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共1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3.88 MB
- 文档页数:138
各种实验室检查意义一、常规项目 (2)二、生化检查 (5)三、肝炎标志检查 (7)四、临床血液项目 (16)五、常规免疫项目 (33)六、发光免疫项目 (42)七、体液项目 (52)一、常规项目二、生化检查三、肝炎标志检查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四、临床血液项目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
减低: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IgA 免疫球蛋白A g/L 0.7 ~3.3 增高: 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IgM 免疫球蛋白M g/L 0.5 ~2.2 增高: 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原体肺炎、风疹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减低: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IgE 免疫球蛋白E mg/l 0.1-0.9 增高: 骨髓瘤、寻麻疹、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减少: 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者ALT)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与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通常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的时候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者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者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饮酒与某些药物或者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一致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要紧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因此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者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类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根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速率法:0IU/L 30IU/L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类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者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是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的检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健康管理。
常用检验项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
2.尿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尿液的各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3.血生化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情况。
4.电解质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电解质的测定,可以获得血钠、血钾、血钙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情况。
5.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6.凝血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因子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倾向。
7.乙肝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
8.HIV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IV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HIV感染。
9.癌症标志物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并且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病情以及疗效。
10.扩展筛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潜在的遗传代谢病或染色体异常,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以避免发生严重的疾病或畸形。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临床上还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检验项目。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每个月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钾、血钙、血磷等)。
每三个月需检查PTH、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清铁、Kt/V及URR评估,每六个月需测定肝炎标志物包括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首次进入血液透析中心的患者应在透析三个月内监测以上传染病标志物。
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情况,PTH水平,等等,以及时调整透析治疗处方以及用药情况。
STAGO COMPACT 血凝仪检测项目临床意义STAGO COMPACT 血凝仪检测项目指南已开展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2.增加:(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恶性肿瘤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轻度增高。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1.延长:(1)凡参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引起A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
(2)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也可延长。
(3)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
2.缩短:DIC高凝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延长:(1)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2.缩短:(1)先天性Ⅴ因子增多(2)DIC早期(高凝状态)(3)口服避孕药、其他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用药。
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或)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凝血酶时间测定(TT)1.延长:(1)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及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2.缩短: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血常规血常规各指标临床意义:1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增高(1)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极度恐惧与疼痛。
(2)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急性出血、白血病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嫉妒严重感染、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多( I )中性粒细胞:急性化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尿毒症、急件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2) 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某些皮肤病如湿疹,某些血液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血病等。
(3)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等。
(4) 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5) 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病理性减少(I)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2)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3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4血红蛋白测定(Hb)[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地区居住者。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每个月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钾、血钙、血磷等)。
每三个月需检查PTH、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清铁、Kt/V及URR评估,每六个月需测定肝炎标志物包括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首次进入血液透析中心的患者应在透析三个月内监测以上传染病标志物。
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情况,PTH水平,等等,以及时调整透析治疗处方以及用药情况。
检验科常用检测项目临床意义生化检验:肝功能:(1)ALT 谷丙转氨酶以下情况会引起ALT的升高: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都能使谷丙转氨酶高。
2.中毒性肝炎的各种药物可使谷丙转氨酶升高,但不吃药后,转氨酶就恢复了正常。
3.酒精性肝炎也可使谷丙转氨酶升高,另外大量或长期饮酒者及脂肪肝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炎病变发展成为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并处于活动期时,谷丙转氨酶都是高于正常水平,应该去医院进行积极治疗5.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通常也会使谷丙转氨酶升高。
6.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也能使谷丙转氨酶升高,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应极的去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2)AST 谷草转氨酶由于AST分子量较ALT小,在肝脏中含量较ALT高,但半寿期较短。
因此,在肝脏受损的不同阶段,二者增高的幅度及其比值也不同。
根据其活性及比值变化,可用于肝脏病的鉴别和对肝细胞损伤的判断,健康人血清AST/ALT比值为1.15∶1。
(1)急性肝炎时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
若该比值明显升高,则预示暴发型肝炎。
(2)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升高幅度大于ALT,故该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在慢性肝炎中,该比值按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该比值>2)的顺序依次升高。
在肝炎恢复期,若ALT已恢复正常,而AST仍轻度升高,说明仍未痊愈。
(3)急性心肌梗死时AST活性显着升高,在发病4~12h开始升高,20~48h达峰值,因此AST测定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酶学指标之一。
心绞痛时AST正常,故可用于鉴别诊断。
(4)其他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AST亦增高,其AST/ALT比值大于1。
(3)ALP 碱性磷酸酶增高:肝胆疾病:血清总ALP病理性升高,机会60%是由肝脏和胆道疾病引起的。
ALP是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实验室检验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实验室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通过检测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见且基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它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如贫血、感染等。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对于贫血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检测感染的存在与程度;血小板计数可以用于评估出血的风险。
因此,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判断、诊断和监测。
二、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包括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电解质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的代谢、内分泌状况以及器官功能等情况。
其中,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毒功能,对于肾功能损害的判断和监测非常重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的异常,对于肝病的判断和监测有很大帮助;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可以评估血脂的异常情况,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至关重要。
三、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
免疫学检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非常重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以帮助了解细胞免疫的情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判断和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及其相关指标的一种方法。
这类检测可通过分离培养、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
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微生物学检验能及时确定病原体,指导临床用药,并判断传播和控制措施;在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中,微生物学检验可帮助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预防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