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doc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6
灌溉与排水工程(浆砌石干渠)施工工法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
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
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
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一)、土方开挖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单槽开挖,开挖深度H 小于1.5m 的采用直槽开挖挡土板支撑,开挖深度H 大于1.5m时采用按1:0.75放坡开挖。
用机械开挖至槽底高程以上20cm 左右时,采用人工清槽,以保证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超挖,认真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
当开挖到接近槽底深度时,应随时复核槽底标高,避免超挖。
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
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
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
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Ⅲ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写说明(doc 76页)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写说明2016年1月1日填表基本规定《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以下简称《评定表》)是检验与评定施工质量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工程维修和事故处理的重要凭证,是工程验收的备查资料。
工程竣工验收后,《评定表》作为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因此,按档案管理有关要求对《评定表》的填写作如下基本规定:(1)单元(工序)工程完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评定其质量等级,并按现场检验结果,客观真实地填写《评定表》。
(2)现场检验应遵守随机布点与监理工程师现场指定区位相结合的原则,检验方法及数量应符合《新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应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碳素笔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填写。
填写文字及签名均使用简化汉字,字迹应工整、清晰,不得潦草。
(4)验收评定表与备查资料的制备规格采用国际标准A4 (210mm×297mm)。
(5)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1,2,3, (9)0),单位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以规定的符号表示(如m,kg,m³,…)。
数据与数据之间用逗号(,)隔开,小数点要用圆点(.)。
合格率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如果恰为整数,则小数点后以0表示(100%除外)。
(6)手工填写修改错误时,将错误部分用双斜线“\\”划掉,再在右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
禁止使用改正液、橡皮擦、刀片刮等不标准方法。
(7)表头填写: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名称,按项目划分确定的名称填写。
单元工程部位可用桩号、高程、到轴线(中心线)距离表示,原则是使该单元从空间(三维)上受控,必要时附图示意。
“施工单位”栏要填写与项目法人签订承包合同的施工单位全称。
单元工程量填写主要工程量;日期:年——填写四位数,月——填写实际月份,日——填写实际日期。
(8)“质量标准”栏中,凡有“符合设计要求”者,应注明设计要求的具体内容,如内容较多可附页说明;凡有“符合规范要求”者,应标出所执行的规范名称和编号。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doc 76页)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山西源泉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6月1日目录1.渠(沟)道土方填筑基础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2.渠(沟)道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8)3.管槽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7)4.渠(沟)道石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3)5.渠(沟)道土方建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31)6.管道土方回填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42)7.渠道衬砌垫层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47)8.渠道防渗膜料铺设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54)9.渠道保温板铺设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61)10.浆砌石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68)11.现浇混凝土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81)12.混凝土预制板(槽)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91)12.渠道沥青混凝土衬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99)13.渠道斗(农)门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07)14.蓄水池、水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16)15.泵房建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23)15.阀门井、检查井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32)17.田间道路路基及路面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39)18.机井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48)19.水泵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155)20.微灌首部工程设备仪表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163)21.管道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171)22.微灌灌水器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180)23.喷灌设备(机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87)24.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 .. 19525.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97)26.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01)27.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核查表 (203)28、单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 (208)1.渠(沟)道土方填筑基础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渠(沟)道土方填筑基础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2.渠(沟)道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渠(沟)道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3.管槽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管槽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4.渠(沟)道石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渠(沟)道石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5.渠(沟)道土方建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渠(沟)道土方填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6.管道土方回填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检验(测)方法及数量管道土方回填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项目区共规划排水沟12条,总长度41.2km ,全部为土渠。
大田南干一分干干渠长13.4km ,设计过水能力达20.0m 3/s , 衬砌到哪一级?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3(只包括从支渠到田间);
支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斗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包括农渠);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50%;
灌、排系统分开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即沟--路--渠,
渠道比降尽量接近地面坡度,减小挖、填方工程量。
灌区内少量不能自流灌溉的局部高程,可进行土地平整或提水灌溉解决;
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不包括局部高地),根据地形、地面坡 度及供水距离选定。
如沿渠地面坡度比渠道水面比降大,则渠道最近处最难控制;反之,最远处最难控制。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均为抛物线,计算公式见(4.3.1-f ),十三支渠为梯形断面,计算公式见(4.3.1-g ),
Ri AC Q =
(4.3.1-f )
Bh A 32= 611R n C =
)1)2/(2/ln(1)2/(222++++=P B P B P P B B χ χA
R =
Py X 22=
式中 A----为过水断面(m 2)
R----水力半径(m )
x----为湿周 (m )
C----谢才系数
i----渠道底坡
n----渠道糙率
h----渠道水深(m )
B----水面宽度(m )
P 的含义?
灌溉定额186 m 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65计,。
,介绍灌溉排水工程
灌溉排水工程是一门涉及农业、水利、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学科。
它利用科学方法设计、构建和维护合理的灌溉排水系统,满足农业生
产及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灌溉排水工程覆盖了收水、灌溉、排水、给水、供应水水质管理等方
面的内容。
其中,收水工程是指在满足农业灌溉量的基础上,从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中收集水源的工程;灌溉工程是指建设、维护和经营灌
溉设施,将水从收水工程输送到农田的工程;排水工程是指将较大量
的灌溉排出田地或者在农田附近放流排水的工程;给水工程是研究从
地下水、河流、湖泊、沼气、海水及其他水体中向居民、工业及其他
用户供水的工程;水质管理工程则是指对饮用水的水质和危险物质等
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其合格指标达标的工程。
灌溉排水工程可以改善农田水肥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产。
同时,它也可以改善洪水冲淤、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
有效运用灌溉排水工程,可以使社会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更有效地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因此,灌溉排水工程是一门重要又有趣的学科,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保护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农
产品产量。
灌溉排水工程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5.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作物由根吸水不足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6.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
7.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
8.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9.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10.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
12.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体含水量之和。
13.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比。
14.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1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运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成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5.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因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作物由根吸水局限性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6.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取,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导致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
7.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
8.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9.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10.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
12.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体含水量之和。
13.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
14.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1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一、灌溉与排水工程(一)输配水工程1、明渠(1)渠道断面计算灌溉渠道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设计一系列断面尺寸,分别计算渠道通过设计流量下的各水力要素,从中选择满足过水流量的断面尺寸。
明渠均匀流公式:(2)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设计灌溉渠道时,要使渠道断面能够通过设计流量和保持渠床稳定,并保证其水位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渠道的水位控制,密切结合沿渠地形条件及灌溉田块参考点高程进行。
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
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以及渠水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有下式自上而下逐级推算出。
(3)渠道用材的选择参考当地材料价格和来源对浆砌石渠道(M5)、现浇混凝土(C15)渠道、U 型槽渠的进行比较。
浆砌石(M5)渠道不仅造价贵,而且项目所在区域砌石工较少,石料匮乏。
U 型渠道和现浇混凝土(C15)渠道则比较经济也比较容易施工,但U 型渠结构单薄,较容易被破坏。
经综合考虑并征求业主和群众意见,新建渠道选择现浇混凝土渠道;其中为确保现浇混凝土渠道的安全稳定,现浇混凝土渠采用整体式结构,并在施工时沿渠线长度方向设置伸缩缝,原则上控制每12m 设置一道(当地质软弱或施工有其他要求时缝距可作适当调整),缝宽20mm,内嵌沥青板方材。
渠道跌差在50cm 以上的(包括50cm)采用跌水联接上、下渠段进行消能。
(4)流量设计设计流量计算公式:(5)渠道设计新建渠道采用现浇砼结构,现浇砼渠道每隔12 米设置一处横向伸缩缝,伸缩缝内埋置沥青板枋材,板宽为12cm,板厚20mm。
(二)排水工程1、排涝模数计算根据《湖北省短历时暴雨等值线图》本项目区年最大24h 暴雨均值H=120mm,CV =0.4,CS=3.5CV,求得p=20%暴雨值为148.1mm。
排涝模数按水田与旱作物分别计算。
(1)水田排涝模数计算公式为:(2)旱作物排涝模数计算公式为:2、排水沟流量计算3、排水沟断面计算排水沟断面设计主要任务是确定排水沟纵横断面尺寸和水位衔接条件,校核排水沟排涝能力和不冲不淤条件。
1 总则1.0.1 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等级划分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表2.0.1 蓄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总蓄水容量(108m3)>1010~11~0.10.1~0.01<0.012.0.2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引水流量的大小,按表2.0.2确定。
表2.0.2 引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引水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2.0.3 提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按表2.0.3确定。
当提水枢纽工程按单站装机流量和单机装机功率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等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等别确定。
2.0.4 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根据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与建筑物重要性,按表2.0.4确定。
表2.0.3 提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单站装机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单站装机功率(MW)3030~1010~11~0.1<0.1注:“装机”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机组。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一、灌溉用水灌溉管理和排水管理是灌区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灌溉排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各种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灌、排水量,开展试验研究,实行科学用水和排水,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并采取经济措施,搞好经营管理,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灌排管理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与组织管理四方面内容。
工程管理主要是渠系工程的检查、观测、养护,维修、改建、扩建和防汛、抢险等。
只有做好工程管理,使渠系工程配套完善,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才能实行科学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主要指灌、排水量和流量的调配以及灌、排水时间的安排等,它对充分发挥灌、排工程效益,促进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生产管理指灌区内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以及水费征收等工作。
它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排工程设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从而促进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
组织管理是指建立与健全专业的与群众性的灌区管理组织,配备管理人员,才能完成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生产管理的任务。
可见在这四方面管理之中,工程管理是基础,用水管理是中心,组织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组织保证,生产管理则是促进、巩固与发展以上三种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促进。
灌溉用水管理是整个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溉工程的效益和农业的增产。
用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蓄水、取水(包括水库供水、引水和提水等)和配水。
无论是大、小灌区,都要实行计划用水,做好用水管理工作。
实行计划用水,需要在用水之前根据作物高产对水分的要求,并考虑水源情况,工程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安排等,编制好用水计划。
在用水时,视当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当时的气象条件,修改和执行用水计划,进行具体的蓄水、取水和配水工作。
在用水结束后,进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计划用水积累经验。
计划用水是一项科学的管水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预测,要充分地吸取当地先进经验,作到因地制宜和简便可行。
【题名】: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副题名】:【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标准号】:SDJ 217-84【代替标准】:【颁布部门】:【发布日期】:1984年7月19日【实施日期】:1984年7月19日【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批准文号】:(84)水电水规字第33号【批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试行《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的通知(84)水电水规字第33号根据国家计委关于修编设计规范的要求,为满足大、中型灌区(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灌溉排水渠系设计工作的需要,我部委托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217-84。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并经多次讨论修改。
经审查,我部批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217-84,在全国水利部门颁发试行。
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请随时报告我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九日【全文】: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10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
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1.0.3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
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1.0.4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1.0.5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1.0.6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5.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作物由根吸水不足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6.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
7.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
8.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9.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10.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
12.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体含水量之和。
13.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比。
14.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1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17.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单位面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8.土壤计划湿润层: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19.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
20.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21.灌溉水利用系数: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22.水力最优断面:指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最小过水断面。
水力最优断面比较窄深。
23.经济实用断面:接近理论上的水力最优断面,又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断面称为实用经济断面。
24.渠道设计流量: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是设计渠道设计断面和建筑物规模尺寸的依据。
25.渠道最小流量:设计年份灌水期间渠道通过的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26.渠道加大流量:考虑到灌区可能扩大灌溉面或改变种植计划,因而要求渠道能够通过比设计流量更大的流量,是确定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27.渠道不冲流速:挟带一定含沙量的水流通过渠道时,若渠床上的泥沙不致冲刷,这时的断面平均流速。
28.渠道不淤流速:在一定含沙量的渠道水流中,水流的挟沙能力若刚能挟运这定量的泥沙而不致淤积,这时的断面平均流速就称为渠道的不淤流速。
29.续灌:上级渠道同时向下级渠道分水灌溉。
优点:工程量小;缺点:输水损失大(干、支渠)30.轮灌:同级渠道分组依次轮流灌溉。
优点:输水时间短、损失小;缺点:渠道断面大,工程量大(斗、农渠)。
31.渠道水利用系数:指某一渠道在中间无分水的情况下,渠道末端的净流量与进入渠道毛流量的比值。
32.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和毛流量的比值。
33.田间水利用系数;田间有效利用的水量(指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也即净灌溉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
34.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和农业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二、简答1.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灌溉排水工程学是一门严禁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2.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1)灌溉措施: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水分排入容泄区,是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3.调节和改变地区水情的措施有哪些?需要研究哪些问题?(1)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水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贮备。
(2)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用水时期借引水渠道及取水设备,自水源引水,以供地区用水。
4.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5.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土壤水与作物生长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6.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质量含水率(烘干法、酒精燃烧法)、体积含水率(TDR法)、水层厚度(γ射线法)7.SPAC系统中水流运动的运动机理:SPAC系统是一一个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分运动受势能支配,水流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水分运动速度由两点间水势差及水流阻抗决定。
8.旱作物田间允许平均最大含水率不应超过田间持水率,最小含水率不应小于凋萎系数9.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10.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1.士壤水分形态。
从薄膜水到田间持水率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容易吸收的有效水2.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1.5MPa 是有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点11.水对作物生理及环境影响:(1)水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2)水能保持作物处于正常而稳定的状态(3)土壤中作物营养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各种矿物质元素和有机物只有通过水溶液才能输送到作物的各个部位(4)水分是作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之一(5)水分可以调节作物温度12.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13.什么是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有哪些?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
影响因素:14.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1、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的方法;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以多因素为参数:2、基于参照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方法。
ET;第一步:考虑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计算参照作物蒸发蒸腾量O第二步:考虑土壤水分及作物条件的影响,对参照作物需水量进行调整或修正,从而计算出实际需水量ET 。
15..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16. 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调查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3)根据作物生理指标制定灌溉制度(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4)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18.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消耗水量之间的数学关系19..什么是灌水率?有什么用途?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它是计算灌区内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
灌水率应分别根据灌区各种作物的每次灌水定额,分别进行计算。
影响灌水率的因素:①灌水延续时间②灌水定额③作物种植比例20.什么是灌溉渠道系统?包括哪些?分为几级?何为输水渠道?何为配水渠道?固定渠道包括哪些?临时渠道包括哪些?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和建筑物向农田供水,并由田间工程进行灌溉的工程系统。
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三大部分,大、中型灌区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输水渠道: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到灌区或供、配水点的渠道。
配水渠道:从输水渠道引水并逐级分配到田间或供水点的渠道。
固定渠道:固定渠道包括灌排斗渠(有些地方为支渠)和自斗(支)渠引出的农、毛渠、斗门、毛门、农道、过道桥涵及格田等临时渠道:21.渠线规划的步骤是什么?干、支渠道的渠线规划大致可分为查勘、纸上定线和定线测量三个步骤22、什么叫田间工程?田间工程规划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田间工程:是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田间渠系的布置方式分为: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田间工程规划的要求:(1)有完善的田间灌排系统,做到灌排配套,消灭串灌串排,并能控制地下水位。
(2)田面平整,灌水时土壤湿润均匀,排水时田面不留积水。
(3)田块的形状和大小能适机械化需要,有利开提高土地利用率。
(4)田间工程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2.何谓灌排相邻布置和相间布置?两者各适用什么条件?(1)灌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2)灌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23.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各有什么作用?(1)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作用:A、满足灌溉用水要求B、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2)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作用: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3)加大流量: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安全流量。
作用: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24.试分别定义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如何计算?渠道水利用系数:指某一渠道在中间无分水的情况下,渠道末端的净流量与进入渠道毛流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和毛流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