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知能优化演练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9
1.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与本段的立意不符,请找出。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这是千真万确的。
凡在科学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历尽坎坷的。
司马迁读遍藏书,游历全国,忍辱著述,才写成《史记》这部伟大巨著。
徐霞客历尽艰险,几丧生命,走遍三山五岳,作了几十年的考察,才给我们留下了有重大价值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不也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吗?法拉第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研究和无数次实验,才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的主旨为“凡在科学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历尽坎坷的”,而“中国革命……”一句与主旨不符。
答案: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不也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解析:选D。
A项,提出主干“学生学习本题与素养”动词“学习”与宾语“素养”搭配不当;B项,主客颠倒。
“珍贵”是形容词,所指对象应是宝玉,可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
此句也可改为“王夫人对宝玉都非常珍爱”;C项,句式杂糅。
应为“接待……省市领导,省市领导来到县里……”。
3.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嗦毛病的是()A.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B.工厂决定给王某、李某等二人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指出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原因。
1.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为非疑问句,句末应为句号。
答案:非疑问句句末用句号。
2.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倒装句。
“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臵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答案:倒装句问号前置。
3.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冒号后实际上有两个分句,“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而不是逗号。
答案:分句之间用逗号。
4.(1)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不是同一层次,第二、三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简明、连贯、得体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1.填入下列横线处最适当的一项是( )过错在一定意义上并不是坏事。
________,过错也不例外,它虽然会给你带来一些损失,但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对的失,也绝不会有相对的得。
A.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B.任何矛盾的两方面既是互相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D.好事与坏事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解析】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并不是坏事”以及“过错也不例外”,故选A。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________,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解析】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答案】 A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文章长短随君意1.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该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巨大的树冠宛若一朵绿云,漂浮在小村的上空。
微风吹来,片片树叶仿佛万千扇动翅膀的绿色蝴蝶翩翩起舞。
最令人陶醉的是槐花飘香的时节,“满树玉玲珑,芳香十里浓”。
繁茂的枝叶间缀满雪白,透着淡黄,不争百花艳,愿挽柳烟重。
淡淡芳香,沁人心脾,醉了看花人。
无数的小蜜蜂绕着槐花,悠然飞舞,自在欢唱。
A.槐树树冠B.槐花飘香C.槐花淡黄D.槐树情思【解析】“槐树树冠”概括的内容是第一句。
“槐花飘香”概括的内容是第三句。
“槐花淡黄”概括的内容是第四句。
A、B、C概括均过于片面,没有从整体上概括。
【答案】 D2.将下列词语扩展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语意连贯,合乎情理,词语顺序可以调整,不超过60字。
梦想清泉雨露春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连缀成句型扩展语句的能力。
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构思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
其次,审题时,要注意给定的四个词语中,“梦想”是无形的,抽象的;“清泉”“雨露”“春风”则是有形的,具体可感的。
这就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将抽象和具体巧妙结合起来,比如“梦想是清泉”“梦想是雨露”“梦想是春风”等,并且所写语句要符合对象的特点。
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对字数和修辞手法的要求。
【答案】(示例)梦想是雨露,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田;梦想是春风,唤醒了我们蛰伏的灵魂;梦想是清泉,涤荡着我们世俗的思想。
3.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节俭幸福行动务实中国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连缀成句型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中所给的五个词语,其中“务实”“行动”和“中国梦”三者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又具有一定的引申性,可依据三者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而“节俭”是与“浪费”相对的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节俭”与“幸福”有机联系起来,并和“中国梦”的有关内容构成意思完整的一句话。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文学中流淌着一丝淡淡的优雅。
曾记否,那新娘般的金柳,站在康桥的夕阳中,将伤别的艳影留在余晖的波光里;;。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该段的首句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涉及“文学”,一是表意上突出“淡淡的优雅”,这些限定了答题范围和方向。
然后,分析例句的特点。
最后,根据例句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曾记否,那悠长的雨巷,独自彷徨着寂寥,思念着丁香一样的姑娘曾记否,那根卧地下的木棉,叶伸触云里,擎举着红硕的花朵挥手致意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能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此句运用了借代手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解析】B项,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1.把下面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汉民族特别强调和谐有序,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
这种审美意向孕育了汉语运用上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追求。
例如汉语运用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认同与强化。
答案:对称均衡顶真回环排比对照2.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①语音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语法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②(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③(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④(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3.建筑工地上往往张挂“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样的条幅,试分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汉语运用中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句话是对偶句,所以整齐、均衡;②语汇上“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又是AABB式的重叠方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③句中“上班来”与“回家去”又是对等的反义关系。
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1.为下面加点的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1)拗.口() (2)曝.光() (3)奔.放() (4)麻痹.() (5)秘.鲁() (6)蹩.进() (7)薄.荷() (8)巨擘.() (9)侪.辈() (10)谄.笑() (11)剿.说() (12)寒碜.() (13)田塍.() (14)踟.蹰() (15)不啻.() (16)冲.压() (17)抽搐.() (18)创.伤() (19)淙.淙() (20)徂.徕() (21)攒.射() (22)皴.裂() (23)逮.捕() (24)骀.荡() (25)提.防() (26)缔.造() (27)官邸.() (28)滇.池() (29)靛.青() (30)讹.诈() (31)田畈.() (32)菲.薄() (33)涪.陵() (34)果脯.() (35)讣.告() (36)百舸.() (37)股肱.() (38)估.衣() (39)皈.依() (40)鳜.鱼() (41)棺椁.() (42)女红.() (43)鼾.声() (44)巷.道() (45)涸.辙() (46)弹劾.() (47)蛮横.() (48)内讧.() (49)奇.数() (50)跻.身() (51)给.养() (52)歼.灭() (53)信笺.() (54)渐.染() (55)缄.默() (56)眼睑.() (57)僭.称() (58)菁.华() (59)腈.纶() (60)粳.米() (61)靓.妆() (62)鲸.类() (63)马厩.()(64)拮据.() (65)踽踽.() (66)龃龉..() (67)沮.丧() (68)隽.永() (69)谲.诈() (70)角.色() (71)咯.血() (72)看.护() (73)伉.俪() (74)恪.守() (75)缂.丝()(76)可汗..() (77)纨绔.() (78)市侩.()(79)岿.然() (80)喟.然() (81)褴褛..()(82)落.枕() (83)莅.临() (84)伎俩.()(85)拎.着() (86)弄.堂() (87)绿.林() (88)央浼.() (89)愤懑.() (90)群氓.() (91)靡.费() (92)渑.池() (93)脉脉.() (94)蓦.然() (95)模.样() (96)按捺.() (97)赧.然() (98)迂讷.() (99)泥.古() (100)炮.制() (101)玉醅.() (102)抨.击() (103)澎湃.() (104)偏僻.() (105)纰.缪() (106)砒.霜() (107)蚍.蜉() (108)仳.离() (109)媲.美() (110)骠.勇() (111)饿殍() (112)姘.居() (113)娉.婷() (114)番.禺() (115)骈.文() (116)朴.刀() (117)糟粕.() (118)血泊.() (119)解剖.() (120)曝.晒()(121)蹊跷..() (122)豆萁.() (123)菜畦.() (124)修葺.() (125)掮.客() (126)倩.影() (127)悄悄.() (128)愀.然() (129)讥诮.() (130)地壳.() (131)衣衾.() (132)黥.刑() (133)亲.家() (134)龋.齿() (135)缱绻.() (136)逡.巡() (137)熟稔.() (138)缫.丝() (139)杉.木() (140)歃.血() (141)栅.极() (142)嬗.变() (143)禅.让() (144)哂.笑() (145)酾.酒() (146)媒妁.() (147)洗涮.() (148)游说.() (149)窥伺.() (150)窸窣.() (151)嗾.使() (152)鹰隼.() (153)水獭.() (154)拓.片() (155)鞭挞.() (156)苔.藓() (157)佃.作() (158)金柝.() (159)绾.发() (160)圩.田() (161)崔嵬.() (162)怃.然() (163)狡黠.() (164)翩跹.() (165)垂涎.() (166)癫痫.() (167)霰.雪() (168)骁.勇() (169)叶.韵() (170)歆.羡() (171)省.亲() (172)自诩.() (173)不恤.() (174)酗.酒() (175)勖.勉() (176)头癣.() (177)噱.头()(178)殷.红() (179)湮.没() (180)旖.旎()(181)翌.日() (182)熠熠.() (183)牙龈.()(184)莠.草() (185)囹圄.() (186)伛偻..()(187)鬼蜮.() (188)熨.帖() (189)宝藏.()(190)确凿.() (191)咋.舌() (192)谮.言()(193)锃.亮() (194)叱咤.() (195)颤.栗()(196)桂棹.() (197)装帧.() (198)症.结()(199)摭.拾() (200)标识.()【答案】(1)ào(2)bào(3)bēn(4)bì(5)Bì(6)bié(7)bò(8)bò(9)chái (10)chǎn(11)chāo(12)chen(13)chénɡ(14)chí(15)chì(16)chònɡ(17)chù(18)chuānɡ(19)cónɡ(20)cú(21)cuán(22)cūn(23)dài(24)dài(25)dī(26)dì(27)dǐ(28)Diān(29)diàn(30)é(31)fàn(32)fěi(33)Fú(34)fǔ(35)fù(36)ɡě(37)ɡōnɡ(38)ɡù(39)ɡuī(40)ɡuì(41)ɡuǒ(42)ɡōnɡ(43)hān (44)hànɡ(45)hé(46)hé(47)hènɡ(48)hònɡ(49)jī(50)jī(51)jǐ(52)jiān (53)jiān(54)jiān(55)jiān(56)jiǎn(57)jiàn(58)jīnɡ(59)jīnɡ(60)jīnɡ(61)jìnɡ(62)jīnɡ(63)jiù(64)jū(65)jǔ(66)jǔ yǔ(67)jǔ(68)juàn(69)jué(70)jué(71)kǎ(72)kān(73)kànɡ(74)kè(75)kè(76)kè hán (77)kù(78)kuài (79)kuī(80)kuì(81)lán lǚ(82)lào(83)lì(84)liǎnɡ(85)līn(86)lònɡ(87)lù(88)měi(89)mèn(90)ménɡ(91)mí(92)miǎn(93)mò(94)mò(95)mú(96)nà(97)nǎn(98)nè(99)nì(100)páo(101)pēi(102)pēnɡ(103)pài (104)pì(105)pī(106)pī(107)pí(108)pǐ(109)pì(110)piào(111)piǎo (112)pīn(113)pīnɡ(114)Pān(115)pián(116)pō(117)pò(118)pō(119)pōu (120)pù(121)qī qiāo(122)qí(123)qí(124)qì(125)qián(126)qiàn(127)qiāo (128)qiǎo(129)qiào(130)qiào(131)qīn(132)qínɡ(133)qìnɡ(134)qǔ(135)quǎn(136)qūn(137)rěn(138)sāo(139)shā(140)shà(141)shān (142)shàn(143)shàn(144)shěn(145)shī(146)shuò(147)shuàn(148)shuì(149)sì(150)sū(151)sǒu(152)sǔn(153)tǎ(154)tà(155)tà(156)tái (157)tián(158)tuò(159)wǎn(160)wéi(161)wéi(162)wǔ(163)xiá(164)xiān (165)xián(166)xián(167)xiàn(168)xiāo(169)xié(170)xīn(171)xǐnɡ(172)xǔ(173)xù(174)xù(175)xù(176)xuǎn(177)xué(178)yān(179)yān (180)yǐ(181)yì(182)yì(183)yín(184)yǒu(185)yǔ(186)yǔ lǚ(187)yù(188)yù(189)zànɡ(190)záo(191)zé(192)zèn(193)zènɡ(194)zhà(195)zhàn(196)zhào(197)zhēn(198)zhēnɡ(199)zhí(200)zhì2.为下面容易读错的成语注音。
1.填空。
①汉语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汉语语音的基本感知单位是________。
③构成汉语音节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言以蔽之,汉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性。
答案:①经济性艺术性②音节③声韵调④简明简约以少胜多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福祉.(zhǐ)菜畦.(xí)拗.断(ǎo)视若草芥.(jiè) 祓.除(bá)B.肄.业(sì)谙.熟(ān)吮.血(shǔn)n)同仇敌忾.(kài) 僭.称(jiàC.思忖.(cǔn)口讷.(nà) 盘飧.(sūn)面面相觑.(qù) 猿猱.(náo)D.赧.然(nǎn) 衅.端(xìn) 赡.养(shàn)妍媸.毕露(chī) 戏谑.(xuè)解析:选D。
A.“畦”应读qí,“祓”应读fú;B.“肄”应读yì;C.“讷”应读n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遒劲敲竹杠沸反盈天来而不往非理也B.丰腴打圆场煊赫一时识时务者为俊杰C.撕打跑龙套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D.接洽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选B。
A.理—礼,C.撕—厮,D.罄—馨。
4.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的作品来的。
(A.品味B.品位)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A.内涵B.蕴涵)解析:①“品味”意为“尝试滋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
多音字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宁(nínɡ)宁.静安宁.宁.可息事宁.人B.横(hénɡ) 横.向横.幅横.祸横.行无忌C.曲(qū) 曲.解弯曲.曲.折曲.里拐弯D.模(mó) 模.型模.范模.拟一模.一样解析:选C。
A.不相同的:宁(nìnɡ)可;B.不相同的:横(hènɡ)祸;D.不相同的:一模(mú)一样。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颤(chàn) 颤.动颤.抖颤.栗颤.颤巍巍B.号(háo) 呼号.号.叫哀号.号.啕大哭C.切(qiē) 切.磋切.片切.削切.中时弊D.尽(jìn) 尽.职尽.兴尽.管尽.人皆知解析:选B。
A.不相同的:颤(zhàn)栗;C.不相同的:切(qiè)中时弊;D.不相同的:尽(jǐn)管。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丧.事/沮丧.拘泥./泥.古自怨自艾./方兴未艾.B.笼.罩/笼.络埋.怨/埋.伏乳臭.未干/臭.名昭著C.桂冠./冠.军勾.当/勾.销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号角./角.落里弄./弄.堂弱不禁.风/忍俊不禁.解析:选D。
角(jiǎo),弄(lònɡ),禁(jīn)。
A.丧(sānɡ)事/沮丧(sànɡ),自怨自艾(yì)/方兴未艾(ài);B.埋(mán)怨/埋(mái)伏,乳臭(xiù)未干/臭(chòu)名昭著;C.桂冠(ɡuān)/冠(ɡuàn)军,勾(ɡòu)当/勾(ɡōu)销,间(jiān)不容发/黑白相间(jiàn)。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喝.彩/喝.令混.合/混.乱千乘.之国/乘.风破浪B.场.合/捧场.晕.厥/晕.倒差.之毫厘/差.强人意C.拗.口/执拗.度.量/气度.荷.枪实弹/肩负重荷.D.舌苔./苔.藓住宿./星宿.安步当.车/长歌当.哭解析:选B。
尊重并善待汉字1.改正当代出版物中常见的100个别字。
(1)按装______ (2)甘败下风______ (3)自抱自弃______ (4)针贬______ (5)泊来品______ (6)脉博______ (7)松驰______ (8)一愁莫展______ (9)穿流不息______ (10)精萃______ (11)重迭______ (12)渡假村______ (13)防碍______ (14)幅射______ (15)一幅对联______ (16)天翻地复______ (17)言简意骇______ (18)气慨______ (19)一股作气______ (20)悬梁刺骨______ (21)粗旷______ (22)食不裹腹______ (23)震憾______ (24)凑和______ (25)侯车室______ (26)迫不急待______ (27)既使______ (28)一如继往______ (29)草管人命______ (30)娇揉造作______ (31)挖墙角______ (32)一诺千斤______ (33)不径而走______ (34)峻工______ (35)不落巢臼______ (36)烩炙人口______ (37)打腊______ (38)死皮癞脸______ (39)兰天白云______ (40)鼎立相助______ (41)再接再励______ (42)老俩口______ (43)黄梁美梦______ (44)了望______ (45)水笼头______ (46)杀戳______ (47)痉孪______ (48)美仑美奂______ (49)罗唆______ (50)蛛丝蚂迹______(51)萎麋不振______ (52)沉缅______(53)名信片______ (54)默守成规______ (55)大姆指______ (56)沤心沥血______ (57)凭添______ (58)出奇不意______ (59)修茸______ (60)亲睐______(61)磬竹难书______ (62)入场卷______ (63)声名雀起______ (64)发韧______(65)搔痒病______ (66)欣尝______(67)谈笑风声______ (68)人情事故______ (69)有持无恐______ (70)额首称庆______ (71)追朔______ (72)鬼鬼崇崇______ (73)金榜提名______ (74)走头无路______ (75)趋之若骛______ (76)迁徒______(77)洁白无暇______ (78)九宵______(79)渲泄______ (80)寒喧______(81)弦律______ (82)膺品______(83)不能自己______ (84)尤如猛虎下山______ (85)竭泽而鱼______ (86)滥芋充数______ (87)世外桃园______ (88)脏款______(89)醮水______ (90)蜇伏______(91)装祯______ (92)饮鸠止渴______ (93)坐阵______ (94)旁证博引______ (95)灸手可热______ (96)九洲______(97)床第之私______ (98)姿意妄为______ (99)编篡______ (100)做月子______【答案】(1)安(2)拜(3)暴(4)砭(5)舶(6)搏(7)弛(8)筹(9)川(10)粹(11)叠(12)度(13)妨(14)辐(15)副(16)覆(17)赅(18)概(19)鼓(20)股(21)犷(22)果(23)撼(24)合(25)候(26)及(27)即(28)既(29)菅(30)矫(31)脚(32)金(33)胫(34)竣(35)窠(36)脍(37)蜡(38)赖(39)蓝(40)力(41)厉(42)两(43)粱(44)瞭(45)龙(46)戮(47)挛(48)轮(49)啰(50)马(51)靡(52)湎(53)明(54)墨(55)拇(56)呕(57)平(58)其(59)葺(60)青(61)罄(62)券(63)鹊(64)轫(65)瘙(66)赏(67)生(68)世(69)恃(70)手(71)溯(72)祟祟(73)题(74)投(75)鹜(76)徙(77)瑕(78)霄(79)宣(80)暄(81)旋(82)赝(83)已(84)犹(85)渔(86)竽(87)源(88)赃(89)蘸(90)蛰(91)帧(92)鸩(93)镇(94)征(95)炙(96)州(97)笫(98)恣(99)纂(100)坐2.写出下列歇后语、广告语中的加点词的谐音词。
简明、连贯、得体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
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
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 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________,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解析】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语序不当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A.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完善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执行。
B.看着他们出拳、踢腿的动作,谁能相信他们竟是年逾古稀,甚至年过花甲的老人呢?C.我看见在门边站着的穿花连衣裙的姑娘捂着嘴悄悄地笑。
D.这届人代会对如何有效地行使人大代表监督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解析:选C。
A.“完善”与“建立”换位;B.“年逾古稀”与“年过花甲”换位;D.“广泛的”放在“交换”之前,改“的”为“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A.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B.要是一篇作品里的观点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我们通过赏析这篇散文,看到了老舍先生在他整个创作中,一贯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
D.对于自己的路,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寻找着,我们在思考着。
解析:选C。
A.前一个“现象”与“事物”换位;B.“文字”放到“即使”之后;D.应以“寻找”“判断”“探索”“思考”的顺序组织句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A.为期一周的会议将就各种国际性的犯罪活动以及国际间的执法合作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
B.据介绍,目前我省各市都已根据“国民待遇”的原则,制定了一些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
C.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饮用水质已经成为50亿地球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D.重庆农妇熊德明因向总理说了一句实话,引出一段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佳话,也把自己无意中推向了本年度备受争议的一个角色位置。
解析:选B。
A.将“广泛”移至“展开”前,并加“地”;C.“每天”提至“至少”之前;D.将“把自己”移至“无意中”之后。
搭配不当1.下列各句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A.感人的事迹,像成串的珍珠般说不完。
B.皎洁的月光像银纱似的照着整个校园。
1.填空。
①汉语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汉语语音的基本感知单位是________。
③构成汉语音节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言以蔽之,汉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性。
答案:①经济性艺术性②音节③声韵调④简明简约以少胜多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福祉.(zhǐ)菜畦.(xí) 拗.断(ǎo)视若草芥.(jiè) 祓.除(bá)B.肄.业(sì) 谙.熟(ān) 吮.血(shǔn)同仇敌忾.(kài) 僭.称(jiàn)C.思忖.(cǔn) 口讷.(nà) 盘飧.(sūn)面面相觑.(qù) 猿猱.(náo)D.赧.然(nǎn) 衅.端(xìn) 赡.养(shàn)妍媸.毕露(chī) 戏谑.(xuè)解析:选D。
A.“畦”应读qí,“祓”应读fú;B.“肄”应读yì;C.“讷”应读n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遒劲敲竹杠沸反盈天来而不往非理也B.丰腴打圆场煊赫一时识时务者为俊杰C.撕打跑龙套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D.接洽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选B。
A.理—礼,C.撕—厮,D.罄—馨。
4.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的作品来的。
(A.品味B.品位)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A.内涵B.蕴涵)解析:①“品味”意为“尝试滋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
词语的突然逆变据说,一个不孝之子,有一天把他的母亲给杀了。
许多人对此事都感到十分义愤,大骂此人是个不孝之子。
就在人们齐声谴责的时候,“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也在现场,但他对这件事情一直一言未发,保持沉默。
有人见嵇康不说话,就主动询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嵇康说:“这小子,如果他把他的父亲杀了,似乎还说得过去,可是,他杀害的,竟是他自己的母亲!这真是不太通情理了!”大家一听,都纷纷指责嵇康说话不妥!面对大家的指责,嵇康明白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他话语的意思。
于是,只好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禽兽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杀了父亲,是禽兽的行为,而现在这个不孝之子,杀掉的,竟然是他的母亲!这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大家一听,都连连点头。
嵇康对潜台词突然逆变的补充诠释,使自己前后话语的内容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反差。
既表达了对不孝之子的强烈谴责,又显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
[对应学生用书P19]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汉民族语言的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造成或强化了汉民族共同语的众多特点。
1.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其原因有二:第一,汉语词语以双音节为主要特征,双音节归并为一个音步已深深积淀于汉民族的社会心理。
第二、四音节词语归并为两个音步,念起来顺口、节奏感强,显得对称、均衡,与人们世代传承的美学评价相符合。
2.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3.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其原因有三:第一,反义词在语言实践中经常被用于排偶句中,也常用来对举或对比。
第二,汉语反义词在结构方式上以构词方式一致为常态。
第三,汉语反义词在语体色彩上以语体色彩一致为常规。
4.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的构成成分往往呈线性排列状态,以结构、功能相同为美,因为结构相同,功能一致,能给人以对称、均衡的美感,而且几个相同因素的重复对称能表现出较强的节奏,体现出和谐的韵律美。
[资料链接]炼意之法1.用具体表现抽象,如:“甜”表现愉悦的心情;柔美的语言。
同音字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涵养萎靡明枪暗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恣肆版画以逸代劳万变不离其宗C.澄澈企盼以身作则一失足成千古恨D.陷阱扫描精减机构苛政猛于虎解析:选C。
A.“剑”应为“箭”;B.“代”应为“待”;D.“减”应为“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扳手渲染绿草如荫精诚所致,金石为开B.迸裂报歉阿谀奉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恻隐反省三叉路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嗔怪觇视屡见不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析:选D。
A.“荫”应为“茵”;B.“报”应为“抱”;C.“叉”应为“岔”。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复干涸酩酊大醉急流勇退B.窥视留恋轰堂大笑博闻强识C.枢纽池塘融汇贯通猝不及防D.深奥殉情大相径庭恰如其分解析:选D。
A.“抱复”应为“抱负”或“报复”;B.“轰”应为“哄”;C.“汇”应为“会”。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诤友吊唁紧箍咒桀骜不驯B.肄业门坎露马脚治国安邦C.脉膊媲美杂揉句如鲠在喉D.采撷赝品假惺惺暗然失色解析:选A。
B.“坎”应为“槛”;C.“膊”应为“搏”,“揉”应为“糅”;D.“暗”应为“黯”。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叙言佳宾满坐稀有连年歉收B.夜宵弱不经风影像老调重谈C.领域合盘托出收敛了了无几D.致谢浩瀚无边皓月良莠不齐解析:选D。
A.“叙言”应为“序言”,“佳宾满坐”应为“嘉宾满座”(“佳宾”与“嘉宾”通用);B.“经”应为“禁”,“谈”应为“弹”;C.“合”应为“和”,“了了”应为“寥寥”。
6.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凭水相逢良辰美景置若罔闻独挡一面B.望文生意批发另售金壁辉煌事不两立C.青春永住望而却步刨根问底无则加免D.投桃抱李屡试落第电影角本睡眼惺松解析:选B。
“意”应为“义”,“另”应为“零”,“壁”应为“碧”,“事”应为“誓”。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实用类文本邵伯中学孔蕾知识与技能:1、掌握筛选、整合信息常见的根本方法,提高整合信息的能力。
2、强化审题意识,注意答题的标准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这些方法,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
2、难点:审题意识的强化,答题标准性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同学们做文章阅读的主观题时,很多同学有这样一个习惯,喜欢去原文中照抄,而实际上,能够这样直接照抄过来的答案是非常少的,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才能把组织得完善而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呢?就要筛选与整合信息。
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巧妙之处。
二、考点透视见核按钮④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那么是圆中有方;“变〞那么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⑤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比照,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⑤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1.把下面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汉民族特别强调和谐有序,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
这种审美意向孕育了汉语运用上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追求。
例如汉语运用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认同与强化。
答案:对称均衡顶真回环排比对照2.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①语音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语法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②(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③(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④(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3.建筑工地上往往张挂“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样的条幅,试分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汉语运用中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句话是对偶句,所以整齐、均衡;②语汇上“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又是AABB式的重叠方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③句中“上班来”与“回家去”又是对等的反义关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几年来,他们________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详情。
②这类事件,十年前________有,现在可没听说过。
③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实在让人深思。
A.收集允许勘误B.搜集容许勘误C.收集容许刊误D.搜集允许刊误解析:选B。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允许:许可,答应;容许:①同“允许”;②或许,也许;此处是第②义。
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刊误:泛指削除、修改错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①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________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②20多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________并研究中国古钱币,历经40多年,终于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古钱币收藏大家。
③________奥运会开幕式,全世界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A.渡过收集通过B.度过收集经过C.度过搜集经过D.渡过搜集通过解析:选D。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侧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需到处寻找的事物。
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结果;经过:引进某个阶段或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而出现的情况。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强过另一个人,不管他是男还是女。
打破男尊女卑的迷信..,其实就是对自身的解放。
B.一个不善于经商的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以为只要弄潮就能大把捞钱,乃至..抛弃自己追求的事业而去下海。
C.在斗牛场,只有斗牛士可以执牛耳...,其他人员一律没有资格靠近斗牛。
D.东晋时,中原沦陷。
北方很多名士纷纷南渡,如过江之鲫....来到江南。
解析:选D。
A项,“迷信”应为“观念”;B项,“乃至”应为“以至”;C项,“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蔡铭超昨天露面..的时间不到5分钟,对法国佳士得兽首拍卖一事作了简短的发言之后,未给现场记者任何提问机会,匆匆离开现场。
B.政协委员们达成了一点共识,那就是中国要想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出现..8%的GDP增长。
C.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言令色....,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
D.团结就是力量,只要舟曲人民能发扬墙倒众人推.....的协作精神,他们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解析:选A。
B项,“实现”更准确;C项,“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D项“墙倒众人推”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曾几何时,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上,华人富商以志在必得的气势,屡屡拍下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物,无偿送给国家,这种爱国热情,真挚____坦诚,自然不容任何质疑,____无形当中,这种做法____助长了国际文物炒家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理对中国财富进行的“二次掠夺”。
以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____“不付款”为标志,华人回购流失文物的“不差钱”心理将会彻底被终结。
A.而却也但B.而但也却C.也却而但D.却而但也解析:选B。
“真挚”“坦诚”是并列关系,可用“而”连接;“但”和“却”都表转折,“但”的语气更重些,“却”相对较轻。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本次服装节的模特表演中,她风光______,魅力四射。
②据美味思副食公司总裁______,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没有_____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④打着民族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______是对台湾地区______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泄漏大肆更/和B.实足透露大事也/乃至C.实足泄漏大肆更/和D.十足透露大事也/乃至解析:选D。
十足,纯净的,十分充足之意,常跟信心、干劲、神气等搭配;实足,确实足数的,实实在在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跟年龄、分量及数目等搭配。
泄漏,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透露,泄漏或显露,常跟消息、意思等搭配。
大肆,毫无顾忌,多指做坏事;大事,大力从事。
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也,表示并列。
和,连词,意为“跟”“与”;乃至,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全球能源______大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必要的。
②王芳学习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______学习,积极上进。
③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______,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
A.消费发奋醒悟B.消费发愤醒悟C.耗费发奋省悟D.耗费发愤省悟解析:选A。
“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使用物质资料;“耗费”,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发奋”有振作起来的意思;“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的意思。
“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省悟”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
11.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是________关心考试成绩,以致一进门就向我们打听。
②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老太太________去世了。
③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________看了一阵。
A.多么还是再B.如此终于又C.如此还是又D.多么终于再解析:选C。
“多么”只能用在感叹语气中,句子为陈述句,应用“如此”。
“终于”多用于期待中的事,“还是”有遗憾之意,应用“还是”。
“再”多用于指将来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句子是已实现的动作,所以用“又”。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伪劣商品的侵害。
但如果伪劣商品还______着农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朱之文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较高的______,终于战胜对手,夺得了2010年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总决赛冠军。
③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群体关系,在______自身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④______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期,国内和海外学者______有相当大的分歧,但国内史学界主流依然坚持以1840年作为近代中国的分界。
A.充斥人脉协调关于/固然B.充斥人气调节关于/固然C.充溢人气协调对于/诚然D.充溢人脉调节对于/诚然解析:选B。
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
人脉:人际关系;人气:人的支持率。
调节:调整使适合要求;协调:使配合适当。
关于:引进行为的关系者;对于:引进对象。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诚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正确,引起下文转折。
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独自在萧萧落叶中穿行,传达出诗人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14.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是我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