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斜坡的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23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3《斜坡的启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3《斜坡的启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以及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斜坡这一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斜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还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知道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意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并分析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斜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斜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问题。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
4.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分析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斜坡的倾斜程度与物体下滑速度的关系,总结实验结论。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启示》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高度不变时,坡度越小(斜面越长)斜面越省力。
3.知道为了符合实际需求,有时需要将斜面“变形”,有“Z”字斜面和螺旋斜面。
科学探究:1.能够对金字塔巨石搬运之谜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
2.通过搜集证据和数据分析,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够结合实际,对斜面的变形提出设想,能对巨石搬运之谜作出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1.积极表达与交流,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乐于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机械和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2.意识到斜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Z”字形和螺旋都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螺丝钉、三角形纸等。
学生材料:斜面装置、小车、弹簧测力计、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多考古学家们利用数学原理和科学技术不断去探寻和解释,希望你们也能如此。
五、习题应用,加深理解1.斜面是一种机械,它可以。
2.当高度一样时,越,斜面就越省力。
3.古埃及金字塔可能是通过建造将巨石搬运到高处的。
4.以下物品不是运用斜面原理的是()A.菜刀B.楼梯C.起钉器 D.盘山公路5.观察下图,思考螺丝钉的螺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空余时间学生完成课堂习题。
[设计意图:课堂习题可以简单快速地检测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包括基础类和应用类,基础类考查对斜面概念和作用的掌握,应用类则通过斜面在生活中不同的运用,考查学生对斜面及其变形的理解是否深刻。
]【板书设计】16.斜坡的启示坡度高度不变,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变形:“Z”字斜面、螺旋斜面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方法解读(一)质疑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所要学的知识,通过各种质疑渠道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完成科学学习任务,达到科学教学目标,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斜坡的启示(通用5篇)斜坡的启示篇1(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
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
(画示意图)(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板书:斜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优秀说课稿2篇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一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斜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斜坡的实质和特点还不够了解,对于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斜坡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知道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知道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斜坡的实质和特点的深入理解,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拓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斜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斜坡的作用和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坡的作用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斜坡的性质。
3.探究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斜坡的实际意义。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斜坡的知识,强调斜坡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斜坡模型,体会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