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1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个单元。
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大。
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的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
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的加减。
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
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班级:四、教学时间:五、教学目标:六、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九、教学方法:讲授、交流、谈话、操作、指导十、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十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54-21=79-37=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2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问点1笔算加减法: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一样数位肯定要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假如前一位是0,那么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留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2估算:结合实际,把试题中的数分别看作及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随堂练习1、列竖式计算〔1〕467+354 〔2〕563+761 〔3〕158+280〔4〕365+918 〔5〕348+736 〔6〕486+734〔7〕294+48 〔8〕57+467 〔9〕383+274〔10〕905-346 〔11〕816-347 〔12〕423-95〔13〕640-178 〔14〕804-476 〔15〕907-469〔16〕603-329 〔17〕400-109 〔18〕900-6783估算:98+25≈ 376+284≈ 517—348≈ 507—348≈ 500—185≈1、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
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
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
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一共来了多少游3、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两种方法解决〕加减法的验算3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一样。
(2)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4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看和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章节,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我知道,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基础技能。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用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让学生们先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再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思考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及他们还能够通过哪些方式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这些知识。
总的来说,我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再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梳理: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例:列竖式计算25+78=?上面这个算式中的计算步骤:第一步:先从个位加起,8+5=13,所以向十位上进1,进1后只剩下3,所以对应的位置下面写3第二步:再算2+7=9,由于个位上进1,,所以9+1=10,再向前进1,进1后就剩下0,所以在对应的位置下写0第三步:百位上没有数相加,把刚才进的1直接写下来,所以25+78=103注意:为了方便计算,把进的数字应写在进位的地方,写的小一些,比如上例中的“1”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三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有些区别,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例:里竖式计算138+87=?3、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例:245-127=?上式的计算步骤是:第一步:先算个位的5-7,发现5没有7大,所以不够减,所以向十位借1,变成15-7=8第二步:计算十位4-2,十位上的4刚才被借走一个,所以剩下 3-2=1,写下来。
第三步:计算百位2-1,2-1=1直接写下来,最终得到245-127=118.4、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5、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如:验算 25+124=149,方法一:通过列竖式计算149+25=?;方法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149-25=1246、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如:验算248-142=106,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248-106=142;方法二:106+142=24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且学习如何进行验算,确保我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验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练习题,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他们的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明有234个糖果,他吃掉了56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345128。
我会逐步展示如何从个位开始减,如果不够减就需要向十位借1,然后再从十位开始减,如果还是不够减就需要再向百位借1,以此类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
4. 验算:我会教学生们如何进行验算,确保他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例如,如果他们的计算结果是217,他们可以将217加上128,看看是否等于345。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例题的步骤和验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345128=?2. 456239=?3. 567148=?答案:1. 2172. 2173. 41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之后,对于验算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理解。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巩固学生们对于连续退位减法和验算的理解,并且会增加一些难度更高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做一些额外的练习题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不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时,需要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而连续退位减法则是指在减法运算中,需要连续从被减数的较高位退位。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两种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3个苹果,他吃掉了5个,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2. 讲解不退位减法:以135为例,从个位开始减,3不够减,就需要从十位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即135=8。
268=5724=8945=4. 情景引入:假设小红有25个糖果,她给了小明8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让学生尝试用连续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5. 讲解连续退位减法:以258为例,从个位开始减,5不够减,就需要从十位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即258=17。
12538=476258=845567=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不退位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退位数借位合起来再减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退位数借位合起来再减七、作业设计1. 不退位减法练习题:327=6518=9423=2. 连续退位减法练习题:14537=568291=9366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减法的运算方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退位减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法则。
2. 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或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引入退位减法的学习。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退位减法的算式,发现退位现象。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师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讲解。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4. 实际应用:(1)教师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2. 针对课后作业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退位减法2. 板书内容:(1)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2)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例题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计算法则的关键步骤。
三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应用退位减法方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退位减法解决日常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教学板、白板、橡皮擦、彩色粉笔、计算器、退位减法示例卡片。
2. 教学资源:数学教材、练习册、退位减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利用教学板或白板,写出一个两位数的减法算式,如:57 - 28。
2. 询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个减法算式,引导他们思考退位减法的概念。
Step 2: 概念讲解1. 通过示例卡片或教材上的图片,向学生展示退位减法的步骤和原理。
2. 解释退位减法的概念:当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字时,需要向十位借位,然后进行减法计算。
Step 3: 计算练习1. 在教学板或白板上,给出一些简单的退位减法算式,如:46 - 27、53 - 18等。
2.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先计算个位数字,再计算十位数字,并进行退位操作。
3.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理解。
Step 4: 实际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小明有53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28元,还剩下多少钱?2. 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这类问题,并写出计算步骤和答案。
Step 5: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Step 6: 总结1. 回顾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步骤。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3. 结束本节课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延伸:1. 针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复杂的退位减法练习题,挑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退位减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集体研究预设教案授课教师个人空间站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的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1 流各自、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1、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关键:从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引出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集体研究预设教案授课教师个人空间站课时安排:9 课时加法--------------------3 课时减法--------------------3 课时加法和减法验算-----2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集体研究预设教案授课教师个人空间站第一课时: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1、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求385与705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