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最新5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某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某2某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4)3;(2)(-2)4;(3)-24.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第15课时 第2章第7节 有理数的乘方(1)【学习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2、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法则的过程中,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活动方案】活动一 问题引入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活动二 乘方的有关概念1.试一试: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3.归纳:一般地,n a a a a a ⋅⋅⋅⋅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26、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2的6次幂”、“7的3次幂”,其中2、7叫做底数,6、3叫做指数.4. 思考:(1).(-4)3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幂是多少?(2).23和32的意义相同吗?(3).(-2)3、-23、-(-2)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4).(-23 )4、-24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活动三 实践应用1 计算:(1)①37;②73;③(-3)4;④(-4)3.(2)①(12 )5;②(35 )3;③(-23)4.2 计算并思考幂的符号如何确定:(1)52、0.23、(23)4; (2)(-4)3、(-23)5、(-1)7; (3)(-1)4、(-3)2、(-12)6.3. 口答(1)(-5)3; (2)(-12 )5; (3)(-13)4; (4)-53; (5)0.14; (6)18.4.如果你第1个月存2元.从第2个月起每个月的存款都是上个月的2倍.那么第6个月要存多少钱?第12个月呢?[检测反馈]1、(-3)4表示 ( )A.4个(-3)相乘的积B. -3乘4的积C.3个(-4) 相乘的积D. 4个(-3)相加的积2、关于式子(-3)4,正确的说法是 ( )A.(-3)是底数,4是幂B.3是底数,4是幂C.3是底数,4是指数D.(-3)是底数,4是指数3、 求 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4、 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运算的结果是5、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运算的结果是6、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6×6×6= (-3) (-3) (-3) (-3)=2.1×2.1×2.1×2.1×2.1= ⨯21⨯21⨯21⨯21⨯2121= 7、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法运算的形式:34 = ,43=(-1)4= ,3)32(-=8、思考:(-2)3与 –23的意义相同么?为什么?9、计算:=-4)1( ,=-3)1( ,=-4)2( ,-24=(1)(-1 )10,(-1)7,(-21)4,(-21)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巩固提升】1、()20063-是 ( )A.负数B.正数C.非负数D.以上都不对2、计算()20082007)1(1-+-的值是 ( )A.0B.-1C.1D.23、 下列各式中,不相等的是 ( )A 、(-3)2和-32B 、(-3)2和32C 、(-2)3和-23D 、|-2|3和|-23|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 (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5、一根一米长的绳子,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六次剩下的绳子的长度为 ( ) A.3)21(米 B.5)21(米 C. 6)21(米 D. 12)21(米6、如果n 为正整数,则=-n 2)1( ; 如果n 为非负整数,则12)1(+-n = .7、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9 ,这个数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乘方的规律和运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2.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3.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运算。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理数进行乘方运算,该如何进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一起分析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收集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答。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1)》导学案设计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会认识底数、指数、及幂。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
【学习方法】观察乘法与乘方的区别与联系自学新知探究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1)把(-5)×(-5)×(-5)×(-5)×(-5)写成乘方的形式(2)x •x •x •……•x (2010个)=(3)q n 怎么读,他表示什么?q 和n 分别指什么?(4)写出他们的读法、底数、指数12 ()34- 32-2、分析课本P42例1,完成下列各题:A 组(1)(-1)1= (2)(-1)3= (3)(-1)5= (4)(-1)7=B 组(5)(-1)2= (6)(-1)4= (7)(-1)6= (8)(-1)8=观察得出:3、根据自学案中第2小题及例1中各小题比较它们的指数,以及结果的正负,完成P42思考。
4、不计算判断下列各式结果的正负(1)25 (2)(-2)5 (3)26 (4)(-3)5(5)(-3)6 (6)(-5)7 (7)03003 (8)018知识链接: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看负数的个数5、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试着归纳(1)正数的偶次幂结果为什么数,正数的奇次幂结果为什么数,可得:正数?(2)负数的偶次幂结果为什么数,负数的奇次幂结果为什么数,(3)0的任何次幂结果?(4)归纳:(根据一个数(正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方法指导:“一看底数,二看指数”,当底数是正数时,结果为正;当底数是0时,结果是0;当底数是负数时,再看指数,若指数为偶数,结果为正;若指数是奇数,结果为负。
6、我的疑惑是研学1、群学:由小组长领导解决自学对学后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乘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2.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
2.乘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3.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
2.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每次翻倍,翻倍3次后的数量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入乘方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的定义和规则,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乘方的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乘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错误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3、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三、学习难点1、负数和分数的乘方运算。
2、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知识链接1、乘法运算:多个相同的数相乘可以写成乘法的形式,如 5×5×5 = 5³。
2、幂的概念:在乘方运算中,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记作aⁿ ,读作“a 的 n 次方”。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例如:2×2×2×2 = 2⁴,其中 2 是底数,4 是指数。
2、思考以下问题:(1)(-3)⁴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读作_____。
(2)-3⁴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读作_____。
(二)合作探究1、计算下列各式:(1)2³= 2×2×2 = 8(2)(-2)³=(-2)×(-2)×(-2) =-8(3)0³= 0×0×0 = 0观察上述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计算:(1)2⁴= 2×2×2×2 = 16(2)(-2)⁴=(-2)×(-2)×(-2)×(-2) = 16比较 2³与 2⁴,(-2)³与(-2)⁴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计算:(1)(1/2)²= 1/2×1/2 = 1/4(2)(-1/2)²=(-1/2)×(-1/2) = 1/4思考: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
2.7.2 有理数的乘方班级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知道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三、【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52到P53,完成练一练。
2、一般地,这种计数法称为科学计数法。
3、105=100000 ,106=1000000 ,1010= 1012=观察10n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合作探究】“先见闪电,后闻雷声”,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000000m/s,而声音在常温下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可见光的速度大大快于声音的速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别大的数,如有人体中大约有25000000000000个红细胞。
全世界人口大约是6100000000人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千米2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千米2算一算5000000×5000000可以发现一些足够大的数在读、写、算都不方便,根据10n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这些较大的数。
300000000=3×100000000=3×10825000000000000=2.5×10000000000000=2.5×1013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例1、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以飞离地球1220000000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12200000000km =1.22×1010km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400320 (2)1000000 (3)-726.4 (4)0.31×104例3、下列各数的原数是多少?(1)1.25×104(2)-3.03×102(3)3×105(4)-4.2378×103五、【达标巩固】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 7 000 000 (2) 92 000 (3) 63 000 000 (4) 304 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写出原数.(1)2×106= (2)9.6×105= (3)7.58×107=;3.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2)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5万亿吨以上;(3)月球的质量约是7 340 000 000 000 000万吨;(4)银河系中的恒星数约是160 000 000 000个;(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是149 000 000千米;(6)1cm3的空气中约有 2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分子.4.在69600000000的以下各表示方法中,是科学记数法的为 ( )(A)696×108(B)69.6×109(C)6.96 ×1011(D)0.696×1012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们平时应倍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据测试,一只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鹏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他离开5小时后水龙头流失了______毫升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大家都见过拉面师傅拉面,一次小明看到拉面师傅拉了6次,一碗面就拉好了,你能列出算式,帮他算算这碗面共有多少根吗?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乘方(板书课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②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难点:能合理地进行乘方运算.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注意积中各因数的特点,结合乘法算式,找出相同因数的个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意义.(4)自学参考提纲:①2×2×2×2×2应记作25,读作2的五次方;12×12×12×12×12应记作125,读作12的5次方;(-3)×(-3)×(-3)×(-3)应记作(-3)4,读作-3的4次方;(-0.3)×(-0.3)×(-0.3)应记作(-0.3)3,读作-0.3的3次方;猜想:a·a·a…a的结果?n个a②一般地,n个相同因数a相乘,即a·a·a…a,记作a n,读作a的n 次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做底数,n叫作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 次幂.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方,即5=51,指数为1,通常省略不写.③-24与(-2)4相等吗?为什么?不相等,虽然绝对值相等,但符号不同.④你能解决之前的“拉面问题”吗?其结果是多少?26=64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a.负数和分数的乘方的记法;b.-24与(-2)4的区别.②差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1)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简便算式;②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乘法运算,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2)在-(-2)5中,底数是-2 ,指数是5,计算的结果是32.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2页的例1、例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观察例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4)自学参考提纲:①例1的计算依据是什么?乘方的定义②完成思考并填空.③底数为-1,0,1,10,0.1的幂的特性:0n=0(n为正整数);1n=1(n为整数);10n=100……0(1后面有n个0);0.1n=0.00…01(小数部分1前面有n-1个0)④由②、③可得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⑤试确定下列算式的结果是正还是负?a.(-3)×(-3)×…×(-3)共100个(-3)b.(-2)11 c.-(-1)153正;负;正.⑥仿例2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a.(-11)3 b.(-0.52)4-1331;0.07311616.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探讨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疑难问题.4.强化:(1)乘方的符号法则.(2)练习:)4;-(-2)3①计算:(-1);83;(-5)3;0.13;(-10)4;-32;(-12;8.解:1;512;-125;0.001;10000;-9;116②已知n是正整数,那么(-1)2n=1 ,(-1)2n+1=-1.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谈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之处.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学习中大家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宜从现实生活里的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乘方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起着引领学生探寻方向的作用,即遵循“引导——帮助——点拨”的原则,真正做到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知识,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形成协作意识.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15分)在(-2)5中,底数是-2,指数是5,结果是-32.2.(15分)在-24中,底数是2,指数是4,结果是-16.3.(20分)下列各数相等的是(C)A.-33与-23B.32与-23C.-32与-(-3)2D. (-3)2与-324.(20分)计算.(1)(-3)3(2)(-2)4(3)(-1.7)2(4)(-43)3(5)-(-2)3(6)(-2)2×(-3)2 (7)-353(8)-32×(-2)3解:(1)-27;(2)16;(3)2.89;(4)-6427;(5)8;(6)36;(7)-1253;(8)72.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5.(10分)平方等于9的数是几?立方等于27的数是几?解:±3;36.(10分)(1)计算0.12,12,102,1002,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一位时,平方数的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2)计算0.13,13,103,1003,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一位时,立方数的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解:(1)平方数的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2位.(2)立方数的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3位.三、拓展延伸(20分)7.(10分)计算:(-2)2,22,(-2)3,23联系这类具体的数的乘方,你认为当a<0时,下列各式是否成立?(1)a2>0;(2)a2=(-a)2;(3)a2=-a2;(4)a3=-a3.解:4;4;-8;8.(1)(2)成立,(3)(4)不成立.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过动手操作得到的式子,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法到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和乘方的符号法则探究过程,从中感受类比,从特殊到一般,转化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感受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乘方的符号法则;利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难点:乘方的符号法则及其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 a a a a。
54表示 个 相乘,底数是 指数是
()792表示 个 相乘,读作9
2
的 次方,也读作
9
2
的 次幂,其中
9
2是
7是 。
()103-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3)的 次方,也读作(-3)的 次幂。
二、练一练 三、算一算
观察例子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先判断幂的符号,再计算 四、想一想
=21 ()=-2
1 利用你的发现计算
=31 ()=-3
1 ①()
=-1999
1
()=-51 ② n 为正整数 你发现 你发现 ()=-n 21
随堂检测
一、判断下列计算是否一定正确。
① 35 = 5×5×5 =125
② (-2)4
= (-2)×(-2) ×(-2)×(-2)=16 ③ 23
= 2×3 = 6
二、1..①在(-6)3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②在(5
6-)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计算
(-2)3 = (31
-)4 =
(-1)101 =
3.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什么数的平方等于0?有平方是-16的数吗? 4.算一算,从中你发现什么? 01 ,02 , 03 , 04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
学案
练 习 题
一、填一填
54表示 个 相乘,底数是 指数是
()
79
2表示 个 相乘,读作
9
2的 次方,也读作
9
2的 次幂,其中
9
2是 7是 。
()103-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3)的 次方,也读作(-3)的 次幂。
二、练一练
=27 =-3)3(
()=432 ()=-27
1 ()=-23
21 =31.0 三、算一算
=210 =-2)10( =310 =-3)10( =410 =-4)10( =510 =-5)10(
观察例子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先判断幂的符号,再计算
()=-53 ()=-44
1 四、想一想
=21 ()=-2
1 利用你的发现计算
=31 ()=-3
1 ①()
=-1999
1
=41 ()=-41 ()
=-2012
1
()=-5
1 ② n 为正整数 你发现 你发现 ()=-n
21
()
=-+1
21n
随堂检测
一、判断下列计算是否一定正确。
① 35 = 5×5×5 =125
② (-2)4 = (-2)×(-2) ×(-2)×(-2)=16 ③ 23 = 2×3 = 6
二、1..①在(-6)3中,底数是 ,指数是 。
②在(56-)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计算
(-2)3 = (31-
)4
=
(-1)101 =
35.1=
3.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什么数的平方等于0?有平方是-16的数吗?
4.算一算,从中你发现什么?
01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