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0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丁亚萍崔焱[摘要]建设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和做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
该文以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以期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护理,学士;课程;教学方法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Nanjing Medical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ING Ya-ping,CUI Yan[Abstract]I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alents and the foundation ofstrengthen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first-class major.This本文作者:丁亚萍article will take the nursing major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mainly introduce the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includ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Then we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majors.[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Baccalaureate;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s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兀,是建设咼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⑴。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1.23•【文号】国教督办函〔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发挥教育督导评估作用,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决定全面启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重点对金融等30个专业学位类别开展评估。
现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11月23日附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文件要求,加强过程监督诊断、发挥督导评估作用,引导培养单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方针,遵循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坚决克服“五唯”顽疾,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导向,引导培养单位进一步明确定位、发挥特色、内涵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2)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2)第二章队伍建设 (2)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2)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3)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4)第六章中医护理 (5)第七章文化建设 (5)第八章治未病服务 (5)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6)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6)第二章患者安全 (8)第三章医疗质量 (8)第四章药事管理 (15)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 (16)第六章医院管理 (16)第三部分党的建设 (17)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 (17)第二章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17)第三章反腐倡廉建设 (17)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
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3.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编者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是有效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奠基石。
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精神要求。
在会议举行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于2019—2021年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其中,护理学类拟建设数量为48个,建设要求以突出示范领跑为原则,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要求一流专业建设做到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管理规范、改革成效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一流的行动目标。
由此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科教育改革行动。
本期专题以《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标准,多维度、多层次围绕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内涵特点、创新举措、建设策略、实施成效等方面从不同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为我国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明确指导思想、设计建设规则、开辟创新方案、科学改革实施等方面提供思路及方法学借鉴,旨在促进我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专题策划顾问:李继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护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第26届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委,《中华护理教育》杂志副主编以《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设一流护理学专业孙宏玉陈华董超群尚少梅[摘要]2019年,教育部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工作要点中也着重指出要做强一流护理学专业及培养一流护理本科人才。
该文按照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进行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解读,为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指明方向。
中华护理教育2019年1月第16卷第1期奢噩#$—%展僵:国家标[编者按]2014年4月16日,教育部高教司召开“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启动了92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护理学教指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委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制订研究计划,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国家标准的初稿,根据标准研制的内容组成教学计划、学生、教师、成绩评定、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中医护理等8个子课题组,组织委员们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各种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工作,首次将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2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先后召开3次全国会议并反复通过邮件充分征集全国各护理院校的意见及建议,经过4轮修订完善,最终形成《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交教育部,2018年1月护理学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护理学教指委在2018年8月召开护理 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会议,组织了专家对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本次专题就是专家对国家标准的详细解读,目的就是让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落地生根,在护理本科教学中贯彻执行,全 高护理科教育质量。
专题策划顾问$孙宏玉学护理学教 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护理学 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 》。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意义郅桂芳朱秀[摘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和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了《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本文主要介绍了《国标》的主要内涵以及《国标》对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中山大学为例张俊娥彭俊生尤黎明张美芬王晓丹黎青万丽红[摘要]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以“一贯通”“二全”“三早”“四结合”“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抓手,在学科建设和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了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建设。
具体举措包括“课程思政”全覆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一流的师资培养优秀本科护理人才;注重本科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相互转化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本科课程体系;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衔接与融合;重视教育国际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护理,本科;护理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NG Jun-e,PENG Jun-sheng,YOU Li-ming,ZHANG Mei-fen,本文作者:张俊娥WANG Xiao-dan,LI Qing,WAN Li-hong[Abstract]As one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ites,School of Nursing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ocu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野one through冶野two entire冶野three early冶野four combined冶野five integrated冶and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The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d: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by full coverage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raining excellent undergraduate nursing talents with first-class teacher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constr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courses system,promoting the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Undergraduate;Nursing;First-class specialty;Talent development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魏娜景建玲杨睿博赵珊臧小英林梅王春梅赵岳[摘要]为全面振兴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积极探索护理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该文重点阐述了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理念与基本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建设,提出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要点,并指出未来建设的着力点与主要方向,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教育,护理;师资培训;培养方案;课程建设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EI Na,JING Jian-ling,YANG Rui-bo,ZHAO Shan,ZANG Xiao-ying,LIN Mei,WANG Chun-mei,ZHAO Yue[Abstract]For a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本文作者:魏娜improve the ability oftraining,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actively explored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n2019, the school was approved to be one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ettings.This paper showed th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construction idea and principl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training scheme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Key points were proposed.Besides,the focus and main direct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was also mentioned.[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Teacher Training;Training plan;Curriculum construction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曳⑴,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加强组织保障4个方面提岀明确要求[2]遥本着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原则,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积极探索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1.宗旨与结果1.1宗旨及目标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社会对护理学专业的期望与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及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确定办学宗旨及目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院(系)师生知晓。
【注释】●办学宗旨及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
●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护理学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
1.3学术自治及学科交叉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依法自主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
应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对护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合作,获得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
1.4教育结果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
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达到上述毕业基本要求,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2.教育计划护理学院(系)制订的教育计划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1课程计划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2.1.1依据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制订符合本院(系)实际的课程计划。
2.1.2课程计划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制订课程计划需教师、学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参与和理解。
2.1.3课程计划体现重视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2.1.4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
必修课和选修课两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学校情况确定。
附件1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参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国办发〔2019〕24号)、《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73号)精神,推动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申报和评选工作,促进基地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引领带动康养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和就业创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基地是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师资研修、就业创业服务、创新研发、推广交流、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引领带动本地区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康养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第三条按照“引领示范、布局合理、行业领先、工学一体、产教融合、教学一流、规模超群、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在各省(区、市)内培养康养服务从业人员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公共实训中心以及大中型企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企事业单位范围内推荐申报基地。
第二章功能作用第四条基地应建有多层次、模块化、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可以组织开展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保育师、孤残儿童护理员、健康管理师、营养配餐员等康养服务职业(工种)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年培训规模不少于5000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培训不少于20%。
第五条基地具备人社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可以开展康养服务职业(工种)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
第六条基地具备承办省级以上康养服务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条件,有能力承担国际、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康养服务赛项集训工作,有能力开展世赛、国赛相关成果转化工作。
第七条基地具备完善的康养服务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可承担不同层级康养服务师资培训工作,建立师资交流和师资资源共享平台。
第八条基地应建立就业创业资源对接平台,为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面向康养服务领域的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