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详案)第一章:市场与市场体系1.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定义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1.2 市场体系解释市场体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市场。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市场体系中的不同环节。
第二章:价格与价格机制2.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让学生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2.2 价格机制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运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章:市场竞争与市场秩序3.1 市场竞争解释市场竞争的概念和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影响。
3.2 市场秩序解释市场秩序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第四章:市场失灵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1 市场失灵的表现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常见表现。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
4.2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解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其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国家宏观调控5.1 宏观调控的概念与目标解释宏观调控的概念和目标。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5.2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实践解释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
第六章: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6.1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解释资源配置的概念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6.2 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讨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如何权衡效率与公平。
通过辩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在市场体系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第七章:产业结构与市场动态7.1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市场作用解释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演变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导入:这首《地球之歌》告诉我们,如果肆意破坏环境、糟蹋资源,必然遭到灭绝的惩罚。
面对丰富的资源,人类不能盲目乐观。
当然,也不必盲目悲观,如果我们能找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我们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人类现在通过什么方式来配置资源呢?这种方式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板书:市场配置资源那么什么是资源?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要素,比如说科技,土地,劳动力等等这些生产要素我们统称为资源。
那么什么叫资源的配置呢?它是指人们对这些生产要素在使用方面做安排,比如说一条河,我们对它进行截流,建一个堤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水库。
那么我们用水库里的水来种植庄稼,发电,或者说用来做饮用水,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使用,这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
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市场调节。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要合理配置资源呢?同学们看一下教材78页的漫画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个矛盾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那么配置资源有哪两种手段呢?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甚至在改革开放后几年。
如果听老人,或者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我们小时候买东西的时候用的是粮票,油票,布票等等,凭票供应。
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凭票供应?从生产力方面看怎么样。
生产力落后。
导致产品多还是少呢?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了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就叫做计划配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发现,计划配置有一些弊端出现。
国家组织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是人们所不需要的。
比如说那时候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浅绿色的或者是灰色的。
如果说现在,我再生产这些,市场上只需要十件,国家组织生产,国家不清楚市场信息,很可能生产一万件或者十万件。
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人们不需要。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
3.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市场如何通过供求关系分配资源。
2.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原理: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3.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高效、灵活、激励创新和促进公平竞争。
4. 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
5. 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监管、调节和提供公共产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市场环境,让学生参与市场资源配置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相关教材、案例和多媒体资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课外阅读材料:市场配置资源相关文章、新闻报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市场配置资源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2. 讲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市场如何分配资源。
3. 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让学生看到市场的双刃剑效应。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情景模拟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评估:评估学生在模拟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市场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及反思教案:市场配置资源一、教学目标1.熟悉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过程2.掌握市场配置资源的原理和方式3.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4.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思维二、教学内容1.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和原理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工具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4.市场配置资源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到了什么作用?2.讲解(30分钟)介绍市场配置资源的概念和原理,包括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同时,介绍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工具,如价格调节、供需平衡和竞争力比较。
3.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几个实际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实践过程和效果。
例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房价的影响,电商平台如何通过竞争机制来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等。
4.练习(20分钟)提供一些真实的经济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原理和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5.总结(10分钟)总结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原理和方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一些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同时,对于一些概念的讲解可能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于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隆林中学政治组杨娟一、教学的地位及内容本框题位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
本单元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材分析:第一目:市场调节,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市场秩序,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
第三目:市场失灵,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保证,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资源的有限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学法、守法、懂法,能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难点: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四、教学策略方法整体思路: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判断运用——课外实践、体验践行,通过这样的过程,综合运用阅读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经济学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分析教案:经济学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分析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满足人们需求的科学,它是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人决策的重要学科。
本教案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分析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原则A、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 资源概述:资源是人们为满足需求而拥有和掌控的一切可供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2. 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
B、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1. 资源配置目标: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源配置原则:a.稀缺性原则: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必须通过有效配置来满足社会需求。
b.效益性原则:将资源配置给具有最高效益的项目和部门。
c.公平性原则: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避免资源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二、市场需求分析A、需求的概念和特征1. 需求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2. 需求的特征:需求有弹性和非弹性之分,需求量与价格、收入、替代品等因素相关。
B、需求的影响因素1. 价格因素:价格是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a.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上升使得某种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b.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价格下降使得某种商品更加便宜,从而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收入因素: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的重要因素。
a.正常商品和劣质商品:正常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劣质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呈负相关。
b.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与收入关系相对稳定。
3. 市场供给因素: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a.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下降:供给量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从而导致需求量减少。
b.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导致稀缺性增加,价格上升,从而刺激需求量增加。
三、市场需求的弹性分析A、需求的价格弹性1. 弹性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市场配置资源》评课总结篇一:《市场配置资源》教案及反思《市场配置资源》教案昆一中西山学校李扬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3)分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及设置事例分析的过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难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提问法、事例分析引导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水资源,还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也都是有限的,面对有限的资源和人们无限的需求,任何国家都会考虑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进行新课1、市场调节提出问题: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学生活动:自读P79第二自然段了解并回答------计划和市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设置疑问:是不是有市场存在就是市场经济?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经济?学生进行区分巩固:市场经济不是有市场存在就是市场经济,主要看谁发挥主要作用。
我国是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要调节资源的作用,因此是市场经济。
导入下一环节: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如此配置资源有何优点?材料展示:云南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
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分析思考:(1)材料中,人、财、物等资源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分析供求关系及价格因素)(2)面对激烈的竞争,资源又是怎样流动的?教师小结: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2.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市场调节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教师活动:阅读教材78页钢材使用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1)漫画中钢材为什么那么“烦恼”呢?(2)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可以用哪些手段分配这些钢材资源呢?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
价值规律教师点评: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有什么好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能及时、灵活的反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市场秩序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第一个虚框内容,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的市场规则。
(备课人:学科:政治)备课时间11.24 教学课题教时计划 1教学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等,结合经济生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重点难点1、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2、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配置资源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的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二)讲授新课1.市场调节(多媒体显示:教材P92图)(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归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两者各有所长。
当然,还有如习俗,组织等方式也可以起资源配置作用。
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过渡)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呢?(多媒体显示:P93“购销两旺的汽车市场”)提示:1. 为什么大量企业涉足汽车产业?2. 大量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后会出现什么情况?3. 他们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4. 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归纳)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大增,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仅汽车生产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许多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也涉足汽车行业,汽车产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这种变化又反映在价格上,即各家企业纷纷大幅下调汽车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