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最新5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某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某2某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4)3;(2)(-2)4;(3)-24.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第15课时 第2章第7节 有理数的乘方(1)【学习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2、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法则的过程中,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活动方案】活动一 问题引入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活动二 乘方的有关概念1.试一试: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3.归纳:一般地,n a a a a a ⋅⋅⋅⋅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26、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2的6次幂”、“7的3次幂”,其中2、7叫做底数,6、3叫做指数.4. 思考:(1).(-4)3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幂是多少?(2).23和32的意义相同吗?(3).(-2)3、-23、-(-2)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4).(-23 )4、-24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活动三 实践应用1 计算:(1)①37;②73;③(-3)4;④(-4)3.(2)①(12 )5;②(35 )3;③(-23)4.2 计算并思考幂的符号如何确定:(1)52、0.23、(23)4; (2)(-4)3、(-23)5、(-1)7; (3)(-1)4、(-3)2、(-12)6.3. 口答(1)(-5)3; (2)(-12 )5; (3)(-13)4; (4)-53; (5)0.14; (6)18.4.如果你第1个月存2元.从第2个月起每个月的存款都是上个月的2倍.那么第6个月要存多少钱?第12个月呢?[检测反馈]1、(-3)4表示 ( )A.4个(-3)相乘的积B. -3乘4的积C.3个(-4) 相乘的积D. 4个(-3)相加的积2、关于式子(-3)4,正确的说法是 ( )A.(-3)是底数,4是幂B.3是底数,4是幂C.3是底数,4是指数D.(-3)是底数,4是指数3、 求 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4、 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运算的结果是5、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运算的结果是6、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6×6×6= (-3) (-3) (-3) (-3)=2.1×2.1×2.1×2.1×2.1= ⨯21⨯21⨯21⨯21⨯2121= 7、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法运算的形式:34 = ,43=(-1)4= ,3)32(-=8、思考:(-2)3与 –23的意义相同么?为什么?9、计算:=-4)1( ,=-3)1( ,=-4)2( ,-24=(1)(-1 )10,(-1)7,(-21)4,(-21)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巩固提升】1、()20063-是 ( )A.负数B.正数C.非负数D.以上都不对2、计算()20082007)1(1-+-的值是 ( )A.0B.-1C.1D.23、 下列各式中,不相等的是 ( )A 、(-3)2和-32B 、(-3)2和32C 、(-2)3和-23D 、|-2|3和|-23|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 (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5、一根一米长的绳子,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六次剩下的绳子的长度为 ( ) A.3)21(米 B.5)21(米 C. 6)21(米 D. 12)21(米6、如果n 为正整数,则=-n 2)1( ; 如果n 为非负整数,则12)1(+-n = .7、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9 ,这个数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乘方的规律和运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2.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3.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运算。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理数进行乘方运算,该如何进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一起分析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收集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答。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1)》导学案设计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会认识底数、指数、及幂。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
【学习方法】观察乘法与乘方的区别与联系自学新知探究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1)把(-5)×(-5)×(-5)×(-5)×(-5)写成乘方的形式(2)x •x •x •……•x (2010个)=(3)q n 怎么读,他表示什么?q 和n 分别指什么?(4)写出他们的读法、底数、指数12 ()34- 32-2、分析课本P42例1,完成下列各题:A 组(1)(-1)1= (2)(-1)3= (3)(-1)5= (4)(-1)7=B 组(5)(-1)2= (6)(-1)4= (7)(-1)6= (8)(-1)8=观察得出:3、根据自学案中第2小题及例1中各小题比较它们的指数,以及结果的正负,完成P42思考。
4、不计算判断下列各式结果的正负(1)25 (2)(-2)5 (3)26 (4)(-3)5(5)(-3)6 (6)(-5)7 (7)03003 (8)018知识链接: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看负数的个数5、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试着归纳(1)正数的偶次幂结果为什么数,正数的奇次幂结果为什么数,可得:正数?(2)负数的偶次幂结果为什么数,负数的奇次幂结果为什么数,(3)0的任何次幂结果?(4)归纳:(根据一个数(正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方法指导:“一看底数,二看指数”,当底数是正数时,结果为正;当底数是0时,结果是0;当底数是负数时,再看指数,若指数为偶数,结果为正;若指数是奇数,结果为负。
6、我的疑惑是研学1、群学:由小组长领导解决自学对学后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乘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2.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
2.乘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3.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
2.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每次翻倍,翻倍3次后的数量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入乘方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的定义和规则,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乘方的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乘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错误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
学案
练 习 题
一、填一填
54表示 个 相乘,底数是 指数是
()
79
2表示 个 相乘,读作
9
2的 次方,也读作
9
2的 次幂,其中
9
2是 7是 。
()103-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3)的 次方,也读作(-3)的 次幂。
二、练一练
=27 =-3)3(
()=432 ()=-27
1 ()=-23
21 =31.0 三、算一算
=210 =-2)10( =310 =-3)10( =410 =-4)10( =510 =-5)10(
观察例子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先判断幂的符号,再计算
()=-53 ()=-44
1 四、想一想
=21 ()=-2
1 利用你的发现计算
=31 ()=-3
1 ①()
=-1999
1
=41 ()=-41 ()
=-2012
1
()=-5
1 ② n 为正整数 你发现 你发现 ()=-n
21
()
=-+1
21n
随堂检测
一、判断下列计算是否一定正确。
① 35 = 5×5×5 =125
② (-2)4 = (-2)×(-2) ×(-2)×(-2)=16 ③ 23 = 2×3 = 6
二、1..①在(-6)3中,底数是 ,指数是 。
②在(56-)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计算
(-2)3 = (31-
)4
=
(-1)101 =
35.1=
3.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什么数的平方等于0?有平方是-16的数吗?
4.算一算,从中你发现什么?
01 ,02 , 03 , 04。