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与比例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一、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比是将两个或者多个量进行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示出来的数学概念。
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比”,例如,A∶B表示A和B之间的比。
在比的表示中,A通常为被比较量或被度量量,而B则为比量或度量量。
如果A和B之间的比为1∶2,则可以理解为B是A的2倍。
二、比的性质1. 比的性质:比具有相等和可加性的特性,即对于任意等量的两组对应量,其比是相等的;对于两个比,它们之间的比是可以加起来的。
2. 反比例:两个量之间如果成反比例,则一个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量的变化量成反比例关系,即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会减少。
三、比的用途比是数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1. 商业领域:比常用于商品价格的比较和优选;2. 统计领域:比用于统计数据的比较和分析;3. 工程领域:比用于测量和计算数据的比例。
四、比例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比例是指多个量相互关系的秩序关系。
多个量之间的比例表示为A∶B∶C…即A、B、C等多个量之间的比关系。
五、比例的性质1. 比例存在相等和可加性属性,即对于所有数量相等的数,其比例相等;对于两个比例,其比例也是可以相加的。
2. 比例可以通过类比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类似或相似的形状或结构来解决问题。
3. 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在解决涉及两个变化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比例来解决问题。
六、比例应用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1. 财务,组织和商业领域:比例用于支付购买商品或者项目的价格,如家庭预算、旅行、投资等。
2. 比例用于测量和计算体型和重量,如人类身高和体重、居住环境的空气品质、地震能量等。
3. 比例用于测量和计算地理的尺度和距离。
综上所述,比和比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概念,不仅在教育、商业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学习这两个概念,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项:比有两个项,前项、后项;比例有四个项,內项和外项。
3、比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如a:b=c:d)联系: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二、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点: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的分数值不同点: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三、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直线是最基本的线,直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谈不上长度。
画直线时,所画部分两头不要形成大圆点。
射线可以看做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射线也没有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
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线段有长度,能比较大小,进行计算。
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直线上取一点把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取两点把直线分成一条线段和两条射线,把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就可以得到直线。
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不相交→互相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四、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内角和为180度,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四边形就是由四条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内角和为360度。
圆是一个没有棱角的图形,中心对称。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比的应用通过比可以应用一些问题。
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性质在一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在一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个求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成反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一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二是看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
比的意义:两个量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通常称之为“比”。
定义:在两个量的比中,我们把数量放在前面,单位“1”放在后面,我们称之为前项,后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或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数或分母,比值相当于商或分数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外两项叫做内项,中间两项叫做外项。
如果中间的两项是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比例叫做对称比例。
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我们把比例尺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两种。
缩小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比和比例概念什么是比比是指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比的表述中,通常使用冒号“:”或分数线“/”来表示。
比式的表达方式为a : b或者a / b,其中a和b都是数值。
比式中的a与b 具有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两者之间的量是同类的。
例如,苹果和橙子的比为3:4,表示在某种情况下,三个苹果的数量等于四个橙子的数量。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关系,用拉丁字母“z”表示。
换言之,当两个比的数值相等时,它们之间构成比例关系。
一般使用“:”或“/”进行表示。
例如,10:20和5:10的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写成比例10:20=5:10或者10/20=5/10。
比例的种类在实际生活中,比例分为以下三类:真比例真比例是指结构、几何图形或线性图形在各个部分之间的情况相同,例如,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图片等。
反比例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为定值。
x与y成反比例,当x*y=k时,其中k为常数。
例如,如果A工厂生产的零件数量与工人的数量成反比例,那么当工人数量增加时,每个工人需要处理更少的零件。
复合比例复合比例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比例组成一个新的比例。
例如,假设一批货物包含了A类货物和B类货物,其中A货物的数量占整个批货物的1/3,而B货物的数量占2/3,而且A货物中又包含了C货物和D货物。
则可以将整个批货物的比例表示为:A:B = 1:2,A:C = 2:3,C:D = 3:4。
将两个比例组合成一个比例时,需要统一分母,以便进行比较。
在上述例子中,将A:B表示为3:6,A:C表示为2:3,C:D表示为3:4,然后可以得到整个批货物的比例为3:6:8。
比例的应用场景比例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商业和金融:成本比率、毛利率和净利率等。
•工程和建筑:比例尺、量度关系和缩放比例等。
•经济学和管理学:生产效率、成本效益、市场份额和人口增长率等。
•地理科学:地图比例尺和测量比例等。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比例和比例的运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比和比例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x y a b x y a b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ax a b-,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
嘟嘟在学比例时,对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就去请教小博士。
小博士对嘟嘟说,比和比例主要有如下区别。
一、意义不同1.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是一个除式。
例如,果园里有梨树60棵,桃树53棵。
我们可以说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23
是60∶53。
2.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是一个等式。
例如,23∶23∶3,6∶9=2∶3。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可以组成等式:
23∶23∶9,这个等式就叫作比例。
二、项数不同
1.比只有两项。
比号前面的叫作前项,比号后面的叫作后项。
例如,2∶3=232是比的前项,3是比的后项,23是比值。
2.比例有四项,它是一个等式。
中间的两项叫作内项,两端的两项叫作外项。
例如,15∶3=20∶4。
3和20是比例的内项,15和4是比例的外项。
三、性质不同
1.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数(0除外),比
值不变。
例如,18∶6=(18÷6)∶(6÷6)=3∶1。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15∶45=3∶9。
在这个比例中,15×9=135,45×3=135。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536019161916◎刘冬梅。
第三章 比和比例第一节 比的意义及性质一、基础知识----比的意义(1)a 、b 是两个数或两个相同的量,为了把b 和a 相比较,将a 与b 相除,叫做a 与b 的比,记作:a b 或写成a b,其中0b ≠读作a 比b ,或a 与b 的比。
(2)a 叫做比例前项,b 叫做比例后项,前项a 除以后项b 的商叫做比值(3)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4)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5)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前项:后项=比值 分数:=分子分数值分母(分子÷分母=分数值)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二、典型例题1、在6 :5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2、一项工程,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4天完成,乙、甲的工效比是_________3、两个数相除的商又叫做两个数的_______4、某班有男学生25人,女学生23人。
男学生和女学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女学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___。
5、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_________,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 、10:1B 、1:10C 、1:11D 、11:17、求比值。
(1)28:40 (2)2.1:0.81 (3)1.15:3.5三、随堂练习1、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3、比的前项是73,比的后项是37,它们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支铅笔长23厘米,一根绳子长4.6米,它们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100米的赛跑中,若甲用了12秒,乙用了14秒,甲乙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6、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1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7、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认识比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
知识点二:比、除法、分数的关系2、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三:比值的计算方法3、计算方法:求两个数的比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4、比和比值的区别:(1)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值; (2)比可以写成bab a 或: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知识点四:比的基本性质5、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五:化简比6、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化简时可直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和比例知识归纳提示:在以后解决问题或计算时,求两个数或几个数的比,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知识点六:比例的意义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中有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拓展:比和比例的联系:比例是由比组成的。
比和比例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 (2)形式不同,比由两项组成,比例由四项组成。
知识点七:比例的基本性质8、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d c b a ::=,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c b d a ⨯=⨯。
拓展:(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组成比例的4个数最多可以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第四项。
知识点八:解比例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相乘,将比例式改写成c b d a ⨯=⨯的形式,再解方程求出x 的值。
【例1】 比的意义: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什么?【练习】甲3小时走15千米,乙4小时走24千米。
比和比例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5÷6可记作5∶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如,3∶7=9∶21。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即:如果a∶b=c∶d,那么a×d=b×c。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
例如a∶b∶c。
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
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6=10∶12,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7×(x-1)=3×9,x-1=3×9÷7,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
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
由此求出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24∶20=6∶5。
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第三章 比和比例第一节 比的意义及性质一、基础知识----比的意义(1)a 、b 是两个数或两个相同的量,为了把b 和a 相比较,将a 与b 相除,叫做a 与b 的比,记作:a b 或写成a b,其中0b ≠读作a 比b ,或a 与b 的比。
(2)a 叫做比例前项,b 叫做比例后项,前项a 除以后项b 的商叫做比值(3)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4)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5)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前项:后项=比值 分数:=分子分数值分母(分子÷分母=分数值)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二、典型例题1、在6 :5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2、一项工程,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4天完成,乙、甲的工效比是_________3、两个数相除的商又叫做两个数的_______4、某班有男学生25人,女学生23人。
男学生和女学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女学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___。
5、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_________,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 、10:1B 、1:10C 、1:11D 、11:17、求比值。
(1)28:40 (2)2.1:0.81 (3)1.15:3.5三、随堂练习1、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3、比的前项是73,比的后项是37,它们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支铅笔长23厘米,一根绳子长4.6米,它们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100米的赛跑中,若甲用了12秒,乙用了14秒,甲乙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6、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1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7、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______________。
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知识点详解比和比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常用于比较和描述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对比和比例的详细解释: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 2:3 表示两个量的比是2比3。
比可以表示相同类型的量之间的比较,如长度、重量、数量等。
比的性质比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 比是相同类型的量的比较。
- 比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其对应量的大小来确定。
- 比可以表示分数或小数形式。
- 比可以化简为最简形式,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之间的等量关系。
比例通常用等号(=)来表示,例如 2:3 = 4:6 表示两个比之间存在等量关系。
比例可以表示不同类型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如时间、速度、价格等。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 比例是两个或多个比的等量关系。
- 比例中的比可以分别化简为最简形式,但比例的大小不受化简的影响。
- 比例可以通过交叉乘积法进行验证,即将比例两边的数量相乘,然后比较乘积是否相等。
比和比例的应用比和比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商业领域:比和比例可以用于描述销售额、利润率等商业指标之间的关系。
- 科学研究:比和比例可以用于描述实验结果和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
- 规划和设计:比和比例可以用于制定规划方案和设计图纸的比例尺。
在解决与比和比例相关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保持量的一致性、明确比较的对象和正确运用比的运算法则。
以上是对比和比例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式与方程1>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懂得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能记住方程的含义,会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注意事项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数量关系,(),
()等,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乘号可以省略,数字要写在字母()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叫方程;
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
解方程就是求方程的()的过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注意书写的规范。
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区别是方程是一个()、方程的解是()
1.解方程的依据是()。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
()。
3.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
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第81页中间的“做一做”,并说一说a3与3a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2.求未知数x。
10×7+5x=922/3∶5/6 = x∶93x-1.2x=36
3.在生活中用数学。
(1)师徒俩合做了一批零件,完成时师傅做了200个,师傅的25%比徒弟的多14个,徒弟做了多少个?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7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6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
我们是利用()来解决解简易方程的,求出未知数的结果后,我们可以将结果代入原题进行(),看看是否正确。
拓展延伸
工人们包装糖果,已经包装好的糖果数是糖果总数的2/5 ,若再包装21 kg,则已包装好的糖果数是糖果总数的3/4 。
这批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