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复习信息材料能源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3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能源、信息与材料一、选择题1.(2020 河南)关子能源、信息与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节约能源B. 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 5G和4G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D. 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大大降低电能损耗【答案】B2.(2020 湖南常德)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能、水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 手机用无线WiFi信号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C. 电动机线圈用超导材料可以实现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 现有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答案】B3.(2020 四川成都关于原子、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构成B.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C.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D. 太阳能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答案】B4.(2020 新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未来我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步降低的能源是()A. 煤炭B. 核能C. 风能D. 水能【答案】A5.(2020 湖南岳阳)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导航的B. 电话的听筒是把声音信息转换成电流信息C.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D. 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答案】A6.(2020 福建)我国城乡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环保,以下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B.减少城市绿地和湖泊的面积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答案】D7.(2020 江苏宿迁)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C.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之间利用电磁波通信 D.超导材料可用来制作熔断器的熔丝【答案】C8.(2020 江苏盐城)今年5月,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的视频画面首次通过5G网络与全球实时共享.信号传输利用的是A.超声波B.次声波C.微波D.红外线【答案】C9.(2020 山东临沂)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如图)北斗导航信息传递利用的是()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紫外线【答案】A10.(2020 山东临沂)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C.光纤利用电流传递信息D.麒麟芯片由超导材料制成【答案】B11.(2020 广西贵港)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关于能源、材料、信息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风能、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B.手机话筒的主要作用是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C.半导体是制成集成电路(俗称芯片)的主要材料之一D,电饭锅煮饭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答案】A12.(2020 贵州黔南)今天,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新科技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B.智能机器人只能通过声音信号控制C.用5G手机上网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D.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13.(2020 湖北武汉)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地热能都是一次能源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D.大量氢核的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答案】C14.(2020 四川甘孜)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发生的是可控链式反应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二次能源C.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D.原子核是由电子组成的【答案】A15.(2020 贵州铜仁)信息、能源和材料是现代文明三大支柱。
第六课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过关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发射:①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
②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③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
(2)接收:①利用天线可以接收电磁波。
②利用收音机的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这一过程叫做选台。
③在接收电磁波的过程中,需要从高频信号取出音频信号,这一过程叫做解调。
④把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这一过程叫做放大。
扬声器可以把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发射:①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摄像机把图象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②发射机把两路电信号同时加载到同一电磁波上,这种载波的频率很高;③通过发射天线把载有电视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2)接收:①电视机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②电视机通过调频,把所需频率信号选出并放大;③电视机通过裂相把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分开并分别放大;④用显像管将图象信号还原成图象,用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还原成声音。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用3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以激光为信息载体在光导纤维中反射传播。
4.网络通信:利用因特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五、能源1.分类:①产生方式: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②再利用角度: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③按人类开发使用的早晚:常规能源和新能源;④化石能源2.核能(1)定义: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有可能释放出巨大能量。
(2)获取途径:裂变和聚变。
(3)利用:①利用核能来发电,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②利用裂变制成原子弹,聚变制成氢弹。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信息的传递】一、电话电话是现代人使用最广泛的通信工具,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_________。
话筒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变成_________。
听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_转变成声音。
电话交换机大大提高了路线的_________。
二、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是用“模仿”声信号的_________传递的信号。
数字信号是用不同符号的_________表示的信号。
三、电磁波的海洋当导体中有______________的电流时,导体会向周围发射一种_______,这种波叫电磁波。
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每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_,用Hz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和_______。
电磁波的波长等于两个_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电磁波是向空间_______方向传播的,它传播的速度跟光速相同,在真空中是_______m/s。
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_______线、可见光、_______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家族中的成员。
四、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________完成,接收由________完成。
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那部分电磁波叫________,无线电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________,又是无线电________。
实现移动电话跟其他用户通话的转化是靠________完成的。
五、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微波通信:微波是波长在__________之间,频率在30 MHz~3×105 MHz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大致沿__________传播,所以每隔50 km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__________。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通信__________,称之为卫星通信。
第一部分中考重点基础考点专题篇电磁波及能源问题一、选择题1. (2022湖南益阳)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B.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处于静止状态C. 天问一号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D. 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答案】D【解析】A.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是在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相对火星处于运动状态,故B错误;CD.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快,所以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2江苏徐州)今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和地面通讯通过的是()A. 红外线B. 超声波C. 次声波D. 电磁波【答案】D【解析】A.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大气是不均匀的,光不能沿直线传播,不容易传到地面,故A不符合题意;BC.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故BC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是依靠电磁波完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2湖北天门)我国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定向恢复50平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该系统在传递信息主要依靠()A. 电磁波B. 红外线C. 超声波D. 次声波【答案】A【解析】移动公网通信依靠电磁波,发射端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出去,接收端将电磁波还原成图像和信息;电磁波比超声波、次声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能源一、能源概念与分类1. 能源的概念:指能够做功的物质或物理的手段,通常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 非可再生能源:指不能自行再生且数量有限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 可再生能源:指一定时间内能够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二、能源的转化与利用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能源转化原理:能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常见的能源转化包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 能源利用效率:指能源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常用公式为利用效率=有用能源输出/能源输入。
三、化石能源1. 煤炭: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2. 石油: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等,主要用于汽油、柴油的生产及燃料。
3.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燃料、城市燃气等领域。
4. 化石能源的问题: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需逐步转向清洁能源。
四、可再生能源1.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风能:风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3. 水能:水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水力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包括水轮发电、潮汐能等。
4.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保、不可枯竭等优势,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能源与环保1.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是环保的重要举措,包括限制机动车排放、提倡低碳生活等。
2. 温室效应:人类开发利用化石能源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六、能源与社会经济1. 能源对经济的影响: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供应充足会促进经济发展,而能源紧张将制约经济发展。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电学基础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电荷、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在中考中,电学知识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场: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电场线是用来表示电场中电场方向和大小的假想曲线。
3. 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欧姆定律指出,在一段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电路分析技巧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好电路分析技巧对于解决电学问题至关重要。
在中考中,常见的电路分析技巧包括:1. 识别电路元件:能够正确识别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如电源、开关、电阻、电容等。
2. 分析电流路径: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分析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径,确定各元件的电流方向。
3.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通过应用这两个定律,可以解决大多数的电路问题。
三、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明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四、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和电能是电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中考中常见的考点。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而电能则是衡量电功率在时间上的积累,即电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掌握好电功率和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对于解决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静电现象及应用静电现象及应用是电学中的一个有趣而实用的内容,也是中考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
静电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六、电学实验与探究电学实验与探究是中考中常考的一项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学实验,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专题28 能源与材料【核心考点精讲】1、能源(1)概念: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都叫做能源。
(2)能源与能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能量则是物体做功本领的量度。
(3)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燃气、汽油、柴油、热力、电力等。
2、新能源(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能源的分类(1)产生方式角度划分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能、乙醇汽油、氢能、沼气。
(2)是否可再生角度划分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获取的能源,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4、材料(1)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提高强度、硬度,降低烧结温度,提高材料磁性等。
(2)超导材料:①电阻为零的材料。
②应用:可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如超导磁悬浮列车。
(3)半导体材料①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例如:硅、砷化家、锗等,具有单向导电性。
②应用:发光二极管、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机器人、条形码扫描器、微处理器等。
【必刷题型精练】1.(2022•广东中考)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电能是一次能源C.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太阳释放的能量是核裂变产生的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误;B、电能需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是二次能源,故B错误;C、水力发电机发电时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太阳释放的能量是氢核聚变产生的,故D错误。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
2022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站的结构及航天员授课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B.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从地面带到空间站的实验器材质量变为零2.(2022·云南文山·统考一模)下列数据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C.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2021年12月9日15∶40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
如图所示,王亚平在一个水透镜里注入一些气体后,既能看到倒立的像,也能看到正立的像。
关于太空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宫课堂通过超声波向地面传递信息B.能同时观察到两个不同的像,是因为光在太空中不遵循折射规律C.由水做成的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质量没有改变4.(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可实现与手机的无线信息传递,底座通电后,上面的磁体音箱就会在底座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悬浮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箱悬浮时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磁场的作用力B.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C.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D.无线信息传递利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5.(2022·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考三模)下列有关材料、能量、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C.“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速更快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2022·云南昭通·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之间是利用电磁波相互传递信息的B.风能、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超导体材料具有单向导电性,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D.目前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核聚变产生的能量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目前世界上的核能发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发电的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D.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8.(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境内,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如图所示,它的建设对促进西部开发、实现“西电东送”、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一:能源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知识点二:核能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
“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