仍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脂溶性高,易蓄积于脂肪组织)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明显坚持剂量个体化3、药理作用(1)对中枢系统的作用——抗精神病作用1)镇静、抗精神病:正常人服用,变得安静,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感情淡漠,思维迟缓,嗜睡但易唤醒,醒后头脑清醒。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Ⅰ型),对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用药后6周到6个月才能充分起效)2)镇吐作用作用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适应症:对化学物质(洋地黄、吗啡、四环素)和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均有效,但对晕动性呕吐无效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金牌考点】2018年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离考试时间已经不多了!考生要好好报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第九单元抗精神失常药(精神药物)概述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遗传、环境等)引起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疾病。
第一节抗精神分裂症药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紊乱等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交能力低下。
伴有脑内多巴胺功能增强,也与5-HT功能增强有关。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也称作神经安定药(neuroleptic drug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对其他精神失常(如躁狂抑郁症)的躁狂症状也有效。
抗精神病药分为:一、吩噻嗪类吩噻嗪母核代表药物—氯丙嗪**(chlorpromazine)又称冬眠灵(wintermin)【作用机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脑内多巴胺系统活动过强有关。
脑内多巴胺通路1.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2. 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通路3. 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4. 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作用机制】氯丙嗪的中枢作用机制氯丙嗪的镇吐作用机制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机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特点:①氯丙嗪不但能降低发热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②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低,降温作用越明显。
【临床应用】1. 治疗精神病l 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对急性患者疗效较好。
也可治疗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的患者;l 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解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减轻幻觉与妄想;能改善某些思维联想障碍;l 对精神病无根治作用。
l 【临床应用】2. 止吐治疗呃逆对药物和疾病所致的呕吐,对妊娠呕吐也有效;对晕动病(晕船、晕车)所致的呕吐无效。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机理: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调节中枢的D2受体。
【临床应用】3.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氯丙嗪与抗组织胺药异丙嗪和镇痛药派替啶合用,组成冬眠合剂。
临床常用于严重的感染、中毒性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妊娠毒血症、低温麻醉。
【不良反应】特点:氯丙嗪安全范围大,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1、一般不良反应 (阻断D2,M,α)中枢神经一般不良反应:嗜睡、无力。
植物神经系统的一般不良反应:视力模糊、鼻塞、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
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稀释后缓慢注射。
静注或肌注后,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丁酰苯类氟哌利多(droperidol)作用维持时间短,常与芬太尼合用作神经安定镇痛。
其他类氯氮平(clozapine)特点:(1)抗精神病作用较强,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病例均可有效,也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2)几无锥体外系反应,可能与其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有关;(3)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第二节抗躁狂抑郁症药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情感活动的病态性高涨(躁狂症)或病态性低落(抑郁症),可以是单相的躁狂或者抑郁,也可以使二者交替出现的双相性情感障碍。
抑郁症是特定脑区5-HT或者NE功能减弱;躁狂症是脑内5-HT减弱的基础上NE增加所致。
躁狂抑郁病因学在此基础上一、抗抑郁药代表药:丙咪嗪*(imipramine,米帕明)【药理作用】1.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服药后,出现困倦、头晕、口干、视力模糊等症状,服用数天后,症状加重,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病人服药后,情绪较高,精神振奋,明显出现抗抑郁作用,但需2~3周才见效。
【药理作用】2. 植物神经系统阻断M胆碱受体,引起阿托品样作用。
3. 心血管系统:(1)降低血压,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易致心律失常,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抗抑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内源性、反应性及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还可用于强迫症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状态疗效较差;遗尿症(对外周有类似阿托品样作用)焦虑和恐怖症 (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病人疗效显著,对恐怖症有效)【不良反应】阿托品样的副作用,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等,易致尿潴留及升高眼压,故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者禁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乏力、肌肉震颤,有些患者可引起躁狂兴奋状态。
极少数可发生皮疹、粒细胞缺乏及黄疸等。
二、抗躁狂药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体内过程:吸收快,但进入中枢和神经细胞显效慢。
钠离子可竞争其重吸收促进其排泄。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1. 对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2. 对躁狂症发作则有显著疗效;3. 锂盐(降低NA水平和效应)可抑制脑内NA和DA的释放促进5-HT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和灭活;同时,锂盐能抑制受体后效应。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和躁狂抑郁症,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也有效;与抗精神病药合用的目的:1. 疗效好,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2. 抗精神病药可缓解锂盐所致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不良反应】1. 用药初期有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颤、口干、多尿,1~2周内逐渐减轻或消失;2. 锂盐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及癫痫发作等。
3. TI低,对服药者应每日测定血锂浓度,当血锂升高至1.5~2.0mmol/L时,应减量或停药。
第三节抗焦虑药焦虑症:焦虑、不安、烦躁、悬念、恐惧、紧张等也常伴有心悸等躯体症状。
a、生物学因素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有关,与肾上腺素能系统、GABA能系统、五羟色胺能系统有关。
其神经递质的抑制、吸收、释放和重吸收传递过程障碍是焦虑症发作的关键。
b、社会心理因素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
此外,与移民、下岗、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关系。
第三节抗焦虑药常用苯二氮卓类其他:丁螺环酮(buspirone),为选择性5-HT1A受体(边缘系统及5-HT 神经元)的部分激动药,降低5-HT的释放量,不直接影响GABA受体,无明显的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小,药物依赖型低。
本章要求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分类;抗抑郁药丙咪嗪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抗躁狂药碳酸锂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了解:精神失常的概念;泰尔登、氟哌啶醇等的作用特点;抗躁狂、忧郁症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用途;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tract在锥体系外另有连系大脑皮质与脑脊神经运动核的躯体运动传导途径,统称为锥体外系。
包括大脑皮质,丘脑的一些核团,纹状体,红核、黑质、底丘脑核、网状结构、小脑、前庭神经核等。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肌活动,维持调整姿态。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边缘皮层和皮层下边缘结构,边缘皮层位于大脑半球内侧的一圈狭长带状皮层,前自额叶眶回向上到后为扣带回,自胼胝体上沿到后方再到下方到颞叶腹内侧海马。
皮层下边缘结构以下丘脑为中心,前有隔区和视交叉前区,上有伏隔核、丘脑前核和下丘脑,后有缰、部分基底节、海马结构、下有杏仁核等边缘结构。
生理功能有嗅觉、内脏机能调节,食性等本能活动、情绪、记忆等。
精神分裂症(一)早期症状初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但不主动要求治疗;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虑,恐惧等;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如无目的开关电门,在课堂叫喊,下雨时无故在室外站立不动,或突然冲动,毁物等。
随着这些症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症状和病型的特点。
(二)发展期症状多而显,几乎涉及症状学中大部分内容,各人随类型不同虽有区别,但有共同特征: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
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
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
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
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
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
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
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
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
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燥、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4.意志行为障碍:多呈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终日呆坐少动,沉黩寡言,孤独退缩,独居一处,与关系密切的有也不交往,甚至呈木僵状态。
相反的则出现不协调性兴奋,如躁动不安、冲动毁物、自伤、殴人或出现紧张综合征。
有的表现幼稚、傻气等。
5.智力障碍:智力尚保持良好,但有的随着病情发展,于后期可有智力减退和人格改变。
6.意识清晰,自知力不良。
(三)后期发展期症状如不缓解,或病情多次复发,迁延多年后,可呈所谓慢性期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此时,发展期的症状大部分消退,出现人格幼稚化及精神活动减退,如思维贫乏、低声目语、情感淡漠或出现空笑,意志和行为缺乏自发性,孤独退缩,生活需人照顾,其记忆力、计算力、病前的技能和某些知识虽尚能保持良好,但总遗留某种程度缺陷,主要为主动性不足。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
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
情感障碍表面上可不明显,智力通常不受影响。
患者的注意和意志往往增强,尤以有被害妄想者为著,警惕、多疑且敏感。
在幻觉妄想影响下,患者开始时保持沉默,以冷静眼光观察周围动静,以后疑惑心情逐渐加重,可发生积极的反抗,如反复向有关单位控诉或请求保护,严重时甚至发生伤人或杀人。
患者也可能感到已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已无力反抗的心境下,不得已采取消极的自伤或自杀行为。
因而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
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
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