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5.69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

鄂尔多斯近年来一直很张扬,这种张扬既有与自己以往的成就相比较,也有与全区其他盟市近年的快速发展相比较。

鄂尔多斯曾经是中国西部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被认为是内蒙古的“西部”。60年前经济总量仅为1526万元,30年前也仅为34633万元,到了198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十二个盟市中也只排在第十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神话”般崛起,2004年排名进入全区前三,成为自治区“金三角”之一角;2007年居全区第二;2008年继续稳坐全区第二把交椅。特别是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向世人展示着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奇迹。成绩来自于方方面面,但无可辩驳的是,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并正由工业化引领前行。

一、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与思考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对工业化发展的考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和内容。纵观鄂尔多斯工业化历程,有摸索前进、长期徘徊的阶段,也有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艰苦创业,“抱着金碗讨饭吃”。解放初期,全市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当时工业经济的

落后程度仅此可以判定。从1952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市才有了一些简单的初级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加到了3156万元;此时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了24.2%,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这一比例上升为33.2%。之后一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徘徊。坐拥资源,却抱着金碗讨饭吃,工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开放,小荷才露尖尖角。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面,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整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市工业企业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工业经济上了一个较大台阶,按总产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特别是鄂绒实现补偿贸易方式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进入新阶段。进入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加速了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自1985年上亿元后,经过10年发展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一批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开始建设投产,并逐步发展壮大,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科学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进入新世纪,全市工业经济传承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势头,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200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全市确立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工业发展新思路和提出煤向电、煤电向高载能

工业品、煤气向化工产品转化,打造全国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定位作了正确的政策导向指引。特别是“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强有力注入,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进行了全新定位和科学构筑。惟其如此,才有工业贡献迅猛增加的不争事实,今年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51.2亿元,超2008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逾20亿元;超全区第二位的包头市114亿元,继续领跑全区工业经济。

二、工业化发展的特征及主要成就

鄂尔多斯工业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从起步阶段逐渐实现了全面起飞。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从“八五”到“十五”,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十一五”(2006-2008年)年均增长达到了50%多。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贡献更加明显,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3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8%,比1978年提高了31.9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了26.8个百分点;月平均实现增加值69亿元,是1978年全年的近20倍,占到200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的78.8%。今年3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57.1%,工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方式有效转变。改

革开放前,鄂尔多斯工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为国有、集体两种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私营、股份、外资等经济成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经济类型工业蓬勃发展,经济面貌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从单位数看,私营企业最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共有21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从经济总量看,股份制工业实力最强,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545.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2.9%;其次是国有工业5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4%。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地位不断增强,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5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7.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87.8%;“十一五”以来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个百分点。

(三)工业支柱产业发展特点鲜明,领跑效应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在巩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全市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以来,着力推进经济转型,从做深现有支柱产业出发,积极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支柱产业群。一是做大做强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二是通过煤制油实现结构转型;三是煤制天然气,做好烯烃下游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四是通过延伸产业链,加大非资源产业的投入,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提升了产业层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

升级。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进使工业内部结构呈现以八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从贡献看,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2008年八大行业对全部工业的贡献达到了85.1%,比“十五”末提高15.5个百分点。从总量变化看,近五年八大行业总量扩张明显,占对应年份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5%、36.9%、38.3%、

44.1%、49.7%(2009年1-9月),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多年累积的产业链不完备、工业附加值不高、项目和技术储备不足、对资源依赖过重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规模扩张与要素制约的矛盾更显突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仍需深化。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仍未减弱,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多,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尤为突出。我市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居高不下,特别是煤炭行业依然“一业过大”。从今年前10月数据看,煤炭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比重保持在65.2%,主导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运行;除煤炭行业外,电力、黑色金属冶炼、燃气生产供应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产业在全市也占有相对主导地位,1-10月份四大行业工业增加值达213.5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1%。众所周知,高资源依赖性产业结构受市场影响较大,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增加。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化工、钢铁、焦炭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